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次远行读后感锦集

一次远行读后感锦集

《一次远行》是一本由[日] 鹿岛田真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017-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次远行》读后感(一):依然有选择的权利

依然有选择的权利——读《一次远行》

文/凡悦颜

人类或许有天然的自愈能力,不止肉体,精神世界也是如此。一旦失望的次数多了,潜意识便会降低期望值,来习惯接受这现状。

小说《一次远行》里,就描写了这样一个人。结婚不久,丈夫便患脑疾,时不时犯病的折磨让他们习惯了住院、出院的奔波,八年的婚姻生活,加上母亲、弟弟的“摧残”,奈津子早已习惯被生活拖着走,变的没了什么大的奢望,甚至怀疑自己可能真的不配得到幸福。

《一次远行》原名《黄泉巡游》,作者凭此获得了日本第147届芥川奖,这个纯文学新人作家奖奠定了鹿岛田真希的文坛地位。《一次远行》此次与《九十九次接吻》集结成书一同出版,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两篇小说的叙述都比较淡,类似主人公的自言自语,她们都在自我反省中审视、思考环境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事从一次两天一宿的旅行开始,奈津子狠心取出十万日元,决定去曾经和父母、弟弟去过的豪华酒店——如今已变成疗养院住一宿。叙述中,现实与回忆穿插进行,也让读者逐渐看到奈津子所经历的痛苦和压抑 。本是富贵家族,也是这家豪华酒店的会员,母亲的记忆里都是住豪华套房、八毫米摄影机录像,这种回忆与深植本身的优越感让母亲只认钱钱钱!她不面对现实,同奈津子的弟弟一样,沉迷于想象中的虚华,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

芥川奖的评委奥泉光评价《一次远行》时如是说,“(鹿岛田真希)捕捉到现代日本经济的现状,虽是个人故事,却具有反映整个社会的广度”。书中通过描写酒店今夕情况的对比、弟弟欠债也要去夜总会消费和一次次去与身份不匹配的西餐厅用餐,种种奢靡的生活暗示出人们心理上的浮躁。他们不能脚踏实地,凭努力去生活,而是抱怨、幻想。

钱,让他们失去理智,甚至不惜践踏至亲者的尊严。面对奈津子被骚扰,母亲和弟弟选择索要赔偿,而赔偿金一到手,便立刻拿去挥霍。母亲和弟弟是盟军,奈津子永远是他们的榨取对象。看透了母亲的公主梦,认清了弟弟那飘渺的憧憬,奈津子怀疑其旅行的意义。她终究改变不了什么。

情节上没有大起大落,但旅行终究还是给了奈津子重新审视的机会。《九十九次接吻》中也是如此,主人公习惯了和姐姐们依恋共存的关系,所以S先生的出现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偏离了预想轨道的时刻,往往会让人变得更加敏锐,也由此打开另一种可能。

欣赏美术馆里的画、一起看海,奈津子的心理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平日经常沉默以对的丈夫,他之所更泰然,就是因为他看待世事亦如看潮涨潮落,他认为“不公平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在有限的条件中,认真的抉择,从而让心更自由。

《一次远行》读后感(二):看一场潮起潮落

看一场潮起潮落

文/叶子夏

“奈津子心中有一片海,总是波涛汹涌”。

“在太一的世界里,不公平是理所当然的。太一的世界将不公平囫囵吞下,哪怕它难以下咽,或者有毒。面对所有的来势汹汹,他置身其中,得到片刻的休息”。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片大海,潮涨潮落,有的人能平静的看着,任它如何变化,依旧走着自己的路;有的人却被浪花打晕了方向,不知今夕何夕,于是再也欣赏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奈津子的母亲因为幼年时居住过特别的人才能入住的酒店,经历过外祖父时期的豪华奢侈,从此她的世界定格在那黑白录像的八毫米胶片上——穿着胸系丝带、裙摆大大张开的礼服裙的年幼的母亲正在自豪地看跳舞——那是母亲大海世界中的高潮。之后,潮水褪去,母亲的世界越发贫瘠,她却故步自封,活在那个虚幻的过去,让儿子产生错觉,让女儿奈津子怀疑人生,苦恼不已。母亲的世界停止了,失去了看大海变幻之美的资格。

奈津子的弟弟相信了母亲“特别”之说,他认为自己不幸,但是他又深信,因为不幸,所以他才是被选中的人,必定会成就一番不同寻常的丰功伟业。但是他的不幸,就是家里没钱。他刷爆信用卡,只为去高档餐厅吃饭,去夜店耍帅装大款。他不了解,不了解他茫然思考的了不起的人和了不起的世界都是虚幻的东西。人生也许确实会有波浪。然而那波浪或许不会以他满意的形式造访。那涨满的潮汐涌来之时的幸福不是他所认为的了不起的世界之类的到来。他活在虚幻的世界里,看不见大海在变化。

