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银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白银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白银时代》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银时代》读后感(一):荒唐

看白银时代的时候,感到别扭。到未来世界,2015,最后2010,很长时间,或者这些故事在描述的就是荒唐吧。

看到2010的结局时忽然想到万寿寺。他在那里写“忽然发现,其实绝望是无限的美好。”

“绝望”或者是对某种自己对此失望的事物或状态的确认。

《白银时代》读后感(二):荒诞现实派的自由骑士

小波本人曾说过,他在写作时不仅讨厌受真实逻辑的控制,更讨厌现实生活中索然无味的一面,有时想象比摹写生活更可取。因此体现在在他作品里的更多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荒诞不羁的画面,读来给人一种虽云里雾里却发人深省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跟随作者的步伐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更多深思,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剂引发我们思考的良药。

《白银时代》读后感(三):伤痕

《2010》中,主人公王二更像是作者小波本人在时期的化身,文中充斥着小波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性,反现实,悲观主义。每次读小波的作品都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书描写的时代真的存在吗?不免会引发读者本人对现实的重新考量,十年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是不可磨灭的,尤其在小波文字的刻画下更显荒诞离奇,这样一段历史读者读来都觉尤为压抑,何况是亲身体验过的作者本人,那么作者文风的独树一帜也就有源可溯了,小波的文字在带来沉痛感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在所谓愈加文明的21世纪的繁华表象下,更加冷静客观的去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以警醒世人

《白银时代》读后感(四):《白银时代》在懂与不懂之间

既然小波先生已不在,我们又何必苦苦执着于搞懂这本白银时代呢,我们且慢把那个年代一一代入,绞尽脑汁的想他到底要映射现实什么,即使你最终得到了结果,可这的结果也不过是个人化的理解,未必是小波的意思。况且他自己不会跳出来告诉你,你的分析是对的又或是错的,正如小波自己对“未来的世界是银子的”一次次诉说,也许你要搞懂这本书就像揭示谜底一样费尽心思。所以,我们能得到什么,便是什么,即使在思想上一无所得,在文字上至少过了把瘾。

小波的行文天马行空,构思内容穿梭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来回穿插却不失逻辑,对性的描写大胆又率真,没有丝毫造作,读来即使故事性不如黄金时代那般强,却也算是引人入胜,让读者一气读完。

希腊神话中的白银时代,据说是“人蒙神的恩宠,终生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相貌和心境都像儿童”的时代。可我们在小说里发现的却是相反的现实,我麻木爱发呆,过着写作的生活,我的稿子被枪毙的或者自认为会被枪毙的那些,被上司认为是脱离生活,而我却明明照着现实所写。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或者我这个看似爱发呆没思想的人才能分得清,有种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味道。可这分明也透露出了不被人理解的无奈,我仍然是个独行者。

其实,真正智慧的人就是那个爱自嘲整天在瞎编故事的人。

《白银时代》读后感(五):读《白银时代》杂感

近日在kindle里读王小波的这本小说集,刚看到《我的舅舅》,不,是《未来世界》,颇有感想,这里记下一点,后面还要继续读和想。

读王小波的经历。大学时,偶然有次在图书馆书架上翻到他的《黄金时代》,被其带有色情味的描写所震撼、吸引,然而只是翻过一些,未深入、继续读下去。不过,在那个专注于阅读古典作品、思想被新儒家等人吸引的时期,读到这样的作品,一方面是呼吸新鲜的、不同的空气,那是属于文学的、虚构的,也是有魅力的,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对我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吸引力、没有让我继续追随,大概与自己当时的兴趣及认识有关,当时对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还是懵然无所知的——尽管现在也所知不多。然后,在同学中偶尔听到有关王小波的话题的讨论。再后来,自己买了一本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震于其大名已久,遂买一本看看,也曾细致的读过一遍,感觉收获不少,了解到他的一些思想、经历(如与许倬云的交往),了解了一些时代的思想氛围,以及了解了他的语言风格,幽默老到而深刻尖锐;不过,当时也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大概与自己对其思想的部分内容不是很合口味有关。买了kindle后,曾在上面断断续续、片段地读过他的小说,包括《黄金时代》,及写古代故事的那些;近日读到其《白银时代》,描写未来,实际也是描写现在,或者说,是描写作者所描写的东西、描写作者自身心灵的小说,真正感觉到他的小说的魅力,以前是有些忽略了。至于具体如何,待进一步的阅读、感受、思想和写出吧。

——2017年1月9日

痞子气,顽童,或者老顽童?他反映在小说中的的痞气、戏谑,是有着较深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作为背景的,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痞子气。他的年龄,其实相对而言也不算小,1954年出生,到现在也有60多岁了,然而,可能是去世早的缘故,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好像还永远是“小”波。

——2017年1月10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