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砝码:从边缘影响历史的11个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的砝码:从边缘影响历史的11个人》是一本由曾纪鑫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砝码:从边缘影响历史的11个人》读后感(一):解读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言行曾经影响并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他们也成为载入史册被大家铭记和歌功颂德的人。《历史的砝码》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书中11个主人公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人物,有些甚至是存在争议的人物,作者从各个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还原事实的真相,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被边缘化的人物。

比如说施琅,历史上曾经评论此人“背郑降清”,对他颇有争议,在这本书中对施琅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施琅事亲至孝、敦睦亲属,是一个典型的孝子,当郑成功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之后,一气之下选择了投靠清朝,而且降清的目标就是借助清军力量,报仇雪恨。书中对施琅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剖析,让我们看到他骨子里的自负和自卑,对他的选择也会有所理解。复仇是施琅后半生的唯一目标、支撑和动力,后来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征服台湾的工作中。虽然说施琅征服台湾存在私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施琅其实早就认识到台湾在军事、地理等方面的重要性,才会多次上书,主张派兵留守。所以在书的后面我们会看到作者这样的评定:不论施琅身上具有多少缺点,不论他叛主降清多么令人不齿,不论他生前活的多么压抑或风光、艰难或显赫,也不论他平定台湾出于何种动机,总之起到了国家一统的客观作用。正如明清史专家傅衣凌先生所言:“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将这个人物放在历史中,剥离个人恩怨、性格缺陷,他所做的事情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也只有后人才能看出来。

此外,这本书中还涉及到中国唯一的科技丞相苏颂,理学名相李光地,他们的定位也和我们常规的认知有所不同,你会发现作者从其他的角度去解读他们,也许在政治方面他们的功德并不显赫,但是在科技发现、文化发展等方面他们却功不可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们并不算主流历史人物,但是确确实实从边缘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所以,我们需要读历史,而且要多读历史书,一个人物很难用一个称呼或者一件事情对他盖棺定论,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社会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都会造就一个全面的人物,在一个广阔丰富的审美时空内,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更隐秘的内涵部分。

《历史的砝码:从边缘影响历史的11个人》读后感(二):边缘的精彩

有时候读书喜欢琢磨书名,总以为书中隐藏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和主题思想的密码,是理解所读之书的一把钥匙。对于手头这本《历史的砝码》,从拿到它起就一直在想副标题中的“边缘”二字意味着什么,也正是带着这分疑惑读完了它——郑成功、俞大猷、洪承畴、施琅……其中任何一个都曾在历史舞台上咤叱风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何来边缘之有呢?

读完全书,作者才在后记中揭开了谜底。作者所谓的边缘,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历史地理的概念,他指的是以厦门、泉州、漳州为主体的闽南地区——在历史确实曾是边远的蛮荒之地。而他所写的这11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其故乡皆在闽南,或者说他们都是曾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闽南籍人物。他自己说,他的初衷是要把这11个人置放回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厘清其成长线索,还原事实真相,通过对他们生命活动、心路历程、性格特征、智慧经验、人格力量、功过是非等诸多方面的详细描述,以此展现闽南人的群体特征与历史贡献,阐明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远影响。

毫无疑问,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中,必然会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活动的舞台中心也曾在不同地域之间转移。而闽南,在农耕时代偏居一隅的蛮荒之地,也是中原人士的流放之地。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几度陷入战乱而造成人口大量南迁,即衣冠南渡之后,带来闽南地区的大开发,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随之诞生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闽南文化。曾经的边远地区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而如今更是成为了沿海发达地区。同是一个地区,从古时的落后到现在的先进,这当中固然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从农耕文明进入海洋文明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但这之间也经过了数百年乃至千年的沉淀与积累,才形成了作者在书中所写到的闽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一个地区如此,对一个人更是如此。社会是分层的,人是有高下的。角色总要分成主角与配角,舞台总要分为中心与边缘。每个人当然是自己人生的绝对主角,但放在一个群体中、一个社会中,则不尽然。绝大多数人,终生都只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只是历史的过客,就象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砂那样,最终只能堙没无闻,不着痕迹,最多在自家的家谱上留下一个名字而已。而一个人要想青史留名,就必然要从社会的边缘地带向中心区域运动,争取更大的舞台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书中所论及的人物无不是如此。现代人争相往北上广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但是,正象书中作者所写到的这11位历史人物,他们虽然生在“边缘”,却或正或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就在于他们始终在努力向中心去奋斗——苏颂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科技丞相,俞大猷为打击倭寇立下汗马功劳,李贽被尊为中国走向现代进程中最早的呼喊者与先行者,黄道周成为知行合一的理学家、道学家,郑成功是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陈化成为抵御外侮而英勇就义,陈嘉庚是享誉海内的华侨旗帜,林语堂成为学贯东西的大文学家……所有这些当然都有历史因缘际会的因素,但绝对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所以才能够走出偏居一隅的闽南,成为当时社会舞台的中心人物之一,也由此而名传后世。

