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话西游记1读后感精选

大话西游记1读后感精选

《大话西游记1》是一本由26.00元著作,296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9-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话西游记1》读后感(一):大话=大实话

“大话”一词非常热门,无论是电视节目名称,还是游戏名称、活动名称、文章标题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网易游戏《大话西游》、中央电视台节目《大话养生》、某地七夕之夜的庆祝活动“大话六年庆”,等等。“大话”已经成为时代生活的新宠,阐释着现代人的酸甜苦辣。

这里的“大话”并不是“谎话”的意思,而是“戏说”。既然是“戏说”,那就不必拘谨,说什么都可以,什么人说都可以。正因为如此,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说得透彻,五味杂陈碾成一锅,熬成生活的真谛,任何人尝一尝都能尝出生活的滋味。

近日在书店发现一本书,也以“大话”取名,叫《大话西游记1》,心想:“这书能大话出什么精彩的内容来呢?”我本以为它是一本纯粹的无厘头式搞笑小说,但是看了几页之后发现,在笑声中我竟然品出了生活的真谛。请看第一章的几段文字:

花果山上有一个猴子王国,国王生有四个猴王子,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九岁。有一天,四个猴王子一路玩耍来到山坡上,猴老二一向最能搅合,他突发奇想说:“谁要能上得了山顶那块巨石,咱们就推举他为老大,以后听他号令。”

猴老大不干了,说道:“我本来就老大,凭什么拿我的位子当赌注。”

其实他们四个都明白,猴老大本来就最受老爹宠爱,真要是赢了没准还被他怀疑是想挑衅,想篡位,他万一到老爹那儿打个小报告,不被修理才怪呢。

于是悬赏很快转换成了实物上,先是十个香蕉十个桃子十个苹果十个梨,由于水果行情今年不太好,没人乐意为了这么点奖品冒险,后来一直升到四百个香蕉四百个桃子四百个苹果四百个梨,猴老三掰着手指头脚趾头和七窍盘算了一下,这些果子要是倒腾出去不止够他去网吧刷二个月包夜,还能买来PSP,他觉得很划算,这才站了出来。

简简单单几段话,就将四个小猴子之间的心思表露无疑,而且其中还透露出经济危机对猴子心理的影响,真不简单!任何一个读者乍看之下都能明白,这说的哪是猴子的事情啊,分明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嘛!

借猴子讲现代人的生活,是作者的创意,也是这本小说吸引我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笑料,还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上的启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开心了很多,顺利了很多,这全是作者熟练地驾驭故事新编手法的功劳。

《大话西游记1》的故事还没有完,我期待早日见到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也期待更多的朋友早日读到这本书,从“大话”中读出指点生活的“大实话”。

《大话西游记1》读后感(二):故事新编:我们需要它!

“故事新编”伴随我们长大。小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这种作文技巧。从此,历史人物、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任由我们摆布了。我们深深喜爱这种手法,因为凭着想象,我们就可以借名人的口说出我们想说的话,就可以塑造我们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就可以在字里行间营造一种理想的氛围。我们乐此不疲,为自己的创造力沾沾自喜。

年事稍长之后,故事新编的吸引力渐渐淡去。学业和工作的压力使我们没有心思顾及那些无关要紧的想象。直到电影《大话西游》出现,我们沉睡已久的神经才被唤醒。与小时候小打小闹地写作文相比,这两部电影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故事新编的巨大魅力。荒诞不经的情节、面目全非的人物形象、无厘头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捧腹大笑、痴迷不已。记得第一次看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我完全忘掉了吴承恩的《西游记》,陶醉在故事新编的世界里。

随着电影《大话西游》的轰动,里面的经典台词、经典场景深入年轻人的心。一有机会,大家就开展模仿。同学聚餐的时候、同事联欢的时候、朋友聚会的时候,电影《大话西游》的经典场景都会以不同的面目展现:有用方言表演的,有增加新道具表演的,有增加角色表演的,有变换场景表演的……不论如何,最后都能博得满堂喝彩。每每听到朋友们将表演的经过娓娓道来,或看到朋友们演得面红耳赤,我都在想:故事新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有停止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从电影《大话西游》的流行程度来看,从里面的经典台词的普及程度来看,它是非常成功的。相比之下,吴承恩的《西游记》没有哪一幅场景和哪一句话的流行程度超过了电影《大话西游》里“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这个场景;也没有哪个人物形象比得过至尊宝在年轻人心目中的熟悉程度和地位。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电影《大话西游》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它和时代背景和年轻人的成长环境紧密相连。换句话说,年轻人需要故事新编!那么,这样发展下去,在年轻人心目中,原著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寻求解答的漫漫征程。我看过的影视、图书难以计数,不过都没有驱走心中的疑云。直到前不久,我在书店看到《大话西游记1》时,才豁然开朗。

当《大话西游记1》的书名映入我眼帘时,我还以为是电影《大话西游》的小说版问世了。翻开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本全新的创作。当然,它也是故事新编手法的产品。粗略浏览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自己难以释手。因为里面的文字轻松诙谐,十分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读起来饶有趣味。若论文学造诣,《大话西游记1》当然无法和《西游记》相提并论,但论年轻人的接受程度,恐怕《西游记》难以望其项背。这是因为作者混迹职场多年,深谙现代生活的真谛,写出来的文字十分符合年轻人的阅读趣味。加上采用故事新编的手法,以《西游记》的人物来讲述现代人的生活体验,自然会牢牢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大话西游记1》读后感(三):《大话西游记》书评一则

小品象长老新书《大话西游记》

经典神话离现代生活竟然如此接近

本书以俏皮又幽默的现代话语,重新阐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作者结合现实生活以自我对现代社会的认识与感悟,精心编织了一部能够让人阅读起来像似畅游现代社会的喜剧。

本书内容上以《西游记》原著为蓝本,截取原著中前面部分,进行演绎,所包括的内容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的出身及其取经前准备;唐僧收孙悟空为徒;唐僧的马被小白龙吃掉。作者在构建本书时主要是以原著的顺序为主,不过作者为了故事叙述方面的简便,在篇幅的延展上有详有略。

《西游记》流传之广,读者群体层面之深,在中国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它那显明的人物特征,就连乡村老太婆也能够道出一二。而且除过人物特征深入人心以外,《西游记》的语言既通俗又诙谐,再加上故事情节的离奇,读起来妙趣横生,让每个人都卷不释手。也正是因此《西游记》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此本《大话西游记》集合了原著中语言的诙谐性,以及故事的趣味性为一体。以更加诙谐调侃的语言把故事的娱乐性表达出来。作者,以现代人的眼光,运用了不少流行话,并且把最最时髦的现代社会现象、非主流意识等都在本书中体现出来。让人能够在放声大笑之后,回味无穷。并且由于其语言文字在表达上更加接近现实,虽然作者说本书,纯粹是为了娱乐不过,其后深蕴其中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也在时有时无的体现出来。相信读者能够从中体悟到不少哲学道理和人生真谛出来。

比如说对于孙悟空的出世以前每个人都知道他是“石头缝生出来的”,但是本书虚构了孙悟空一家,它原来是有父母兄弟的,只不过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他和母亲掩盖了这个事实。但是正是这样也为他日后成名,甚至成神成仙打下了基础。这个故事背后的一系列寓意难道还要说吗?没有人天生了不起的。要成功就得下功夫,而且现代人的成功还要有包装、新闻效应等等。

这样的例子在此书中不胜枚举,且引用的例子包含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集趣味性、娱乐性故事性为一体,包罗万象,集合社会人生的喜剧版百科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