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是一本由孙浩元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凤凰制版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读后感(一):赞一赞同行的想象力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书的简介完全不对头。正确的如下:

一次火车脱轨事件造成两百多人遇难,正当人们为此哀悼,反恐的时候,电视台记者乔昭宁却对同事姚琐涵的死提出了质疑。苏镜调查发现,姚琐涵在火车脱轨之前就已经被谋杀了,死时身上还有一张两有神秘图案的卡片。下当苏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有多位记者遇害,甚至栏目制片人、报社总编都难逃毒手,并且每个人身边都留下了那张神秘的卡片。

苏镜从他们曾经采访报道过的新闻入手,发现他们曾经都对当事人使用了媒体暴力,正当破案陷入困境时,复旦大学的访问学者沈国麟造访顺宁市,他为苏镜解开了神秘卡片的秘密……”

其次,作为记者同行,能够另辟捷径写悬疑,相当的不错。在此之前,我只哈《那多灵异手记》,不过后来那手记一度停写了,最近刚刚回归。孙浩元的新闻悬疑,算是满有自己风格的。而且居然可以不停地写下去,人物还有连贯性,满不错的。个人认为,从想象力来说,还是那多更胜一筹。不晓得是不是赵长天的遗传因子比较好的缘故。但从推理手法,孙浩元要更好一些,抽丝剥茧能力比较强。因为曝光了太多媒体行业的隐私,在这里小小致敬一下。会继续关注的。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读后感(二):假作真时真亦假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孙浩元的作品。读第一本《人肉搜索》时,深感耳目一新。作为一个侦探推理迷,平日看惯了波洛断案柯南擒凶,却不曾想过,身边这日日所见之新闻也可丝丝入扣地编入小说,让人简直身临其境,不时会心一笑或是脊背一凉。更别说,除供人消遣,活动一下灰色的脑细胞外,掩卷之后,这故事也还铭刻于心。再打开论坛,看着那一个个ID后的牙尖嘴利,不由心惊,想着若是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纵然满足了一时的好奇心或是口舌之快,当事人那边却又情何以堪。

此书亦然。待得我合上这本《媒体暴力》,不由暗笑,借用一句脂砚斋评石头记的话:“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仿佛风月宝鉴,表面是一个侦破连环杀人案的大文章,背后却是一副新闻各媒体的众生相。作者从他最熟悉的媒体行业入手(不幸很多记者同志就此做了牺牲品啦),揪出采编播后的翻云覆雨手。收视率、广告收入、公权力,新闻监督成为一个笑话,哪里有什么真实的世界,那不过是金钱和权力导演出的一场闹剧。可惜,闹剧的尽头,却不能一笑而过,因为,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被伤害的普通人。众口铄金,话语权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不仅适用于政治,也适用于媒体。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媒体不实报道将导致公信力降低,从而失去受众,以形成制约。然而,在我们这个公信力普遍缺失的社会,媒体怕的大概就一个公权力(以及公权力延伸出的种种影响)。在公权力照耀不到的地方,媒体则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华丽变身为无冕之王、正义使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每一个新闻人都听过的话,做起来却谈何容易。一不小心,或是意气用事或是私心作怪,就会滑向另一个极端,导致话语权滥用,上演出一幕幕血淋淋的媒体暴力。

假作真时真亦假。小说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连环谋杀案,却包含着传播学的大学问,显露出平日不便为外人道的真新闻。火车出轨天降祸、醉酒驾车人人危、官员解说看病难、水费上调听证会、媒体热报日全食、各地纷纷争故里、无事上演钓鱼案、开胸验肺还清白,时时处处,作者的笔触深入一个个大事件,却又不动声色地嵌入小说,还原一个真实却又让人无奈的世界。不得不感叹作者作为一个深具正义感的新闻人的一片苦心。只可惜,作为一个优秀的推理小说来说,还略显不足,不知书中神探那随意的查案方式是不是又是作者的刻意所为,想还原一个真实的警察故事?哈,怕是不足为外人道了吧。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读后感(三):并非理论,而是生活

并非理论,而是生活

——评《杀人游戏3:媒体暴力》

沈国麟

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猛然脱轨,撞向一幢六层楼的居民公寓。在残不忍睹的现场,人们发现了顺宁电视台记者姚琐涵的尸体。然而,细心的刑侦大队队长苏镜发现,他其实在事故发生之前已经被谋杀。接着,顺宁传媒圈的几位人士接连丧命。这是何人所为?动机是什么?为什么现场总是发现画有“八个圈、11个箭头”的卡片?——故事从一连串的线索中层层展开,主要人物一个一个粉墨登场。恩怨情仇、世态炎凉,跃然纸上。

作者开创了新闻悬疑这一小说新题材,即小说的情节围绕着新闻媒体展开,小说的推理逻辑以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小说关注的是社会热点问题。与先前发表的系列小说“死亡直播”、“皮下注射”一样,《杀人游戏3:媒体暴力》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传媒界的场景中,故事的主要角色(除警察外)均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警察破案的重要线索也来自于节目单和电视广告,故事背后所要批判的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病灶:媒体暴力,即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情节的铺展所涉及到的看病贵,看病难、醉酒驾车、人肉搜索、车震等问题无不是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故事本身反映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有现场感、新闻感。

新闻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生动的现实故事。有由头、有伏笔、有曲折。作者运用具有想象力的文笔把新闻悬疑故事讲得娓娓道来,毋宁是还原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虽然是虚构的,其实很真实。出身名校新闻系的作者还展现了在传媒批评理论方面的素养。随着对案情环环相扣的描述,作者一步一步地叩问记者的良心和媒体的责任。这些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也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也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词汇,而是牢牢扎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虽然很理论,其实是生活。

深刻的批判性是《杀人游戏3:媒体暴力》超越前两部系列小说的地方。作者本身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赋予了这部小说以广阔的视角和犀利的文字透视这世态人情。或悲、或喜、或沉郁、或通达。悬疑小说并不单单只是好看的虚构故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于整个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以及大时代浪潮的思考。开卷有益,相信对于那些对悬疑小说颇有兴趣,又具有现实关怀的读者来说,阅读《杀人游戏3:媒体暴力》一定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传播学博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