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潮骚》读后感精选

《潮骚》读后感精选

《潮骚》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1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潮骚》读后感(一):短评

1952年战后,三岛由纪夫去希腊访问,对希腊文化产生兴趣,根据并不著名的古希腊传奇朗戈斯的《达夫尼斯与赫洛亚》改编而为《潮骚》。这部短小的爱情故事初看让人想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男女,但读到后面,《潮骚》的喜剧色彩明显重于沈从文的小说,后者,即便故事再梦幻,也总有哀伤的情绪在暗里流动,《潮骚》则全然是冲着大团圆的结局而写的。一切人事的乖张都隐遁而去,其不自然的地方犹如三岛刻意描绘的小岛的桃源梦境,刻意描绘的岛民的淳朴、勇敢、和自然合一。书中唯一一个外来者——走出岛、去东京读书的配角千代子反而是最有趣的人物。不断出现的神社虽然属于日本文化,但会不会是古希腊传奇的延伸?17页明确注明的引用魏尔伦的诗歌,可以作为日本现代文学受法国影响的实例。35页明确指出的自然和人心的神秘应和又可见象征主义的影子。

又,《潮骚》中散落可见的对“黑暗”(包括黑暗和女人的联系)的重视和对“厕所的气味”的描绘,又给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提供了注脚。

《潮骚》读后感(二):要不读读其他作家?

三岛由纪夫是我最感失望的日本作家之一。这里当然不是想要否认他在二十世纪文坛的重要地位,我所谓的失望,更多的是一种“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的感叹。作为有资格和神一般的川端康成角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天才”作家,一个被誉为日本“海明威”和“达芬奇”的文字大师,三岛由纪夫本该是日本文学黄金时代最耀眼的代表人物。可是,论文笔,他远不及谷崎润一郎,论想象力,他又赶不上芥川龙之介,论构思巧妙,在他之上还有高开健,水上勉。就算是谈及他最引以为豪的文化融合力,林鸥外,小泉八云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

回到《潮骚》上来。这显然不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谢天谢地),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它只不过是《塔夫尼斯与克萝婀》并不高明的一个改写。陈词滥调的故事,莫名其妙的转折和生硬难咽的结局实在让我难以相信它的作者一度觉得他真的可以战胜川端康成(得知诺奖结果后,他发疯一样开车泄愤,可见失望之大)。总而言之,倘若你真的觉得阅读他的作品不可或缺,至少略过这本《潮骚》吧。

《潮骚》读后感(三):美的极端,极端的美

《潮骚》是读过的三岛由纪夫小说中最通俗,也是最为“温柔”的一本,并且也是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美的小说之一。如果要找出一本互文性的小说的话,那种给人以美好的情感、温暖的力量、灵魂的净化的小说,应该是沈从文的《边城》了(甚至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日本版的《边城》)。

极端的极端,是另一个极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可以说是极端的聚合物,有极端的孤独,极端的思考,也有极端的美。《潮骚》便代表着这样一种极端的美,这种美同样在川端康成、太宰治等日本作家中寻得。

《潮骚》的故事发生在歌岛的小渔村,小说的主人公是新治和初江,两人的爱情是小说的主线,其间的邂逅和爱恋,其间的挫折和考验,直至两人终成眷属。

《潮骚》是一部十分简单的小说,文字朴实无华,故事也无明显的跌宕起伏,却能击中心灵最柔软的那部分,勾起最美好的回忆。这就是《潮骚》的力量,无声却有力,平静地读完之后,留下的是心灵的激荡和回流。

渴望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最好是人烟稀少,有个女孩在海边徜徉着,海鸥在浪花中逐食,而你留在了我的心里。

《潮骚》读后感(四):《潮骚》读书笔记

读完书想起木心的一句话:“清纯到潜意识也没有渣滓。”十八岁的新治和初江这样纯粹真挚的爱情,大概只能发生在歌岛这样“桃花源”吧。 歌岛上的人们与世隔绝,丝毫不受陆上种种光怪陆离的观念侵染,葆有着淳朴的是非伦理的判断标准。正如新治所说的,“不管是什么世道,那些恶劣的习惯还没有传到岛子时就消失了;大海呢,光给我们送来必要的好品德,并且将它维护住留在岛上。这样,这岛上没有一个小偷,就永远只有具男子汉气概的人生活在这里,他们诚心诚意,有认真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无私的爱和勇气,毫无任何胆怯啊!” 初江和新治的相爱,虽然初江父亲一直从中阻挠,但是灯塔长一家和海女们非常支持,为此他们甚至专程上门去找那冷峻的初江父亲说情;新治母亲原本对初江怀有芥蒂,可在感受到了初江的善良以后,便完全接纳了她;而新治能够获得初江父亲的认可,也是凭借他在出海时展露出的勇气与魄力……这么看来,与其说是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岛上居民,毋宁说是岛上居民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新治说他和初江是“在一种伦理道德中获得了自由”,这是十分恰当的。 只是结尾最后一句话似乎留给读者一个哀伤的暗示:在“歌岛丸”号上立了功的新治,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沉溺于昏天暗地的恋爱,因为他在风浪之中收获到了另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或许会促使他日后撇下妻子长期与海为伴。

《潮骚》读后感(五):安静的美男子

日本作家多是安静的,美国作家多是骚动的,英国作家多是怡然的,德国作家多是有板有眼的,法国作家则是见大世面的……而这安静背后,是压抑的苦痛,总在寻找一个出口。

就如这本《潮骚》歌岛渔村的青年男女的纯真之爱,这很难让你想象这是那位剖腹自杀的三岛——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作品。在这里,三岛就如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轻轻挥洒手中的钢笔,将新治与初江相遇到分离相思再到征服自然后的回馈大神,写着这么淡然宁静,就像是某个春日的午后,我们坐在半山腰,喝着茶水,指指点点海滩上行走的青年男女,抱着膝微微的笑着。

一篇篇的章节,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太多的结构的变化,就用古典的写作手法把这个故事唯美的呈现到我们面前。我一直在想,若没有一个自杀或是突然的离世,这或者背离了日本文学的传统,而最后看到一个完美的理想未来的结局。在我为主人翁高兴的同时,我不由得要对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战后的日本到处是不是一种缓慢重生的局面,那冲绳被烧毁的平地及一排排美军的营房是不是又沉重的压到日本人身上。他们这时渴望着什么,还是慢慢的随着恢复到以往的淡然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新一代的战后青年,是不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习惯新小说的读者,请放松,放松你的警惕,来读一读这海边的故事。

(至于诺奖,我看也多是吹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