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官绅的荷包经典读后感有感

官绅的荷包经典读后感有感

《官绅的荷包》是一本由云妍 / [美] 陈志武 / 林展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19-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官绅的荷包》精选点评:

●.

●对档案的利用很有趣,结论有点零散

●可作为泛泛阅读,开题不错,抄家这个点是清代皇帝威胁群臣忠君的手段,也是充盈私库的方法,但论点是展开对中国人资产分配和理性的讨论就有所牵强。另外还有所感悟是:大贪不爱地产;抄家不影响其他人贪污;没有人能富过三代。

●很有趣的历史计量经济研究。 普通房子一间十两,普通人一年生活费十几两,房价收入比真低; 当年给房子估价,用一分三的利率给租金贴现,相当先进; 和珅没传说的那么有钱,就是乾隆的贪污代理人。。。 官员越有钱,隐性收入越多,配置的田地房产比例越低(怕露富),金融和商业资产比例越高。

●从年羹尧倒台、曹雪芹家倒台、甘肃冒赈案、文字狱、和绅倒台等抄家事件中得出的数据,外加盛宣怀家分遗产的数据。分析的主要是在政治风险(皇上抄家)下清朝官员的理财选择,尤其是地产、广义金融资产、实物资产间的配比。两个我觉得有趣的细节:1、名儒齐召南与盐商有私交,乾隆不悦,令人查齐召南有没有借贷给盐商。说明文人理财是不光彩的。2、清朝官、商的灰色资产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清代中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一直很小。

●应该算是我的年度最佳读物了,让我初步认知了计量史学的研究思路与脉络,此外大量的官员抄家记录看起来莫名有点刺激。当然了亮点是在文末对于今日经济发展的建议。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通过对被抄官员的财务状况分析,放在房产上的资产比例并不高,更多的是金融资产,尤其后面结论对家庭理财很有帮助。

《官绅的荷包》读后感(一):我担心“荷包”里装不下一个家庭的资产

春节期间读了《官绅的荷包——清代精英家庭财产结构研究》,很是不错。书中借清朝被抄家官员的财产清单,经过处理和分析,为读者了解官绅这个精英群体的家庭财产结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三位作者一位是历史学学者,另外两位则具有经济学、金融学背景,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志武。由此决定了:这部书是多种研究方法应用的结果,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有案例、有概念架构、有估价方法,还有定量模型下的统计检验,可供不同视角下的阅读。

此书最基本层面的内容是借助“官绅”这个群体,搭建清代家庭资产的测算和分析框架。书中有一章专门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讨论:什么是官绅,家庭如何界定,家庭资产包括哪些,如何对资产做出分类,如何解决资产估价的难题。这些内容与我本人的研究领域有一定交集,当前我们要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下编制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也要涉及上述这些问题。

在这个基本层面基础上,可以上下延伸到另外两个阅读关注层面。

一是向微观案例延伸。不同家庭其资产具有不同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更有类型选择上的偏好。尽管都是抄家亮出来的家底,但抄家原因大有不同,被抄者的背景、官阶有很大差异。书中大部分篇幅讲案例,区分不同类型仔细开列资产明细、估算资产总值、展现资产结构,兼及抄家前后的原因和后续处理,一方面可以作为本书的具体分析,同时也可以满足我们对“抄家”这件事情本身的好奇心。年羹尧被作为第一个案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讲的王亶望和陈辉祖的故事在这里被证明确有其事;文字狱中被抄者的家底肯定无法与这些大贪官相比;和绅是有清一代最大的贪官,确实资产总额最高,但其中大部分似乎他自己并没有作为自己的财产;最后还特地引入清末民初盛宣怀的家庭资产作为比较参照。

另一个方向则指向更进一步的分析。有一章专门分析官绅家庭资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到,土地房产这些不动产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金融资产占有的份额要更加显著。这种情况理解起来不难:有了钱第一是买房置地,但如果有了更多的钱,去向就会发生变化。但另一个特征则有些耐人寻味:金融资产最主要的持有方式是窖藏,埋在地下或者封在夹墙中,真正的经营性资产并不多。这种情况固然与当时的金融不发达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出于“隐匿”需要,尤其如果是不法收入的话,就更加不愿意露富——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这几年爆出的一些被抓官员家里存有上亿现金的情景。为了证实这一点,书中专设一章,引入定量分析,检验“财产合法性”对家庭资产结构的影响。

最后说一句:此书文字说不上很精致,但问题抓得好,说理也比较清楚。就是书名似乎有跟风之嫌,我觉得,“荷包”是专门装零用钱的,似乎装不下整个家庭的资产,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官绅的荷包》读后感(二):《官绅的荷包》书评

