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100字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100字

《多数人死于贪婪》是一本由慕容雪村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一):随笔两句

慕容家的东西文笔绝对牛的一笔,但这本书当时纯粹是为了凑单才买的。2011年12月31号晚上躺在床上醒酒,就着案头明晃晃的台灯,看一会睡一会,慕容雪村把人性的贪婪和丑恶无限放大,小说里的主人公甚至没有具体的名字,他似乎在暗指主人公便是你,便是我……

当我终于醒来,翻完这本小册子的最后几页,正好到了吃早饭的时候,2012年来了,2012,多数人死于贪婪?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时寒冰近来的两本书在投资圈子里热卖,我虽不是圈里人,也凑热闹弄了本正版书看看,他在给读者开的药房里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除了资源为王之外,就是公心至上。公心到底该是个神马东西呢?少伸手拿多伸手送?还是怎么着?我也搞不清啊。。。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二):欲望无止境

现实里面有多少这样的人物?恐怕不胜枚举。

一开始觉得只是一味的在堆砌名牌,不过倒是让我这个穷学生长了很多见识。但是后来发现也不是这么回事。和着作者在跟我们讨论人性。他把皮肉里的人性剥开来给我们看,看到毛骨悚然。

当然毛骨悚然的肯定是那些中招的人。

我老觉得这个作者不是痛恨这些有钱的就是自己想成为这些有钱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金钱面前找不到自我了。其实从我们现在这个大学时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了。有的人每月生活费几百块穿便宜的衣服。另外一些人开着几十甚至上百万的车在校园横冲直撞。有的人iphone,ipad,苹果电脑一应俱全,身上还穿着名牌。有的老师每次布置电子作业就上愁,因为还要去电子阅览室一点一点完成。这就是现实。

这个社会到底是不公平的。没有了阶级,人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社会早就是共产主义了。没有权利抱怨,因为抱怨也无济于事,真正有能力的人只会去用行动改变自己的地位。只是连奋斗都变得艰难。

不要渴望那些财富阶层还有良心发现,散尽自己的钱财去接济温饱线下的人民,不要指望他们关心下环境资源问题。因为享乐才是他们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他们唯一的追求就是与众不同的差别。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有多少人为了钱活着,但又不能离开他。

这也是现实。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幸福。诚如书的开头写着“幸福来自于我们想要多少,而不是要到了多少。”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Leo鉴书158

从Kindle上买的电子书,第一本看完的小说就是慕容雪村的《多数人死于贪婪》。作者的小说有三个特点:拿起来放不下,总能体会作者内心的黑暗,时时觉得有必要提醒自己做事儿别太过了。

首先,拿起放不下这事儿。虽然是电子书,我看着看着还是两次座过了站。慕容雪村之前是律师逻辑很好,笔上的功夫强到能化腐朽为神奇,很是让我佩服。我也写东西,此时总是想感叹下“同样是写字,人跟人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惟有努力学习了。

其实,能体会作者内心的黑暗。小说故事主要讲主人公某个穷小子无意间结识了大富翁,先是得赠一到很贵的笔,然后数次偶遇,每次都能再次确认后者很有钱。穷小子多少起了坏心,感觉是想绑票儿,人都准备好了。背景还交待了主人公有个女朋友,有个炒股发家的表哥,前者在主人公死了之后找了别人,后者把赚的钱全赔在了股市黯然回家。故事到这儿还比较正常,想发财的小心眼儿,生活中各中穷困带来的苦楚,再后来就进入了玄幻的部分——主人公被富人带到了一个豪华宫殿,享受各种奢华,最后甚至从吃人到穿人皮。呃……有点儿像浮士德哈。最后,主人公死在地下一个篮子里,旁边是他生前最想提到的钱,一大堆钱。本小说后记比较长,主要讲了人类过分奢靡的生活浪费了太多资源。我理解是为提醒世人用的。小说处处能体会作者内心漆黑如墨,估计是之前当律师看的黑暗实在太多了。借得庆幸的是作者把这当成是创作的素材而非负担。

第三,时时觉得有必要提醒自己做事儿别太过了。去年做茅台项目时吃饭,桌餐,如果不声名每桌10个菜两个汤,我项目一共3个人。如果单独坐一桌,我会跟服务员说只上三个菜一个汤,有米饭就行了,吃不了会浪费。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两个项目成员占了一桌,还是按10个人标准要的,没中服务员声名。我提醒了一下项目成员不应该这样,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不上他们也是倒掉,不如上了。”从此之后我没再跟此人吃过饭。我个人观点始终是”别人怎么样咱管不了,自己不能太贪婪“。不要浪费,要始终保持本色,如此世界也许会因你我而好些。

看完小说,我想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四):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读完莫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就迫不及待的读这本。慕容雪村一如既往的那样残忍,残酷,阴暗,阴毒。他想表达人类是地球上最肮脏的动物,但也是最可怜的动物。人性就是这么贪婪,世界就是这么黑暗,未来就是这么毫无希望。小说后半部分几乎失控,前半段保持得非常不错的节奏感也在这种强烈的表达欲驱使下变得踉踉跄跄,感觉有些失败。

