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读后感摘抄

《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是一本由【美】玛丽·罗琦 康婉晖译著作,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2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读后感(一):一本可以“促进食欲”的科普佳作

从生理学来讲,消化道是一条由口腔至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再到肛管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具体则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大肠(有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肛管等部位。顾名思义,消化道的功能就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消化道历险记》则是一部关于消化道的科普佳作,讲述了食物从摄入到排出的具体过程,其间还穿插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该书作者为玛丽·罗琦,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她是一位博学多才、著述颇丰的科普作家,也是《美国国家地理》《新科学家》《连线》的专栏撰稿人,写作风格则幽默诙谐,甚至有几分搞怪色彩,让人在忍俊不禁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玛丽·罗琦的不少作品已经引进国内,形成了“罗琦的奇异科学”系列,具体则包括《如果尸体会说话》《科学碰撞“性”》《太阳系度假指南》等。

本书主要分为十七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消化道的功能和“逸闻趣事”,内容并非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知识讲解,而是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有趣活泼的风格呈现了一幅关于消化道的全景图。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虽然本书不是一本实用的健康指南,但是它会满足你对消化道或迫切的或不那么迫切的好奇心——充分咀嚼食物可以降低债务吗?如果唾液中满是细菌,为什么动物还会舔舐伤口呢?为什么自杀式袭击者不把炸弹藏在直肠里?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为什么嘎嘣脆的食物如此诱人?便秘会致命吗?猫王是死于便秘吗?

总之,本书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读此书,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促进食欲”。

《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读后感(二):从“入口”到“出口”,那些与消化有关的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进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也是必要的生存活动。然而,却很少有人对食物入口后到消化成粪便排出这个过程进行探究,甚至古人对消化相关的内容十分避讳,认为这是一种不洁或者私密的事情。其实,消化这个生理活动是一个非常深奥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科学知识,了解这些知识,虽然看起来很恶心,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本《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以幽默有趣的语言,向读者科普了关于消化的许多知识,生动的描写和诉说,夸张的比喻和形容,让读者在学习到有趣的知识的同时,往往会被其中的内容逗得捧腹大笑。本书的作者是玛丽·罗琦,一位自由科普作家,她曾经创作过《如果尸体会说话》《太阳系度假指南》等有趣的科普图书。

本书并非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所写的图书,而是结合现实生活而创作的科普图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消化有关的知识讲述给读者,让人们了解到人体的奥妙之处,感受到生命的奇迹。

消化的知识不仅仅在于人体内部的食物分解过程,而是从进食前便已经开始的复杂过程。嗅觉和味觉能够决定食物的选择;咀嚼的程度会影响到食物吸收程度甚至是粪便形态;胃不仅能够消化食物,还能消化自身等等有趣的知识。

通过罗琦关于消化方面知识的分享,可以看出人们曾经在消化问题上做出的调查和研究。人们曾经验证过人类能否在被鲸鱼吞到胃中后能够继续存活,通过对鸟类的胃部消化进行研究后发现,一只猛禽鸢的胃中居然可以产生500磅的压力,相当于一只狗被时速八十公里的汽车撞到时产生的力量。因此体型庞大许多倍的鲸鱼体内,胃部产生的肌肉力量绝对不是人类可以承受的。虽然这个比对不算严谨,但仍然可以有效的粉碎造谣,证明人类对消化方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足够的重视。

胃部是消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场所,在这里食物经过胃酸、胃蛋白酶等的分解下变成更容易吸收的糜状物,通过幽门前往肠道。胃中的胃酸是浓度较低的盐酸,在胃粘膜的快速重生下保护着身体不被消化。胃部拥有很强的延展性,有着人的胃承载量大于一加仑,这也难怪大胃王们能吃下如此多的食物了。

不法分子通过直肠藏匿非法物品,在监狱中直肠被称为“监狱钱包”。实际上,直肠在生理构造上的作用恰恰就是储存,用来储存那些肠道无法消化的食物残渣,也就是所谓的粪便。直肠壁的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触发排便反射,括约肌便会放松,人类便需要赶紧去找个厕所了。

消化的有趣之处,不仅仅在于神奇而又复杂的消化过程,还有着深远的医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法医检测中死者胃中残留物可以准确的判断死亡时间;死在沙滩上的鲸鱼会在肠道腐败后引发爆炸;猫王的死因或许是因为结肠无力导致的巨结肠症。探索消化的相关知识,跟随神秘的消化道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读后感(三):在人体中探险,在消化道中游历

入手罗琦的这本《消化道历险记》,有两个原因。 头一个原因是我看过一本类似的读物,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老科普漫画,名字叫什么忘掉了,讲述的是一颗豆芽从嘴里吃进去,然后到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漫画很有趣,印象很深刻,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后来搬家次数多,这本书也就丢失了,怎么找也找不回来了。

感觉这种讲述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所以看到同类型构思的《消化道历险记》,立刻被勾起了好奇心。

再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美国的玛丽·罗琦,记得以前看过她同系列的有关大脑的书籍,觉得无论是知识点还是文风都很对我的口味。

《消化道历险记》,用作者的话说,口味颇重,建议你入手之前先读读她的17个小标题,感觉这些标题好玩的就可以入手,感觉这些标题引起不适的就别看这本书了,你就不是作者心目中的对象。

读书也是讲究路数和投缘的。 在讲消化道的知识之前,罗琦告诉我们,消化道的知识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行者们在没有先进的仪器去研究这人体内在的知识之前,甚至会采用一些今天看起来很恶心的方法去从事这方面的实验,我承认那一段描写,看得我都有点反胃了。

我把图片拍出来附在这里,你也不妨看看我们的早期的研究者是多么的努力和窘迫。 有关消化道的知识,能像今天这样这么明白地摆在我们面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任重道远,道阻且长。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作者把这些前代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总合起来,希望带给读者“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以及游历异邦的惊喜感。”(p6)

下面我们就选一个站点去感受一下吧。 就是人们的挑食。人类可食用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多的,但是人类由于种种原因,从食单上划去的食物也很多。 除了个体的差异之外,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菜单是由文化决定的。

我们的祖先进食生的肉食毫无问题,但是现在当没有经过烹饪的生肉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选择的是逃避。“吃生肉的”,在一些小说里,是被当做蛮汉的举动的。 不仅生食如此,熟食也会这样。 朋友刚到国外的时候,震惊于很多外国人不食内脏,当他以超乎低的价格,购买一大包一大包的动物内脏的时候,他那边的本地朋友,总是误认为他家养的有猫猫狗狗,当得知是他自己要吃的时候,虽然尽力含蓄,但是脸上还是露出了比较吃惊的表情,而这种事情,是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随便看到一个卖卤味店的窗口,都能看到各种内脏制品。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如何改变这种饮食的习惯,那就是:先张开嘴。 有时候,嘴的接受度会比文化的接受度来得更快和更直接一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