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的时间轴》读后感锦集

《生命的时间轴》读后感锦集

《生命的时间轴》是一本由[英] 尼古拉斯·莫尼(Nicholas P. Money)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时间轴》读后感(一):用时间去理解生命,用生命去体验时间,用秒来衡量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的时间轴》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作品。从一微秒开始,作者尼古拉斯带领读者穿越了十亿年的时间轴,讲解了地球上生命形态的不同,既有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 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生命很快,也很慢。跨越24个数量级,用10个章节依次探究从一毫秒到十亿年的生命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在宇宙的时间尺度内,设定的生物学视野。初读惊奇,再读震撼,人类的短短百年与时间轴相比也是浩瀚中的一粒微尘了。 在时间轴的微观这一端,很多生命的存在都以微秒来定义,比如真菌抛射孢子、水母蜇刺时射出刺丝囊。蜂鸟每秒振翅50次,这种频率处于我们的视觉感知极限处。对这种生命现象无法被我们察觉 自然选择做了权衡,让人类成为现在的样子,专注于最常见的危险事物所在的时间尺度。所以,动物心跳的数量级是秒,而昼夜节律和近年节律这两个内置生物钟分别以天和年为单位。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时贴近实际生活,用丰富的比喻和细致的描述,让读者置身其中,仿佛亲身经历过这漫长岁月一般。 这本《生命的时间轴》原本以为很是深奥的哲学思维,没想到读起来很舒服,内容丰富有趣,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 对于对生命演化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好书。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奇迹,每个生命都是一段令人惊叹的旅程,而尼古拉斯的《生命的时间轴》正是这段旅程的精彩记录。 在这本书中,尼古拉斯带领读者穿越了漫长的时间轴,探索一微秒到十亿年间的无数生命之奇妙。他让我们了解了曾经存在的生命形式,包括细菌、动植物的花期、心脏节律、蝙蝠的回声定位,以及第一个细胞如何诞生,生命为何开始?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描绘生命进化的科普读物,它更加注重揭示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尼古拉斯通过讲述不同生命形式的底层共性和自身不同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无限创造力,以及人类通过自我理解和理解自然,对生命的发展和演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本生命科学的读物,《生命的时间轴》易于理解,并且配备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生动的案例以支持作者的故事叙述。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生命科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更适合广大读者群体。 说诗意,简洁,宏大,富有洞见一点也不为过。 说在时间尺度的转换中,展现生命的丰盛之美又恰如其分。 用时间去理解生命,用生命去体验时间。让我们用秒来衡量我们的生命,引人注目,令人难忘又发人深省。

生命的时间轴

8.9

[英] 尼古拉斯·莫尼(Nicholas P. Money) / 2023 / 中信出版社

《生命的时间轴》读后感(二):如果生命用秒计,你将如何?换个角度看生命!

书名:《生命的时间轴》 作者:[英]尼古拉斯·P. 莫尼 著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CATHY爱阅读————— 曾经看过一本绘本,讲述了伫立在岸边的一块石头,经过河水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沧海桑田,它依旧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在它周围的生命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反反复复,从不停歇!如果石头会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生命的动人故事! 我们常常思考生命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在凡世,免不了被七情六欲和情绪把控,因为我们是会思考的人类。我们的寿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只能在树枝上生活几个月的蝉来说,我们的生命够长了;对于一棵活了几千年的古树来说,我们的生命又是何其短暂! 自从有了计时器以来,我们就习惯了用钟表记录时间和安排事情,用天、小时、分钟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使停下来休息一下,也喜欢不停地看时间,时间成了我们依赖的对象。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还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却感知不到的生命奇迹在绽放光彩。因为它们要么太快了,快到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比如真菌抛射孢子、水母蛰刺时射出刺丝囊只需要几微秒;要么太慢了,慢到我们根本无法感知到,比如岩石上的地衣,每年可能只长不到0.1毫米。在时间轴的两断,生命循环往复,快与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迈阿密大学生物学教授、真菌学家尼古拉斯·P. 莫尼,就用跨越24个数量级的时间尺度和对众多植物、动物、人类、宇宙的详细研究带我们领略生命的奥秘!让我们看到了从一微妙到十亿年的生命奇迹!这样宏大而细致的叙述方式,让我们对生命的存在深深感动。 他写到:“这就是生命:它是集化学和物理于一体的神奇狂欢,诞生于混沌之中,经历着快与慢的运动。” 看完书以后,整个身心都变得更加宽广,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旅行。面对人类百年生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想得似乎更加透彻,对很多事情不再斤斤计较。生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当珍惜,开心而快乐的活着!

生命的时间轴

9.0

[英] 尼古拉斯·莫尼(Nicholas P. Money) / 2023 / 中信出版社

《生命的时间轴》读后感(三):为什么我们觉得时间越来越快?读《生命的时间轴》有感

不知道各位亲爱的朋友是否注意过,我们的时间似乎流逝地“越来越快”?

