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青春无羁读后感摘抄

青春无羁读后感摘抄

《青春无羁》是一本由乔恩·萨维奇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608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01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无羁》读后感(一):危险、破坏、革命与颠覆

已经忘了书名的一本书里,有一句只记得大致意思的话:青少年是一种受到保护的危险动物。看了这本书,想起了很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大逃杀》。另: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近代史上,为什么在一些历史关头,率先起事的总是年轻人。一部社会进化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中老年人利用年轻人的轮回史。

《青春无羁》读后感(二):危险、破坏、革命与颠覆

已经忘了书名的一本书里,有一句只记得大致意思的话:青少年是一种受到保护的危险动物。看了这本书,想起了很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大逃杀》。另: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近代史上,为什么在一些历史关头,率先起事的总是年轻人。一部社会进化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中老年人利用年轻人的轮回史。

《青春无羁》读后感(三):无羁与疯狂有多远

18、19世纪的欧洲社会革命、变革此起彼伏,期间自然不乏具有“狂飙”精神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让我想到的并不是书中介绍的这个年代,“狂飙”二字让我想到18世纪末以歌德和席勒为中心代表的狂飙突进运动,当时在欧洲大陆掀起的社会运动狂潮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社会运动。

至于该书中介绍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这段时期欧美国家的所谓“社会运动”,倒不如说是一种不同时期社会动荡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书中表现的动荡程度最为突出的自然是一战到二战期间,首先是经历了一战,接踵而来三十年代的金融大危机,以及此后至二战前人们的精神危机,更明显得反映在了社会运动上。本书第五部分“儿童军团和新政”一节中的内容让我很有认同感,本节开始引用克林奇·卡尔金斯在《青春一去不返》中的话无疑是对那个年代年轻人精神危机的一个最好反映。“他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他如是说。

耐心去看,你会发现这是一本能把你带回那个年代的书。

《青春无羁》读后感(四):记录

非常感谢三位研究生的翻译,内容繁多复杂,实在辛苦。

启示自己最大的是最后一笔带过的物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相似性,另外了解了鼠疫里朗贝尔所说的西班牙战争。

19世纪末 欧洲

民族主义 英国公立学校、少年军 德国军国主义

颓废派 兰波 王尔德

20世纪初 流氓

美国 城市人口激增 下级流动阶层

英国 年轻工薪族 成人权威 穿着

城市/工业发展 物质主义 宗教转向世俗信仰

一战 几代人的割裂 享乐/达达 女性的转变

消费主义

青年消费者 大学生数量急速增加 无限可能性的安慰剂

“摇摆女郎”的转变与Clara Bow的坠落

范伦铁诺之死

二战

《青春无羁》读后感(五):想到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

我一向认为,青春不是一个历史概念——尽管用这个概念来看历史会很有意思,青春是一个生命词汇,超越于历史之上,为恰逢某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所专有,却可能作为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甚至作为一种价值,发散开去,弥漫于人的整个生命之中,使之光芒万丈。

一个人,只要他是青年,无论生活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具有如下品质:充满理想,睁着眼发梦,敏感而单纯,激进而叛逆,生活清苦,但内心清高,永远缺钱,经常挨饿,但对诗歌、爱情、艺术和一切好的书籍的热爱远胜于对金钱和各种物质利益的迷恋——诚实地热爱着自己的热爱,并为此感到骄傲;不安分,不世故,不乖,总是犯错误,但不怕,能认真做自己认定值得做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投入全力;无视陈规陋习,视一切条条框框为狗屎,不理智,好冲动,为所欲为,飞扬跋扈,只缘自己的内心有一团火,任它冲决而出。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不计后果般地尽情挥霍着自己的所有;苦闷、迷惘、彷徨、忧郁,但从不抱怨,更不绝望,能吃苦,可以忍受狗一样的生活,但绝不把自己真的当成一条狗;身居陋室箪食瓢饮而能心怀天下,很多时候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多,面对一些抽象的信仰,常会有献身做牺牲的冲动——并不限于冲动,而且去做。

所以,当我听闻有人感概“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时候,我会满含同情的眼泪与他一同感慨,毕竟,那时,我们身体里的能量,已经无法为那个叫做青春的激情助燃了,一如某首诗歌所云: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可当一个正值青春期的身强力壮的青年所谓向隅而泣般地哀叹“少无所依”(No Country for Young Man)的时候——这好像是豆瓣上现在大家都在热议的一部电影的名字,无论这生活有多么艰辛,世道有多么不公,那我也只能跟他说:没出息的家伙,你白活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