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是一本由半瓶哥顿金著作,22.00元出版的2011-1图书,本书定价:24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读后感(一):看的挺过瘾

其实很少在豆瓣上写评论的,这次主要是最近迷上了看推理悬疑小说,而且看中国的,可看来看去真没看到几部吸引人的,当然也有几本很不错,比如雷米的,但真的大部分都是些神而又神的,鬼鬼魂魂的,很不对胃口,但这本很现实,就是写普通人,做的也是正常事,没有诡异,只有步步推理和惊险情节,如果喜好这种类型的人可以看看。

对了,还想起来一本挺像的书,指纹的“刀锋上的救赎”,也是这个风格,看着也不错的。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读后感(二):金哥的文笔看着真舒服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的书,我有三本印象比较深,其中两本是刚上大学时候看的:一本爱情小说,九把刀的等一个人咖啡;一本恐怖小说男生宿舍17号。当时这两本书看的很过瘾,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两本书中的主人翁年龄与我相当,尽管等一个人咖啡中的主角是个女的。

相比以上两本书的作者,金哥在文字多了些调侃和让人看了很舒服的卖弄,可谓男女老少通杀,不然也不会在天涯这么红了。而对于这部书,和金哥其他的小说一样,角色代入感太强,让你看了不知道是小说还是自传。看完后的过瘾感觉真如同喝完半瓶哥顿金,对他其他的作品如同剩下的那半瓶一样,想喝又怕太快喝完~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读后感(三):要点个“赞”

给5星,实话说有鼓励的成分。

小说本身没那么好,4星差不多——还得是和国内的侦探小说比。

基本是“青年干探”类的侦探小说。叙述上没什么“诡计”。该给的线索都给了,改“误导”的也“误导”了。

私心认为写“我”的感情太多了。当然感情也是左右案件的中重要因素。

前面一多半还算是思虑严谨、相对冷静的。情节进行到最后有点紧张得忙中出错的感觉,像影视剧。到揭底前由不得多想,也就错过了很多线索。

话说这本小说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动机。没什么前生今世的仇怨,就是生活吧人挤兑到那个地步了。让聪明一点的人有机会犯罪。每个人都有点私心,谁也不是特别邪恶。

《梧桐街雪夜杀人事件》读后感(四):有时候查明真相的过程更像八卦

文/龙女那伽

乍一看标题,会猛地想起,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其实本书与上述电影没有丝毫关联,也缺少金福南杀人事件,对我带来的正震撼,之后看到原名,低烈度犯罪,才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好。

一个长得漂亮私生活却被人诟病的女人,死在一个雪夜,现场是抢劫之后的样子,凶手逃离无踪,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普通的抢劫杀人案,而且是随机的。然而死者身后却仿佛有丝丝缕缕的隐秘,让这个案件显得不同寻常。之后,税务局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将这个杀人案联系在了一起。原本被八卦出来的地下情,还有另外更加黑暗的一面。

作品风格有点儿像海盐,爱情,穿插全案的侦破过程,其中牵涉的各色人等,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和苦衷。案情每进步一点,都意味着八卦的深入,而每次以为已经接近真相,不想着真相背后还有更多谜团,环环相扣,欲罢不能。

推理小说写作者,往往人物安排都有玄机,每个人在整个案件中扮演一个角色缺一不可,这样的小说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个场景,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件物品,都在最终结局时显出其重要意义,而当时只道是寻常。 小说的结局安排也很像玉观音,开放式的结局带着悲剧的感觉,让人念念不忘。

正本小说节奏安排还是挺紧凑的,作者在一些关键线索之处,给了提示,比如那个被弄坏的闹钟,对后面悲剧结局也屡次提示。我不喜欢这种提示,因为推理小说最爽的时候,就是最终结果揭开的时候。虽然作者前面的暗示并没有提前露底,却还是降低了阅读快感。

国内推理小说的尴尬之处就在于,侦探这个职业的合法性。国外有专门的侦探小说,而国内只能写警察查案,或者跟警察有关系的人侦破案件。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小警察,案件侦破也基本上顺着警方的调查进展推进。感情线使得主角查案的动力和案件最后的结局更具悲剧效果,但终究还是太过局限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