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精选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精选

《苦菜花,甘蔗芽》是一本由姜淑梅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铁葫芦图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一):故事本身的力量

非常喜欢姜奶奶写的书,我的先辈就是穷时候乱时候从山东泰安来到了黑龙江,感觉是在听姥姥讲故事。《苦菜花,甘蔗芽》《穷时候乱时候》都看过,就像梁文道老师所说的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二):那些湮没无闻的人

话说我没有买姜奶奶的第一本书,读库上连载的也还没看,因为还没看到连载那一年的,我刚刚爬完09年的坑,还没进入10年的坑。。。。。。所以,这还是第一次看姜奶奶的文字

书写的非常平实,内容完全是以记述的方式来记录的,不掺杂任何的感情和评论,然讲的事情就是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山东农村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离我很近,其中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我的先辈身上,然而也离我很远,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当年都发生了什么。

记得《风雨哈佛路》中有一个桥段,说到历史是什么,we are the history。我们就是历史,我们现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历史,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先辈的身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秀技巧没有做评判,只是单纯的记录,告诉我们发生过什么,提醒我试着去探寻自己的来路

这本书就是记录在历史的中被忘记的、那些湮没无闻的人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三):太多的相似,注水太多。

《苦菜花,甘蔗芽》基本就是《乱时候,穷时候》注水版或都可以说是扩展版。

《苦菜花,甘蔗芽》细化的讲了第一部里的人、事、地,太多相似,良莠不齐。

书中的地依然是那个地儿,事还是那些事,人也还是依旧那些人, 土话方言依然很多,看有点吃力。

自己的故事基本已经讲完了,只能找点别人的故事来讲,开始有点没话找话的意思。

而且,这本书里的用词遣句跟第一部相差很多,远没第一部的粗暴粗犷,有很明显的二次加工或修饰润色的可能。

唯一让我很佩服的一件事就是:70多岁的老太太,60年的文盲生活,也不写日记,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70年前发现的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话等等,竟然还能记得这么清楚的写下来,只能说老太太记忆超群,像吾辈这些本周忘记上周事,真是自叹不如。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四):血泪横飞

201709-10-11《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这三本书的作者姜淑梅老太太已经80高龄,她还有第一本书《那时候,乱时候》,我在当当网上多次下单,买了一个多月了,还没有买到!我想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几点感想如下:

1,厉害!老太太作为一个标准的老百姓,60岁开始认字,70岁出书,又如此受欢迎,确实厉害!

2,亲切!作者是山东人,书中的语言极具乡土气息,大量山东方言式叙述,对山东以及周边省份读者来说非常亲切。

3,苦难!书中记叙了很多的家庭、男人和女人的生活,一幕幕悲惨的生活场景和难得的苦中作乐,可谓是满纸血泪横飞,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又都戳到心里,很多地方让人唏嘘感叹,难以自已!

4,真实!作者以特有的视角来记叙属于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所以书中处处可见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真实最有价,我们最需要。

5,孝顺!我和老太太的女儿有过几次交流,张女士是大学中文教师,是她不断的引导鼓励母亲去识字写故事,老太太出版的书中有她无数的劳动,才能够如此通顺、流畅和感人。

6,不足之处:后面写的书不如前面的耐读,内容描述也不如前面的书自然,有震撼力!也因此,对第一本书保持高度期待!张女士说快出精华版了!

《苦菜花,甘蔗芽》读后感(五):听姜奶奶讲故事

我读了很多民间写史类的文章。看过了鸿篇巨制的大历史,如今更钟情于民间个人史。史书上对于某一时代的三五句话,亲历者可能有千万句话也说不完。史书上的记载冷若冰霜,鲜有温度,民众的记忆卑微却很鲜活。比起那些史书上的文字,我似乎更愿意相信个人笔下的真实。

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栏目曾推出民间写史系列,介绍了四位写史作者,分别是野夫、张郎郎、梁鸿、姜淑梅。前面三位大名鼎鼎,唯独不识姜淑梅。这位山东巨野的农妇很特别,60岁前是个文盲,70岁才学着写字,后来竟出书了。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以农妇的视角讲述了姜淑梅70年的所见所闻。这本奇书满篇都是大白话,有啥说啥,不加评论,整本书里甚至连个成语都找不到。从鬼子扫荡讲到济南解放再到忍饥挨饿被迫逃荒东北。姜淑梅笔下的乱时候和穷时候把风云变幻的时代巨变浓缩成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鲜活的事。

姜淑梅曾说只要她活着一年要出一本书,也不用多厚,一本书十多万字就行。果然没错,今年8月,老人又出了本《苦菜花,甘蔗芽》。如果说《乱时候,穷时候》更多地把笔墨着重于“乱”和“穷”的年代,那么《苦菜花,甘蔗芽》则更具象于老家的男人和女人们。

时间不过才逝去半个多世纪,再回首却像是遥远的过去。以前百姓家的平常事,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有种天方夜谭的错觉。比如说洗头,“天再热,出汗再多,没谁洗头。那些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洗过头,都是用刮头篦子刮头。干净人,刮得勤点儿,去去头上的灰;窝囊人,用刮头篦子刮虱子。”

比如说裹脚,“因为脚大,新媳妇挨打受气的有得是。百时屯时家娶的媳妇脚大,丈夫看不上她,也不搭理她,去厨房吃饭的时候故意往她脚上踩,她也不敢吱声。时家新买的小鸭子都挤在门口晒太阳,新媳妇没看见,一脚迈下去,踩死俩鸭子。她自己害臊,上吊死了。”

比如说挨饿,“左看右看,就看见桌子上有点儿干榆树皮,还有一个枕头里填的是谷瘪子,已经十多年了。俺赶紧把榆树皮剪碎,和谷瘪子一起磨成面,做了六个饼子。俺咬了一口饼子,一嚼满嘴糠,脑油味儿可大了,想吐。儿子他闭着眼大口大口地吃。俺呜呜地哭,干哭也没有眼泪。”

两本书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什么娘家老爹、黑孩媳妇,有些连名字都没有。他们的故事本来早就湮没在尘埃里,没想到时隔几十年在姜淑梅笔下竟复活了。那些文臣武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历史书写他们,也由他们书写。可谁又能说,缺了命若蝼蚁的老百姓,那还是完整的历史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