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读后感大全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读后感大全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一本由儒尔·凡尔纳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7.30元,页数:6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一):往年的一些,好像重逢。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我很坦率的说,我没有看过,一直没有看,但很小就知道。

迷迷糊糊的知道,因为《平凡的世界》里面男女主人公都喜欢的书。

许多彩色的时光都过去了,幻想而不需要物质去踏实的灵魂,叫做青春东西。

书,不能再看了,因为往年,因为以前。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书评

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雷那万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的漂流物里获得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尚在人间,于是便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等人驾驶自己的游船云寻找营救。他们到达南美洲并横穿美洲大陆,竟然发现船长遇难地点其实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又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澳大利亚后,遇见船长原来的水手艾尔顿,上了这个海盗头子的当,在穿越澳洲大陆时,被土人俘获陷入绝境。接下来险象丛生,奇遇不断,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尔顿丢弃在太平洋荒凉的塔博尔岛上,不断在岛上巧遇格兰特船长,于是一起胜利回到故乡苏格兰。

这部书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的艾尔通在下一部《神秘岛》中出现了,并且最后也是格雷那万爵士的儿子用邓肯号带走的林肯岛爆炸后被困在礁石上的“移殖民”们。这部书我觉得与《神秘岛》一样,都是有丰富的知识,《神秘岛》中我觉得更趋向于机械、化学、物理一方面的知识,而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我觉得更多的是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其中对他们横穿的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岛都有很丰富的地理知识介绍,并且其中的剧情也较《神秘岛》更多一些,基本上时时刻刻都有一些很刺激或危险的事情发生,地震、洪水、爬高山、过草原等,都是一些很典型的例子,并且其中还有对于一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的介绍,十分有趣,而对于友善的澳大利亚土著与极不友善的新西兰土著又有鲜明的对比。

在这部书中,我觉得他们的冒险既有需要结合知识和运气的自然灾害的挑战,又有艾尔通、新西兰土著等人类智慧的挑战,他们在自然灾害中由于拥有一定的知识所以使自己总是能使自己安全的等待获救的一刻,并且他们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又是他们在与人类的战斗中总是可以获胜,至少生还。最后的结局也十分出人意料,他们跨越了两个大洲,一个大岛,可最后他们要寻找的人居然不再那里,只因为把达抱岛看作了到达,不过还好最后他们恰巧碰上了格兰特船长,不然的话,这真会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呀!

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也许大家有更高的感悟,我随时洗耳恭听。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三):平行世界里的一段蒸汽腾升的冒险青春

假期拖延中想要重拾读书的习惯,却总被翻开书本-->精读笔记评论-->梳理逻辑架构的任务感所击倒,但又想着不能”二而衰三而竭“,想着穿插点轻松读物,走马观花看也不会有负罪感的那种,突然就想到了少年时很爱的探险系列,哈尔罗杰历险记和凡尔纳。依稀记得六年级确定中学之后最闲的时间,连着看了好几本哈尔罗杰,对于从小看经典文学的我来说是继哆啦A梦之后第二次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当时那种紧张刺激又增长知识的感觉让我很满足——不是只在看闲书而已。之后才看的凡尔纳(小时候网络不发达的情况下选书都靠类似经典选读的书做依据,差不多是看一个作家/作品打一个√),第一部好像是《 气球上的星期五》,不同于前者的叙述方式和丛林探险这类时空背景模糊的题材,更多科幻元素、时间线的跳跃引起了我对于科幻和科学知识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的畅想。海底两万里蓝宝石之谜里皮肤黝黑还真理了的小女孩给当时幼小的我不小的冲击,或许更多来源于某种与以往认知的不调和。(前几天搜了b站重制版,想不起更多的,只觉得小时候伴着这样的动画长大可真好/没想到这和EVA有酱的渊源。)青春期交织着蒸汽朋克、对诺大世界和死亡的思索,晚上看着黑洞洞的房间角落,模模糊糊地构建着自己的一方小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恣意探索冒险——抵御害怕和未知。

