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极度狂热》读后感锦集

《极度狂热》读后感锦集

《极度狂热》是一本由[英] 尼克·霍恩比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度狂热》读后感(一):中国足球

足球这项运动起源于中国,为什么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这么差劲呢,英国足球的发达看来是有全民性基础的,一本与足球相关的小说在英国作家的笔下描绘的惟妙惟肖生动幽默又感人,这份对足球的狂热渗透在字里行间。中国也从不缺乏极度狂热的球迷,倒是我们的足协到教练再到队员应该增加对所从事的足球事业的一份执着与狂热,不要在亚洲都属于二三流的水平了,也让中国球迷的狂热有的放矢吧。

《极度狂热》读后感(二):又一个没有奖杯的赛季结束了

他一直在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来写故事,或者写这本像日记的东西。所以我把他当成心灵代言人一般的人物,没那么伟大,只是太贴心了。想了解我们这些不太牛逼的男人,读读他的书就足够。

本书推荐给所有今年没夺冠,去年没夺冠,甚至很长时间没夺冠但你仍然不会漏读任何一条关于球队的新闻的球迷朋友。

爱这件事,真的是不明不白的。对女人,对足球都是一样,所以足球被称为女性的天敌。

《极度狂热》读后感(三):FEVER PITCH---共鸣

看得最上瘾的一本书,终于找到和自己思维与心境那么一致的球迷~经常看着突然笑起来:我理解,我明白,我懂!有时甚至泪水充满眼睛…虽然讲的是1978-1992年的事,没想到一点都不感到脱节,几十年过去了,阿森纳还是那个阿森纳。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了,我们的抑郁是共通的吧~我更加理解足球,俱乐部和球迷的关系,文化,也许,也更狂热了吧~

有时间会做个摘抄~

《极度狂热》读后感(四):极度狂热是一种生活方式

说来惭愧,书里提到的关于阿森纳的种种都是我知之甚少的。一方面是由于年代久远的原因,霍克比从六十年代末说到九十年代初,这段球史即使在影像中也很少见;另一方面因为我没有极度狂热,纵然我对阿森纳的激情从未消减,相比作者,却该是不敢声称自己的阿森纳身份。

所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总有种陌生又混乱的感受。霍克比把自己的成长与阿森纳联系起来,为了寻找种种关于俱乐部和个人命运相关性的证据,作者把牵强附会的细节描述的确凿可信,因为在极度狂热的心态之下,单凭理智的审视起不到作用。生活本就苍白无力,请允许球迷把一个美丽的进球当作生命不可或缺的记忆,准确无误的说出十多年前一场平常比赛的首发阵容,以及联系他们生命中无数节点的缔造者——一个点球,一座冠军或是一场球迷暴动。

极度狂热,是一种生活方式。看这本书,你不必是阿森纳球迷,甚至你可以不是球迷,但是你要有充满破坏潜能的心,对这个充满秩序的世界说不!

《极度狂热》读后感(五):足球狂热-球迷的痛苦

极度怀疑喜欢HORNBY的书的人都是那些小资的,小清新的,整天沉浸于自己的忧伤而不可度日的人。

突然看到有这么一本书,发现原来我不是孤独的。原来我这种忧伤也是有人经历过的。

比如球迷,为什么作为一个利物浦球迷会那么喜欢HORNBY这本极度狂人呢。

因为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球迷的心态。

我们都可以在球队身上看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比如当球队和自己的命运胶着在一起的时候,球队输球了,那么这周的日子那么难过,不知道是否因为自己的日子难过而难过,还是因为球队输球而难过。你总是在想,这是以为你的球队感受到了你的难过所以他们才输球的吧。

这就是球迷,他们会因为一个球,一个结果,一个消息而振奋一周,然后循环地下去。

而赛季过后,无聊的7.8月份,你会努力地收集各种球员转会的消息。那么你有过离开足球的时候吗?

没有,一年绕着足球走而走。

而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这种日子会让你陷入一种无望的生活,甚至是奇怪的孤独感。作为女孩子,周边的女孩子没有一个会足球,首先,他们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其次,他们会觉得你不正常。一个女孩子喜欢足球?一个女孩子会看球吗?

而这种无望的生活会继续延续,这是作为球迷的痛苦。这比迷上了电影里面的演员还要痛苦万分。

因为你总会迷上另外一个演员,另外一部剧集。你得到的是开心的,正面的,乐观的东西。

但是足球???

你喜欢的球队只有一支,(一个联赛里面一支),即使在欧冠赛场遇到了,你总会知道那个是NO.1,那个是NO.2,你不会随便地喜欢另外一支球队,因为那是背叛,你选择了,就是选择了,即使它让你痛苦,你都要一直痛苦下去。

然后你讨厌那些一支赢球的球队。因为看着别人赢球,你才更加痛苦。

这是作为球迷的痛苦。

而HORNBY这本书根本就是把这种痛苦和大家分享了一遍,而作为任何一个球迷都可以从这本书看到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