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与日(上下)》读后感1000字

《夜与日(上下)》读后感1000字

《夜与日(上下)》是一本由(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80元,页数:7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与日(上下)》读后感(一):这就是伍尔夫呀

立志今年一定要看完伍尔夫全集。果然,阅读她的每部文学作品都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在此之前我阅读的大部分都是她的意识流小说,读这部传统的、古典的叙事小说的时候感觉非常陌生,但是读至末尾,还是感慨“这就是伍尔夫呀”。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并不复杂,然而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人物细腻情感心理的刻画,故事中分明出现了好几处强烈的冲突矛盾和转折,然而作者却用奇特的笔法写得婉转又柔和,那些关于景致的语言依然动人,有趣的是伍尔夫还将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讽刺高超地、几乎是不动声色地融入其中,当然这些刻画技巧在后来的意识流小说更加突出,能清晰地看到她的成长轨迹真的好开心。

直觉让我同时不喜欢拉尔夫和威廉,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爱是轻浮的、带着压迫的、窒息的。凯瑟琳应该永远孑然一身,追求她的幸福。观点一致认为小说结局圆满,然而我认为结局是开放的、有多种阐释可能的,人物的形象并不是单薄的。

她就那样用平淡又漫不经心的语言叙述残忍的真相,生死,爱情,婚姻,社会,一次次直击你的心灵深处。她就只是运用自己的天赋,以文字的形式让这些事实流淌出来,温和的语气却像一根根钢针扎进你的心头。她对语言技巧的追求,她对流离莫测的意象的应用,她在刻画人物中融入的对人生的理解……无所谓前期后期质量的优劣,这就是伍尔夫呀。

《夜与日(上下)》读后感(二):但我遍寻不获 能与你匹配 的话语

知乎上一个“有哪些推荐给intj的书”的回答下第一次知道伍尔芙。在微信读书这十几本书里凭直觉挑选了夜与日作为阅读她的开始。在开头我都一直在怀疑这个风格我会不会喜欢,拉尔夫的出现一下让我专注了。他和凯瑟琳第一次见面的互动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好像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站在现在回头看,不得不说伍尔芙书写的是一种我很喜欢的可能性。

这本书作为小说的情节确实很单调,表现在读到一半时我用两句话就向朋友解释清楚了它的梗概。人物很鲜明,但也仅限于此,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关系。充斥着主体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情感的描写,也许会显得无聊冗余。但我以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代入——非常近似拉尔夫和凯瑟琳的视角——惊奇地发现我在文字中看到了我的世界,区别于我站在主角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我发现自己可以清楚地知道那些描写是在表达什么,一种舒适的阅读体验大概就是像这样读着自己写的文字吧。

伍尔芙也许在小说中提及了很多个人视角之外的内容,政治、文学、选举权、莎士比亚……但当我的关注重心在于拉尔夫和凯瑟琳的心理活动和人生体验时,这些被时代所决定的东西无关紧要极了。相对的。一种跨越时代与语言的普遍人性被我深深地体认到。早过了那个“我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理解我”的自我意识过剩的年龄,但能在夜与日里和伍尔芙、和拉尔夫和凯瑟琳产生如此共鸣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心里也在不断地酝酿和流淌感动。

无法辩驳的标签:每个intj自己写的文字。

《夜与日(上下)》读后感(三):。

这本书里面出现了五个角色:凯瑟琳,玛丽,卡桑德拉,拉尔夫,威廉。

我最喜欢凯瑟琳和玛丽,其中玛丽尤甚。

爱情是什么?你如何确定自己爱一个人,与众不同就是爱吗。

对凯瑟琳,威廉有敬重,有紧张;对卡桑德拉,他则会畅所欲言,意气风发。爱情是要带点轻佻的。

对威廉,凯瑟琳游刃有余,她只要稍微留意就能让这段关系稳步前进,像家中琐事一样处理得井井有条,但并非出于喜爱,能力使然。在解除婚约这件重要决定上,她的犹豫并非是优柔寡断(那是威廉),而是实在不清楚,会不会爱情就是这样不尽如人意?她很严肃地(有点可笑)审视威廉和内心,推测或许这细微波动就是爱情?(当然不,爱如果出现,你不会怀疑,它是无需解释的存在。)

对拉尔夫,她迟疑不定,喜欢和他待在一起,可以很长时间的说话,不说话(这有点迷惑了他们)。但这是爱情吗?幸好谨慎不会让人错过真爱。

玛丽,噢我最喜欢的玛丽。她如此清醒自持,她也会爱人,交付真心,但不容对方一点践踏,不容爱情一丝犹疑,她虽然爱着拉尔夫,却在他求婚时严词拒绝,并非矜持,而是自尊:拉尔夫的求婚不是出于爱情。仅此一条,无需其他的解释说明。

我最爱的是,感情于她而言只是人生一事,不轻不重,有亦可,无亦可。换句话说,如果用事业女性来定义她会是一种侮辱,她并不是把在爱情上的失意化作了对工作的动力;她一向对做事充满热情。失去爱情不意味失去人生,只是一件事没有达成所愿而已。她的成熟坚强来自于独立的自我。

卡桑德拉完全是玛丽和凯瑟琳的反面,她未经世事便踏入爱情,被复杂跌宕的情绪影响得面目全非,心机,鲁莽,迁就。可见年纪轻轻实在不是投入爱情/婚姻的好时候。

书里反复描述着理性与情感,自我与他人,孤独和陪伴。一个能独立思考,不受影响的自我,经过审慎思考后,方能踏入一段平等的感情。而如果无法得到,不必勉强,因为爱情不是必选项,也不是自我的构成要件。孤独不会使我们卑微,对真理的思考会一直陪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