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1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我传承——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2

你知道北管吗?

北管呢,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与“古音乐活化石”“御前清曲”的南音结为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它呀,还是文化遗产呢,它虽然比不上长城这由古代劳动人民,费尽移山心力,修筑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它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从小对音乐方面就比较感兴趣。因为一次意外,我遇到了一位北管传承人。在交谈中,得知老师是教北管的,便试用了一下北管中的一种乐器“提弦”,感觉很不错,希望能深入学习。热情的老师便与我定了上课的地点,以及时间。于是,就这么简单的一次偶遇,北管便走进了我的生活。

老师见我有学钢琴,便建议我来试试“提弦”,我欣然接受。我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基础,北管老师从声乐老师那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提出希望我尝试唱唱北管的曲子。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谱;谱,即器乐曲。演唱采用“官话”,也就是现代的普通话,音乐风格既保留了江淮一带民间音乐的明朗、幽雅,又容入了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个性。我自然是愿意一试。我的声线较高,唱北管高音的曲子意外的合适。

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告诉我,学习北管不简单,要能吃苦,不要半途而废。那时,我坚定的回答老师,我想学北管,我不怕苦!但真正接触北管一段时间以后,我才知道学习北管的人之所以少,就是因为坚持学习北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的手练了几十年的北管,早已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我的手尚不适应提弦上锋利的弦,竟练得破皮流血;而少数弹月琴的姐姐们,在初学时,最严重的甚至把指甲弹断了……能唱北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有的音连老师都唱不上去。

北管老师,为了让北管能传承下去,煞费了苦心。老师对北管的热爱,感染到了我,我希望北管能像流行歌一样,每人都会一两首,这是属于我们泉州的特色呀!

迈入新时代,我愿做小小传承人,保护文化遗产!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3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我和父亲像以往的春节一样,商量好了去买鞭炮,于是我起了个大早,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完房间,激动地跑出了家门。终于要去买鞭炮了!“今年我要买烟花、响炮,还有……”这时父亲的手机响了,父亲一脸严肃的接完了电话,转过头来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我说:“我现在要去开个很紧急的会,你先在家等一会,等我回来咱再去买鞭炮。”我不情愿的打开了家门,有些任性的坐在沙发上,无聊的看着电视。两个小时以后,父亲回来了。我期待的看着父亲,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说:“我刚才去开了一个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工作会议。区里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禁放烟花爆竹。那么今年,我们就不能买了。”我叹了声气,失望的回到书房,随便翻开一本书,便趴在桌子上发呆。想起鞭炮的起源,思考到了放鞭炮的意义。

传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逢春节,出来危害人间。人们为了驱赶怪兽,要燃放爆竹。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今非昔比,当今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时代。这种新时代的转换,不仅是从政治和经济的方面来表现,还应该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十九大提出了三大攻坚战,环境污染治理位列其中,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加有明显影响,燃放期间PM10和PM2.5浓度分别可达平时的4倍和6倍。

回想以往的春节,从除夕的晚饭开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响彻夜空,或明或暗的烟花忽远忽近。人们只顾着享受一时的喜悦,而忘却了逐渐变得污浊的空气。等到初一早上,车上地上落满厚厚的灰尘,房前屋后布满了鞭炮燃放的垃圾。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春节吗?燃放鞭炮作为一种传统的过节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陋习,我们是否还要传承,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本质是为了家人团聚,而燃放烟花爆竹仅仅是为了图个热闹。如果把这种热闹的气氛,作为追求的目标的话,岂不是舍本逐末。

年俗固不可少,蓝天弥足珍贵。过春节的文化基因我们要传承,而对于那些陋俗,是否要选择摒弃呢?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4

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纵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运动中迷失方向,于“抛弃旧文学”中走向极端,甚至郭沫若大师亦公开批判国学大师陈寅恪,似乎要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见,似乎创新便是“不破不立”,便与传承相对立,但我以为,创新自寓于传承。

传承,并非狭义上的继承,其本就蕴含了扬弃的智慧。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传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时弃其糟粕,此等选择过程本就是一种再加工,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所谓创新,本就是厚积之后的薄发,本就是薪火相传之后的水到渠成,二者从未对立,相反,创新始终寓于传承之中。

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大家于传承的瀚海中披沙拣金,而同时孕养于传承之中的创新之思想终得以璀璨于人类群星。艾略特诉诸古典,传承从但丁到德莱顿的传统,他的次次创作都是对古典文化的再致敬,营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钟暮鼓般唤醒人们内心“没有雨只有雷电”的荒原;木心远赴异国却仍凝古典文化于心,于传承中融汇中西,其“文学嘉年华”之创新思想便于传承中应运而生……当传承的文化弦诵不绝,寓于传承中的创新自然会从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喷薄而出,创新方成为其创新。

