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100字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是一本由姜泓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3-1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一):每个人都难以逃离命运之手

每一次和父母通电话都会因为结婚的事情和父母产生争吵,每一次和父母待在一起,父母总是要用同样的一套逻辑“年纪不小了该结婚生子了”。在他们看来,我的结婚的意义就是所谓的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去做的事情,我需要承担起属于我的社会责任,可是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说算什么他们很少考虑到。

我能够看到的所谓的社会责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榨女性的,就像书中案例所说的,当以为女性接连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的今生空间就已经很小了。只是因为她连续生了两个,产假和育儿假就已经让她在老板那里失去了信任,即便每一次她都是到临产前才离开工作岗位的。

妈妈,这一份母职工作,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远比我们想象地要大。一直以来社会给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天然认为,母亲这一份工作是可以在声誉之后自然产生的,而父亲就是要经过和孩子的相处之后才会产生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女性即便经历过生育,也不会产生自己是一名母亲的感觉,她们和孩子建立起联系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职场工作和24时在线的妈妈工作,让母亲成为了无法下线的“工人”。

即便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育儿”,即便在我能够收获到的信息里面,科技好像在改变着妈妈们的生活,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信息推送让我仍旧感觉自己处在“信息茧房”里。一位女性在生育后,仅仅靠着几个购物链接根本就很难完成生活的改善,书中的几个案例都讲述了关于夫妻之间对于孩子照顾平衡的困境。不同的职业发展,让男性有了更多的借口让自己逃脱家庭的责任,女性在完善自己工作的同事,还要抽出大部分的时间照顾孩子。

即便是我们常常会考虑到了关于老人入驻,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反而会让妈妈陷入更多的争吵,即便没有争吵也会造成很多心理焦虑。书中讲述的还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夫妻离婚之后,男性竟然会在自己需要孩子的时候就结果去照顾,而在自己已有出差等事情忙碌的时候,义正言辞地将孩子“交还”给母亲。

这样的甩手掌柜,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不少见,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男性好似也是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但是老一辈人的各种观念其实还是在影响着我们的,我不是不想要结婚生子,我只是希望一切都是自然地遇见了那就去做,而不是为了结婚而去结婚,为了成为他们口中所谓的“好妈妈”。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二):《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我们是妈妈,更是我们自己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是专栏作者泓舟的全新力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访谈了20余位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女性,在这一系列的调研和深度访谈中,我们会看到新时代妈妈们为人母的经历以及在此期间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会与她们一起探索更好的解决路径。

我们总是说母亲是伟大的,但事实上,没有一名女性天生就会做母亲。在经历怀孕、分娩之前,她们都只是她们自己,而在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她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阶段,那就是成为母亲。 成为母亲,不但意味着女性人生角色的变化,也意味着她将以一个全新的身份投入新的生活。生活总是无比真实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我们可能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只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怀孕时的各种不适、生产时的疼痛、产后的失落与抑郁、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撕扯、育儿和教育中的压力与焦虑,还有做不完的家务、伴侣的忽视、隔代养育的观念差异……无数问题的繁复交织,让女性在承担母职的时候也在不断思索。 许多女性都会觉得做妈妈越来越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实生活促使母亲的能力半径不断扩大。而我们也在一天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全能的存在,育儿专家、厨艺能手、时间管理大师……而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但即使这样,被训练成三头六臂的我们依然会在某些时刻觉得身心俱疲。 是的,成为母亲是一件比想象中还要艰难许多的事情,“母亲”二字不但是一种身份的赋予,更是一种身份的约束,让女性在独立的自我与母亲的职责之间矛盾又自救,而我们也在不断思考,难道一个母亲只能与孩子紧紧捆绑在一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吗?难道一个母亲只能通过无休无止付出和牺牲才能证明她的伟大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出路?我们是母亲,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最温暖的爱、关怀与支持,但我们更是我们自己,不应该为了成为母亲,而耗尽所有并失去自我。不要再将人生的目标设定为一个完美的母亲,而是要去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在重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们终究无法成为“伟大”的母亲,当我们能够看透这一点,也就能够以一种更加从容、更加理智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职责,将自己从伟大和完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更应该找回自己的独立性,平等的站在丈夫与孩子的身边,去创造一个平衡的养育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努力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体。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三):是的,她们是母亲,但她们更是自己

