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精选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精选

《永远的少年》是一本由杨照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一):很赞呀

哎,杨老师恐怕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这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时,很奇妙,他会全身心地成为作者,读史记时他是司马迁;读福尔摩斯时,他是柯南道尔;读外乡人时,他是加缪;……确信无疑他有超能力,他能深入透彻作者的每一个小心思,小动作,作者每一处的排兵布阵他都可以轻易破解,解惑信手拈来.他就像一位修行千年的智者,什么都知道,居高临下,俯瞰了一切,极其引人入胜,恍然大悟:原来书应该这样读,可以这样读!我想厉害的不是村上春树,也不是索福克勒斯,而是时光交错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二):很有意思的村上解读

很有意思的书,对于看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很受吸引,但是又有想不明白的东西的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虽然是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主线进行的分析,但是其中还是无可避免的有一些关于村上其人和其他书的讨论。这本书前面部分最主要的是围绕《海边的卡夫卡》两大主题来源:俄狄浦斯王和卡夫卡展开的。讲了希腊悲剧对本文的影响和村上对希腊悲剧的重新认识,后面从《海边的卡夫卡》讨论到村上其他作品中的联系,包括《奇鸟行状录》、《地下》等,以及一些短篇之间的关联。很受启发的一本书,读完后对村上写作的背景和各作品之间的关联会有理解,村上作品体系居然如此庞大,前后呼应,不可思议!如果读完村上理解村上是一个挖开地表纵向地核的过程,这本书就是读完村上的作品后(把地表土刨开),然后用铲子在浅表进行挖掘的过程。能有一定的启发性。作者自己说过这本书实际上是以文学讲课为基础,汇总而得的一本,忍不住和大家分享,“这堂课”真能受益匪浅,非常有趣!杨照真厉害!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三):坚韧少年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讲述关于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的赏析。后来之后才知道整篇文章里面包含了八个告白。书中提到了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这些日本典型的文学作家。而且讲述了村上春树和他们不一样的,少年精神。

日本人自古以来有物哀之美,而村上春树的书大多数在强调是强悍。这本书当中提到一个书名是《神的孩子在跳舞》。其实这是一部关于地震内容的书,但是讲述的更多的是人们生命中热血的骚动。

本书第四章内容重点在介绍希腊悲剧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的故事是读海边卡夫卡故事的前提,村上春树把自己生活的年代叫做“我们的年代”。而他文学的更多向上的气息也是来自于他那个年代的学生运动。

海边的卡夫卡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做什么样的梦,你怀抱什么样的梦想,比其他一切更真实地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而,你就不能只是为了自己所作所为负责,必须推前为自己所梦想的负责。 而且,唯有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负责,人才能勇敢地、强悍地决定自己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书名叫永远的少年。大概是把村上春树比喻成是一个少年吧。其实他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但是他的文字中还是含有那么多青春向上的事。就像之前曾经读过挪威的森林,讲述的20岁大学生的故事,却没有一点点,他当时年逾40的笔触。

总体来说,这本书算是海边卡夫卡的一个引读。评三星,个人觉得无感。 另外,介绍了村上春树的特质,还有他与音乐,与文学,之间特殊的情感。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四):考虑开始读村上

作为非日本文学爱好者,非村上的读者,杨照的这本介绍加分析的书成功地让我在读罢此书后拿起了《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因为一个现代舞而买但一直压箱底),开头还算顺利地读了一个下午。

听过一次杨照的演讲,与林奕华一起讲舞台剧《三国》,开场就是中国文学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就像杨照在此书中讲孔子,中国的这大小传统皆无西方意义上的悲剧,“为什么有悲壮,没有悲剧?因为孔子从一开头就排除了考虑结果,不让结果干扰对于是否信守原则,如何信守原则的决定(p94)”。而希腊悲剧是人在有限生存的情况下无法转变命运的捉摸,命运比神还厉害。

在我看来,这本书吸引我的部分正是讲座部分内容的延续——希腊悲剧。希腊悲剧的另一种精神是“人在明知不自由却不放弃求取自由的过程中,取得了尊严与尊贵(p89)”。在解读里,村上从俄狄浦斯的悲剧里找寻另一种意义,面对命运,“他们选择逃避,可是逃不过命运,难道他们不需承担逃避命运的责任吗?(p91)”,“对希腊人而言,最恐怖的诅咒是让你知道自己在命运中,却彻彻底底逃脱不了。命运不只要操控,还要向你揭晓:命运是这么一回事。(p97)”。

