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米塞斯大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米塞斯大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米塞斯大传》是一本由[德]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5元,页数:8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塞斯大传》读后感(一):一部提升眼界和品位的大作

初识米塞斯是看了他的《反资本主义心态》。米塞斯在书中对工人白领知识分子和官僚在市场经济中的志得不满分析的鞭辟入里。将一个个嫉妒的无能之辈的内心活动无情的揭发出来。由此认识米塞斯,我以为他是一个讽刺作家,或者说,是一个愤青。

再识米塞斯是通过豆瓣,知道了他的代表作《人的行为》,我觉得这样的人写的书一定非常好看,借来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竟然有八百多页,厚厚的一本大黑书。从第一章开始,我就被米塞斯精彩绝伦的观点震惊了,人是有目的的动物;行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没有不理性的目的,只有不理性的手段;价值是主观的;数学在经济学中没有用处;劳动是一种生产资料;创造性无法被培育等等等,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三观都被颠覆了,书中对于计划经济的后果,通货膨胀的后果,甚至改革开放的后果都做出了精准的预言,要知道,那是 1940 年代写的书,但讲的几乎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历史。这个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掌握真理的不被世界所承认的偏门经济学家,毕竟,他这辈子没拿过什么正经的教职,只开过一些讨论班,看起来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知识分子。

通过《米塞斯大传》,我才真正了解米塞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物。可以说,他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他一心希望拿到教职,但是作为一个奥匈帝国贵族出身的人,一个帝国的军官,一个在帝国政坛和经济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教职什么的真的不太重要。他关心这个世界的运行,希望构造一个最大效用的体系,使得最多的人达到幸福。他并没有站在谁的一方,他只关心这个世界应该如何是好,他的座右铭是——“不要向邪恶屈服,要持续与之对抗”。 他就是想拯救整个人类。

关于米塞斯,似乎他预测对了所有的事情。就连人口问题,他也做出过预测——经济增长后,为了保证生活水平,生育率必然下降,这是合作的结果,没有限制的生育只会导致人类的毁灭,只有让资本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才会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看完这本书才明白,皇帝种田,真的不用金锄头。

《米塞斯大传》读后感(二):对话《米塞斯大传》作者许尔斯曼(Jörg Guido Hülsman)

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12月31日 新京报记者 罗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12月31日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Jörg Guido Hülsman),欧洲经济学家,法国昂热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米塞斯大传》作者。

新京报:米塞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走向“政治不正确”,跟主流的经济思想相冲突,随后因认识论上的观点,更加不受欢迎——被大学排挤,在美国得不到教职。然而,他逝世后,在经济和政治等思想领域都获得颇高的认可。人们何以突然转变对米塞斯的态度?

许尔斯曼:人们对米塞斯的态度确有明显的变化,但不是突然,而是随前苏联失败才逐渐转变。1973年,米塞斯去世,此后二十年,他甚至被忘记,他的政治和认识论观点在西方不被主流所认可。在黑暗时期,唯有穆瑞·罗斯巴德和卢·罗克维尔等米塞斯研究院(坐落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知识分子,仍认同米塞斯的思想且沿着他的方式继续发展。前苏联失败后,许多的年轻经济学家寻找解释,在新古典主义和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里都得不到答案,却最终在米塞斯及其追随者的作品中寻到了。

前些年的金融风暴产生了同样的影响。2008年以来的各种危机,挑战了主流的经济理论——未能帮助预测将要发生什么。米塞斯的理论为我们今天的货币和银行业提供了发现问题且令人信服的方法。

米塞斯思想复兴的最重要原因是其持久的价值。不管是依据何种标准,米塞斯都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具有系统性、包容性和穿透性。米塞斯被称为是“众师之师”,的确如此。米塞斯之于经济学,相当于柏拉图之于西方哲学,或阿奎那之于天主教神学。今天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了这一点。

新京报:在今天的欧美大学校园,已经鲜有学生阅读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作品在内的古典经济学。米塞斯同样是一个古典经济学家,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读者,跟畅销经济作家相比也不逊色。是什么让米塞斯如此不同?

