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简史读后感摘抄

人类简史读后感摘抄

《人类简史》是一本由【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汇智博达|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简史》读后感(一):以史为镜

房龙写作此书的目的他在书中有明确提及:不过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够多的历史书,他们能精确而详尽地告诉你那些历史大事。我想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让你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满足于这样一句话“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件事”这样简单的陈述。你要去发觉隐藏在每个行为下面的动机,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了解你周围的世界,你也将更有机会去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是唯一真正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

同时这本书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任何历史问题都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见解,我们所谓的现代人其实一点儿都不“现代”,正相反,我们仍然属于穴居人的最后几代。新时代的地基只是在不久前奠定的。只有当人类有勇气质疑一切,并以“知识与理解”作为创造一个更理性、更宽容的人类社会,人类才第一次有机会变得真正“文明”起来。

“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否则就会像那些进化迟缓的史前动物一样永远消失”、“人类的思想比众所周知的乌龟还要缓慢、比出名的树懒还要懒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面貌、生活方式或许已经焕然一新,但是思想或许依然停滞不前。历史上许多灾难的根源是源于人们顽固的思想无法未能及时改变。正如书中所讲到的近代人们终日忙碌在商业、贸易和工业的世界里。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制度的发展已经落后了几百年。

《人类简史》读后感(二):少儿西方史

也是凑书时随手一点,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想到这和近几年来大红大紫的另一本人类简史居然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还早近一个世纪,书评少的可怜,但看对比评论才知道相对于近年出的那一本,这一本更称得上是在写历史,而不是个人历史观点。

最初的印象只觉得这是一本适合少儿的历史读物,行文风格既不同于教科书,也不像以往读过的力求严谨的历史著作,后来才知道原来这还是房龙博士专门去通俗剧场中所做的刻意修炼。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篇幅,真可谓是见仁见智,有很多不能让人苟同的感觉,没想到作者还专门拿一章来作了解释和道歉。

取名叫人类简史,作为东方人,更觉得只能叫西方简史,无论从地域幅员还是文明渊源来看,全书对于东方历史的展现连简史也称不上的。而对于越来越精彩的后半部分,欧洲各个皇帝王族之间的混乱战史(革命史),放在华夏大地上来看真·诸侯割据混战罢了,远没有数十朝代更替的兴亡哀叹。

要数最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关于战争的原因,房龙博士认为“这一切灾难最原初的原因事实上是科学家的行为所致”——后文解释下,更好的翻译应该是人类当下所掌握的科技力量与实行的社会管理制度并不匹配——后者往往比前者落后几百年。所以我想,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课题,仍需百年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三):不简单的历史

《人类简史》,一部微缩的人类历史,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与历史思考。一口读完后,细细品味,我发现历史竟如此多姿多彩,在暴力、文明交汇之处,隐约是智慧的光芒,让人难忘。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人类是一种哺乳动物,他显得有点寒碜,而不招人喜欢。你看,他的个头很小,皮肤是棕褐色的,因为风吹日晒。他的身体的大部分都长满了粗长的毛发,手指很像猴子,细而有力。他不穿衣服,住在潮湿黑暗的森林里,习惯生食。由于晚上周围比较危险,所以他选择了白天出来觅食。像动物园里那些喜欢发出怪声的动物一样,他嘴里爱哆嗦,慢慢的,他学会了用喉音警告将要遇险的同伴,语言产生了。最早的人类出现了,但前面的路还很漫长,黑暗继续笼罩着大地。

埃及的神奇。埃及的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每年夏天的泛滥,总会给所有的稻田、牧场带来一层厚厚的肥土。尼罗河养活了“这些最古的大城内繁盛的居民”。埃及人认为,灵魂寄居在人的身体里,脱离肉体的灵魂将无法进入美妙的奥赛里斯的国境。人死之后,亲属们立即给尸体敷上香膏,浸在碱液里数星期,再盛满松脂,这就变成了著名的木乃伊。埃及人的墓穴里,有着家的氛围:器皿、乐器、厨子、面包师、剃头师,一应俱全。不过,埃及人的坟墓经常遭到野兽与盗墓贼的破坏,亵渎了神圣,结果,埃及人在坟上建起一个小石丘,后来渐渐加高。富者热衷于追求石丘的高度,树立自己高上的地位。于是,金字塔出现了,伟大而神圣。