再看凡尔纳,故事情节很多都不记得了,从八十天到格兰特,发现文字叙述不是印象(或者想象中,毕竟大多记不清了)的那样带点抒情,而很紧凑的节奏和简短的表述,有时候甚至有些不加修饰地朴素直白到粗糙,仿佛是因为之后还有太多需要展现的情节而无暇顾及这一两句的修饰,忙不迭得把下文给赶紧倒在纸上,不然来不及抓住那一转瞬即被覆盖的思绪似的。当然,也很像探险家的vlog或一些纪录片,多是客观记录的呈现。或许是他作为博学家(我觉得的)所偏好对于信息量的密度,或许是他对于自己开创的这一风格定位的理解。故事的驱动因素、人物塑造、团队角色都带着创作的时代风格,出场净是一些典型的正直、善良、高尚有美好品质的”古典美“的人,哪怕坏人也是”古典“坏——简单标准的坏人,主人公神秘程度可多可少、但钱不能少,热情洋溢高位发声类似戏剧化的对话和内容”Oh Julia~~“(轮到你了插梗,反正就是非常饱满的对话,毕竟是和大仲马一起写过剧本的人),有严谨/古板/温柔慈爱/勇敢/热血/技能满点的角色,军人和高贵社会地位不能少——即名誉好,所谓革命主义者般的热情、坚定和乐观,可以转折的点特别多到我以为会出现风险的地方都平平淡淡无事发生、被一句话带过,最糟糕的时候风大多都很顺化险为夷

tbc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四):值得一读的游记

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写成的游记。

当然现代人可以建造先进、坚硬、快速的航船行驶在无论何种环境的海域或环绕地球,有过这类体验后轻松而富有感情的写就一篇观感。或轻松敲击键盘,遨游网络,观他人体验,得到感悟后挥笔。所以《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整个游历所到之处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及一大群人历经艰险寻人的故事,相信我们可以写。

但是,奇就奇在本书中出现的人物全是好人,即使书中唯一的反面人物彭觉斯,在他害人夺船计划的背后,也是个聪明勇敢的水手(书的中间部分会觉得他的做法实在出人意料,比一般海盗土匪更令人防不甚防,为主人公们的命运担心,但最后作者为他挽回了点声誉)(新西兰土著人除外,鉴于本书的写作年代,作者对他们的认识带有偏颇)。可能未翻此书之前,看到有此评论会产生一丝诧异:这也算一奇?但稍一想就会发现,我们时代的读物影视的众多故事,何不是建立在人物矛盾和正反形象上的?长期受到这样的影响,以致未读《格》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一部有着多个英雄式人物,却几乎没有相对立贯穿全书的反角的游记能够引人入甚,肯定会带给我困惑。现在我知道了有这样一类作品的存在。但市场经济下的人可能无从下笔吧。

最喜欢的人一定是巴加内尔了。可爱的法国人,和一群苏格兰人一起登上旅程。但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粗心大意的家伙。误上邓肯号、错学葡萄牙语、有意无意地将重要信件的关键字写错......但每一件事对一群人能完成旅程都产生重大影响。他又是个乐天派。别人觉得最危险最难熬的地方,永远是他的天堂,有挖掘不完的科学秘密,能欣赏到仅有书本记录的世界奇观。作为地理学会的秘书,他的脑袋简直就是精确的数据库,存储着一切地理、历史、生存知识,外加奇招怪谈。内心怀揣着对祖国的爱,无法想象英国灌输的地理教育。书的结局,他竟然还搞笑的结婚了。

除他外,是一群意外发现格兰特船长发出求救信号漂流瓶的他的同胞们。作为同胞,他们将拯救格兰特船长当作自己的使命,把船长的儿女视如己出,危难时刻铭记心尖;作为船员,爱船爱人,可尽职守,经验丰富,镇定坚韧。太多太多的优秀品质......格里那凡爵士和海伦夫人、格兰特的一双儿女小罗伯特和玛丽、邓肯号的船长副手、少校、土著人塔卡夫和骏马桃迦......每个人都那样鲜活丰满,足以单独成为有话可说有事可言的A角。

......

怀着坚定的信念就真的能绝处逢生,凡尔纳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太美妙的故事。不要去质疑人物一连串脱险获救发生的概率,跟着他的脚步享受每一次重生的喜悦轻松,再充满能量地投入新的战斗。

读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如果世界上真有巴加内尔这样满腹经纶的人,那他一定是个伟大的人。渐渐的,远处有个身影清晰起来,与巴加内尔重叠,不多会儿,已将巴罩入他的身影之中。凡尔纳,他真的很厉害。因为他,我对19世纪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