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侠录》的读后感大全

《游侠录》的读后感大全

《游侠录》是一本由古龙著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侠录》读后感(一):该作漏写情节很多

大一下学期看的,古龙转型期作品,感觉该作漏写情节很多,一如古一贯的不认真创作态度,且觉得主角不鲜明,68分,不能再多了啊!!!!!!!!!!!!!!!!!!!!!!!!!!!!

《游侠录》读后感(二):不像古龙的古龙小说

这部小说应该是古龙写的,担一看上去又不太像,反倒有点羽生大侠的风格。写它时,古龙一定还没怎么研究日本的悬疑小说,一定不太会喝酒,一定也没有受到太多感情上的伤痛。

小说就像它的主人公的思想一样,单纯明快清澈。好像童话。

在字里行间,却又看到古龙后期作品的影子。

《游侠录》读后感(三):何为游侠?

每个人都身在江湖,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恰恰就是于此种进退两难的时刻,所做出的选择,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行。

谢铿被江湖中人所敬重,并不在于其武功,而在乎一“侠”字。侠者,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

是故,当谢铿得知自己枉杀了恩人,自断双臂以求恩过相抵。但即使只剩双腿,仍不忘报杀父之仇,此乃恩怨分明也。江湖,乃是最大的是非之地。江湖中人敬重谢铿,敬重的是他在混乱江湖中对自我原则的坚守。

少年白非初入江湖,看到谢铿手刃恩人(亦是杀父仇人),对谢铿的鄙视之意溢于言表。但事后转念心想,倘若自己在那样的位置上,亦不知作何选择。于我看来,这是白非对侠字的第一次思考。

尾章,谢铿杀父之仇终于得报。对于白非而言,虽然丁怜是他挚爱之人的母亲,但他仍然禁不住想:倘若他是石慧,他也不会对这人有什么仇恨的,他为谢铿的人格拜服了。这是白非从谢铿身上学到的侠字的真正含义。

孔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的一生其实也是在江湖中游荡,但恐怕世间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并不多。游侠之“游”字,说的就是谢铿这种身在江湖,却又能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心态吧。

小记:个人感觉本文脉络很散,情节衔接不畅,主线和主旨不是很分明。上网查了一下,果然是古龙早期的作品。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学习的过程,下次我要看一下古龙前辈的巅峰之作,亲自验证一下时间阅历和经验对写作的影响。还有,古龙前辈对场景的语言刻画真是厉害,读完很有想象空间,值得学习。

《游侠录》读后感(四):一场梦游一般的故事

整个故事推荐度比较低,一来故事没有坚固的主线,另一方面人物还是架构在误会和冲动层面。

本故事可以大致分解为两个部分,而这种划分也比较清晰,就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场景展开,前一部分是在西北的贫瘠环境,男主人公遇到的结合上一辈发展形成的恩怨情仇展开的故事,这一部分中,设置的前置条件的恨意,就是通过作者借主人公的话语刻画,完全没有深刻的逻辑和完整的背景,然后在这个部分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来的飘忽不定,也就是这一部分情节展开的感情基础非常薄弱,设定的就是这样,必须接受的样子。而故事的第二部分,围绕找寻世外高人展开,男主人公遇到了一个潜藏的高手,再由这名没有来由的隐藏人物,引出第二部分的支线任务,男女主人公跑去南方某处,任务执行后,双方由于各种误会,又发生了让读者纠结的情节发展。情节既不紧张,也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就好像一个能写一辈子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一样,基本没有叙事张力。

再说说人物设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模糊,可以是想象中的任何形象,也没有太值得宣传或者回味的关键事件。基本上人物的事件展开都非常随性,可以说喜欢就喜欢,说误会就误会,说轻信就轻信,完全被情节拖着走,然后这种情节又设定的飘渺虚幻。所以导致角色的设定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本书推荐度比较低,叙事性,文学性都基本没有,同类型的故事也有很多更精彩的作品,甚至在古龙的作品中都有一些更精彩的同类型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