奈津子看不见自己的世界,却看穿了母亲和弟弟世界的潮起潮落。他们的浪花袭来,她看见了却躲不开,厚重的海水足以将她吞没。他们攫取她的一切,利用她的一切获取金钱,在她就要窒息时,她遇见了太一。在太一身边,她开始找到自己的世界。太一只是一个小职员,是与母亲梦想相去甚远的男人,尽管他觉得奈津子的家人很奇怪,但在面对奈津子因此道歉甚至觉得不想结婚了也行时,淡定的说出“难道我不是和小奈你结婚吗?”,直中靶心。奈津子在自己的世界中,随波漂浮着,尽管感到很违和,却没停下过脚步。她一直想从别人身上感受到美寻求治愈,却觉得不依靠自己却寄希望于他人是可笑的。然而,她幸运的遇到了那个视大海波浪为无物的太一。

太一对生活中所有变化都坦然接受,并在这种情况下,无所顾忌的、勇往直前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从不因外物而困扰。他是那个真正静看海浪潮起潮落的人。这样的人有着最纯真的本心,奈津子的一切纠结困扰,都在太一面前一一化解。从这场两天一夜的旅行开始,奈津子选择打开自己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这就是《一次远行》,2012年获得147届芥川奖,是日本女作家鹿岛田真希的代表作。奈津子和太一的过往,都在这场旅行的过程中,由奈津子的回忆一点点串起,仿佛喃喃自语,浮光掠影般的前半生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人物的形象也栩栩如生的出现,淋漓尽致的表现着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写照。作者冷静克制的笔调,让人物内心的挣扎、虚伪一览无余。本文全篇似乎都充斥着压抑、抵抗、绝望的气息,但其中却默默流淌着一股治愈的自在风。让这股风显形的,是最后奈津子的放下,是她意识到的自我。

《一次远行》读后感(三):临死的前一天去迪士尼会快乐吗

——读鹿岛田真希《一次远行》

有一家人因不堪负债举家自杀,死之前的一天去了迪斯尼乐园。那么,临死的前一天去迪士尼会快乐吗?

这是日本小说《一次远行》中主人公奈津子读到一则令其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以及她对自己的设问。不用猜,小说中的奈津子的生活遇到了问题。有关生死。

《一次远行》是70后日本女作家鹿岛田真希的代表作,2012年获得第147届芥川奖。书名是意译,如果直译,此前有翻译为《黄泉巡游》的,其实被翻译为《黄泉之行》更直接。

总之,小说讲述的就是一次带着绝望心情的“远行”。父亲去世后,奈津子家道中落,陷入贫困。母亲和哥哥却依然沉静在往日的浮华与荣耀之中,醉生梦死,像吸血鬼似的压榨着奈津子。奈津子无奈地承受着。奈津子选择与朴实无华的太一结婚,希望摆脱母亲弟弟,找到自我。然而,太一意外得了脑疾,生活不能自理。奈津子心如死灰。一次偶然,她看到一张广告海报:承载着家族荣耀记忆的酒店,正以低价招揽顾客。她决定带着太一作一次旅行。

鹿岛田真希的文字展示了其细腻绵长的功夫,看似不冷不热、慢慢地聊,却已不经意间兜出家庭间种种的矛盾与冲突,然后把生活剥离,见到欲望与孤独,让人感到阵阵冷意。

小说对母亲和弟弟的刻画无疑是出色的。他们虚浮、势利、贪婪、自欺欺人,又无聊、孤独、可怜。但更出色的是作者所虚构的那个铺着“令奈津子感到窒息”的绒毯豪华酒店。就像小说中说的,“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能在那家酒店住上一回”。它傲慢、居高临下、俾睨众生。

它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经济。战后日本经济在废墟中腾飞,至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那时,日本甚至声称要“购买美国”。

小说中,母亲和弟弟对这个象征着日本经济繁荣的酒店念念不忘,无疑是有所指的。可以说,因为住过这样的“酒店”,才有了母亲和弟弟的虚浮、不切实际。豪华酒店所象征的日本经济的繁荣,某种程度上不止是某段记忆,实际造就了日本国民的某类性格。

只是,在8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二十年”——老龄化社会、经济低增长、通缩。小说中的酒店,终究抵不过岁月,褪去了光环,变成了廉价的疗养所。大红的绒毯陈旧了,从前舞步丛生的大厅空荡荡的,无数件礼服落了灰,再也没人去穿。

一篇好的小说,能自如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失生活的质感。《一次远行》便是属于此类的一篇佳作。它从家庭生活中挖掘出社会的变化,让人看到日本经济剧变带来的价值观的紊乱,对人的生存的挤压,及对家庭的撕裂。当然,鹿岛田真希不止于撕开伤口。

