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1

去年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我走进了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的陶瓷博物馆,开启了我研学之旅的第一站。

“我们这个博物馆,总面积400平方米左右,分为陶瓷展示区和制陶体验区。”刚走近馆内,耳边就传来了工作人员的声音,“这些瓮、壶、碗等生活日用陶器都是早年间从磁灶古窑里烧制出来的,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们磁灶窑陶瓷在宋元时期可是外销的重要产品之一,曾远销到东亚、东南亚还有东非的肯尼亚呢!”“哇,真没想到,我们晋江的陶瓷这么厉害呀!”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

咦,前面怎么围了一群人呢?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制陶师傅正在展示制陶工艺。只见他将和好的陶泥放置于陶车上,转动陶车后,用手按住陶泥,逐渐向上提拉做出陶器形状,然后再用细线割离底部,双手合拢抱离车盘放于木枋之上,一件精美的陶品就初现雏形了。

看着老师傅出神入化般的手工制陶技艺,我的心痒痒的。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阵了。望着眼前这一大团土黄色的泥巴,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团,黏到托盘上,可那湿漉漉的托盘似乎与泥巴水火不容,任凭我怎么捣鼓,泥巴就是固定不了。哎呀,这泥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咦,脚边怎么有个白色的“塑料盒”?我索性一脚踩了上去,托盘竟飞快地旋转起来。一时间,泥点乱飞,急得我手忙脚乱,连忙松开踩住开关的脚,托盘方才停了下来……

“小朋友,你应该这样……”一旁的工作人员忍着笑,给我做起了示范。学着叔叔的样子,我再次端起泥巴,开始制作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的瓶子终于做好了。它矮矮胖胖的,样子滑稽极了,看起来就像一个长歪了的大冬瓜。

“当年,村民们制陶是非常辛苦的。”我的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是啊,这看似简单的制陶其实还真是不简单。

手捧着我的“大冬瓜”,我不禁佩服起那些制陶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让手工制陶技艺闪耀了上千年,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研学之旅,真令人难忘!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2

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可谓是琳琅满目 ,灿若繁星,但在诸多手工艺中,我对糖画却是情有独钟。

初次见到糖画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决定一起去一探糖画的奥秘。这天,我们满心期待地坐在糖画艺人卖糖画的地方,等着他的到来,远远的,我看见了一位老爷爷推着一辆小推车,朝这边走来,便激动地喊:“来了!来了!”接着,大家便一蜂拥的向那位老爷爷涌去,围在他的身边。

吴爷爷把东西整理妥当后,就开始熬糖了。他先往石板上刷了薄薄的一层油,再往锅里倒入了适量的水和白砂糖,他开口缓缓地说:“这可是个细心活,糖一定要是水的一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只见吴爷爷轻轻搅动着糖水,水温慢慢地升高,锅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渐渐地,糖液的颜色变成了金黄色,吴爷爷见了,趁热把它倒在了石板上,等它渐渐冷却凝固成糖块了,就把它切碎,放入盘中。吴爷爷笑眯眯地说:“这糖块半个月都不会溶化呢!”他把一块糖片放入糖锅中,用勺子舀起一勺,开始在石板上作画。

他拿出小铲刀,放在桌上,一手拿着勺子,往石板上轻轻抹两下,就出现了苹果的下半部分,我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瞬间。他的手飞快地舞动,似万龙过海,又似云翻雾绕,一翻、一扭、一顿、一提,不一会,就画出了一条条精美的花纹。那手法是如此熟练,令人叹为观止。等绘好图,小铲刀就派上了用场,往糖画上轻轻一压,再把竹签嵌上去,一个带着花纹的苹果就展现在我的眼前,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我看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糖画是那么的精湛,每个缕空的部分都不差分毫,一条条糖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奇怪地问:“吴爷爷,你不用看图,是怎么画出这么精美的图案的?”吴爷爷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摸了摸我的头,说:“这是因为画稿早就熟记在我的脑海里了呀!”我不禁对吴爷爷那炉火纯青的技艺感到肃然起敬。

吴爷爷又叹了口气,说:“现在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我真担心这门手艺会失传了。现在市面上有一种雕刻糖画的智能机器,这外貌是传承下来了,可这手艺——哎,不说了。”良久,我对吴爷爷说:“吴爷爷,你看,那些拿到糖画的小朋友多开心呀,虽然手艺没有传承下来,但是快乐依旧在呀!”吴爷爷听了,欣慰地笑了,大家也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糖画,是一件艺术品,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要把它所带来的快乐、甜蜜传承下去!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3

