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100字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100字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是一本由[日]鸭崎暖炉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一):狂乱的密室

作为一个刚入坑推理没多久的萌新,第一次写一本书的长评,有些许紧张和生疏。但是也更能以一个新人视角给一些对推理感兴趣但是还没入坑的朋友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因为在刚接触了推理之后,就开始对密室这个类型很感兴趣,也去了解过一些关于密室的内容,相信有相当一部分没接触过推理的人可能都是从电影唐探三了解到密室,了解到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密室之王卡尔,了解到那经典的密室讲义。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更加关注到密室的各种内容,开始关注各种有密室手法的小说和讲密室推理的各种推理小说UP。随着初步的了解,还有慢慢也看了些推理小说后对各种密室手法也是叹为观止,真的是佩服这些作者能想出那么多各种各样精妙的密室手法。

说回这本书《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这本书有个前作,也是各种密室案件,各种炫酷密室手法,续作延续了上作的水准,各种密室设计的脑洞更胜一筹。本作设定上还是大家熟悉的孤岛,凶手也一开始就说明了在其中,剩下的就是各个受害者登场(不是),人物介绍完后,就是大家最爱看的密室要出场了,七个密室一个接一个出现,线索也是一上来就给到,真的让我这个对密室很感兴趣的萌新感到满足,量大管饱。

当然具体的密室内容和手法,我就不一一分析解答了,恕我这个萌新可能阅读量还是有限,大家可以看各位别的大佬的分析解答,总之一口气读下来,会大呼过瘾。 除了密室之外,作者鸭崎暖炉的写作手法也有点像轻小说的感觉,CP也有点好嗑哈哈哈。整体读下来节奏紧凑,阅读体验对我这个萌新来说也很棒,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一口气很流畅就能读完。

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推荐这本书的,对于密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看,当然对于一些资深大佬来说可能有很多手法都能猜到,对于我这种萌新还是有吸引力的,看书嘛开心就好。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二):密室与其的狂乱时代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相比于前作的最大区别便是充满了狂气,但是优点在于密室水准并没有降低,依旧有很多有趣之处。 书中怎么说呢,鸭崎的轻小说氛围估计是改不了了,大伙受不了也忍着吧。什么密室侦探榜单,什么密室全鉴啊,经典欧美美少女啊;经典复刻一一出现。不过我最喜欢的玩笑环节倒是少了,书中扯一下自己的作品炫一下也挺好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便在于对于无人生还的限定,虽然无人生还对于童谣杀人本身不具有开创性,但是绝对是最有影响力的童谣杀人之一。并且人偶的性别最后也有所用,算是相当不错的致敬。 以下的诡计点评会牵扯到一些鞋底: 第一案其实并不能算是案子,不过第一案讲玩偶象征死者的优良传统到后面确实一直延续了。第一案算是机械密室与心理密室的结合,算是与第一本风格最契合的一案。 第二案很不幸的装上了鸡丁老师某个短篇的梗,而且相对比的话鸡丁老师无疑算是更加吸引人的。此案与第三案的共同优点都是将使用的器械提前告知读者,并且给予了明确的暗示。 第三案,即地下室案子,完美展示了鸭崎在第一本所展示的合页功底,很惊喜其能在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小部件中玩出了花儿来。诡计本身不算复杂,不过考虑到切入点算是最能体现鸭崎水平的地方了。 第四案,本书最完美的一篇,标准的新本格建筑诡计,虽然也知道他有很多缺点,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真的是太过于浪漫了。浪漫,粗暴,又血腥。虽然说这东西的存在本事很不合理,但确实又是根据合理性去推断出来的有趣东西。 第六案,即十字架案,这个诡计算是猜到了,不过总是感觉其实是所有里面可行性最低的地方,而且问题在于摄像头的限定本身。个人并不是很满意这个解法,但胜在依旧提前给予了公平性支撑。 第七案,感觉完全就是开始为最后的叙诡来铺路了,没错作者使用了其第一本书大肆批判的叙诡,不过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就像短评所说,伏线给的早且多并很自然的收束,无需多复杂便是一个好叙诡。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三):献给新本格密室爱好者的狂放礼物

这部书无疑是献给新本格密室爱好者的绝赞礼物,鸭崎暖炉老师用他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解答,完美诠释了“狂乱”二字。

本书延续了前作《密室黄金时代的杀人事件》的世界观和主角团,故事在一个“以密室为本”的氛围下展开。书中的角色心中只有无法被其他人破解的至高密室,至于发生在眼前的什么连续死亡案件啥的,嘛,都是给提供的密室素材罢了~~因此在这个略带脱线的气氛中,连续不断的高脑洞离谱密室就此一一在孤岛上展开。

本书总共有七个密室,突出一个量大管饱。密室类别也五花八门,有传统到被作者吐槽“研究五百小时”的合页密室,有完全击中盲点前无古人的斩首密室,更有几个baka到绷不住的xx密室。虽然从密室的精细程度来说本书略逊于前作,但是鸭崎老师更多地掺杂了自己对“开脑洞”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真的能感受到作者对密室的热爱,那种“唯密室至上”的文风带来的感染力,与《玻璃塔》中知念对010老师的崇拜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这个新本格密室爱好者深深为之欣喜。

