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民族的重建的读后感大全

民族的重建的读后感大全

《民族的重建》是一本由[美]蒂莫西·斯奈德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族的重建》精选点评:

●历史不是也不能成为我们今天的现实观中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也不能决定它的形成。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01/03/%e6%b0%91%e6%97%8f%e7%9a%84%e9%87%8d%e5%bb%ba/

●早期近代波立联邦,在领土上被瓜分后,以波兰高雅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认同和联邦爱国主义,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初的波兰民族主义和早期的波兰起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但在新型大众民族主义的时势面前,精英化的联邦民族主义显得相当脆弱,立陶宛,白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逐渐抛弃了对联邦的怀念,开始发明自己独立的民族,而联邦主义理想最终在1939年崩溃,战后的领土分配中,斯大林奉行了民族国家巩固的战略,四个民族彻底分道扬镳,但民族主义者们对苏联强加的领土安排仍有不满。而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派皇波”的小民族主义+现实主义,提前遏制了对前波兰东部领土的宣称,主动承认立乌白是与波兰对等的民族,有权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反省历史上的互相清洗,民族国家和潜在民族团结一致反对列宁党帝国,避免了这一地区的巴尔干化。

●波兰和立陶宛部分写得挺好,但乌克兰部分得配合欧洲之门来看,本书对乌克兰东部独立运动缺少描写

●走进东欧历史的迷雾。这其实是本专业读物吧,并不适合大众休闲翻阅。虽然枯燥,但是说的真是清楚。

●民族内部的不断融合加上外力的拆散与再整合,最终使得东欧的民族问题日趋白热化

●新世纪以来对东欧问题的一次经典回顾

●搭配电影沃伦读

●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

●“在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们可以找到所有能想象到的造成民族冲突的原因:帝国瓦解、不具有历史合法性的国界线、挑衅的少数族群、扬言复仇者、恐惧的精英人群、新建立的民主政治体制、种族清洗的记忆以及长期冲突的民族迷思。”作为年初读的第一本书,内容杂而不乱,条理清楚,术语专业词汇有些多,应该属于专业读物了,碎片时间阅读的话不太推荐。

《民族的重建》读后感(一):小小感想

内容对于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来说较为艰涩难懂,总的来说作者从较为宏观的方面分析了近现代东欧地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内容还是颇为丰富的。美中不足的就是中译本的翻译还有改进空间,某些地方疑似出现讹误,部分句子也有点生硬费解(某些地方的句子的语法都有问题,如主谓宾不明确,很容易产生歧义)。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是一部了解东欧近代史的不错的书籍(指的是内容,不是翻译)

《民族的重建》读后感(二):野蛮大陆的详细注脚

《野蛮大陆》《沃伦》都跟本书紧密相关,建议先读先看。

理性这个东西是稀缺的,虽然稀缺,从本书也还是看到人能运用它的希望。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同个村子里,两家农户正凑在一起晚餐,其乐融融,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说笑话,谈天气,然后吃炖肉,跳舞。坐下后大家掏出登记证,一家写的波兰,一家写的乌克兰,突然间双方反目都想剁下对方的脑袋,剥了对方儿子的皮.......这荒谬吗?确实荒谬,然而这就是二战以及战后东欧真实发生的情景缩写。成千上万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被构建出来的概念”民族“,”国家“,网罗着死掉了。一切的根源就是这些概念背后的驱动,区分你我---必制造仇恨!

书的结尾,写到了90年代后的东欧,有能够一定程度上跨越这些概念的政治人物,推动国家之间向着民族和解的方向走下去,黑暗的历史前面出现了难得的曙光。

《民族的重建》读后感(三):随手记录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不知道是不是阅读严肃书籍的能力下降了,这本书读起来感觉格外吃力,思索之下可能有几个原因——1)内容比较干;2)看有些读者评论道翻译质量不高,可能也影响了阅读效果和效率;3)对于习惯了大一统国家+单一主体民族叙事的现代中国汉族人来说,记忆和理解欧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纷争确实不易;4)长期被封控在家,内心很难平静。

虽是刚读完,但很多事实其实已经忘记了,只能记录一下最深的几点体会—— 1)以历史的尺度来看,民族国家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概念,其产生的过程可能充满了血腥和反复,在本书论述的几个民族国家的例子中,其很大程度上是以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为基础的; 2)谁控制了历史,谁就控制了现在,重塑集体记忆在古今中外都是统治阶级取得执政合法性和教化民众的常用招数; 3)现代国家可能脱胎于民族主义,但要走向成熟和强大,则必须要主动避免过度的民族主义倾向,即书中所说的将国家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将公民认同置于民族认同之上;

