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河之妻》读后感摘抄

《大河之妻》读后感摘抄

《大河之妻》是一本由[美]约尼斯·艾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河之妻》读后感(一):写给时间的诗

写给时间的诗

——《大河之妻》的阅读体验

说实话,Jonis Agee的这本享誉国外文学界和书评人口碑绝佳的讲述美国南方历史的小说,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中国读者,本书的在时间长度的延续叙述方法有些像拉美文学家魔幻现实主义写法的《百年孤独》,但是在整个小说的进度中,却也有些古典文学派的真实细节还原和西方现代文学中广受推崇的意识流的笔法。不得不向和我一样离开纯文学阅读很久的非文科专业的同学们说一句,本书有风险,阅读请谨慎。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或者应该放过这样一本用特别的手法讲述神秘的美国南部的比较短暂的平民历史(对于拥有五千年的仿佛永远背不完的历史的中国学生来说,200多年的历史简直是太短了)的小说,毕竟自从《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后,我们对美国南方的了解大约是在丽莲的“南方吸血鬼”系列中获得的了。

两任“大河之妻”通过日记跨越时空的交流生活,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命运演进本质上却如此相似,历史的演绎让万物皆为刍狗,回到生活的原点,我们发现,支撑生活的本能是爱,在华丽的外表下,激情、背叛,在《书单》所说的“这些催眠的故事充斥着值得纪念的人物和描绘清晰的边境生活”的精辟介绍里,我相信作为读者的我们在睡着之前,收获的不仅仅是女人和男人的那些“斗争”,显然,如何学会爱,如何去寻找真正值得留下的东西,去面对生活的欺骗,显然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如果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这样的书,建议你粗略阅读以后再详细读第二遍,有利于阅读的方向感和时空的建立,毕竟,这样一首写给时间的诗,长长的,美美的,如同在巷子深处的酒香,需要你寻找和发觉它。

By 林怿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p.m.19:03

写于粮道街165#

《大河之妻》读后感(二):一幅早年美国中西部人的生活画卷

约尼斯.艾吉的《大河之妻》用复线叙事,述说了一个血脉里似乎积淀了强人基因的杜查姆家族绵延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史,刻画了前后相隔一个世纪的几代杜查姆人在美国艰困时期相互间的爱欲恋情,以及他们与环境搏斗、与他人交往过程里的惊心动魄,是一幅多种族移民在美国中西部拼搏的风俗画卷。

小说的一条线是杜查姆的创始者雅克与其两任妻子的故事。故事从一八一一年美国新马德里大地震对殷实家庭的女儿安妮.拉克造成的身心创痛写起,让在遭受身体残疾伤痛的同时,更饱受父兄见死不救、临危逃逸的精神创伤的安妮,从大地震产生的死亡线上结识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一个靠捕兽为生的法国裔男人雅克,由此拉开了雅克与前后两任妻子间数十年的,一个是在感念救命恩情之余生依赖之心后半生与雅克相濡以沫共同“打拼”的安妮,一个是让令人艳羡的老夫少妻在雅克生命里得以实现的风姿卓越的劳拉;刻画了他们在与奴隶贩子、非洲黑奴等各色人等相处时的恩怨情仇,尔虞我诈。另一条叙事线是美国大萧条开始后,雅克的后人克莱门特. 杜查姆与年龄相差十多岁的女子海蒂一见钟情而成婚后,瞒着爱怜的妻子从事打劫的营生所得到的富足保障与人生酸甜苦辣,似乎印证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中国式箴言。

小说名之为《大河之妻》,无疑得于作者将相当笔墨所刻画的杜查姆家族的三位妻子安妮、劳拉和海蒂,不过除了三个女人外,笔者觉得作者刻画的老杜查姆——设陷捕兽人雅克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忘的人物。他具有强人必备的主要条件:强壮勇猛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此外还有讨女人欢心的浪漫风情!

雅克出场时,作者如此描写他:穿着点缀着花珠的鹿皮夹克,耳朵上架着一顶白色貂皮帽子,下身着一条污秽的油锃发亮的鹿皮裤。脖子上洋洋得意地系着一条女士天蓝色丝绸围巾——啊,薰衣草香,原来大难临头,他却还在于姑娘们调情!(P15)——一个浪子味十足却又情调满满的法国情郎啊!!

作者这样刻画雅克在年龄差距如祖孙的女儿小麦蒂眼里的形象(P234):父亲嘴角淌下执拗的白色吐液,泪水玷污了他皮革般的脸……胸部稀疏的银色毛发根根直立,像是过了电,可是皮肤依然紧致!他拥有一副年轻人的体格——坚实的肌肉,而不是松弛的皮肤——她没法解释是怎么回事。只有他的脸显出些老态……修长坚实的大腿里蕴藏的力道让她大吃一惊,那是一双年轻男人的腿,甚至还要胜过年轻男人。——如此矛盾又如此真实的形象!!