与对奈津子、母亲和哥哥的塑造相比,鹿岛田真希对太一的塑造相对而言巧妙性大于真实性。有脑疾的太一,给作者描写的空间很小,但在承载的理念上,却可以显得自然而不突兀。因而,我们看到作者鹿岛田真希在太一身上花费了“心思”,道出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太一虽有脑疾,却是一位精神健康者,与拥有健康身体的母亲弟弟截然不同的。他脚踏实地、内心安定,对生活真诚,有一种佛的味道,开悟了陷入绝望之境的奈津子:放下负担,活出自我。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惧。”因而,《一次远行》冷中见暖,有种从孤独绝望走出来的清澈。作者试图为仍然沉浸在过去荣耀不能自拔的、失落的日本家庭找一条精神出路。

回到开篇的问题:临死的前一天去迪士尼会快乐吗?绝望的小说主人公奈津子说:“是会快乐的。”而鹿岛田真希给出的答案也许是:你去了迪士尼之后,也许就不想死了。正如佛陀释迦牟尼所说:“惟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脱与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次远行》读后感(四):远行的意义

文/文小妖

作为获得芥川奖的日本新锐女作家来说,显然,70后的鹿岛田真希比起80后的青山七惠算是“大器晚成”。

当年,青山七惠凭借荣获芥川奖的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在中国俘获了大批的读者,很多人说喜欢书里呈现出的那种心境,这是一种无法与人细说和分享的感觉。此后,随着大量作品涌入中国,青山七惠成为了中国读者熟悉的众多日本女作家之一。而作为第147届芥川奖的获得者,鹿岛田真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显然是陌生的。

在日本一众女作家中,每个人都有迷人之处,其写作风格都各有特点,比如山本文绪的絮叨中带着睿智和亲切;江国香织的淡然里有着歇斯底里的孤寂;樱木乃紫则是擅长在小说的框架结构上花费心思;青山七惠喜欢在狭促的空间里把人物的喜怒哀乐细微呈现;而吉本芭娜娜的动人之处就是她的小说里那迷人的基调像一剂带着神奇疗效的药,有着很强的自愈力……那么,鹿岛田真希的迷人之处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她的文字可以让读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落而反思自己的内心,诚恳的面对自我。

《一次远行》是鹿岛田真希荣获第147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全书由《一次远行》和《九十九次接吻》两个中篇小说组成。

书中第一篇《一次远行》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奈津子与有脑疾的丈夫太一外出旅行的故事。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一贯很日式的清水般的淡。然而,奈津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却是整部小说里的高潮和亮点,这与简单的情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夫妻俩的二日游只不过是一个载体,在这期间,一个个细碎的情节都夹杂着奈津子的伤感回忆。原本富裕的家庭家道中落走入贫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母亲和弟弟犹如吸血鬼一般,依附着奈津子,让她无法喘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她嫁给一个与母亲愿望背道而驰的男人。然而,丈夫太一脑疾的发作,更像另一个困境,把奈津子缠绕其中。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她,从来没有自我。

可是,这一次的旅行,让她沉浸在痛苦回忆的同时,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丈夫。母亲和弟弟的纠缠让她苦不堪言,她被迫没有自我;然而摆脱他们后,照顾生病的太一时,她却是自愿陷入了没有自我。

然而,在旅途中的某一瞬间,她与所有的困苦都达成了和解。旅途的悲伤回忆缠绕与身心的放松,太一的知足常乐,让她看清现实,她开始走向快乐,因为她发现自己是有选择幸福的权利的。这一顿悟的过程太迷人了,就像撕裂的伤口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愈合。那种一点一滴的小确幸轻抚着伤痕累累的心,是那么温暖柔和。

值得一提的是,鹿岛田真希对酒店的描写就像在寓喻反衬奈津子的母亲和弟弟,曾经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店,只有上流社会和有钱人才能涉足的地方,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趋向于平民化、大众化。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酒店也懂得用特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酒店的灵活变通却反衬出了奈津子母亲和弟弟的不切实际的固执。母子二人面对困境不仅不自力更生,反而一天到晚沉浸在往昔的荣耀和奢靡,越是这样,他们越要折磨奈津子,不断地从她身上摄取能满足他们的东西,哪怕只是一顿高端的饭食。因此,奈津子的母亲和弟弟是痛苦的,而且,这对母子会一直的痛苦下去。

书中的另一个故事《九十九次接吻》与《一次远行》有着相似的核心,家里最小的妹妹菜菜子在爱慕依恋三个姐姐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家人,也在审视自我。故事情节很散,更像是作者的喃喃自语。然则,我们却能从中也能读懂一种复杂纠结矛盾而又带着一丝温暖治愈系的情绪。相较而言,这篇小说比起《一次远行》还差了点儿味道,菜菜子的自我审视远不及奈津子的自我审视来得更酣畅淋漓。

全书读毕,我不由地想到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里借着赵辛梅的嘴道出了夫妻之间旅行的意义,“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同样,鹿岛田真希借着笔下的这一次远行让读者从奈津子身上看懂了人生的真谛!