简单的希腊。希腊人认为,奴隶制是一种必需的制度。希腊的奴隶担任了现代的商人与各种职业所做的工作。希腊人过着极端简单的生活。他们的家很俭朴。就连贵族的居所也只不过是一个土坯房。他们喜欢在天井,聚餐、喝喝的时候。他们轻视豪饮的人,他们喜欢洁净。希腊人讲究自由,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思想上。他们为了维持自由,往往压制了自己生活。

不简单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

发自我的iPhone

《人类简史》读后感(四):人类简史不简单

人类简史不简单 读《人类简史》 ——听雪7801 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房龙美国历史学家,享誉全球的二十世纪历史学家,曾经获得慕尼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人文启蒙作家,他的一生主要是历史学著作,诙谐幽默,文字轻快,简洁易懂,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此书《人类简史》是其代表作。 人类史是从史前的生物史开始的,人就是有海洋中经历亿万年的单细胞分裂,成多细胞,再形成海洋动物,植物,再形成动物植物,学者认为是海洋的动植物太多了,太挤了,就有一部分开始上岸,一开始没有直接上岸,而是在岸边,一个浪一个浪打过来,还有一段时间是湿的。再后来就是上岸更远一点,再后来就是直接在大陆上生活了。 植物动物都经历这样的过程,动物就是鱼类,后面变成青蛙之内,再后来变成了壁虎之内,从鱼的腮,变成了肺呼吸。长出了腿,有些长出了翅膀,再后来就有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说起来容易,简单,每一步都是经历了亿万年变化,没有那个前进是容易的。 史前的人类,也许没有现代人的聪明才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用脑子的,要不然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因为那个时期的东西都比你们的祖先要强壮,牙齿要锋利,例如恐龙,猛犸象,也许不是一个时期的,我就是举例说明,那时候的人类比同时期的其他动物都要小,但是他会用脑子,躲过了冰河时期的寒冷,躲过了各种猛兽。这个时期肯定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人类的祖先,想办法,或者说必须使自己站立起来行走,这样就是可以腾出手来,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史前人类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建筑房子躲风避雨,也许有一天打雷引发了大火,烧死了其它动物,史前人类吃了一口,就知道熟肉更好吃,就是学会使用火,使人类得以长足的进步,各种寄生虫杀灭,很容易消化吸收,人类的脑子更大更聪明。 动脑筋促使了人类的产生,也是动脑子使人类发现,这是偶然也是必然,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

《人类简史》读后感(五):关于人类自身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之前读过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同样名字的其他作者的作品,赫拉利的书覆盖面更广更让我惊觉。而这本书接触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翻看过其其他作品。所以知道这本书的写作倾向。赫拉利更倾向去挖掘整个人类本身的综合发展。综合了很多现代的各种观点并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而本书的作者更倾向总结人类文明和发展。更确切的说是描写人类的历史。文化,战争,宗教,,,

人类的起源,和后来的崛起发展有着写不完的故事,整个人类文明中有太多更迭!

在阅读中发现这本书名字其实没那么贴切,更或许加上给青年的,之类或者关于文明的。副标题会比较好些,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本书分很多重要的人类自身的发展小段落连接起来的,比如关于我们祖宗或者说起源,用一个小主题囊括一起,关于文字的部分用一个小主题总结一下,,,然后把人类发展中做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给串联起了,但是非常偏向历史的部分,且非常简浅,我虽然读的历史不够多,但是也知道这些部分的历史认知也会可能因为历史古物或者其他历史证据的发现而进行或多或少的修改或者拥有一些定论。这本书涉及的部分缺点就是简略且有准确性的疑问。关于人类发展中很重要读的,关于考古学,生物学,或者物理,等等涉及的近乎没有。这点上远不如赫拉利的那本简史(当然也有时代认知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房龙是把历史作品推向大众化的开拓者,简略的文字把历史文明介绍给大众。历史作品和读者不断的更新中。这些作品如我这样的读者阅读起来,感觉上就没那么重要了。明显觉得读者受众更多的是青少年。或者历史类入门的读者吧。像读了好些本关于,人类或者其他历史部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意义就没那么大了,但是深入浅出的这种文字输出方式可以学习一下。房龙的能够一直畅销。很大一部分也同样归功于作者这种表达方式,毕竟如我这般,愿意接触更多书的或者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的。受众太小。

房龙的作品,其他几部如《宽容》《艺术的故事》没有读完,共同性很高。表达方式和内容领域的宽度是值得好好学习的。也许因为范围太广,可能不够深入,但是无疑是入门的修习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