在如今日渐浮燥的社会风气盛行之际,那些长期为我们所忽视的传统技艺却显得无比珍贵起来,试想一下:你走在人潮拥挤的长安街头,制作糖人的老人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小人,刚刚烘熟的温热夹杂着香甜的气息涌入鼻腔;张灯结彩的手工店铺前放着精心剪裁的窗花,这一切都充满了文化的意韵,很荣幸的是,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崇尚传统技艺的家庭里。这都是源于我的爷爷——一位来自北方的糖人制作工艺者,从小我就浸泡在充满糖香的蜜罐里,逐渐长成见到糖不要命的样子。印象极深刻的是童年时围观爷爷制糖人的样子,那时候只知道尝起来极甜,却没发现那一道道的工序才是该值得深究的。只见他把成块的糖加热熔成丝绸般滑腻的糖浆,再用特制的木棒把一盘的美味搅拌、加热、再搅拌,只觉得鼻腔仿佛已经无法容纳那铺天盖地的香气了,糖香像落在心间的蝴蝶,好像尝过一口,心中就溢满无法察觉的香甜。

接着,他用特制的滴瓶和钢板,把糖浆涂成顾客需要的图案,“晾置几日即可。”用他的话说,可是我自是知道那“几日”的艰辛,工艺人们要时刻注意着那块粘有糖浆的钢板,防止它受着日晒雨淋,沾湿走样都不行。从这制糖的传统工艺中我逐渐体会到,那一份甘甜硕果需要耐心熬制,来之不易。或许是受到爷爷的熏染吧,在经过每一个手工艺人的摊位前我都会驻足观赏,站在传统工艺的枝头我就如同浆糖的蜜罐,领悟着生活本味,也沉淀着文化的芳香,在无人察觉的美好前默默微笑。让我印象极深刻的是一家专供北京菜的饭店,店中别具一格的古朴装修让人在一片琳琅的豪华饭店中眼前一新,更吸引我的是那里坐着一些手工艺人,有老人家手把手教孩子捏糖人,有唱着京腔的艺人在台上引得大家驻足观赏,有耍皮影戏的工艺者演绎着离奇的故事……

实有一种“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在”的感想。

站在传统工艺的枝头,我微微笑着,闻着溢出心田的糖香,浓浓的美好溢上心头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4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创造了无数璀璨的发明,留下了多少悠远的文化!

让我们梦回唐朝,王维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他还说:“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再让我们来到宋朝,赵师秀说:“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陆游说:”春风开一树,山人画一枝”……

没错,说的就是我们的国粹-琴棋书画。

我爱的琴,如春天,一定要万仞绝避、有孤峰、有竹林,山下有一川春水蜿蜒,空谷幽林中“弹琴复长啸”,四周“阳春不德泽,万物生光辉。”一曲高山流水,峨峨乎泰山、洋洋乎江河,伯牙子期引为千古知己,后子期仙逝,伯牙再奏此曲,曲终仰天而哭:“知己不在,吾鼓琴为谁?”隧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千古名音终成绝响,遥想先人风范,妙镜造化不可言传。

我喜的棋,是夏天,一群老人在树荫下乘凉,或执蒲扇、或握茶壶,三五人一围,奕奕手谈,胜固可喜、败亦欣然。不论是郭德纲相声里描述的场景:”友人对弈,焚馨香一炉,净手静心,沉思良久,手指缓缓滑过棋盒,拈一子,轻轻落入棋盘:啪,军长”。掉下一地眼镜。还是爸爸忘了打酱油,于路边棋摊驻足凝神观棋,一会便忘记了观棋不语真君子的谏言,大呼支招,直接上手挪子,甚至人多够不到了站起来用脚挪子,收获我的无数白眼依旧浑然不觉。都是我眼里真真切切的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棋如夏的火热、夏如棋的真实。

我恋的书,是秋天,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李清照,是“家徒四壁、为读书只有凿壁借光”的匡衡,(说到匡衡我最近看到奇趣里很好玩的匡衡漫画,号称猜到结局算作者输,大家可以去涉猎一下),是猫腻大大《将夜》中的那份鸡汤帖:“桑桑,少爷今天不回来了你把厨房那碗鸡汤喝了”对啦,人间是烟火人间。书就像秋天,结满了累累的果实,等着我们放下王者荣耀去用心采拮。