除了密室之外,本书一方面进一步补全了世界观,让密室狂热迷能够更加为这个密室时代喝彩;另一方面,对于cp党来说,男主葛白与女主蜜村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看点,让人不禁想看到后续两人的发展(狠狠催更系列新作!)。而鸭崎对某位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二次元感爆棚,简直有一种在看动漫的感觉(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动画化欸),本老二次元狂喜。

此外,本书还赠送了意料之外的礼品,可谓是锦上添花了——故事的最后,我们顽皮的鸭崎老师将前文的某个诡计伏线回收,还附带狠狠地取笑了一番被欺骗而没有察觉的读者。明明是上本书吐槽过的“禁忌”,竟然这本就直接“打破禁忌”加“得意十足”,鸭崎老师的恶趣味,也让人忍俊不禁。

总的来说,《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是我今年阅读的新本格密室推理中非常喜爱的一本,其密室的意外和脑洞程度、离谱的故事展开、有趣的世界观、脱线又生动的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作为新本格密室迷的我收到的一份,相当惊喜的狂放礼物。当然,合理性也好动机也好……新本格嘛,咱就好这口离谱不是?

《密室狂乱时代的孤岛事件》读后感(四):密室的“技”与“术”

从《莫格街》开始,密室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不可能犯罪要素,就一直是不可能犯罪文学创作中的大类,当找不到谜面的时候,密室似乎总是那个最不会错的题。

构成密室的要素极为简单,只需一间房子,然后再配上各种花样百出的要素,就构成无数间密室,就像我今年翻译过的那本密室小说里曾经说道的那样:

“这些密室如此之多,多到能组成一座城市。”

而随着密室的种类越来越多,到近一百年前,卡尔在《三口棺材》里发表《密室讲义》,密室的构筑也越来越形成体系,原有的空白也逐渐被人填补。新密室技术的探讨似乎也逐步发展到了越来越困难的地步。

因为随着密室工具的丰富,新密室在我看来,不是新手法提出的越来越难,而是给出新手法的意义越来越难了。(因为只是所谓的“微创新”的话,大量的所谓“新手法”都是在老旧手法框架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与时代或设定相关的新要素,但是本质仍然没有改变。)

因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真的是从作案者的立场思考,以奥卡姆剃刀原则出发,在已经有了可靠简单的手法后,我为什么要用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新手法呢?这种思路就和密室的创新性一定程度来说变得冲突。

包括后来阅读到卡尔的文献时,才发现卡尔也早就遇到了类似的困境,也就是如何给自己的新密室一个应用的场合和意义。

从这个角度出发,鸭崎暖炉的这两本小说的设定也就变得似乎合情合理了,即通过设定让密室首先考虑的并非合理性和易用性,而是强调密室的技术性和创新性。所以这两本小说就轻易地解决了这个困扰了很多创作者的难题。

回到鸭崎暖炉的这两本小说上来说,总是逃不了一个词汇,就是“机械型密室”。

就这个词汇而言,实际上就近些年来的阅读来说,一提到“机械型密室”,总是会看到一些如下的评论:

例如,“不喜欢机械性密室”,“看到机械型密室就溜了”,“看不懂机械型密室的图”等等。

而这类型的风潮是怎么在推理读者中形成的就很难说,包括我甚至看到过有一些推理作者也有类似的思维,我曾看到某作者说要创作100个不重复的密室,并强调不包括机械型密室。

似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不少人的眼里,“机械型密室”就变得天生地低了“心理型密室”一头。以至于“机械型密室”似乎就变成了一种低级密室。

我觉得类似的观念会出现,常常会有这么几个原因:

原因一:相当多的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其实不具备构造“机械型密室”的能力。机械密室的构筑,其实需要相当多的机械,物理,化学,魔术道具,包括生活经验。很多的机械密室都并不能像心理密室一样找到一个盲点就能构筑,类似的能力其实是很多人所缺乏的。

原因二:机械型密室的构造通过文字和图表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机械密室,往往表述出来,且不被轻易破解也总是不便的。而这里面就也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读者而言往往最喜欢的还是较为简便,能够所谓“一击破局”的密室。

原因三:破解机械型密室需要一定的门槛。以上的难点都是针对作者的,而对于读者来说,面临的门槛一样不小,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的机械密室还是需要基础的知识。而针对于读者的知识盲区设置谜题,这个手法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不属于公平竞争(unfair play)。

综合以上来说,机械密室也就不可避免逐渐开始衰落。

但是,机械密室是否真的就是无趣的吗?