许尔斯曼:诚如你所言,很遗憾,现在很少有学生了解古典经济学的作品。结果是,斯密或李嘉图的思想都不再是常识了。百年前它们是常识,这正是那时比现在进步更快的原因所在。

古典经济学的衰落,是斯密和李嘉图及其追随者没有恰当地理解“市场价格”的机理。他们不明白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定价过程。但百年后,门格尔(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发现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来解释定价,即专注于“物物交换”中消费者商品的价格。他的弟子庞巴维克将该方法应用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米塞斯进一步把它用在了“货币价格”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解释跟“货币价格”相关的所有现象: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国际货币关系和商业周期;经济计算、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问题,等等。但米塞斯做的远不止于此,他的思想体系涵盖了大概所有经济分析领域及其哲学基础。

米塞斯还因他的勇气脱颖而出。他可以坚持真理,即便真理不受欢迎,甚至到了毁掉他职业生涯的程度。米塞斯坚持主张“自由政策”最能增量共同利益,即使这让他变成知识分子中的贱民。他的结论是,经济规律植根于人类行为的本质,因此不能通过收集数据和运行经济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验证或反驳。

米塞斯不会在知识方面妥协。他是个爱国者,在和平与战争中履行了自己的公民义务;他勤奋地为他的家人、他的雇主和他的政府服务。但当谈到真理和谬误的问题时,他不会屈服。这使得他的著作如此清晰,如此连贯,并提供如此深刻的见解,在每一代都吸引着新读者。

新京报:米塞斯孤军奋战,被称为所在时代的“自由主义的最后骑士”,在变动的年代坚持自己相信的真理。他如何影响着你这一代的经济学家?

许尔斯曼:米塞斯是二战后自由主义复兴的最重要源泉。他是他那代人最后一个自由主义者,但鼓舞了成百上千的年轻知识分子追随他的脚步。对于年轻的学者,米塞斯是一个卓越的榜样,不管是作为经济学家,还是普通人。

他的著作是成长为经济学家的学校。就在展开博士研究之前,我偶然遇到了他的作品。他的《货币与信用原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决定花一些时间更详细地读他的作品。我的研究,大多都致力于发展米塞斯的方法,特别是关于商业周期、均衡、利息和货币的理论,及认识论,还有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学。今天,米塞斯思想继续通过世界各地日益庞大的学者群体传播。

《米塞斯大传》读后感(三):自由主义的最后骑士——《米塞斯大传》小记

如果要了解米塞斯,读这部传记很是必要。可以将其作为读完米塞斯的各作品之后的总结梳理,也可以当成读米塞斯作品之前的入门。而且我觉得阅读本书的读者可以跳过一部作品,即米塞斯自己写的回忆录,那一本书的内容基本被这部《大传》所吸收。

本书的标向应该是米塞斯个人的思想史及其时代的思想背景史。20世纪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以至于用现今的眼光看一些熟悉的名词会有一种抽离感。可以说本书对于20世纪经济思想史的点拨不亚于重点介绍的米塞斯本人学述。也许只有介绍像米塞斯这样的奥地利学派中心的人物,才能广泛地了解到20世纪经济思想的各色变迁。譬如在本书开始叙述青年时的米塞斯时,我们会发现米塞斯学习的是历史主义的经济学。作者提到:

而米塞斯当时的老师格林贝格就是“历史主义”的经济学家,更有趣的是历史主义“学派的成员许多都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倾向,他们公开呼吁实行更多的政府干预。有些人甚至鼓吹完全废除私有产权。”如此看来青年米塞斯身上的国家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我们知道米塞斯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斗士而闻名。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使我比较放心米塞斯的思维基础。因为只有当理解了自己所持观点的缺陷,而这种缺陷难以弥补之后,思想者才会转向对立的观点。那么米塞斯发现的历史主义的缺陷是什么呢?其在晚年所著《理论与历史》一书中这样提到:

除了历史主义的背景外,本书还分析了20世纪后半业经济学转向数理化的原因,本书认为为抽象化的经济学可以远离政治,所以经济学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此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名词,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和倾向都在20世纪中发生过变化,读者可以从书中有所发见,此处不赘。

当然,总体上本书还是有十分明显的倾向性,譬如书中写到凯恩斯时基本都是嘲讽的语气,这使书作为一本优秀的传记之外很有粉丝向的意味。由于我非奥地利学派的拥趸,所以虽然本书有极大的篇幅都是赞美自由主义,但我希望尽力抛开意识形态上的观念以便了解米塞斯思想中的操作部分,再由其操作来了解其自由主义。

图为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中关于自由的谱系

我想通过本书所介绍的两部米塞斯作品来说明这本传记给我最大的启发。首先自然是米塞斯得以暴得大名的《社会主义》,曾有人说过庞巴维克(奥派)的《资本与利息》给马克思的剩余价值钉上了棺材板,我想米塞斯则是漂亮地给计划经济钉上了棺材板(注意,不是给社会主义钉上棺材板,因为社会主义是善变的)。本书将米塞斯的理论称为哥白尼式的转变(第十章),因为整个理论的核心是非常简洁明了的,我们几乎可以从作者分析的米塞斯的两个命题中就理解到计划经济在逻辑上漏洞:

