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500字 情满乱针

被誉为当今第五大名绣的乱针绣,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它源于苏绣,但又超越苏绣。由杨守玉女士创立,刘海粟曾经这样赞美乱针绣“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法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绣艺术之高”。乱针绣立体感强、风格独特、色彩丰富、乱而不杂。今天我们小记者一行参观了乱针绣名家联展。

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人物素描”。让人错觉是否走错展馆,再仔细看,真的是绣出来的,长短粗细的线条,疏密深浅的变化。头发绣得虽“乱”但很顺,色泽黑亮。眼睛传神,眼睫毛都绣得入微细致,镜框的阴影处理得惟妙惟肖,不管正面看,还是侧面看,都觉得那双眼在深情地看着我们。脸上运用深浅丝线,将人物表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如痴如醉地欣赏着。

江南水乡系列,以白色为底,青色为主色调,描绘了江南清新素雅的景致。深深浅浅的青色,层次分明。小桥、流水、小舟、人家、白云,静谥中仿佛听到流水淙淙。几叶小舟悠闲飘荡水中,路边人家炊烟袅袅。看着,我也仿佛置身于画中,随车来人往于石拱桥上┄┄

《祈祷》双手合十,纹理清晰,令我们叹为观止。《时尚女郎》手抱小狗,呼之欲出,给人以轻快,休闲感。每幅绣品都是绣娘用情感创造艺术,用意境感染观者,令人震撼。

钦佩乱针绣巧夺天工的手艺,它如艺术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愿常州的乱针绣业更加欣欣向荣。

第二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寻访传统文化

今天早上八点钟,我们圣火小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塘栖古镇,准备寻访我们身边优秀的传统文化。

刚下车,我们就被古镇的古韵味给深深地吸引了。抬头望去,想不到这地方还真有戏台!哇,这戏台搭得还真有模有样呢!我仔细一看,上面有演员化妆、排练的地方,戏台的后面,还有一个宽敞的后台呢!大家想看戏,却被家长的话给雷倒了,“戏下午一点才开始呢!”

“啊?”我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一个个发亮的眼睛又暗淡了。“不过,这儿可有古街了!现在快过年了,小镇里的传统文化可以堪称第一了!吃的、玩的全有哦!”“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快去吧!”一个同学的话又将无精打采的我们给电倒了。

大家朝古街跑去,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有做年糕的、粽子的、糖葫芦给能甩出尖尖的、纤细的糖风呢!吃一口,甜津津的,化在嘴里的味儿散不开呢!最有趣的还是看师傅做年糕,他先把年糕放在一个大娄子里,用一个超重的锤子使劲地打,一面打好,又打另一面,打累了就换一个人,过了好一会儿,年糕打好了,于是,师傅们便把年糕放在石板上,用手弄出个香肠形,然后,他开始使用绝招-----用绳切年糕!他先动作熟练的把细如丝的绳子放在年糕下面,然后再从上把绳子交叉一拽,哈,说也绝,年糕就被切下来啦!

大家围在旁边,久久不肯离去,手实在痒痒了,就拿起一块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有些厉害的师傅会把年糕做成金元宝的样子,在边缘粘上金灿灿的糖儿,刚做好,就被一群贪吃鬼给一窝蜂似的抢走了。

吃好看好,享受了这么多古镇乡民的优厚待遇,自然也得为他们做些事了。于是,大家开始写福字和春联送给乡民们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很快就回家了!原来我们身边一直都充满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啊!

第三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 守望记忆,捡拾遗珠------带您走近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遗产你可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个五一小长假里,长江实验小学一(6)中队向日葵小分队的同学们来到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张同泰名医国药馆找寻答案。

走近张同泰,那白墙青瓦的高墙上“道地药材 岐黄正传” 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药香扑鼻的药局内两侧高高的柜台和密密的百眼柜,仿佛都在诉说着老店百年的沧桑。

同学们扒着柜台向里面张望,都惊叹道:“哇!好多种药啊!”几位药剂师正在熟练地按医生开的药方称重、包装。她们仍然沿用古老传统的秤竿进行称重,包药也是用传统的黄纸,用红绳子系成方方正正的一包包药。药剂师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中药,有山楂、有蜈蚣、有葫芦壳……同学们好奇地摸摸、看看、闻闻,这些药材有的香、有的硬、有的长得不起眼、有的长得很可怕,它们功效各不相同却都能治病救人。

同学们还参观了张同泰的“镇馆之宝”—馆藏的古方、制药器具。在医馆里,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原则,第一次听说了中医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通过现场工作者的讲解和实地的参观,同学们都对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不起眼,可能是一张古方、一个药瓶,也可能的是一门传承多年的行医技术,那些才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印迹,人类的无价之宝。

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一代的少年队员,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人类的瑰宝、优秀的中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第四篇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400字 竹马舞

"咚咚锵,咚咚锵”,咦,什么声音呀,出门闻声一看,原来是跳竹马舞的人来我们这表演了。竹马舞可是我们家乡的地方小戏哦!

竹马舞已经失传很久了,听到锣鼓声,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去大会堂,围成一圈。在一阵鞭炮声中,竹马舞出场了。领头的是红马,只见她挥着马鞭,跟着锣鼓的节拍跳出来了,紧接着的是绿马,然后是白马、黄马,最后是黑马。五匹马在场地中间,有节奏跳着,时而往前跳,时而向后退,时而交叉着跳,乱中有序的穿梭着,可好看了。还有最经典的一跳呢,就是黑马,待其他的马都下场之后,随着节奏的加快,黑马扬起马鞭,飞快的跑着跳着,来到场地中间,捡起马头来一个七百二十度大旋转,瞬间达到高潮。顿时掌声欢呼声响起一片。

接下来,还有一段段精彩的小戏,声音很动听,唱的都是很喜庆的曲子,给新年增添喜庆,祝贺我们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事事顺利!