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不屈从于命运,所以一个人一辈子最不能放弃的是对自我的磨炼与提升。生于边缘是命运,不甘于边缘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边缘的精彩首先在于有自我的精彩纷呈、自得其乐,更大的精彩则在于不甘于边缘之位,奋力从边缘向中心进发的这种努力,展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美。

此为我读此书的一点点感悟。

《历史的砝码:从边缘影响历史的11个人》读后感(三):于“闽南家谱”中寻找边缘的力量

于“闽南家谱”中寻找边缘的力量

--评《历史的砝码》

通常的历史都有著名人物和标杆事件牵线组成大戏,更有“大历史”用大局观、多维度评判时局得失与历史走势,《历史的砝码》一书却剑走偏锋选取了苏颂、俞大猷、李贽、黄道周、郑成功、洪承畴、施琅、李光地、陈化成、陈嘉庚、林语堂11位“非著名”历史人物,对其人生经历进行解读和阐述,还原历史真相,评判功过是非,通过散文式的描写让读者感悟历史魅力的同时探究了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知识和思想并重,在过去的人物和现在的地理不断切换,让人品读另类的闽南历史与文明。

《历史的砝码》一书是由历史散文作家曾纪鑫所著,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散文式的写作手法,既有“理清成长线索、还原事实真相”的史实描述,也有 “对其心路历程、人格力量”的抒情式表达,给我们一种“刚听完周杰伦的‘龙卷风’又接上费玉清的‘一剪梅’”的独特体验,这种混搭的风格可能一时让人难以接受,通读下来却也赏心悦目,就像我们不得不承认‘千里之外’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一样。

闽南一带自古人杰地灵,开疆拓土者,立德立言者不胜枚举。因作者身居厦门,研究闽南历史人物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本书选取的这11位闽南历史人物,从宋朝的苏颂到民国的林语堂,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在反复研究史实资料,通读了每一个人物的传世作品后,为我们描绘出11个饱满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也许并不星光熠熠,却让我们领率到“历史边缘人物”的力量。

文明的进步需要历史的力量来推动,如果这种力量可以用天平称出,那么这11个人物都是响当当的砝码,私以为这就是本书书名的由来。科技丞相苏颂“不避斧钺之诛”直言进谏坚持原则,因科技领域的成就被后人所铭记;抗倭名将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时瑜亮,但因为不迎合权贵、为人耿直错过了明朝时代的“舆论头条”;另类思想家李贽主张“拆篱放犬”倡导解放心性,《童心说》跨越了历史长河,竟与我这个现代人的所思所想惊人的吻合,真乃16世纪的真人早已洞穿21世纪的渴望;大明孤臣黄道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不得不感叹古人成仁取义的精神;民族英雄郑成功三十九年的南征北战,看似英气勃发叱咤风云,实则有着不为人知的沉重;遗臭万年的千古“汉奸”洪承畴,一生拥有三次改变历史的机会,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复仇者与公益家的结合体施琅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人思想不断的变迁和成长,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多面;一代理学名相李光地,在多个领域成就颇高,却因“三案”而饱受争议,生前是非已多,身后曲直难辨;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陈化成,民族危难之际于天风海涛铸就英魂,生死存亡之秋即英姿飒爽慷慨赴义;陈嘉庚心怀民族,投身教育,超脱了个人与家庭,成就了个人的不朽;林语堂,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先驱,立言求道,终其一生笔耕不辍,追求不已。如果说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这些“历史的砝码”完全可以衡量出当时人民大众的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虽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却在个人性格缺陷、时代束缚面前难以做到知其错而避其错,至于重蹈覆辙,历史不一直在重演吗?在时间的车轮下,边缘的力量是蝴蝶挥动翅膀后的一场风暴,还是如一点涟漪总会消失在本不平静的湖面中我们无从探究,庆幸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我们大可不必纠结“砝码”的力量,但趁月明星稀,何不借诗一首,感悟春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