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是一本由彭浩翔著作,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一):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

小事是生活的大部分,这些小事也无可厚非,事实不太好听所以说的人少,但事实就是这样。有些俗事真不知道该如何广而告之,可这本书偏偏将人生20多年中的小事讲的毫无遮掩,原汁原味。

那些时光中,有似曾相识的背影,那些小事儿,是需要重新组合的精神食粮。如果不怕辣,不妨来尝一尝书中更多来自生活中成长中的家常饭。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二):读后感

爱上《春娇与志明》之后,感觉彭浩翔这个导演有点意思,这本书刚上市的时候就买下来了,很随意的随笔,我不知道他以前的作品如何,反正这本书是我第一本看他的写的书,我很喜欢他写的文字,看完之后发现里面有很多故事都和《春娇与志明》里面一致,也只有这种有“童心”、“玩心”、“色心”的导演才能写出《春娇与志明》的剧本吧,我看了一些人的短评,说和他以前的作品又重复,但对我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新的,很对我的口味,所以我很喜欢,里面有一些话也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可能是经历类似?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三):字如其人

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他并不是指他写的文字如何,而是写作的文字如何。看过他制作的电影都知道,标新立异不是他本意,但的确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感觉到独树一帜,他用非常人一般的角度看普通的事情,总能带来一些好玩有趣的想法,恰恰这就是他与众不同之处。同样这书也一样,单单一个“无可厚非”就道出他的见解,对生活琐事他就是有不同于别人的看法,也许这些并不是常人能理解得到的,例如大脑会便秘么诸如此类的。有人说我的想法有点像这书的内容,于是我很努力地在书中边读边寻找自己的影子,但不知道是当局者迷还是影子实在隐藏太深,我找到的只是皮毛而已。何况大导演的想法应该更比小平民的更深奥才对,不敢高攀。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四):那些我们遗忘了的小事

太多人喜欢记录我们人生中的大事件,因为这些大事貌似更能代表我们我们丰富的经历,传奇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貌似也只有一些大事件才会被我记起,可是生活却是由一个个小事件组成的,但是这些小事又有多少写作者愿意去叙述呢?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书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看书前我在想作者会怎样叙述那些小事呢?

作者在序中也说了这本书的介绍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本书确实问题种类繁多, 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和信函等文体都有,有他的女友写给他的信,有他写给清洁工阿姨的信,更有他写给未来孩子的信,这本书横跨他十七岁以后的人生,最初的叙述是主要由信件的格式原生态的记录了他曾经的恋爱经历,没有丝毫隐晦,可是正是因为是信件的格式才让读者觉得这种叙述更为真实,也更勾起了我们年少时的回忆,大概我们那时候恋爱都会和作者一样有时不知天高地厚甚至幼稚可笑以至后来留下很多遗憾,可是那个时候我们确实年少无知,对待感情以及别的事情只能如此幼稚的解决。

后面有一篇作者写给清洁工阿姨的信《给我家清洁阿姨的备忘录》内容详细甚至有些要求很可笑,我在看的时候还在想那位清洁阿姨看了会怎么想,可是这件小事却让我看到了作者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我想这比用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更能说明问题吧。

文中的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都是一些我们常见的小事,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可是正是这些小事穿插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许有些事我们看着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也许正是这些不可思议,成就了不同于你我的彭浩翔。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五):彭浩翔:不做平常事 逸出迎春风

范典

看过彭导的电影,再来看他的文字,果然文字与电影,都是一个风格。

我承认他的电影,是惯用一些小聪明和歪脑筋的,因为想到的,永远是他人不敢想或不愿拍的。有一个小电影,是指甲刀人魔,根据彭导的短篇小说拍的,他还是监制,低成本,又赚尽眼球。再比如那部买凶拍人,都有些古怪而新意十足。

最正常的,还要属志明与春娇,(亦或春娇与志明?)但也有不正常的地方,如果彭导的电影突然变得正常起来,我估计是他自己不正常了。

在他这本叫《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的随笔集中,文字异常乖僻,走的也不是寻常路啊。他把恋爱时女孩写的情书,他与床的对话,他对出版社约稿的规章,以及对家中打扫卫生的阿姨所制定的约定,都显出他的搞怪,对生活的一些怪癖。

吃过一半的话梅和没有放到洗手间的茶水,不要扔掉,因为很有可能他要继续吃完和再次茶泡;卫生纸的端头要折成三角形,以便让他知道卫生被打扫过了,等等等等。他还称自己是个容易相处的人,不知道那位阿姨看了是哭是笑。

不过有一点看出,他的怪癖是由于常年生活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经过他的分析和研判总结出来,所以有一种坚强的执著支撑着他。他说,买灯泡时一定要亲自试过,因为店家都会说自己卖的灯泡是黄颜色而非白颜色,结果因为信店家言,买回家就是白颜色的,跟被人审判一样,很不舒服。

这种“摆谱”一半或许是当导演成功后的个性张扬,一半或许正是太想表达,要将他对细节的把握教给别人。再准确些,能否称之为“偏执”呢?

或许正是这种“走偏”,令他的电影丰富了整个香港电影的内涵,我们是否也要提倡这样的“走偏”呢?因为康庄大道上走的,永远是那些满面春风之人,而分岔小路上走的呢,总是愁眉苦脸,可是他们说逸出的梅花才分外妖娆。这个“逸”,指的不仅是“逃跑”,还有“超出一般”的意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