这样的论证就像罗素的集合悖论一样漂亮,也像极了世界的预测问题,即即使我们有最强的算力需要完全模拟世界,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算力必须考虑自身,因为它也在这个世界中需要被模拟。所以当今人提出当今大数据可以为计划经济背书,但是却不知道大数据虽然看起来有海量的数据,但还是会陷入逻辑上的悖论,这一点,奥地利学派的学者有过论述。何况即使大数据有违背逻辑的神奇力量,我们还需要考虑上文中米塞斯提到的历史主义的问题。应该说没有组合能力、因果分析能力以及假设能力,大数据就是一个历史主义的产物。而我觉得如果NP完全问题是不等的,那么完美的历史记忆也只能让我们回避过去的失误,而永远不能预测到一个未来的未知的失误。

完全的计划经济不可行,那么是干预好还是完全的市场好呢?这里我们必须意识到,干预和完全市场是需要被细分,比如用时髦的百分比进行描述(这种叙述当然也是主观的)。在本书中我们就会看到,同样是自由主义,但是哈耶克没有米塞斯“老派”,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哈耶克是自由主义的中流砥柱。而即使是米塞斯,也不一定是最纯粹的自由主义,譬如其到美国之后,书中这样叙述道:

所以说,我在此只能少谈些主义,多说些实际操作。在我思考米塞斯的自由至上时,我首先的疑问是,如果自由至上,那岂不是不要政府了,这和无政府主义有什么区别。本书中的一个部分很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

所以在米塞斯这里,自由并非无政府,这样的操作方法是值得考虑的。因为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很古怪的境地,有时候政府“操控”会有好的结果,但很多时候却是使经济越来越糟糕。如果政府和民众都对“操控”摸不到头脑,那么就不能避免以后再有错误的“操控”。所以说“操控”需要被细分,政府行为需要被细分。

那么自由相应于民主吗?米塞斯这里又有不同的见解:

当他从欧洲到了美国后,更是宣称:

米塞斯的观点发人深省,虽然我对直接民主制度已经有过很多想法,但是米塞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给我的民主认识有了更新。

如果说《社会主义》一书给了我们鼻垩挥斤般的体验,那么米塞斯的《人的行为》则让我们对经济学甚至社会学的认识论有了更深刻的辨析。米塞斯提出了一个行为学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他分别反对了历史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部分的批评我们已经知道了,其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实证主义带出了对数理的批判(凯恩斯恰好是数理化的典范)。在原始的相关性统计的研究下(其实就是历史主义的思想),米塞斯认识到实证主义的缺陷是非常尖锐的。当然,他以及哈耶克等都采取了保守的姿态,所以他走向了行为学。这是很有远见的,所以经济学在经历了抽象化之后,如今部分得会青睐起行为经济学来,譬如去年的经济学诺奖就是给理查德·泰勒这位行为经济学家(当然我们需要注意到米塞斯的行为学和现在的行为经济学不是对应的学科)。但是,我还是觉得在发现数理化的缺陷之后,改进而非退缩才是正确的。譬如杨小凯就吸收了哈耶克的理论,然后进行了数理化。而如今社会科学的因果链也可以部分被Judea Pearl的理论所解决。米塞斯有一个观点是值得一直被注意的,那就是需要抛弃掉各种主义方案中形而上学的东西。比方有趣的一点,我觉得价值是一个非基础的东西,是由价格导出的东西,虽然在大部分人那里,价值才是基础,价格是绕着价值变的东西。而米塞斯则在《社会主义》中修正了门格尔价值理论的应用,即:

只有当我们挖掘出虚构概念的实在基础时,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虚构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这恐怕也是米塞斯批评静态经济(全局均衡)的认识论指导。

由本传记的引用就可窥见《人的行为》中有很多漂亮的从行为学导出经济学的理论。不过由于我还未阅读这部系统的经济学作品,所以暂且不表对《人的行为》内容的评议。作为一本丰厚的奥派经济学家传记,本书中还有对阶级理论、通货膨胀等诸多理论、现象精辟的批评以及米塞斯为奥地利经济力挽狂澜的经历,由于本书是今年3月开始断断续续读的,所以细节部分会有记忆偏差,只能点到为止,作为自己的一份读书小记。我觉得对经济学史或是奥地利学派有兴趣的读者是值得去阅读全书(最好多带一些诘难和思考去看本书),而且虽然本书有800页之巨,但几乎有两三百页是严格的引用(值得翻阅)和参考文献,作者的妙笔也使阅读过程很激昂。接下来我个人应该会通过读《人的行为》以及凯恩斯的作品来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回到开头,我说过本书的标向是米塞斯个人的思想史及其时代的思想背景史,本书中对米塞斯的个人生活叙述是很稀少的。为什么会这样的,或许可以引用米塞斯《社会主义》中的一句话为本文的结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