特别是作者不但将雅克在外在气质上刻画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的浪漫男人,而且在故事里更将他刻画成为一个既打劫犯案,却又同情黑奴等弱者的强人,所以是个现代小说里面同类人物里面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

《大河之妻》读后感(三):爱是一个邪恶的天使

我国春秋时一位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就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就是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而《大河之妻》便也是如此,福祸两相依。

雅克•杜查姆和安妮•拉克•杜查姆相遇是因为大河,那条河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发源地,可同样是一条河,永远的埋葬了他们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终结点,此河,福兮祸兮?约翰•詹姆士•奥特朋在安妮•拉克•杜查姆陷入无比绝望的深渊时,适时的伸出了手,拉了安妮•拉克•杜查姆一把,为她带来新的光明,可同样是约翰•詹姆士•奥特朋彻底终结了雅克•杜查姆和安妮•拉克•杜查姆的爱恋,为他们之间划上了一个终结的休止符,此人,福兮祸兮?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物,没有什么人是绝对的一定的。

小学的时候,固执的认为有些事是一定的,到了初中,才发现有些事其实是相对的,比如说运动和静止,其实是因为参照物的不同,才导致接下来一切的不同,而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事都不是绝对,都是相对的,正如老子的观点,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衍生而来,世间的万物都是可以转换的。

再来,便是那些不可感官的事物,例如说,爱。因为爱,雅克•杜查姆和安妮•拉克•杜查姆可以选择了在一起,同样是因为爱,雅克•杜查姆一步一步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地步,从最初的杀人到之后的开赌盘,一点一点的,丧失了自我,作者约尼斯•艾吉在最后也写道:“但是我已经开始相信爱是邪恶的天使。”是的,爱也不是绝对的纯洁,最后也开始沾染污秽,爱也是会转变的,就像在《大河之妻》中,每一位“大河之妻”都有自己的爱,只是这份爱,一点点变质,最终成为了罪恶。

想来,一切都不是绝对的,爱亦如此。

再来谈谈的,便是约尼斯•艾吉的写法,《大河之妻》虽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为主体,但是实际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全都是以日记的方式来呈现文章的内容,并且,更多的是以女性的视觉来描述全文为数不多的男子——雅克•杜查姆,这个毁掉不少女子幸福的男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也因此,这个角色也更加的多面,即使全文几乎没有任何关于雅克•杜查姆的心理描写,所以,不得不佩服约尼斯•艾吉的高明。

《大河之妻》读后感(四):大河之上的家族传奇

文 Shirleysays

约尼斯.艾吉是位皮肤白暂,满头金发的美女作家。《大河之妻》是她的最新作品,该书叙事宏大,时代旷远,跨越了从1811年密苏里州新马德里大地震,南北战争,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动荡时世。

密苏里州新马德里大地震,是美国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连续地震。地震突袭而来,十六岁的安妮.拉克被房梁压住了双腿。在她濒临绝望之际,法国男子雅克.杜查姆搭救了她。孔武有力的雅克是个陷阱捕手。两人相依为命地在大河之滨重建家园,安妮以大河之妻的身份了却余生。然而,雅克.杜查姆家族在大河之上孕育的传奇却刚刚被开启。

一个世纪后,海蒂来到雅克码头与男子克莱门特. 杜查姆结婚,他是一位贪婪的偷盗者。他们住在雅克为安妮建造的房子里,每夜都有神秘的电话将克莱门特叫走。有孕在身的海蒂从安妮遗物日记中读到了当年罪恶交易和夫妻之间绝决的误解。海蒂害怕自己重蹈安妮的覆辙,历史不断地在雅克家族的血液中往回流淌,就像滔滔的大河之水瞬间泛滥而吞噬安妮的生命。

与其说雅克是传奇的缔造者,不如说他的家族使命必然需要女人来延续。作者艾吉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萦绕三代女性的“大河之妻”的世界。身体残疾却心地善良的安妮,风情万种却嗜财如命的劳拉,自由黑奴出身却协助抢劫的奥玛,以及聪慧果敢的女继承人麦蒂。女人们生活在大河之滨,一直在与雅克这个男人纠缠不清,在河岸上潜伏着命运与欲望的撞击。约尼斯.艾吉将一个家族的爱与心碎、激情与谎言、诱惑与神秘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位大河之妻的为爱盲目献身即不能操纵未来,也不能改变过去。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命运就像精致的桎梏,将每个家族成员锁于其中,无处逃脱。

很显然,安妮是大河之妻中的灵魂人物,而神秘的“蓝衣女人”似她非她地追踪着直到最后,成为家族传奇的见证者。但是,她恰恰是付出最多,受伤最深的一个。救命恩人雅克在她因地震而失去亲人的孤单内心里是唯一的依靠。她期待重建家园、生儿育女,向往幸福的日子。日复一日的生活带来的却是一个凶狠、暴力、妒忌,为金钱不择手段的丈夫。怪不得,海蒂在阅读安妮日记里关于失去孩子的描述时,暗暗感叹:我们失去的如此相像。大河之妻的命运大抵如此。不过,劳拉是个例外。