我迷的画,是凛冽的冬。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样童年家乡的回忆,冬天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会让我们的冬天充满阳光,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精彩。还记得我小时候睡过的一张床上有柳宗元的《江雪》一模一样的画,奶奶给我唱儿歌,哼曲子,摇晃着我入睡……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国粹这样的文化都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应该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今后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要让它丢失。因为,我是中国人。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5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中华传统我继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过年时拜年、端午节吃粽子祭屈原、清明节祭祖等。说起中华传统,不免让我想起许多有趣的事。

那年,我10来岁。刚起床,妈妈走过来对我说:“阳阳,你知道今天干嘛吗?”我摇摇头,妈妈接着说:“今天我们家要包粽子了!”我恍然大悟,立刻起床,兴奋地跑下楼,看见爷爷奶奶已经在包粽子了。我看爷爷奶奶包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也洗了手,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

开始,我还不会包,包的像月饼,又像手抓饼,还把米洒了一地。当我想要放弃时,妈妈对我说:“半路放弃,可不是你原来的作风噢。”我得到了鼓励后,仔细打量着粽子,研究了半天,再向爷爷虚心请教。最后,我终于初步学会了包粽子。

当然,春联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一年过年,我看见爸爸在写春联,他拿来了红纸,用毛笔沾了沾墨汁,然后在红纸上写了几行字,最后贴在了墙上。这样,既美观又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通过节日,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啊,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继承。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6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 守望记忆,捡拾遗珠------带您走近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遗产你可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个五一小长假里,长江实验小学一(6)中队向日葵小分队的同学们来到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张同泰名医国药馆找寻答案。

走近张同泰,那白墙青瓦的高墙上“道地药材 岐黄正传” 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药香扑鼻的药局内两侧高高的柜台和密密的百眼柜,仿佛都在诉说着老店百年的沧桑。

同学们扒着柜台向里面张望,都惊叹道:“哇!好多种药啊!”几位药剂师正在熟练地按医生开的药方称重、包装。她们仍然沿用古老传统的秤竿进行称重,包药也是用传统的黄纸,用红绳子系成方方正正的一包包药。药剂师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中药,有山楂、有蜈蚣、有葫芦壳……同学们好奇地摸摸、看看、闻闻,这些药材有的香、有的硬、有的长得不起眼、有的长得很可怕,它们功效各不相同却都能治病救人。

同学们还参观了张同泰的“镇馆之宝”—馆藏的古方、制药器具。在医馆里,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原则,第一次听说了中医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通过现场工作者的讲解和实地的参观,同学们都对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不起眼,可能是一张古方、一个药瓶,也可能的是一门传承多年的行医技术,那些才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印迹,人类的无价之宝。

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一代的少年队员,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人类的瑰宝、优秀的中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7

我的家乡在温州,温州人就爱走南闯北,因此许多人因工作离乡。春节的来临,人们总会跨越广阔的土地,与家人团聚。

温州的春节也别有一番特色。腊八那天,家中必有一碗腊八粥,糯米,黑米,花生,白云豆,赤豆,莲子,米仁……五颜六色,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瞧,我妹接二连三地喝了好几碗。

腊八后,便是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灶王爷要向上天禀报善恶,因此都要祭灶。

除夕前后,总是有许多人去捣年糕,象征“年年高”。捣年糕是很费力的,一边打一边翻,必须一气呵成。木榔头不能被黏住,不然就打僵了。打成大块年糕,然后切成长方形年糕,可以放上好几个月。

除夕时,门外贴上春联,加点红火。买些鞭炮,手上挥舞的棒状鞭炮、五十炮的条形鞭炮以及最便宜的落地炮。晚上还会吃分岁酒,用的都是传统的高脚碗,按老人们的说法,就是温州人追求的“圆,红,稳,余,吉,全”。还有一样与高脚碗相配的,便是胡萝卜,点缀起来,年味十足。饭前,便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拜年。向长辈们拜年,还能获得一个大红包!

转眼间,便到了元宵节,这是第一个月圆之夜。吃上汤圆,挂上灯笼,走上大街,道上有颇多灯谜,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过了灯节勤劳的中国人像蒲公英,飞向世界各地。家乡春节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8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非遗梦,我的梦

虽然我的老家在外省,但我出生在温州,并在这里读书,所以我发现这里有很多对我来说全新的事物。如我家就有一个弥勒佛雕塑,它神态动人、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甚至袖口间细小的褶皱都有体现。 家里的长辈说那是黄杨木雕,十分珍贵,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我查看了相关资料, 原来黄杨木雕来自温州乐清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里说,相传黄杨木雕首先由清末一名叫做叶承荣的放牛娃发现。他在庙里跟着一位老人学习圆塑、泥塑、上彩、贴金、浮雕等技艺。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黄杨木是雕刻的上等材料,也因此,民间艺术黄杨木雕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查阅黄杨木雕,我对原材料黄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黄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表面色泽如同象牙一般,古朴内涵,还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加深,因此通常被用来雕刻,但由于其生长缓慢,很少有作为大件的家具存在。

我很喜欢黄杨木雕,不仅仅因为它优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优秀工艺。黄杨木雕蕴藏着雕刻大师们的智慧与技巧,代表了温州人民长久以来的精神财富,为温州创造历史文化名城添上浓重的一笔!

