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100字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100字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是一本由许谋清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一):《思想者的独语》

许谋清身上有高甲戏的东西,他不是太实地写生活,而是以有趣味的,甚至幽默的方式,写人的心理结构。他写得比较丰富,也有特点。例如,他以人格的撕裂,把故事串起来,时空不受限制。小说写得灵活、机动,很风趣。作品中有关政治笑话等地方的描写,可读性强。这让我想起了魏明伦来。许谋清和魏明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地方戏曲的影响十分明显。

——蓝翎《思想者的独语》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二):《喧闹与躁动》

《海土》系列小说还是一个正在伸延扩大的创作工程。如今我还不可能窥其全貌,但这些收入视野的部分已让我时常注目细观,时有感触。现在,它篇篇独立成形,自是不错。可我真为许谋清的执着行为担心。当这个系列不断延伸时,新的篇章如果失去了独立形状,进而露出重叠、雷同现象时,那么,这延伸就是一种危险了。《海土》是个已是接近成形的对象,它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急剧的面貌改变,那对它或许是一种损伤,这种损伤好像正在发生。我指的是怪诞、象征等手法的植入与繁衍。

——李炳银《喧闹与躁动》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三):《赤土路,死海,花》

小说中的意象构成因素是语言,而许谋清笔下的语言不仅是乡土味浓得化不开,更明显的是那语言的色彩。如《赤土路上的送葬队伍》,赤色的土地、白色的送葬队伍、黑色的麒麟山,红白黑三色相间,使赤土路这一意象在反差很大的色彩映衬下,更为醒目突出。作者不作那种工笔的细描精刻,而是用大色块来肆意渲染,显得十分写意,而情绪的流动使整体画面又颇富现代派绘画的味道。在《换花》中,作者则细心地用繁杂变化的色彩,点画出花的万紫千红和风姿杂呈;而在《死海》中,却以灰冷色调为主,写海从清到浊、从洁到污,层层色调的细微变化都清晰分明,组成了一种抑郁沉闷的氛围。

——李以建《赤土路,死海,花》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四):《“撕裂”了小说》

在一份关于这部小说的简介文字中,有这样的概括——

书中写了作者自己灵魂的五种撕裂:首先在金钱面前被撕裂成两半,而后是乡土情感和城市理智的撕裂,正名和证明的撕裂,侨的问题的情感撕裂,以及理想和现实的撕裂……

无论这段概括,是否能说明小说的精髓所在,但作者对现成文本的破坏、对新的文本的探求与创造欲望,显而易见地跃然纸上。

许谋清的《世纪预言》将小说中的自我体验,与地方史型的小说,与以家族为母题的小说三者汇合起来,并取三种形式之长,创作出了独特的小说新文体。

——孙绍振《“撕裂”了小说》

《许谋清小说自选集》读后感(五):《说长道短同》

记得几年前读许谋清的《死海》时,不期然地想到了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异代作者间思路暗合的事文学史上并不罕见。《日蚀》作为《死海》的续篇,写死海填没之后,并没有寻求新的象喻,却令人嗅出了弥散未去的死海气息。填没并不曾使生活出现奇迹。乌昌也未因此便有了更好的命运——这份平淡或更近于生活的原色吧。

在我看来许谋清的文字在一组作品(指同组擂台赛作品)中较为浑成,似未用力却自然有味,那种单调的文句经了排列,不但令人真切地感到了生活之于人的粘腻腻的困扰,而且令人觉出了闽南地方一派燠热中的慵懒调子,以至似可嗅出那亚热带阳光的气味。这是富于质感的文字。我不认为文体是无须关注的。我得承认我极其珍视阅读中的文字印象,而且不妨承认,这一组作品中的其他篇未能满足我这方面的期待。

——赵园《说长道短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