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胆的女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胆的女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胆的女人》是一本由[美]弗朗西斯·普瑞弗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胆的女人》读后感(一):大胆的妇人

其实我受骗了。

本书名为DARING WIVES,根本是讲结了婚的女人的婚外恋心理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应该是《大胆的妇人》嘛。

根据文中内容,作者似乎是开业的心理医生。

她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汇总起来加以总结分析归纳,同时溯古论今,不仅引用分析了历史上典型现象事件社会调查数据,更结合了时下流行《绝望的主妇》等电视剧作为佐证。

虽然不免学术论文的死板严肃,看起来也算觉得津津有味。

虽然被书名骗了,反正都看了,就当未雨绸缪了。

《大胆的女人》读后感(二):欲望的本质,是需要安静面对的

与其说是写女人,不如说男女通例,与其说是写不忠,不如说为一张人性侧照。情感始终是迷宫。引诱你,让你时时四顾茫然。我们在这不知不觉已流失的一生,更多的日夜,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要什么,不知道心里自始至终迷恋什么。

我们害怕依赖,其实是害怕失去。我们害怕亲密关系,其实是害怕最后的相互伤害。看得见对岸,但无力泅渡。因为这河水中暗藏了内心中全部激烈而迷离的欲望,那么有诱惑力,那么有毁灭感。我们很少有这个本事,去明白欲望的本质其实也是温柔的,悲伤的,是需要安静面对的。

这个书,使用了一种有情感的专业心理分析介入。它也许会让你短暂地清醒,不要再动不动就落荒而逃。一切欲望,都是可以接受和改善的。

《大胆的女人》读后感(三):主妇:不要绝望要大胆

【读品】罗豫/文

文化舞台上拉风的男性角色,往往少不了忠诚的妻子和漂亮的情妇来一起推动情节,这与其说是在“忠诚”和“漂亮”两种品质之间无由选择,毋宁说是在“妻子”和“情妇”二者面前徘徊不定。正如张爱玲的红白玫瑰之辩: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男人成了饿死在两朵玫瑰之间的蠢驴,前仆后继,乐此不疲。与之针锋相对,女权主义者打着反对双重标准的旗号,兴冲冲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两片绿叶。无论有否理论指导,总有越来越多的女人感到只知赚钱养家的老公毫无魅力,正如男人们觉得一心操持家务、哺育后代的“拙荆”无趣乏味。“听天由命只能意味着退让和逃避,对女人来说,除了谋求自身解放,别无它途。”波伏瓦的话言犹在耳,掷地有声。然而,女权运动的浪潮不管到了第几波,精神和身体的开放程度不管多高,女性面对自身处境的抱怨,潜意识中多多少少还是以男人为参照系。双重标准依旧存在,今天,“绝对隐私”即便算不得什么新鲜事,绝大多数婚外情中的女主角也终究不会搞得太惹眼。

婚外情的发生自有其内在的复杂因素,但有没有心理学专业人士介入分析研究,结果恐怕大不相同。比起我们这儿常由妇联阿姨、居委会大妈或午夜情感节目主持人客串,美国正儿八经心理咨询师参与的针对性无疑强得多。其中不乏爱好写作、通过写作透露自己职业经历的。这才有了性心理分析师弗朗西丝·普瑞弗这本《大胆的女人》,有了她笔下这十数个搞婚外情女人的故事。

不事批判是心理咨询师起码的职业道德。婚外情无所谓对错好坏,问题在于它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它确实带来问题,又应当如何解决。两朵玫瑰之间并不都是蠢驴的尸体,十个招手的海市蜃楼,总有一两个是真的绿洲,这才有前仆后继和乐此不疲。故事里那些生活在一潭死水里的妻子,往往是因为婚外情而重新获得了生命活力:“大部分女性感到婚外恋给了她们活下去的勇气,对于她们而言,它就是好事。”

女人的婚外情并不都是报复出轨的丈夫或女权主义者的负气。她们确有自己的欲望和情感追求,在秃头大腹、不解风情老公的映衬下,潇洒的情人、年轻的情人、性感的情人、幽默的情人,无不显得更潇洒更年轻更性感更幽默。如今,普瑞弗咨询室里难忘的一幕,不是邋遢的主妇跑来哭诉说老公外面有人了,而是优雅的主妇跑来哭诉说自己的帅哥情人提出分手;曾经忧伤悒郁的主妇而今容光焕发,不是因为残破的婚姻终于复合,而是因为自己有了一个情人;一位焦虑的主妇变得轻松平静,不是因为心理分析师妙手回春,而是自己开始了一场婚外同性恋……

心理咨询师也并不是和事佬——难以继续的婚姻勉强维系,害人害己。但即便如此,和那些有婚外情的男人一样,这些女人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忍痛和情人断绝往来,与丈夫一同尝试改变,重塑亲密关系。死水既然有望活起来,那还是呆在自己熟悉的小绿洲好。

至于女人婚外情的真正原因,按照普瑞弗的心理分析视角,波涛起伏的女权浪潮也好,乏味窒息的夫妻关系也罢,都只是旁敲侧击。不少女人的行为模式,最终还得从其童年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母亲的行为方式,会以各种变体遗传到女儿身上;而女儿成年后对待男人的方式,也可以在和父亲的关系中找到联系。普瑞弗一本正经的社会文化分析和絮絮叨叨的自我情感独白,都只算得上末流专栏作家的水平,但她对女人童年经历进行的心理分析,的确有其技术含量。毕竟,童年经历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女人的性格结构,婚不婚外情,和谁婚外情,只是这种性格结构在婚姻领域的独特表现。至于大家津津乐道的女权主义,多半是在扮演催化剂角色。

心理分析师的通情共感,是伦理界限的稀释剂。主妇的大胆并不限于婚外情,还在于老主妇结交年轻男子,对施虐、受虐的喜好,婚外同性恋、双性恋,慕男狂等。人类语言的词汇量在应付这些日新月异的边缘行为时早已捉襟见肘,更别提步伐缓慢的伦理学。这些行为,连同它们拗口的名称一起,为所谓的正派人所不齿。然而,读者跟随普瑞弗的叙述,进入这些大胆女人的内心世界,或许会在她们的可怜可爱之处,看到自己,或者周围女人的影子。当人们意识到,那些所谓的“不伦”女人,与常人并无差异,只是稍微不幸一些、大胆一些的时候,一个真正宽容的时代将成为可能。去除那些忠诚/出轨、正常/变态、异性恋/同性恋等等二分法的偏见,人们要面对的将只是问题本身,而非文化定见的重重雾障。一种普遍的、真正的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也以此为前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