导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母亲”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很多不一一样的意义。

比如超人,之前就有一档综艺节目叫做《妈妈是超人》,顾名思义就是从明星妈妈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属于妈妈们超人的属性。

什么每天就停不下来啊,不是哄孩子陪孩子,就是在收拾家的过程中。什么什么都难不倒她们,小到孩子哭闹如何处理,大到家庭大事如何选择,几乎就没有妈妈们做不到的。什么她们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方,做出合适的行为取得合适的收获等等。

这些无所不能的属性,不正是超人才能具有的吗?

再比如伟大,很多时候伟大是正面意义的,像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白天在职场里努力打拼,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和男人们一较上下并且不落下风,晚上回家则是陪着孩子学习阅读谈心成长,化身成为孩子心灵的成长导师。但有的时候这个伟大就有了负面的意义,像有些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忍辱负重,婚姻生活不如意忍着,自己不开心忍着,身体有病也忍着等等。

是啊,仿佛女人一旦成为妈妈,就必须被绑架着变成超人,被推搡着变得伟大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她们可是那个被宠爱着的人,这种一夜之间的变化,真的有点太不近人情了。

那么,身处其中的妈妈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她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前段时间阅读了泓舟的《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一书,这本书作者挑选了一些典型性的妈妈们进行采访,比如有职场妈妈,有单亲妈妈,有全职妈妈,也有和老一辈一起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妈妈们,她们代表了妈妈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她们身上的遭遇也就是广大妈妈们的困境,她们自己的声音,则就是绝大多数妈妈们最想诉诸于口的想法。

其探讨的话题也是近些年来的热门,甚至可以说是敏感话题,每一个拿出来都能引发规模性的讨论。那么,在这本《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中,妈妈们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或者说对于爸爸以及其他角色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改变哪些态度,改善哪些行为呢?

职场妈妈说,我还是我但我已经不是我了

对于职场妈妈们来说,可能最大的问题不是工作太多,不是家庭和工作难以平衡,而是自己明明有能力,但却不被领导认可。

在《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一书中,职场妈妈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你如果没生第二个的话,提拔的就是你了”。看上去像是在抱歉,实际上却是在杀人诛心。

为什么生了孩子就不配得到提拔,为什么成为妈妈几乎就断绝了职场的升迁,为什么所有的人对她们的努力视而不见,却对她们的身份指指点点。

是啊,为什么?

单亲妈妈说,我委屈了自己却没感动别人

对于单亲妈妈来说,面临的问题一样很多。

绝大多数的单亲妈妈,都会自然的对孩子很亏欠,觉得因为大人的选择,而让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健全的家庭,没有了来自于爸爸妈妈的双重爱护,没有了来自于爸爸的言传身教等等。

于是她们就各种委屈自己,却对孩子百般大方,几乎是给出了自己所能给出的所有,结果呢?不被孩子认可的是大多数,被埋怨的更是大多数。

为什么她们明明做得很好,却不被认可呢?

全职妈妈说,如果有选择一定不会做全职妈妈

如果说前两种妈妈还算有的选,至少自己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话,全职妈妈就真的是毫无选择了。

她们没有收入,所有能够证明自己能力,以及工作量的只有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的整洁度,而这正是毫无标准毫无量化的东西,这就导致全职妈妈的付出完全得不到认可,每天陪着孩子在家里面与社会完全脱节,干着重复的事情却总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措手不及,每天忙的团团转却被认为是什么都没做......

不同的妈妈同样的困境,而所有的心声都指向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有的选的话,她们根本不想伟大,根本不想成为超人。

当然,指望一次采访,以及一段对话就改变社会对妈妈们的固有成见,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这总归是一个好的开始。

也许一次两次没效果,那么三次四次呢,五次六次呢?

就像那个在水坑里面救小鱼的孩子一样,“这条鱼在乎,这条鱼也在乎......”

也许,这才是妈妈们真正想看到的。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