然而,厚黑学和致富秘籍畅销的当下,无数人急功近利,无数抛弃传承的“标新立异”堂而皇之戴上“创新”的面具,进入公众视野。君不见,各种架空文学横空出世,“创作鬼才”层出不穷,然而,未经传承孕育的“伪创新”,带来的雷点频出,以致贻笑大方。更有甚者,假借传承的包装,如“气功大师”王林,欺骗乃至危害大众,不仅可笑,更为可怕,是为荼毒社会之蛆虫。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传承的文脉滋养,所谓创新,不过是跳梁小丑,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创新寓于传承,我们将拒绝抛下一切的天马行空,也不再会有“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弃传承的悲剧。我们将有更多的白先勇,于对昆曲的深刻传承与解读中,方迸发出艺术创新的灵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余音绕梁;我们将有更多人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中窥见人性的渊薮,从传承之泉中采撷寓于其中的创新。

“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卡尔维诺如是说道。我们本身处传承之中,让我们于传承中创新出自己的历史。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5

我,很自豪出生于我们多富多采的千年之邦。这儿,拥有着恒久的中华美德;这儿,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儿,拥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拥有它,传播它,传承它。

在我的家中,除了一个年龄尚小的妹妹,爸爸,妈妈,我,皆是古风痴迷者。

爸爸素爱诗词,闲得无事,便会独自一人遛向书店,不一会儿工夫便搜罗个满箱子的书籍。然而,回家之后,又独自一人躺在躺椅,对月自酌。恰好遇一佳句,惊呼:“妙哉!”父见我闲得,又忙拉我与他观看诗词朗诵。偶见胜处,便也附和着一句。对着我们道:“我诵得也不差?”我们也只好为父亲戴高帽,在一旁鼓掌忙道不差不差。呼儿将出换美酒……呼儿将出换美酒……

妈妈对诗词的喜爱不及爸爸,但她却对古文小说颇有情趣。一日,放学回家,一推门,眼前一片灰暗,走进家门三四步,远处吊灯一闪,一缕青烟飘起。我的母亲又在修身养性,捧着一本书,不入厨房半步。我又如何能扰乱她的闲情雅致。只得顶个空肚,埋头与我的语数英物化决一死战。

我的父母如此,我亦不会与他们大相径庭。当我完成了作业,也会去书架上浏览一周。偶遇《牡丹亭》甚是好奇,便取下一读。一女子生性优柔寡断,梦中见一书生,最后日日思念此人,终因相思成疾。或因年龄所致,正值花季,素爱此类书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甚爱,妙绝!

唉!我的妹妹虽诗词无法与我们相较,但在绘画上却极富天性。水墨一着,一画便可成。

我的家中,我的家人,皆由衷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虽日日接触西洋文化,但父母始终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传承绵延在我们血液中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

我爱我所在的民族,我爱我的祖国,我爱那如长江奔腾不息,永不流逝的文化!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传承诗歌意蕴,成就灿烂人生。

从小学以来,我们就开始诵读诗歌,手中的唐诗三百首逐渐换成了宋词精选,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诗歌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心仍然是那一颗充满诗意的心。

诗歌丰富了我们的学识,满足了小时候的想象。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孩提时期,让我们憧憬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当时仍然年幼的我们眼里看到的,嘴上念着的,心中诵读的全都是诗。纵然我们当时年幼无知,但是诗歌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鼓励着我们用一颗好奇心来探索这个世界,永不停息。

我们再长大了一些,诗歌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学士渊博的老者,带领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不息。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美好,它会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呼,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会有西贬朝阳路八千的失意,但是它同时也有一片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拳拳忠心。是诗歌教会了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全是一片纯白,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不断的脊梁,诗歌的意蕴伴随了我们的少年时代。

但是同学们,诗歌并不只是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还记得疫情期间那一箱箱挂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标识的物资吗?还记得那一声声汇聚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诗句在大难时期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爱,虽然诗句年代久远,仍然历久弥香。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老大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诵读声,依稀回荡在我们的耳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标语,仍然挂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人生中的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我们是时候应该拿起我们的笔,向着未来而奋斗了!若是我们仍旧在空谈,荒废了自己的学习,当白头时一定会为了自己当初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一同奋斗,一同努力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我们便是新一代冉冉升起的新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我们的目标,而成为一个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是我们光明灿烂烂的未来愿望!让我们继承诗中的意蕴,开启自己的灿烂人生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7

记忆的月光宝盒中有一段红丝带,它象征着童年的“沙琪玛树”,记录着天真烂漫,蕴藏着外公外婆甜蜜的爱。

三岁的记忆仿佛发生在昨天,我还触手可及。那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总在工作日将我送往外公外婆家。那时外公外婆的爱仿佛是我对陌生世界的解药。很快,我忘却了爸爸妈妈不在身旁的失落。在没有电脑、手机、微信的岁月里,除了吃喝睡大觉,与外公外婆一起种“沙琪玛”树大概是我那时最美好的游戏。