接着借卡夫卡的《在流放地》探讨了生命痛苦的意义,“人的痛苦没有意义,没有特殊道理(p118)”,但是还有爱,“爱是对世界的重建”。

此书从小说里的俄狄浦斯和卡夫卡情境分析村上的理解,再用村上的另外几本小说做互文加以对照分析,以及对大江健三郎和日本战后文学发展的介绍,算是给我扫盲了,有点明白村上春树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再加上近几天诺奖揭晓,虽然又是陪跑,趁热打铁地读一读也是乐事

《永远的少年》读后感(五):了解村上的一扇窗

村上春树落选诺贝尔奖后,他的人气反而比之前还高了不少。据说日本的门罗小说还是村上春树翻译的,以如此地方式接近诺贝尔,村上春树的生命似乎也充满了某种玄妙的味道。一个成功的作家不需要依靠奖项来证明自己,作品本身就已经足够厚重。对于喜欢村上的读者而言,尽管他的书算不上晦涩,但其中充斥着的内涵和代号还是令人目眩。杨照在《永远的少年》中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阅读他的小说称之为“在书中游逛”,一面一面的橱窗展示着不同的物件,逛到兴起处你也会想分心做点别的。他的小说就是在这样丰富内建的逻辑下,显得很不一样。

我很喜欢这个摩羯座的勤勉的写作者,但受到阅历和腹中墨水的影响总感觉读不到真谛。《永远的少年》倒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好像杨照在手把手教人解读村上春树一样。当然小说是一把窥视己心的镜子,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倒也不尽然全信,但《永远的少年》确实提供了一种较为丰实的视角去看村上。譬如杨照特别提到的希腊式的命运悲剧,《海边的卡夫卡》所出现的“俄狄浦斯情境”——以悲剧《俄狄浦斯王》为基地写下的《海边的卡夫卡》拥有的就是那种明明知道是命运却仍要去反抗的勇气,而这也是贯穿小说的主题,是杨照所总结的村上春树小说的核心元素(即人与自由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双重或多重世界的拼接)的集中体现。

在《永远的少年》中杨照主讲的就是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埋下的符号记录。不同的是他串联的是整个与村上春树有关的文学史——包括他最初的短篇小说和后来完成的纪实访谈以及影响他深远的小说和作家。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杨照将很多村上书中的隐喻集合在一起,从而发现村上的小说暗合着的比喻和继承。我们会注意到他把卡夫卡、偶像雷蒙德•钱德勒的笔触精妙蕴含其中,会看到许多的人物情节其实都有着较为可信的故事背景,村上只是寥寥几笔带过的场景其实细品就是别有深意。我们当然可以把小说作为独立的个体加以阅读,那样在杨照看来却是浪费了村上,只有不断地向小说发问,不断地挖掘,才能窥视到村上春树背后那庞大的虚拟世界,这也是杨照认为的村上小说最吸引人的魅力。

譬如他提到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塑造的四国的森林成为了的布景,他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一个地方,那就要追溯到上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笔下森林是一个奇特的时空,聚集了祖先的记忆和灵魂,他的作品很多都在表现森林中充满的黑暗的光辉,而村上也捕捉到了这样的情绪,并把它用在了自己的小说之中。

村上春树还有个特别的做法是喜欢将小说中的事物标签化,这一点与内地的某位作家倒是不谋而合,他就是郭敬明。但两者对于标签迥然不同的使用方法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标签是用来混淆时间的——譬如他写索尼的CD机,CD机可能会坏,但索尼这个牌子永远都在,在某种程度上就达到了永恒。郭敬明笔下的名牌则永远都只是一个枯槁单薄的奢侈符号,这种无意义的品牌也使他的作品倍受质疑。难怪杨照在《永远的少年》里说,无数的人模仿村上春树,无数的人失败了,只因他们太努力的阅读村上的文字,却忽略了村上铺陈的各种符号的确切内容。他们造不出村上的那一条五彩斑斓的街道,只能牵强附会的用拙劣的布景加以掩盖。而这样的仿照更是使得村上春树成为了真正的独一无二,得奖与否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