劳拉这个角色一出场就很有乐儿。艾吉一反描写安妮温柔贤淑的笔调,笔锋一转,一个贪婪无度、心机算尽、荒淫成性的女人就跃然纸上。“她掏出手帕,轻敷喉咙和前额,少校赶紧瞧着她,她的手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书中描写她和奥玛乘火车去温泉城的那段,甚至让我想起来了格雷厄姆•格林的《斯坦布尔列车》里的那股消遣劲儿。不失为书中很出彩的一段描写。

在本书中,艾吉完全突破女性叙事的写法,并不以母女血脉作为女人们联系的纽带,而是让她们都与雅克产生必然联系。雅克始终处男性权力的中心,却脱不开女人而独立存在。他在小说情节中若隐若现,从未以正面与读者接触,全文没有一处有关雅克的心理描写,均是从大河之妻们的视角来审视他的所作所为。他继而成为书中永恒的谜。

尽管书中的叙事结构有些零散,不够连贯,但仍不失为一部绝妙的传奇之作。

《大河之妻》读后感(五):史诗

蛮厚的书。大河边,同一个血脉,三代人的故事。以最末一代的媳妇为主线,串起三个时代的故事。忽然想起《穆斯林的葬礼》,手法也类似,也是现在时与过去时遥相辉映、互相交织的手法,也是三代人的故事。

一个家族的兴衰,其过程必然是跌宕起伏的,有喜有悲的。在文字的世界里观摩第一代安妮的生活时,我是快乐的。我喜欢反复地、逐字逐句地读安妮被房梁砸中困在房子里的描述,喜欢在象形文字的平面世界里搭起立体的画面,就像CS的战斗场景一样,打开门,进入地震后的房间,抬头看见通天的苍穹,四顾满是凌乱的锅碗瓢盆、坍塌的墙壁,喜欢安妮描述当时的心情和思想。因为这是我从不曾体验过的经历,也是我不想亲身体验的经历。所以我从未能感同身受被困在废墟里慢慢死去的人们。

喜欢安妮得救的场景。

喜欢安妮在树林里与猎人丈夫雅克的生活。男耕女织,鱼水甚欢,彼此都是对方的全部和唯一。

喜欢雅克救回乌鸦,最后成为两人的宠物。

喜欢雅克在大河边为了他的小妻子大兴土木,为了两人的美好的未来挥汗挥锄挥洒男人味。

喜欢安妮怀孕的生活。喜欢孩子出生后一家三口满是希望的生活。

一直到,查伯太太出现,整整90个percent的页码,我都怀着伤心、遗憾、不解和讨厌看了下去。

原来,那个顶天立地的丈夫,那个安妮眼里的全世界,竟然偷鸡摸狗、杀人放火、沾花惹草什么都做。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好人,那最起码,请做一个好丈夫。可是,唉。。。。

如果上帝不能给安妮一个好丈夫,那至少给她一个孩子吧。可是,竟然,竟然,孩子活生生被狗咬断脖子。孽缘在于雅克。是雅克做的那些生意找来了那些该死的狗。还有那条亦正亦邪的安妮救的狗。这一段,太虐心了。孩子让人伤心,那条忠心护主却又被安妮手刃的狗,也让人很伤心。安妮眼里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受过安妮恩惠的动物们也都以种种方式进行着反哺。可是本来win-win的事情,最后却以误会、绝望、死亡而告终。唏嘘。

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要把血淋淋的现实剖给读者看?!安妮的这些苦难还不够么?还要让这我们陪着这三代人见证每一个男人都是如何的薄情寡义、到处留情?就算雅克一辈子最爱的是安妮,那又如何?他还不是娶了一个又一个,玩了一个又一个?雅克和二妻的孙子的妻子,嫁给了雅克,生了个女儿,由雅克的女儿亦即女孩儿的外婆抚养,这。。。这。。。我实在是理不清女孩儿到底该怎么称呼雅克呀呀呀!!!

这是多么纠结的一本书!多么虐心的一本书!

我想,作者是不相信爱情的吧。这书里那么多的角色,没有一段爱情能善终。雅克一家门的所谓爱情当然如此。就连安妮和那个画师之间的柏拉图之恋,也不了了之。还有各种为了钱结婚的、婚礼上姐弟灭门的、白人的、黑人的,总之,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孽债。

人性该是多么的可怕。这书里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人么?白人把黑人当畜生,所有人都把生命当货物。坏事做绝的雅克长寿地成了人精,江湖大盗奥玛后半生洗白成了黑人贵妇。可是,这便是事实吧。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性从来没有改变过。你以为,当下,你的生活里,人性不是这样么?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从安妮魂归大河开始,我便从享受这本书、享受生活,转变成了凄凄哀哀了。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