绿林网

乌鸦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乌鸦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乌鸦湖》是一本由[加] 玛丽·劳森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鸦湖》读后感(一):成长如果是一种躲不掉的灾难,除了勇敢我们还能如何?

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明天也很遥远,未来只觉漫长。四兄妹的亲情成长,在安大略省北部地区的乌鸦湖,在生命中的岁月中相互纠缠亲近又疏远。

悲伤总会在不经意间外露,示给新近的人,亲人或朋友,然而当全世界看出你的情绪后,谁又真心会给你回应,而回应又能减轻你几分痛苦。所以你当咽下你的感情,沉入心之海底,沉默有时候比诉说更有力。至少它不会让你后悔与失望。

玛丽·劳森在《小镇索雷斯》外,又一本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情感力作,是她最早的成名之作,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亲人间彼此的命运情感羁绊。在成长的时光里,亲情总是会时而疏远时而亲密,家人间的相爱相杀,有时候会转换成别样的恨意,但不管如何,爱总是在那,或远或近,或己是彼此走歪的曲解和并非是想要的付出与得到。

现实生活从没有什么事情会是如你想像的那样顺心和如意,万事万物的无常和变化才是不变的永恒主题,横在命运路途中的多是你是想见不到的绝望和无奈,时光在逝去,从儿时的懵懂和憧憬到了不得不面对的的成人世界,哪怕有万种不愿意,我们唯一所做的只能是勇敢去面对,兄妹姐弟的羁绊也是如此,各自有各自的生命走向,不再交叉人生往往都在各自的轨道里沉浮,疏远仿佛是一个改变不了的历程。

人与人之间的成长,相互经历和对彼此的希望与救赎永远是人生的不变的探讨话题,在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戏中展开一次心灵之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50岁后才步入文坛,大器晚成的玛丽·劳森凭借深入内心的洞察和很好的节奏书写,让这本小说蝉联75周的销售榜。坚韧的面对生活,亦是我们每个人站在岁月中的勇者态度吧。

《乌鸦湖》读后感(二):以家庭为单位的团结

这篇评论下,我尽量不去剧透。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现当代的中国小说对“家庭”都不怀好意。可以看到这种家庭叙事,或者家族叙事,或者被放置在某种历史语境下,其演变的过程似乎成了某种必然,必然经历土改这样的许多历史大事件(如《大宅门》《白鹿原》《人世间》等),或以一种叛逆,逃出这个家庭(如《家》《春》《秋》等),又或是一种分崩离析(如《活着》)。当代汉语文学中的家族叙事的悲观情绪同样延续到了家庭叙事这一更小范围内,拥有甜蜜情感的往往都是没结婚的情侣,而结婚之后,又多是要离婚的矛盾出现。我不认为后者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绘,而是出于创作者本能的懒惰:婚姻当中最大的冲突必然是离婚,而结婚是情侣间最大的情节推动力。因此在近两年我读到的一些作品当中,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透过个体来对家庭进行讲述的小说,显得独特而有启迪。去年应该是《斯通纳》这本小说(尽管它在情绪上有些模棱两可),而今年是《乌鸦湖》。

《乌鸦湖》与《斯通纳》类似,是以一种相对平淡的叙事方法讲述。笔调沉稳,我认为是一种好事,或许是我们这些青年作者都想在语言上别出心裁(甚至本末倒置,以至于读者总被小说里奇特的句子打断),反而忘记了平淡本身也是一种讲述方式。这本书如果真像宣传中的那样,在加拿大的书榜排名第一达75个礼拜(而在前十的位置可能会更久),这样的叙述方式,我认为有很大的功劳。

《乌鸦湖》的整个结构是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叙述者凯特追忆当时的故事,另一部分是凯特通过对她和对象之间的一些事情,来交代往事。这两部分穿插交替,这让小说在平淡的讲述中不再显得枯燥,也同样让作者采取的那种极端理性的叙述态度得到了舒缓,也就是说,如果不这样写,我认为这本书会难读很多。

在书中,叙述者凯特的那种极端的理性追忆处处可见,譬如在开篇,凯特就说曾祖母的书托对他们这个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又有在第85页,凯特和妹妹一齐走着,结束时发出一句简短的评论:

凯特的口吻是非常理性的,她将家庭的走向归结于曾祖母爱读书这件事。理性主义促使她去寻找最根本的原因,而非直接原因。而她的理性当中又夹杂了幽深的情感,就像她回忆自己和妹妹时发出的这种感慨一样。她其实是在通过理性克制自己情感的泛滥。而这一点也体现在她和对象的关系上。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海明威。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同样是在用一种理性压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个著名的评论称他的人物有着“巨大压力下的优雅风度”。尽管《乌鸦湖》当中并不是这样的“硬汉”风格,但可以窥见,不论男女,其实对这种情绪上的克制,似乎有一种相同的处理方式。而唯一有大不同的是,《乌鸦湖》结局所呈现的,是一种当代社会难能渴求的,对家庭的美好幻想。对,是幻想,过去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东西,现在变成了我们要去追求的。这可能是一种对家庭叙事的另一种拓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团结。

《乌鸦湖》读后感(三):只有实现了梦想的生活,才不是悲剧吗?

我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而你放弃了,你的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你实现了我们的梦想,你为我的放弃感到痛心,我为你的痛心感到心痛。 这是我替马特和凯特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话。曾经关系最亲密的兄妹,如今最疏离,剥开外衣,里面藏着的是亲情,是爱。 玛丽·劳森是位大器晚成的作家,50岁时步入文坛,《乌鸦湖》是她的成名作。本书曾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在加拿大排行榜创下蝉联75周的记录,玛丽·劳森被公认为过去十年最好的加拿大小说家之一。

故事内容:

加拿大北部乡村安大略省,莫里森夫妇为儿子卢克进城买行李箱车祸身亡,留下兄妹四人。 卢克为照顾弟妹主动放弃上师范学院,将机会让给了更具学习天赋的弟弟马特。 马特和妹妹凯特关系最好,经常带她去池塘观察生物,考上大学是他们的梦想。 玛丽意外怀孕,马特不得不和她结婚接管农场,最后只有凯特成为了动物学家。 马特儿子西蒙生日,凯特携男友回家,开启了一场亲情救赎之旅。

关于亲情 受曾祖母的影响,莫里森家族对知识充满敬畏,但在灾难面前,他们争着放弃求学,虽然谁都知道这种牺牲意味着什么。 关于温情 莫里森夫妇出事以后,安妮姑姑为孩子们做了妥善的安排,邻居们源源不断送来帮助,还有卡林顿小姐、克里斯托弗森医生、斯塔诺维奇太太…… 关于梦想 马特和凯特计划一起考大学,结果马特因年少冲动,不得不结婚,永远留在了乡村。 凯特求学后,慢慢和家庭疏远了起来,那是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是阶层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共同梦想缺失的那个人。

丹尼尔说:

“悲剧在于,你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以至于你任由他摧毁了你们两个的关系。” “他或许早已接受了这样的生活,问题在于,你不接受,结果就是他失去了与你共同拥有的记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丹尼尔是凯特的男友,他家世好、人品好、工作好,他一步步走入凯特的家庭,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帮她解开了心结。

玛丽·劳森的作品风格是那种既简洁又复杂的,阅读之时轻松、温馨,但平静的外表下却蕴含浓烈的情感力量,说不上哪一个转折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正是阅读《乌鸦湖》的真实感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