游戏的起源源于我对沙琪玛的喜爱。一天,我端着装满沙琪玛的盘子站在盆栽的小树旁若有所思时,外婆走了过来问:“好孩子,怎么不吃啊?”我指着花盆咿咿呀呀道:“想吃……把它种成大树就可以吃更多了!”天真烂漫的话语在外婆眼里却别出心裁,外婆抚摸着我的头,轻声细语到:“真好,我的乖孙女懂得了要耕耘才会收获,那我来教你。”她将我手中的盘子拿过去,一边盯着我依依不舍的眼神微微一笑,一边将盘中的沙琪玛碾碎后放入我的小手心。“好像雪花啊!”我拍手大笑起来,小心翼翼地撮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外婆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嗔怪道:“小馋猫!”然后,握着我的小手,手把手地教我将沙琪玛碎一点一点放进花盆的土壤里,用小铁铲将浮土盖上拍实。种完沙琪玛后,她把我抱起来:“走,我们睡午觉去,醒来沙琪玛就长大了!”我拍手叫好,而这也成了她一次次说服我去睡午觉的美好借口。

一觉醒来,我冲到阳台,望见那绿树上挂着一个一个用红丝带系着的、金灿灿的沙琪玛,像风铃一样随风摇摆,我开心地笑了指着小树对屋内的外婆外公大喊:“快看啊,沙琪玛!”

去年暑假回到老家,外婆给了我一束红丝带,我好奇地望着她,外婆问道:“还记得这些红丝带吗?”见我摇摇头,外婆笑眯眯地说:“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沙琪玛吗?每次你吵着要种,为了逗你开心我手把手地教你种,你外公趁你午睡时,用这些红丝带把一个个沙琪玛挂在树上。可惜,那棵树前几年枯死了,我们想树迟早会死,沙琪玛会过期变质,只有将这些红丝带留存下来给你做纪念。”外婆话语里流露出一丝惋惜,她望着窗外似乎在回忆,我心疼地将她手中红丝带接过来,挽起她的胳膊靠着她的肩膀笑了,为自己童年的天真浪漫笑,为如此充满爱的回忆笑。

是的,树会枯死,沙琪玛会过期变质,但那留存在红丝带里的美好记忆,永远不会枯萎变质,那是外公外婆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我会将这一束红丝带好好珍藏着,她不仅仅是一段红丝带,更是外公外婆给我的甜蜜的爱!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8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1300字 传统文化我继承——春节

提到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念头肯定是: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吧。没错,的确是这样,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不可缺少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而我今天要写的则是开化的春节。

在开化的春节里,与很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因为开化依山傍水,因此他的一些习俗跟大自然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例如从年夜饭就能看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早在年夜饭几个月前,走进开化的乡下,就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家前都挂了很多鸡肉、牛肉、鱼肉,尽管只是看着,但也可以让人食欲大开,垂涎三尺了。还有些大户人家门口会挂上自己的做的腊肠,我非常地喜爱腊肠,每次春节都迫不及待地想吃到,其他孩子自然也不例外,都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挂在棍子上的腊肠,却也只能望着,不能吃,让人心痒痒却无动于衷。

开化人爱吃辣味,食物中辣椒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辣椒酱也成为了开化人独特的一门手艺。我的奶奶自然也不例外,以前每逢过年前的一两个月,估摸着在腊月初几,奶奶肯定就要将自家种的辣椒拿出来,准备好水、生姜和大蒜,将辣椒放在水中泡着,生姜和大蒜切碎,也放进水里,一起准备齐全后,把这些东西都倒进坛子里,密封起来,泡几个月后就可以食用了。每次奶奶制作的时候,老家的厨房里满是辛辣味,呛得我连咳嗽。我虽说是名义上的开化人,但骨子却一点也不像开化人,我不爱吃辣,几乎是一点也碰不得,每次不小心吃到辣椒,便会“两眼冒金星”,上呕下泻,要喝好几杯水才能缓过来,家里人连连笑话我不像开化人。

在开化乡下每天的忙碌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肉晒了几个月,就有了些肉干的姿态,阳光的烘烤让肉变得更加美味,更有嚼劲,同时也能得保存更久。在年夜饭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同时也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了,将在腊月就准备好配菜,调料一起摆在盘子里,将肉取下,切好摆放整齐,活鱼提前买好,养在水中,豆腐之类的和辣椒放在一起,看到这恐怖的红色,我不禁倒吸一口气。我们家做饭的是一口大锅,直约五尺,大如风扇,可说其可收纳天地之美味,毫不夸张,大锅下有一个老灶台,用来点火,我以前会给爷爷打个下手,帮爷爷扇扇火,吹吹烟,长大后,这些自然成为一些儿时的记忆,不禁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份美好的记忆,在我心里永远保存着,这稠稠的乡愁,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编织着。