4)结尾似乎预见到了这个地区注定不会太平,波兰陆续加入北约和欧盟、逐渐被现代欧洲(或者不严谨地说——西欧)接纳,而作者又写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可能到2040年都不会被接纳,这块土地还将走向割裂——不幸被如今的俄乌冲突所验证;

5)苏联的共产主义探索和试验是伟大的,理想状态中,阶级性应该超越民族性,但实际中民族主义却在某种程度成为了苏联统治加盟共和国的工具。

最后提一个没人会看到的建议——如果能在各章节中配上更多的地图,会对读者(尤其是对这段历史和这一区域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非常有帮助,中间不少地方快要被各种地名和各方势力范围绕晕了。

《民族的重建》读后感(四):“民族”的另一个含义

只看了第二部分“危机四伏的乌克兰边界”,

原因一:实在没有时间,

原因二:其他部分讲的是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没好好地看过相关历史我是没有自信看政治史或者民族史的。

看浦洛基的《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的时候,我一度陷入绝望,因为记不清绕口的人名地名事件名。

看这本书的时候那些时间和名词再次出现,才发现原来还是记得的,还有种迷之亲切感。

作者也写道,“在现代民族的崛起过程中,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国家被建立、被摧毁、被摧毁的方式往往会决定下一代的民族观念。”

这本书会挑一些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展开讲其意义,如果没有看过连贯的历史可能会对一些事件的展开感到莫名其妙。

以及,即使做到了如上二步,可能还是会感到迷茫。

如果把东欧类比为东亚,东亚人其实很难理解前者的处境,

毕竟东亚没有像东欧“那样”的宗教,“那样”指的是超过国家和皇权的能力。虽然有类似的替代品,但是作用和在欧洲历史上能左右国家命运的宗教还是不能比。

而东亚各民族的产生、变化、迁徙和交错都比较稳定,思想发展也相对独立,而东欧历史上这些一度都大乱斗互相交错。

对我来说,正因为很难理解,所以更要用心去了解,

这总比拿战争和别人的苦难开玩笑好。

《民族的重建》读后感(五):面向未来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比历史争论更重要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立陶宛、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亚这四个国家是如何诞生各自的民族主义,又是怎样造成了二战时期波兰和乌克兰的互相种族清洗。多个民族对同一地域都有领土主张,他们的主张都有着种族、语言、历史渊源上的支持,这是东欧近代悲剧历史的起源。“在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们可以找到所有能想象到的造成民族冲突的原因:帝国瓦解、不具有历史合法性的国界线、挑衅的少数族群、扬言复仇者、恐惧的精英人群、新建立的民主政治体制、种族清洗的记忆以及长期冲突的民族迷思。”1991年东欧剧变之后,吉德罗耶茨的战略思想使波兰在苏联正式解体前就确认了精妙而及时的东部政策:将历史与政治分离,认同波兰同邻国的所有现有国境线放弃收复东部领土、不支持东部邻国的波兰少数民族独立的政策等等,最重要的是将东部邻国视作与波兰平等的民族国家。在波兰几届政府的努力下,波兰和乌克兰达成了正式的民族和解,波兰放弃对维尔纽斯的索求得到立陶宛的支持。一方面实现了东欧的相对和平,建立了东欧地缘政治的新秩序;另一方面波兰也成功“重返欧洲”、加入了北约和欧盟。与此同时,南斯拉夫则是陷入了种族清洗的泥淖。

补充阅读:《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为及其根源》--《俄罗斯学刊》2018年04期。摘录: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积极作为反映了其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邻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判断,体现了波兰在欧洲变动的地缘政治形势下追求自身安全的地缘政治需要。“没有自由的乌克兰就没有自由的波兰”成为波兰对乌克兰政策的主要信条。2015年,保守的右翼政党法律与公正党赢得波兰总统和议会选举胜利之后,波兰与乌克兰关系出现龃龉,历史问题卷土重来,引发波乌两国外交摩擦。尽管两国关系的氛围趋冷,双方互信有所下降,乌克兰甚至对波兰作为乌克兰与欧盟接近的桥梁作用产生怀疑,但是双方并未放弃改善双边关系的尝试。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支轴的乌克兰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与波兰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未来波兰在乌克兰问题的作为将继续面临考验。

历史的伤痕并没有愈合,也不可能愈合。但是,“把历史留给历史学家”,面向未来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比历史争论更重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