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历史的沉淀才显得弥足珍贵,可历史的洪流也总悄然将文化席卷而去。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失传的危险,黄杨木雕,困境重重。工艺复杂,材料缺失,技术不佳,种种问题都摆在了大家的眼前。为了了解黄杨木雕的现状,我还特意去了好几家木质装饰店询问,黄杨木雕装饰物价格昂贵且稀有,店家为了盈利也不愿意去购进。可见黄杨木雕迫切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重视,它每一道工序的精细较之其他雕刻类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同语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复杂和精细,更值得去保护。但是又不只是黄杨木雕,它更像是个缩影和代表,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窘境。在这个人人追寻中国梦的时代,当然少不了温州梦,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历史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它们的传承与发扬必将是温州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遗面临的众多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愿意为黄杨木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愿意为非遗文化做力所能及之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万华夏儿女的责任,倘若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磨灭的非遗梦,那么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结晶必将越过时间的阻拦而长存!

非遗梦,我的梦!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9

篇一: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500字:关于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多啊!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哈哈!让我白婧彤神探来告诉你们吧!故事要开始喽,准备好了吗?

从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在每年的最后跑来吃人。为此,大家很焦急。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有个人知道年怕红红的和声响大的东西。于是,他让大家贴春联,放爆竹。这样就把年吓跑了。这个时候定为“春节”。

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放炮,看春晚,贴春联与倒贴“福”字。我呢,最喜欢放炮了呢!我欢蹦乱跳地拿着刚买的炮向楼下奔去。“嘭”“啪”各种炮。瞧啊,那炮像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迎着光飞奔而去,背着光慢慢落下。好美哦!OH!MYGOD!那火花直冲我奔来。我吓得拔腿就跑,夺路而逃。等火花熄灭了,我也跑得气喘吁吁了。

除了习俗,最令人垂涎三尺的非美食莫属了。年糕年糕年年高升,汤圆汤圆团团圆圆,饺子饺子吉祥如意。在众多的食俗里,我最爱吃的就是美味的家家团圆的汤圆了。光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就能说明一切。咬开一口软软黏黏的皮呀,芝麻流露出来。再咬一口芝麻,哇哦!好美味哦!正是“此味只应地上有,天上能有几回闻”啊!

过春节是我最喜欢的。有年的故事,有好吃的汤圆,还有美丽的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你给我们了多少快乐,我喜欢你!

篇二: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400字:关于传统节日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春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传统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这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些节日中,我对于春节是情有独钟。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亲朋好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里,为的就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团圆饭。饭桌上,大人们的讲述则是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欢是在除夕夜吃完饭、分好岁,拿到压岁钱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在火炉边上烤火、吃瓜子、剥花生还有水果,大家有说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点多钟就开始做汤圆了,然后,我帮奶奶一起做汤圆,爷爷和爸爸就出去到邻居家里串门,到十二点前他们就回来。等到十二点时,爷爷和爸爸就拿出烟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后开始放烟花,随着“轰轰”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啊!美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最喜欢的春节。

关于传统工艺作文600字篇10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的变迁,积攒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学精深,引经据典,不就是为了顺着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与深怀。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敬畏。历史的沿继,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像敬畏大自然一样对待传统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产物,古代许许多多人们的思想结晶,短小精悍的诗句,传达了多少情,多少义。中华文化承载的东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对的相同的文化,产生的是不一样的情感,文化是多么的神奇啊!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呵护。历史的东西,是不可再生产的,他的珍贵,是值得我们呵护的。文化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崛起与萧条,这后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呵护并学习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触,却有灵魂的东西,而这美丽的灵魂,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用心感受,来升华自身。文化的神奇、灵动,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体会其中的精华,体会史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体会到那其中的真谛。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质,品读感受文化,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步。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需要的是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我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见证着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历史的产物,古人的优秀品德,都会通过我们步入新的时代。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给后人意会。

正确的面对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敬畏、呵护与传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继续造福人类,因此我们得担起这个责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