时间飞逝,几天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除夕夜的那天,这天清晨,家家起了个大早,各自开始忙活,将活鱼破腹,和生姜摆放在一起,配上辣椒和葱,遮住了鱼的腥味,尽管没有烧熟,可依然能感到阵阵香味;准备好萝卜、青菜、玉米、枸杞,放进锅里熬,几个钟头过后,便是一碗营养与观赏价值并存的香浓萝卜汤,在异乡的亲人们尝到一口这汤,或许想起家乡,想起回到家乡来过年吧。大部分菜肴在几天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只是做一个补充,当全部好后,已经快晚上了,家家的烟囱上升起了缕缕炊烟,香味弥漫在空气之中,各位亲人互相来登门拜访,到那家尝一口菜,到那家喝一口汤,其乐融融的一番景象。当天彻底黑了,菜都已近准备齐当,家家都坐下来,一起举杯同欢,小辈向长辈送祝福,长辈向小辈送红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的心上都是甜蜜的。互相祝福后,开始动筷子了,虽然从来教导过,但这仿佛已成为中国的传统,小辈都让着长辈,让长辈先动筷,长辈一边乐呵着,一边往小辈的碗里夹肉,在这时,轰隆轰隆的声音在天空中响起,黑夜中开出了一片片,五彩缤纷,夺人眼球的“鲜花”,就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夜深了,每家每户在收拾着,小孩们穿着新衣服,带着甜甜的笑容,美美的进入梦乡。每个孩子,甚至每个大人,都带着笑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9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非遗梦,我的梦

虽然我的老家在外省,但我出生在温州,并在这里读书,所以我发现这里有很多对我来说全新的事物。如我家就有一个弥勒佛雕塑,它神态动人、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甚至袖口间细小的褶皱都有体现。 家里的长辈说那是黄杨木雕,十分珍贵,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我查看了相关资料, 原来黄杨木雕来自温州乐清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里说,相传黄杨木雕首先由清末一名叫做叶承荣的放牛娃发现。他在庙里跟着一位老人学习圆塑、泥塑、上彩、贴金、浮雕等技艺。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黄杨木是雕刻的上等材料,也因此,民间艺术黄杨木雕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查阅黄杨木雕,我对原材料黄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黄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表面色泽如同象牙一般,古朴内涵,还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加深,因此通常被用来雕刻,但由于其生长缓慢,很少有作为大件的家具存在。

我很喜欢黄杨木雕,不仅仅因为它优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优秀工艺。黄杨木雕蕴藏着雕刻大师们的智慧与技巧,代表了温州人民长久以来的精神财富,为温州创造历史文化名城添上浓重的一笔!

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历史的沉淀才显得弥足珍贵,可历史的洪流也总悄然将文化席卷而去。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失传的危险,黄杨木雕,困境重重。工艺复杂,材料缺失,技术不佳,种种问题都摆在了大家的眼前。为了了解黄杨木雕的现状,我还特意去了好几家木质装饰店询问,黄杨木雕装饰物价格昂贵且稀有,店家为了盈利也不愿意去购进。可见黄杨木雕迫切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重视,它每一道工序的精细较之其他雕刻类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同语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复杂和精细,更值得去保护。但是又不只是黄杨木雕,它更像是个缩影和代表,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窘境。在这个人人追寻中国梦的时代,当然少不了温州梦,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历史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它们的传承与发扬必将是温州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遗面临的众多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愿意为黄杨木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愿意为非遗文化做力所能及之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万华夏儿女的责任,倘若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磨灭的非遗梦,那么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结晶必将越过时间的阻拦而长存!

非遗梦,我的梦!

关于传承诗词文化作文篇10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中华传统我继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过年时拜年、端午节吃粽子祭屈原、清明节祭祖等。说起中华传统,不免让我想起许多有趣的事。

那年,我10来岁。刚起床,妈妈走过来对我说:“阳阳,你知道今天干嘛吗?”我摇摇头,妈妈接着说:“今天我们家要包粽子了!”我恍然大悟,立刻起床,兴奋地跑下楼,看见爷爷奶奶已经在包粽子了。我看爷爷奶奶包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也洗了手,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

开始,我还不会包,包的像月饼,又像手抓饼,还把米洒了一地。当我想要放弃时,妈妈对我说:“半路放弃,可不是你原来的作风噢。”我得到了鼓励后,仔细打量着粽子,研究了半天,再向爷爷虚心请教。最后,我终于初步学会了包粽子。

当然,春联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一年过年,我看见爸爸在写春联,他拿来了红纸,用毛笔沾了沾墨汁,然后在红纸上写了几行字,最后贴在了墙上。这样,既美观又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通过节日,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啊,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继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