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摘抄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摘抄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由儒勒·凡尔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3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一):超前的预测与冒险的碰撞

《海底两万里》延续了凡尔纳一贯的科幻风格,它具有一定的现实,同时也有很多超前的预判性。

就如本书中的鹦鹉螺号一样,在那时代虽未产生,然而他的思想就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

类似的,还有机械岛,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豪华游轮

这本书第一次读是在十年前,当十年后回过头再来看时,却发现这本书的内涵,远不止那些肤浅的东西,其中暗含的一些不平等,人性的挖掘人对自然的力量的崇拜或者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大航海时代留下来那些陋习,捕鲸手的疯狂捕捞等。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二):海洋生物分类科普百科全书

难以想象凡尔纳竟然在19世纪就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作品,我可猜测到当时他的书会有多么的火热,会拥有多少读者啊。凡尔纳就是一个天才,对科学发展具有天生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以至于能够想象出一些在当时的科技看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回到本书上来,首先是情节设计的很巧妙(虽然可以说有一些破绽),一种不明生物的出现成为全球热点,主人公刚好是一名博物学家,那段时间恰好在美国做事情,恰好美国军方要去追逐这个不明生物,恰好就邀请了主人公“我”。

其次,对海洋鱼类、贝类、动物、植物的介绍实在太丰富了。借助主人公和孔塞伊这个分类迷的眼光,作者对海底世界中的各种物质做了最为详细的阐述,其详实程度就不亚于一般的科普书籍。因此,看这本书,不但是看小说,还是在看一本科普书籍。当然,作者在那时候所写的分类依据,如今很可能都发生了较大改变,比如当时仅仅是从外观、习性、身体机构等角度分类,如今因进入了分子生物、基因层面的分类,但是本书所描述的分类对于当今的海洋科学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想这也是本书之所以能广泛被阅读上百年,将来还会继续流传下去的原因。

第三,在海底所经历的路线和冒险事情,即使是今天看来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就说海底森林狩猎吧,我怎么也想不出穿上厚重的衣服,还能行动自如,还能用“枪“像在陆地上一样去射击一些动物,感觉现在还是科幻情节。又如,寻找南极被困,大冰山,突围,神了,怎么可能那么神奇。还有苏伊士运河下面有的通道,只能说作者太具想象力了。所以看的时候只能凭借想象在头脑中浮现书中描写的情景。海底两万里,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到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下到南极,再次大西洋北上....如果不是天才,怎么可能具有这种能力。

可以说,写科幻作品的,没有人文笔能超过凡尔纳,写小说的,没有人想象力能超过凡尔纳。凡尔纳是迄今为止将想象力转为文学作品做得最好的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三):《海底两万里》——一场梦,梦百年

这套书不仅仅是科幻小说,更是世界名著,是百科全书。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书名如雷贯耳,在无数个场合与它相遇。科幻史上那么多名著和大师,唯独儒勒·凡尔纳没有被冠以科幻小说家的称号,因为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科幻,纵使跨越了上百年的时光,如今看来依旧光彩夺目。

这本书买个无数个版本,有青少年版、英文版、减缩版、全译文版。当然,青少年版、减缩版是我完全不推荐的,原本恢弘的故事被篡改的七零八落,看完不会明白这套书的伟大何在!英文版也不太推荐,毕竟凡尔纳是法国人,最原汁原味的是法文原版。全译本买了两套,第一次买的译文出版社,但是翻译的不尽如意,比如兰德的名字翻译成兰,不符合中文阅读习惯,也不能体现兰德的性格特征;出现了好几处令人无法忍受的错误,比如两个人到一直死去的鲸鱼身上挤奶,居然挤了两三吨之类有悖常识的错误。第二次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说起来狠下心来看这套书,最主要还是因为在“喜马拉雅”里听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有声书,正是有声读物对于这套书的精彩演绎,才激发起了看的兴趣,同步听和看,不仅完成了《海底两万里》,还同步完成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世界》。前三套书组成了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其中以《海底两万里》最为出名。

凡尔纳是法国人,出生于1828年,该书成书于19世纪,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凡尔纳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法国地理学家的会员,同时也是一位博物学家。这套书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精彩,书中提出的潜艇、潜水服等等概念,看起来真实可靠,而且也深深影响到了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因此现在读来,不仅觉得故事精彩,具有时代超前性,更是学到了不少海洋学、生物学以及19世纪的历史故事。

《海底两万里》是以第一人称角度讲述的一个神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教授,1866年,他正在美国做科学考察,当时在世界上不同的海域都出现了一只“庞然大物”。19世纪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各大陆之间可以随意穿行,但是对于海洋深处的这些秘密却鲜有人知。报纸上将这个“庞然大物”描述成一种可怕的海底怪物,阿罗纳克斯教授受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携带仆人孔塞伊登上了美国驱逐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去寻找这只怪物。

经过几个月的茫然无果的访寻,林肯号搜寻了北太平洋海域,从日本海岸到美洲海岸的海域,却一无所获。直到11月5日,在北纬31°15′,东经136°42′,距离日本群岛200海里的地方与“庞然大物”相遇并进行攻击,在此期间,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被撞击跌下驱逐舰,孔塞伊为了救主人也跳下了海,船上的捕鲸能手内德·兰德也同时掉到了海里。意外之后,三人居然同时都爬到了“庞然大物”顶上,阴差阳错被他们所追捕的怪物所拯救。原来这个怪物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一艘超越时代的潜水艇“鹦鹉螺号”。