我觉得并是如此,我喜欢将推理小说比作是乐高积木,破解小说,就如同搭积木,要从小说中拆出自己需要的积木,拼出自己认为的形状。

而叙诡型小说,可能就会在积木盒子上的图片上做手脚。

家访流的小说,可能会给你一堆看起来差不多的积木。

而机械密室,这个可能真的就是需要你去现实中构建一些类似的东西。包括一部分我现阶段的所谓的“建筑流”小说,其实要真说起来的话,在我看来本质上还是所谓机械密室的另一种变形。

只是跟机械密室不同的是,建筑流更多使用的是建筑平面图,所以图表往往更加的直观和清晰,也就是做到图变简单抽象的同时,把较小的锁变成较大的建筑。

之前见到有人评价建筑型的新本格作品,说其更像是为了满足男孩子们童年构筑积木的梦想,而机械型密室也往往如此。

机械天然具有一种精巧和协调的美感,严丝合缝的构造,缺一不可的部件等等。

而对于机械密室来说,我并不太认同读者解谜难的问题,我经常认为从解法上来说,机械密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类:没有缺失构件的黑箱型密室。

第二类:缺失部分构件的密室。

第一大类里面,我常常称其为黑箱密室,也就是这类型的密室,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需要知道其内部结构的运行情况,就如同我们如何看待黑箱市场一样,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并不重要,市场产出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忽略其运行过程,关注其投入和产出即可。

例如对于机械密室来说,常常最为重要的就是关注其能达成的效果和目的,例如:制造不在场证明,自动关门,伪装锁门等等。

所以对于这类型的复杂密室,往往思考其考虑达成的目的往往即可。即凶手制造的再复杂的密室,实施出来的效果也总是固定的。

这种情况下,难度就在于区分,哪些结果是自然产生的,哪些东西是机械密室造成的。这也是机械密室往往越来越复杂的一个原因。

因此机械密室要很注重所谓的“内藏”,例如最常见的一类就是出现与时间相关的物品,例如蜡烛,钟表,定时器等等,或者是出现与上锁有关的物品。

第二大类里是第一类的衍生形态,也就是某种关键道具离开,或者曾进入过密室之中。仅仅依靠现有的现场,不足以解答。常见的干冰,冰块,暗道,绳索往往就都和这一类型相关。

最后总结下来,可能就变成了所谓的找key牌。

而再回到标题之上,我提到了密室的“技”与“术”。

如果将机械密室称之为“技”的话,那么心理密室就更接近于“术”。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现代的机械密室大部分也少有单纯的上锁,或多或少地都会涉及一部分的心理干扰或者说是错误引导。

某种来说,这也是读者变得更挑剔之后的结果,即像随便编一个类似鬼穿墙、死者自杀等等的借口来说,观众读者大多已经没有那么好蒙。

从这个角度来说,密室的“技”与“术”,根本的目的仍然要结合密室的目的和意义所使用,而不是简单的单纯炫技。

简单总结这几类密室后,不妨再回头结合这本书的内容来看看。

我觉得全书的7个密室,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密室出题,另一类是密室推理。

就是不是所有的密室都是密室推理,因为有相当的一部分密室,作者并没有给出充足的线索,这种只是作者出了一道题,然后自己给了一个解答。

密室1

首先,对于第一个密室,属于比较简单的密室出题,也是这个因素,作者并没有做特别多的推理部分。

从结构上来看,属于较为简单的室内钥匙锁门,所以问题就可以甚至进一步精简为:

如何在室内转动钥匙?

再进一步精简就是——如何在内部制造动力?

最后就是——动力源在哪里?

密室2

同样为基础性的横栓型密室。

问题精简后,就跟密室1类似,不同于密室1的旋转的力,密室2面临的是横向的力会有哪些?

密室3

利用房间合页的密室

准确来说,这个密室仍然属于出题,而非推理,因为中间最后利用一件所谓的禁术,就如同作者中间都承认的那样。

密室4

斩首密室,全书最baka的一个密室。

精简问题后,就是如何在全封闭式、无凶器的房间内进行斩首?

因为能确定无道具进出,所以核心就集中于凶器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了消失。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其中一面墙可以倾斜。

实际上,我觉得这个密室反而属于线索最丰富的,可推理角度最多的一个密室。

密室5

房卡密室

该密室足够巧妙,但是可能还是存在的一定的线索不足,因此整体还是属于第一种。

密室6

十字架密室

应该是属于除了密室4以外,第二个重点密室。

也是我认为可以进行推理的密室。

核心谜题属于远距离密室。

精简后就是如何让两个看似远距离的锁和钥匙汇合。

问题精简后,其实就比较好解决了。

密室7

远距离的高塔斩首密室

同样属于密室,而非密室推理。

综合来说,虽然是7个密室,但是总结下来,实际上我觉得可能除了被很多人反复多次提到的较为baka的4和6号密室,其他密室只能说是有个密室,但是很难被称之为密室推理。

理由就是剩下的几个密室,就作者自己而言,也很清楚,这几个密室的原创性偏低,反而可能只有较为无厘头的两个密室能有趣一些。

在这种前提之下,与其说是密室推理,干脆就都写出来亮一亮肌肉罢了。

综合来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无需太过于认真,放松就好,因为作者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