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的读后感大全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是一本由石继航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读后感(一):四季赏花,与美同行

本来就不是一个从小爱花的人,可是上了年龄,就开始喜欢跟着别人一起赏花,品花。在如花的年龄不喜欢花,而在成熟的年纪,却喜欢上了花朵,这可能就是辩证法的作用结果吧。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落,不同的花也有不同的花语,能够代表当季当时人们的心情。 这本《跟着古人去赏花》将古代名画中的花,以及相关的诗词,还有每个月份相关的花朵都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有趣味,而且值得称道的一点在于编辑还很有心的赠送了九九消寒图,模仿古人做法,在冬至时节,日涂梅花一朵,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则春天日深。 在一月花卉中作者引得古代文人争相传颂的是兰花和迎春花,兰花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因为其独特的隐者气质,象征着一种高洁孤芳的气质。与之相反,似乎对迎春花有些贬低,其实迎春花也并非那么世俗不堪,“带雪冲寒折嫩黄”,迎春花在雪花满舞的早春时节能够开放,就足以证明它的不俗了。 二月的花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桃花、杏花和梨花。桃花可以是中文世界中,赋予各种文学意象的一种花了,究其原因在于桃树的繁殖力很强,适应性好,树形的姿态能扭曲成各种形态,花朵的成形姿态适中。桃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也代表了一种隐士的情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那安宁的避世之所也隐藏在“夹岸数百步”的桃林之中。对于杏花,首先他和小雨联系在一起,因为杏花开发的时节恰好就是清明时节,于是杏花雨也就成了一个传播广泛的物象了。不过“一枝红杏出墙来”又使得杏花背负了轻浮的名声,这大概只是很多别有用心之人的猜想罢了。接下来出场的是梨花,这三者之中丝毫没有负面评价的就只有它了。人们将它和白、和高洁联系在一起,更加突显梨花在人们心中洁白高雅的气质了。 三月之中,首先出场的是杨花,其实就是杨絮,因为它随风而舞,没有根基,在文人墨客那里就成了自己随波逐流的不堪命运的象征了。其次,作者点出了海棠花。海棠花虽然没有什么香味,但它非常的有情致,形态之美也非常符合三月春天的多姿多彩。最后出场的便是丁香花,一团团的,雨过后便是丁香结了,在微风细雨中徘徊中,不舍得春天的离去。 剩下的九个月的花令,就由读者们自己去这本书中,寻美吧。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读后感(二):重温古人的四时花令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是一本由石继航所著,2023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诗词、名画与花卉融为一体,引领读者领略古人笔下的四时花令。 古人对于花卉的热爱与现代人并无二致,但在表现方式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以诗词、绘画等方式将花卉的美好形象以及与花卉相关的情感寄托于笔端,使得这些花卉在诗词、名画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一点在《跟着古人去赏花》一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这本书的序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四季花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其中,对于花卉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以及古人对花卉的情感表达方式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背景知识。在此之后,本书进入了主体部分,选取了古诗词和名画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卉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在解读过程中,作者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分析了每一幅作品中的花卉形象、色彩运用、构图特点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内涵。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花卉的小知识、掌故和诗词赏析,使得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花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整体来看,《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是一本兼具艺术赏析和科普性质的书。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所选诗词、名画的优美和内涵,更在于作者对花卉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生动阐述。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人笔下花卉的新视角,同时也为花卉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值得一提的是,《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并非简单地堆砌诗词和名画,而是通过对两者的深度解读,将花卉的美好与文化内涵呈现出来。书中涉及的诗词和名画数量众多,每一篇赏析都充分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不仅展示了花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地位,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欣赏传统文化。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融入了自己对花卉的情感与体悟。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将读者带入到古人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花卉的喜爱与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共鸣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敬意和钦佩。 作为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是一本关于花卉的赏析之作,更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力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花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这本书不仅适合广大文学和艺术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品读。

《跟着古人去赏花:藏在诗词名画中的四时花令》读后感(三):赏心悦目人间花,古人诗词书画少不了她

《跟着古人去赏花》 —— 这本书很入我眼,喜欢花草的朋友值得读一读! 《跟着古人去赏花》这本书以十二月花令为纲,精选700首古代花草诗篇、1200个历史典故,解读了花草在古人的诗词书画里表达的情感,从而洞悉古人意趣,感受花草之美丽动人。 自古以来,多有爱花之人。早在《诗经》里,就有众多描写花草的诗句,比如“荟兰浜兮,蕙纕纕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苕之华,其叶青青”等。 鲜花自古以来与美好关联。正月兰花、迎春,二月桃花杏花梨花,三月海棠、丁香,……花开有期,每个月份不同花开,花为时令节气之信也。 鲜花总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古人从各式花草中引申出许多美好的寓意。 《楚辞》中有“香草美人”的比喻,清代董诰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图》画了在二十四节气恰好开放的花,画上题诗称赞花之美,抒发了对花的情感。花恰时开放或者繁茂,仿佛风带来的开花的信息。 我国的花卉文化与诗词书画紧密关联,在这些古人雅趣里都能找到花的踪迹。这本《跟着古人去赏花》解读得很美。结合典故、名人趣事把花草意趣写得生动耐读。 在古代,人们簪花蔚然成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们头上都戴着大朵牡丹。到了宋代簪花一度风靡,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在诗中描写了御宴上百官簪花的情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无论是诗还是画,都让我们看到了古人与花之间的情感交织。不同时节不同花卉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与情感寄托。花中四君子就是很典型的比拟。花卉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审美和情感寄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