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五轮书读后感锦集

五轮书读后感锦集

《五轮书》是一本由宫本武藏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172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0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轮书》读后感(一):五轮书可以和孙子兵法互补

孙子兵法重防守,五轮书重进攻。

孙子兵法重战略,五轮书重战术。

孙子兵法重整体,五轮书重个体。

孙子兵法重外在,五轮书重内心。

孙子兵法重知,五轮书重行。

孙子兵法用来布局系统,五轮书用来管理心态。

相得益彰,好书力荐。

《五轮书》读后感(二):空,亦终亦始

转述自P105,”Kendo and Zen"一节

禅没有任何修饰,直击事物的本质。没有仪式,也无教义,禅修的收获是非常个人化的。顿悟并不意味着行为上的变化,而是对平凡生活本质的理解。终点亦是起点,最终的奥秘就是最初的简致……

最初课亦是最终课,大师与学徒在行为上并无二致。真理周而复始,乃是一个循环……剑道学徒不知疲倦地练习,昼夜挥砍,学习着恶战中的各种技艺,直到最终“有剑”变为“无剑”,“有念”变为“无念”,所剩的仅是各种情形下自然而然反应(终成剑道大师)。最初的教诲成为了最终的真理,而此时(新晋)的剑道大师仍然继续着这最开始的练习,日复一日。

我想,宫本武藏最值得称道学习的,应该就是他的“敬“与”笃”了。

《五轮书》读后感(三):富有哲理

早闻大名了

近期,先是看了吉川英治先生的《宫本武藏》,对这个书,其实感觉一般般,因为实际的内容不多,大量的空白时段

不过很高兴,我的这一版附录了吉川英治先生的《随笔宫本武藏》和《五轮书》

看过了《随笔宫本武藏》,才了解了宫本武藏生平大部分时间其实踪迹难寻的,也怪不得小说里面很多地方没法写

另外,发现宫本武藏多才多艺,如果没有画作和书法,特别是《五轮书》传世,大概也不会这样有名,最多是变为史书中的一个名字而已

《五轮书》薄薄的册子,对于习武和哲学,其实都是挺有趣的一本书

强调了无招胜有招,有一点古龙小说的路子

而且很多东西大概都是实战中的技巧

二天一流,二刀术,

决斗30余场而无败绩,真的是独孤求败了

最成名的还是 佐佐木小次郎一战,事前就沸沸扬扬的,还有很多旁观者,及伏击者,而且全身而退了

对于具体的修行方式,如每天劈刺多少下,如果锻炼体力和肌肉等,倒是没有细说,只能靠修炼者自己掌握了

很有趣的一本书

对于习武者,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吧,但是对于其他领域,或许帮助也有限

《五轮书》读后感(四):有悟道的吗?过来踩一下

序言中提到《五轮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与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齐名,深表怀疑。《孙子兵法》着眼于战争战略,因此即便过去几千年仍然可以用来指导战争,是为名著;而《战争论》则用更广阔的视角对战争进行了研究,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抽象,也不失为讨论战争的经典著作。

但《五轮书》与其说是兵法,毋宁说是剑道,而作为个人格斗技的后者显然是不能顺理成章推广到前者的,《五轮书》最大的逻辑漏洞也即在此,典型论断比如这种:“若一个人能修得‘太刀的仁德’,他便能够以一当十;若一人能够同时击败十人,则十人就能击败百人,而百人能够击败千人,而千人能够击败万人。因此,在我的兵法流派中,用于一人的兵法和一万人的兵法是一样的。”宫本屋藏的流派,量变无法引起质变。何其荒谬!明末的倭乱,日本浪人都是武功高强之辈,论单打独斗能力,明显强于明军(包括戚家军),但面对戚家军时,基本毫无悬念的被高比例玉碎是咋回事?宫本屋藏你知道吗?话说戚继光生卒年份是1528年-1588年,宫本武藏的生卒是1584年-1645年,按理说宫本屋藏该听过让日本浪人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居然还会犯这种低级的逻辑错误,匪夷所思。

第二个大漏洞就是无边界推广。典型言论,“纵观各道之中--儒学者、佛学家、茶道家、礼仪家、能剧(日本戏剧)家--这些全部都不在武士之道内。尽管这些道并非我们所要追求的,但只要通晓一道,就能够诸道接通。”一通百通?武侠小说的最爱,现实生活中的意淫(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是如此,对历史上那些极个别真悟道的圣人,本人能力所限无法评论)。

最后,看了宫本屋藏的《五轮书》,有哪个悟道的,敢不敢出来冒个泡?

《五轮书》读后感(五):与其说是兵法不如说是斗殴论,或者说是论斗殴。

与其说是兵法不如说是斗殴论,或者说是论斗殴。 佯攻、吓人(书里说是气势,类似夺宝奇兵里那个舞刀弄剑的,虽然后来被一枪崩了,但是那只是时代变了); 借地势(让自己背对阳光、把敌人逼入死角,一下子想到日本电影“带子凶狠”里主人公背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脑门上粘了个镜子,然后晃瞎对手一刀毙命的桥段); 如何一对多(避免被围殴,必要时专可一个打,在中国混江湖大哥通常会先教的就是这个,不过学会了的马仔一般都不在了,可参考刘德华、张学友、陈冠希和余文乐演的“江湖”); 如何应变(攻击方式不能单一,要喊要叫,要一惊一乍,类似东北打架时喊的脏话,相关电影桥段是“心花路放”中雷佳音的那句“我尼玛”); 如何伺机而动(示敌以弱,突然袭击,类比中国“死神”方便完虐韩国选手金世基,好像是这个名字,比赛看完一定会觉得贼形象); 如何猛攻(为了部落,猛龙断空斩,德玛西亚,我尼玛); 如何转换攻击方式(你们不要打了啦)而让人顾此失彼等等; 虽然很实用,但是感觉整体战争人数不超过20,可能对兵法的理解不同,也理解当时日本的逼仄。 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书中一些书友说的野史,比如宫本武藏身高一米八左右,比武就是痛扁一群一米四的小矮子;比如宫本武藏的成名战是揍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叫佐佐木小次郎),而且还让老人家等了一天,一想一个一米八的壮汉打死了一个枯坐了一天的一米四干瘦老头,我都怀疑他是去了直接把老头埋了………… 如果以前看的书讲的是以大势取胜,或者是趁势而为,再或者是以大势为表而内含杀机。读这本书则能感受到一种凌厉到骨子里的凶狠,不讲武德是主基调,刀刀致命或者说是一刀毙命才是书中的追求,为求胜利不择手段。名声、气度、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只求胜利,与其说是像狼,不如说是更像掏肛的鬣狗,很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