怎么样,竹马舞精彩吧?精彩背后的辛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她们的表演不出名,但是他们付出的努力可是不会少的哦!

第五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我传承——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第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700字 寻访常州文化遗产—锡剧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第七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2篇 糖人

糖人

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两旁的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

走着走着,我被路中间的小摊吸引住了。小摊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用糖做的东西:小猫、小兔、羊、狗、马……一个个栩栩如生。妈妈看我站在那里挪不开步子,笑着说:“你也挑一个吧!”

“太好了,我要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高兴地说。

叔叔把糖舀出来,用三根小竹棒来搅拌,搅拌着搅拌着,糖慢慢变白了。叔叔把糖搓圆捏出一个空的球形,再往球里吹气,一边吹,一边用手捏出形状,不一会儿小兔子的样子慢慢出来了。叔叔用红色的糖做眼睛,用绿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样!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有趣的吹糖人

暑假里,我们去成都玩,在武侯祠旁的美食街上,我欣赏到了传统艺术——吹糖人。我感到吹糖人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我请叔叔吹一条龙,特别逼真。

从此,我对吹糖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请爸爸帮忙,从网上知道了关于这门艺术的知识:首先,要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把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再把“管子”的最上方咬下后就可以吹了。

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了薄皮,空的扁圆形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有的还涂上绿、黄、红色。吹糖人讲究的是“手眼心气火”

我终于明白了怎样做糖人。

第八篇

我国有风筝、甲骨文、茶、皮影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

我最了解的就是风筝啦!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那天风很大,风筝也飞得很高,那时我开心极了!就好奇地问爸爸风筝是谁发明的,为什么会飞得那么高呢?

爸爸告诉我风筝可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呢,是我们中国的木匠鲁班发明的,他是在公元前507—444年期间,鲁班在当时的鲁国,就是现在中国的潍坊地区,他用竹木制作了一只喜鹊在空中连续放飞了三天也没有掉下来,最后,他们用木头制作一只载人大鹰用来观察敌情。

到了中国西汉时期,由于有了纸,风筝逐渐用纸制作,故称纸鸢。

到了唐代,人们又在纸鸢上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由此开始称纸鸢为风筝。

我听到后想:原来一个小小的风筝有这么深的来历。

要不是这次我和爸爸来放风筝,还了解不了这么多的知识。

第九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400字 传统之旅——胡庆余堂

为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寒假里,我和同学们相约参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走进古色古香的胡庆余堂,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药香味,映入眼帘的一块古朴的长匾,上面写着“戒欺”两个大字,这是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亲手书写的,他认为药物事关人命的,药物一定要货真价实。这个理念,是我们传统 “诚信”文化的最好体现,正是“言必行,行必果”的最好体现。

在参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过程中,导游阿姨生动而详细介绍了中医中药的起源、发展,介绍了中药的种类、制作,也同时介绍了许多在中医中药发展中如扁鹊、孙思邈等这样的重要历史名人。我们同行的小朋友们认真听讲,专心记录,通过介绍让我们大家感受到了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据导游阿姨介绍,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从而确立了胡庆余堂这“江南药王”的美名。

在参观之余,由于恰逢农历新年前,我们还在河坊街中感受了如吹糖人、捏面人等许多民俗活动。这次参观让我们受益匪浅,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十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非遗梦,我的梦

虽然我的老家在外省,但我出生在温州,并在这里读书,所以我发现这里有很多对我来说全新的事物。如我家就有一个弥勒佛雕塑,它神态动人、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甚至袖口间细小的褶皱都有体现。 家里的长辈说那是黄杨木雕,十分珍贵,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我查看了相关资料, 原来黄杨木雕来自温州乐清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里说,相传黄杨木雕首先由清末一名叫做叶承荣的放牛娃发现。他在庙里跟着一位老人学习圆塑、泥塑、上彩、贴金、浮雕等技艺。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黄杨木是雕刻的上等材料,也因此,民间艺术黄杨木雕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查阅黄杨木雕,我对原材料黄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黄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表面色泽如同象牙一般,古朴内涵,还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加深,因此通常被用来雕刻,但由于其生长缓慢,很少有作为大件的家具存在。

我很喜欢黄杨木雕,不仅仅因为它优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优秀工艺。黄杨木雕蕴藏着雕刻大师们的智慧与技巧,代表了温州人民长久以来的精神财富,为温州创造历史文化名城添上浓重的一笔!

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历史的沉淀才显得弥足珍贵,可历史的洪流也总悄然将文化席卷而去。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失传的危险,黄杨木雕,困境重重。工艺复杂,材料缺失,技术不佳,种种问题都摆在了大家的眼前。为了了解黄杨木雕的现状,我还特意去了好几家木质装饰店询问,黄杨木雕装饰物价格昂贵且稀有,店家为了盈利也不愿意去购进。可见黄杨木雕迫切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重视,它每一道工序的精细较之其他雕刻类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同语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复杂和精细,更值得去保护。但是又不只是黄杨木雕,它更像是个缩影和代表,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窘境。在这个人人追寻中国梦的时代,当然少不了温州梦,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历史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它们的传承与发扬必将是温州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遗面临的众多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愿意为黄杨木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愿意为非遗文化做力所能及之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万华夏儿女的责任,倘若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磨灭的非遗梦,那么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结晶必将越过时间的阻拦而长存!

非遗梦,我的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