比如起床之后,似乎也只是寻常的洗脸刷牙吃早饭,并没有额外多做什么,然后就要匆匆忙忙出门,开启新一天的搬砖之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定下心来一看,自己年华已逝,白发已经上头。

好吧,我们的生命的确是由分段的时间组成,而大多数人的时间,只是事件A连着事件B,其中,又有各种糟心事儿,然后赶着事件A的截止时间之前收尾,又开始迎合事件A的截止时间。

有没有觉得很无聊?——虽然为了生存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些浪费。

的确,宏观经济下行,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极度依赖时间,或者说是依赖日程表和屏幕上的那些静态或动态的数字,时间沦为一种让我们压抑的生存工具,我们越重视它,就越失去对【时间】的真实理解。

跳出各种繁杂,我们需要意识到,时间,其实是每个人观察、认识和思考世界的一把量尺。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觉得时间越来越快?”

一方面,是我们内心越发急躁不安,另一方面,是随着我们年龄日增,眼睛每秒捕获且辨识图像的数量会减少。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大脑的自我保护,这就是我一直相信的“去除信息杂质”。

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旦刷各种短视频就会消耗几个小时,因为瀑布信息流的密度大,但眼睛获取图像的单位时间不变,获取相同信息的时间会更长,由于短视频通常不用人思考,主观感受到的疲劳感降低,客观上,消耗的时间是延长的,但主观感受到的时间则是被压缩的。

我个人相信,短视频这种模式是一种自带慢性自杀属性的毒药,但又是这个时代不得不用的赚钱和营销工具,这种感觉,类似一种艰难选择,身患重病,有一种药,不吃,现在死,吃了,24小时后死——吃还是不吃?

短视频的问题,让我们沉浸在一个个“滑动的时间片段”后,在一秒接一秒的“无聊体验”后,慢慢对更小或更大的时间尺度毫无概念,以致于让我们忽略感知真实的【外部世界】——被驯化的神经系统成为了束缚我们了解外部的“牢笼”。

所以,当我阅读这本《生命的时间轴:从一微秒到十亿年的生命奇迹》时,有一种“解脱感”——本书作者尼古拉斯·莫尼(Nicholas P. Money),用跨越24个数量级的时间尺度,给大众分享了丰富多样的生命和它们所对应的时间尺度,让我们可以从文字中(短暂地)跳出习以为常的现实“牢笼”与时间“牢笼”,重新理解生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马上夏天就要到了,那我们就聊聊夏天里十分讨厌的苍蝇。

1秒可以分为1000毫秒或100万微秒,苍蝇每秒钟可以感知约250幅不同的图像,而人类大约只有60幅,也就是说,苍蝇的眼睛每40毫秒就能“拍下”一张图,人类的眼睛则需要170毫秒才能“拍下”一张图。

我们拿着苍蝇拍打苍蝇的过程,在小小的苍蝇眼中,真的是“可笑”的慢动作!

另外,我们用苍蝇对比真菌,苍蝇又显得“太慢了”。

真菌向空气中喷射孢子——这相当于真菌的种子——可以在1微秒完成,每秒可以释放出3万个这样极为微小的颗粒!为了看清这样的过程,科学家不得不用每秒能拍摄万张以上照片的相机捕捉这些画面以供研究。

而孢子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多少呢?速度为每小时100千米。

与之相当的,是非洲猎豹也可以在3秒内达到每小时100千米的最高速度。问题是,这种惊人的爆发无法持久,如果猎豹没能第一时间捕获猎物,要蓄力好一会才能再次捕猎!

我们将时间的尺度放长一些,就必然涉及生老病死,对比真菌、苍蝇和猎豹,人类的寿命算是很长。但对比某些不起眼的灌木,人类在这些能活上几千年的植物面前,又是多么卑微渺小。

更不用说某些巨型颤杨集落——如书中提及的美国犹他州的“潘多”,它们已经存活了有8万年。

再把时间的尺度切换到宇宙,可能我们又会觉得“生命因为如此无力而缺少存在意义”——生命大概有40亿年的历史,而人类这样的复合真核细胞是20亿~30亿年前的事儿,10亿年前,所有的生物还都是微生物。

平心而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在于【现在】,但这个概念属于看起来简单又极为复杂的范畴。我们以为的【现在】是基于人类对“真实”的建模,是我们的感官塑造了我们感知到的世界。

不过,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无法明确解释【现在】的含义,既然时间的流动会受到速度和引力这两者的影响,那么,时间流逝是幻觉吗?时间箭头朝着熵增方向吗?

如果现代物理学无法准确定义【实在】,“活在当下”的人类可能会因所感知到的时间尺度陷入另一种悲哀,我们所称的那些更微小或更宏大的生命图景不过“玄之又玄”。

于是,我想这本《生命的时间轴》不单单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也激励着有探索欲的读者能剥去现实世界“或浮华或无聊”的壳,用不断拓展的知识面对自己期待的人生重新定位,然后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单一维度的时间旅程。

以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