庞大的潜水艇里,客房、客厅、图书馆、长廊、餐厅、厨房一应俱全,艇上生活着二十多名水手。尼摩艇长指挥着这艘神奇的潜水艇,带着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孔塞伊、内德·兰德一起游历了太平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等等海域。伴随着阿罗纳克斯教授的游览我们也深入到了海底,看了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当然了收到了具体技术的限制,凡尔纳的描述中有一部分和现实不同,但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中,能有如此大胆、先进而又贴近事实的想象是极为难得的。神秘的尼摩艇长一直到故事结尾都没有透漏丁点个人信息,不过所幸在《神秘岛》里会有尼摩艇长的现身,也会有他的个人故事和最终结局。

《海底两万里》只看书名,我一直以为是至深入到海底两万里以下,但是看完才发现讲的是在海底,游览了两万海里。该书虽然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但是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是这两套书中的主角都出现在了《神秘岛》,因此三部曲的观看顺序无妨,且先看《海底两万里》的故事。

深入故事内容之前,还要梳理一些内容:

1866年是清穆宗同治五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当然了此书成书于1970年。这段时间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潮,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4、5十年,在西方世界,人类不断在科学技术上超越着前辈们,整个世界一片欣欣向荣。即便是清朝,也开始和外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接触。

海里:前面已经说过,海底两万里指的不是公路上“里”的距离,书中有的翻译成海里,有的翻译成里格,大致就相当于3里的距离。

鹦鹉螺号游览的路线: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书中摘录:“陆地把海洋分成五大部分:北冰洋、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太平洋浩瀚广袤,北至北极圈,南至南极圈,西达亚洲,东接美洲,跨越经度145°。太平洋是最平静的海洋,水流平缓,潮涌不大,雨量充沛”。鹦鹉螺号率先体验的就是这个大洋。

书中类似以上的描述比比皆是,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本百科全书。

在太平洋底,阿罗纳克斯教授和艇长一起漫步了海底平原,书中所描述的潜水服正是现在通用潜水服的雏形。

11月5日,教授一行被鹦鹉螺号解救,第一次进入艇内。

11月8日,海底探险起航。鹦鹉螺号顺着黑水流航行。(黑水流从孟加拉湾流出,穿过马六甲海峡,沿着亚洲海岸北上,在北太平洋行程圆弧形,再流向阿留申群岛,从太平洋的海水中流过。)

11月17日,教授随着艇长去克雷斯波岛森林(海底森林)打猎。地处北纬32°

12月11日,发现海难船只。达到波蒙图群岛,位于南纬13°30′到23°50′,西经125°30′到150°30′之间。

12月15日,太平洋上的宝珠——塔希提岛

12月25日,穿行于新赫布里底群岛。南纬15°到2°,东经164°到68°。

12月27日,鹦鹉螺号向西南方向驶去,三天时间从群岛到达巴布亚的西南角,行程七百五十海里。

1月2日,已经行驶一万一千三百四十海里。到达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珊瑚海的危险海域。

1月11日,越过位于东经135°、北纬10°的韦塞尔角。

1月13日,驶入帝汶岛海域,位于东经122°。

1月18日,行驶在东经105°、南纬15°的海域。

1月24日,到达南纬12°5′、东经94°33′,基灵岛。

1月26日,从东经82°穿过了赤道,回到北半球。

1月28日,在北纬9°4′,到达锡兰岛,位于北纬5°55′到9°49′、东经79°42′到82°4′之间。

1月29日,航行在马尔代夫群岛和拉克代夫群岛之间,北纬10°到14°30′、东经50°72′与69′之间。

2月6日,到达坐落岬角、与大陆仅由一条地峡相连的亚丁港。

2月7日,进入曼德海峡。中午到达红海。

2月9日,停泊在红海海面最宽阔的地方,西岸是苏阿金港,东岸为贡富达港。

2月11日,到达拉斯·穆罕默德角,位于苏伊士湾和亚咯巴湾之间的贝特阿拉的末端。

2月12日,塞得港。

2月16日,离开了位于罗德岛和亚历山大岛之间的海域,经由基西拉岛海域绕过马塔潘角,把希腊群岛甩在身后。

2月18日,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

2月19日,西经16°17′、北纬33°22′。

3月13日,行驶了一万三千里。南纬45°37′、西经37°53′。

3月14日,南纬55°

3月15日,穿越了纽舍特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所在的维度。

3月16日,沿着西经55°线进入南极圈。

3月22日,在海底撞到冰山。

3月31日,穿出南极圈,径直奔向合恩角,抵达美洲南端的岬角。

4月1日,火地岛。处于南纬53°到56°、西经67°50′到77°15′之间。

4月4日,驶入乌拉圭海域,沿着西经37°线越过了南回归线。行驶了一万六千里。

4月9日,南美洲最东端的圣克罗岛。

4月12日,向马罗尼河口驶去,靠近荷兰海岸。

4月16日,马提尼克岛和瓜德鲁普岛。

5月8日,处于北卡罗来纳的同一纬度,与哈特拉斯角遥遥相望

5月15日,地道纽芬兰浅滩的南端

5月30日,英格兰岛顶端和索菱群岛之间的兰兹岛。

北纬47°24′、西经17°28′

6月2日,罗佛丹群岛

整个探险行程历时7个月,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有过两次很惊险的历程。一次是被困在冰山之下,一次是遭遇大章鱼。还有无数次的小事故。但是伴随着海中各种美景,这趟旅行绝对是值得的。

看完书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但是书中带给我的震撼至今还在心头萦绕。

凡尔纳作为一百多年前的一位作者,用卓越的想象力和博学的学识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让百年之后的我都沉浸于其中,更是影响了后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幻,不是小众作品,不是虚无缥缈,相反是更加人文、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彩绝伦的幻想,人类才可以跨越时间界限看到不久的未来和更加遥远的未来。

(且写到这里,航行图随后再细研究)

(还欠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八十天环游世界》的书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