主要内容:依据各种抄家的历史资料,作者对清代官绅的家庭资产结构展开了细致的评估和分析。

结构安排:全书将内容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众多抄家案例中挑选出重点案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苏州制造李煦、年羹尧、李侍尧、和珅和盛宣怀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第二部分将所有抄家资料整合到一起,进行整体性的描述性分析。

作者文笔:基本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但是书中有一些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议略显苛责与武断,还有些戏谑的成分在里面,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里仅举一例。

在叙述文字狱相关抄家案件的时候对乾隆的评议:用“未完银两”巧饰对他人家产的侵占,又用“赏罚从公,宽严悉当,从不稍事苛求”来体现自己的仁慈宽厚,真是有些掩耳盗铃了。

戏谑之意明显。

阅读感受:前一部分中一些情节很是吸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甚为愉悦,后面有些内容情节较弱,附有很多关于资产较为细致的描述,如果对于物件不是十分了解,阅读起来会略显枯燥。第二部分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这方面工作较为熟悉,读起来整体较为流畅。

内容评议:对我个人而言,重点关注在第一部分,一是主要是对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的家产充满好奇,尤其像和珅这样出名的贪官,其二则是作者在介绍的同时加入了抄家的前因后果,一些未曾了解的情节很吸引人。

所以说就我个人理解,本书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像我一样,对于历史情节充满好奇,对于各个官员的家产又充满好奇,同时又有一部分专业与之关联的人;其二便是专注于资产研究、历史研究的学者,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很有体系的整理。

当然回过头来说,如果仅仅是关注历史事件情节,想必会有很多值得阅读的书籍,本书重点还是在于家庭资产结构。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书中所依据的样本对于结论的支撑力度还是有待考虑的,例如书中所言“在15世纪西欧信用债券在社会上流通并成为富人家庭资产中的普及投资品时,清代则更多地体现出社会余资在政治领域的投资需求和在馈送型引导机制下的单向流动”

显然单从资产主体来看,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其本质上就存在不同,西方社会的主体是“富人”,书中的主体是官员,官员在政治领域的投资需求当然会大,因此这是存在样本偏差的,这样的结论其本身的意义还有待考量。

其实内容值得四星,但是对于作者文笔我个人算不上欣赏,减一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了。

《官绅的荷包》读后感(三):清代官绅多有钱?

主要内容:依据各种抄家的历史资料,作者对清代官绅的家庭资产结构展开了细致的评估和分析。

结构安排:全书将内容主要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众多抄家案例中挑选出重点案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苏州制造李煦、年羹尧、李侍尧、和珅和盛宣怀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第二部分将所有抄家资料整合到一起,进行整体性的描述性分析。

作者文笔:基本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但是书中有一些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议略显苛责与武断,还有些戏谑的成分在里面,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里仅举一例。

在叙述文字狱相关抄家案件的时候对乾隆的评议:用“未完银两”巧饰对他人家产的侵占,又用“赏罚从公,宽严悉当,从不稍事苛求”来体现自己的仁慈宽厚,真是有些掩耳盗铃了。

戏谑之意十分明显。

阅读感受:前一部分中一些情节很是吸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甚为愉悦,后面内容情节较弱,书中附有很多关于资产较为细致的描述,如果对于物件不是十分了解,阅读起来有些枯燥。第二部分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这方面工作较为熟悉,读起来整体较为流畅。

内容评议:对我个人而言,重点关注在第一部分,一是主要是对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的家产充满好奇,尤其像和珅这样出名的贪官,其二则是作者在介绍的同时加入了抄家的前因后果,一些未曾了解的情节很是吸引人。

所以说就我个人理解,本书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像我一样,对于历史情节充满好奇,对于各个官员的家产又充满好奇,同时又有一部分专业与之关联的人;其二便是专注于资产研究、历史研究的学者,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很有体系的整理。

不过回过头说,如果对于当时的情节感兴趣,很多历史相关的书籍可以满足,可能以后我会关注。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书中所依据的样本对于结论的支撑力度还是有待考虑的,例如书中所言“在15世纪西欧信用债券在社会上流通并成为富人家庭资产中的普及投资品时,清代则更多地体现出社会余资在政治领域的投资需求和在馈送型引导机制下的单向流动”

显然单从资产主体来看,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本质上就存在不同,西方社会的主体是“富人”,而书中的主体是官员,官员在政治领域的投资需求当然会大,因此这是存在样本偏差的,这样的结论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待考量。

其实内容值得四星,但是对于作者文笔我个人算不上欣赏,减一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