读《多数人死于贪婪》感觉有点像莫言的《酒国》,荒诞又发人深思。

故事梗概:用一句话就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处心积虑地想接近一个中年富豪,最终被埋在了地下300米的地方。

小说紧紧围绕“金钱对人性的吞噬”这一主题讲述了主人公荒诞刺激的生活。 这本书的一个特色是,每一个章节都是用一个奢侈品的品牌做标题,在故事中都会提到这个品牌,最后还有一个科普,告诉你这个品牌到底价值几何。

一支万宝龙的普通款圆珠笔售价是2300余元,如果买面包,可以买3000个。 一只LV拉杆旅行箱售价超过人民币18000元,如果买成大米,可以买八吨。 一款宾利728加长版售价888万元,车上的一副手动窗帘的价值约人民币17万元,如果买普通窗帘,可以买17000米。 维多利亚为贝克·汉姆定制的一瓶CD香水合人民币近40万元,如果买桶装水,可以买40000桶。……

这本书就是这样充满了钱的味道,从头到尾,都是。不过作者却并不是要说钱有多么好,而是在给你揭示出一个我们平时看不到的,有钱人的世界。

过上有钱人的生活,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理想、梦想,那么作者就带你进入这个梦里面。你不是渴求奢华的生活吗?他就把人世间最穷奢极欲的生活展示给你看,除了开名车、住豪宅、玩明星、吃山珍海味,还不满足?然后呢?那就去拍卖会上一掷千金,把世间最珍贵的事物全部据为己有!然后呢?那就只有吃人了——婴儿的肉、处女的血……

人类无休止的欲望,会导致人类最终的灭亡。 钱很重要,但是能比空气更重要吗?可是我们为了钱往往不惜一切代价。钱就好像是空气,只是生活的必须,够用就好,没必要拥有太多,多了一般人也驾驭不了。其实我们每个人能够驾驭的金钱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你会发现,钱也能变成地狱。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后感(五):多数人死于贪恋

凌晨2点才爬上床,居然因为夜宵太辣,辣的我辗转反侧,无心睡眠。挣扎着起床看完了《多数人死于贪婪》,这是一本题目比内容吸引人的小说。在慕容雪村的作品里,绝算不上好小说。故事解构人们无休止的欲望——像一个黑漆漆的无底洞,随时准备吞噬着每个被欲望冲昏了头的人,直到把自己玩完剩下躯壳,形如一条条趴在竹席上被晒干的蚯蚓。想想做一个人多不容易,一边达不成欲望受折磨;一边欲望膨胀被毁灭;除此之外的第三条路:躲入深山老林,不吃荤不近色,清心寡欲到类似植物人;看起来这出戏怎么演都是悲剧,难怪有哲人问:谁说人不是天庭下再次下狱的囚犯?

虽然每次看慕容雪村的书总让我情绪低落,很不舒服一阵子,那感觉像明知道事情就这样,却十分抗拒不愿承认。排斥、无奈还有落寞。也许是因为看了他的书,或者是我神婆似的第六感作祟,总之让我这个晚上睡得极不安稳。看完小说迷迷糊糊到4、5点入睡,7点半被一通打错的电话吵醒。接着再睡,恶梦连连,终于在早上9点头炸醒了。

书是作者一贯的现实笔调,但高于生活的描写明显夸张过头。书的后半部分张力太猛,破坏了结构。前后两部分思想维度仿佛不在一个空间,失去了平衡。慕容雪村惯常写的人,都是带着赤裸裸的欲望,真实到丑陋。“不是情圣写不好情诗”,一个能把拜金写的如此坦白的作家,很难想象会是个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圣人。书的后记,洋洋洒洒三十二页,换了一个角度抨击人类的贪婪,倒是这一部分看的让人有点喘。吃人肉喝人血的事情即便可以否定为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但其他以精确数据为证的事实确是我们难以推脱掉的责任。贪婪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今天家里没人,可老听见上下楼的脚步声,开门声,还有三楼穿来搬家具的声音,刺激着我衰弱的神经,唉啊。昨晚一通噩梦让我难受了一整天,忽然间的闪念让我意识到有事物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撩动着我的贪恋。红尘奔跑,一不留神就坠落。需时时警醒。多数人死于贪婪,那剩下的少数死于什么呢?

前几天晚上重看亦舒的短篇《三小无猜》。一对兄弟和一个女孩的三角恋。亦舒笔下三个人如此克制,所有欲念永远被压制在蠢蠢欲动的状态。三个人行事总欲言又止,看不穿道不破,细若游丝地飘荡在三个人呼吸之间。万千言语全吞在肚子里,放在眼睛里。直到最后女孩嫁作他人妇,在出神的时候会流露出些许遗憾而摆出的姿态又永远心满意足——亦舒女子们的经典态度。这种要强到骨髓的女子,无论如何,姿态第一,有天大的不如意也要hold住全场。唉唉,无端端地就是让看书的人愁肠百结:何必那么委屈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