《一次远行》读后感(五):书籍解读——《一次远行》

01

还真有点对不起(或者说不尊重)《一次远行》的作者鹿岛田真希,如果记得没错,当时在买书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随意的态度买下这本书的,还把它搁在书柜里很久。今日拜读完之后,一种出于对好书不敬的愧疚之意便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了。

本书收录了鹿岛田真希的两篇小说,即《一次远行》(以下简称《行》)和《九十九次接吻》。

为表歉意,在此说点对第一篇小说《行》的读书心得,至于第二篇小说《九十九次接吻》,只怪自己才疏学浅,实在无法体会作者真意,不敢妄加论述,就留给有识之士再叙真谛了。

02

第一篇小说《行》讲述奈津子带着绝望的心情、逃避的态度,携丈夫太一一起来了一次两天一夜的旅行,共赴承载儿时家族荣耀记忆的酒店。

在旅行途中,奈津子忆起过去一件件令她无奈甚至几近窒息的往事,而太一却对所遭受的不平事泰然视之。小说尾声某一瞬间,奈津子被太一的行为和精神所感染,真正看清了现实,渐渐地与自己所遭受的痛苦绝望之事达成和解,并开始走向快乐。

《行》斩获第147届芥川文学奖。芥川奖针对新锐作家的优秀纯文学文章设立。作为新锐,鹿岛田真希算是大器晚成,以至于有许多中国读者对她感到十分陌生。但这并不影响《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03

文章现实情节简单,而对奈津子的内心活动刻画可谓下足笔墨。作者借远行为桥,撑起了奈津子的内心追忆和反思。

她追忆,忆起一桩桩母亲和弟弟对她所做的令她痛不欲生的事,以及当太一病倒时自己因绝望过度而失去自我。她反思,当他一次又一次面对太一时,因他的性格和那种释然的处世态度而从最初的不解到受其感化,豁然开朗。

仔细品读会发现,太一和奈津子有很多大相径庭之处——太一身患重病但内心纯真善良,个性乐观热情,走到哪都招人喜欢;奈津子身体健全但内心绝望死寂,个性冷淡木纳,走到哪人们都不搭理她。

奈津子最初选择和太一在一起,也许是因太一的身份地位和母亲的意愿相违而对母亲做的一种反抗,可正是这个格格不入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奈津子,最终使他觉悟,让她明白自己原来也有选择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的权力。

这篇小说的书名在日本译作《冥土巡游》,“冥土”在日本文化里意为“黄泉”。一场关于黄泉的巡游,在奈津子的心即将步入黄泉的时刻,它听见了生的呼唤而渐渐背离冥土,实现“巡”的真谛。

谁是那位生的呼唤者?无疑是太一。作者借太一,表达了生命力和精神力不在肉体中,而在灵魂中的理念,在太一身边,奈津子的心开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04

一篇好的小说,能自如地隐射社会变迁,而不与社会生活脱轨。《行》便是如此佳作。芥川奖的评委奥泉光评价《行》时说:“捕捉到现代日本经济的现状,虽是个人故事,却具有反映整个社会的广度”。

论小说里作者最精细刻画的地方,无疑是奈津子的母亲和弟弟。他们虚荣、势利、贪婪且不切实际。

自外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后,奈津子家道中落,陷入贫困,但她的母亲和弟弟一直活在过去的浮华中醉生梦死。他们罔顾亲情,犹如吸血鬼一般,依附并残酷地榨取着奈津子,以此享受“高档次”的生活。

他们的性格和行为,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曾经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战后日本经济在废墟中腾飞,至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

但是这次经济浪潮由于受到了大量如同泡沫般不稳定因素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体系崩坏,大批公司、上层人士受到波及而破产。

有许许多多一瞬间失去大量财产的上层人士,被曾经的不可一世和辉煌卓越迷失了双眼,进而失去理智,死守空中楼阁且无法自拔。而他们的行为,也波及到如奈津子一样的亲人朋友,令他们泣不成声。很多包括作者在内的人看在眼里,为他们感到痛心。

05

能用细腻优美的辞藻,构建个体心路历程而给予个人启示,并且能在外虚内实的回忆中,通过个体的生活经历勇敢坚定地揭露所处社会过往的病态,给众人以醒觉的力量,或许正是鹿岛田真希的《一次远行》能打动芥川奖评委、无数读者心的原因。

多年之后,自己或许也会成为奈津子,在那时刻必然也是欲哭无泪。但正如这篇小说教会我的——即使自己感觉世间暗淡无光,只要能重拾抬头面对的勇气,象征希望的点点星辰将会为你放光,照亮整片苍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