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宋觉醒读后感锦集

北宋觉醒读后感锦集

《北宋觉醒》是一本由蔡晓琳著作,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电子书图书,本书定价:24.99,页数:2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宋觉醒》读后感(一):文学笔法和历史严谨性相互结合

刚读完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又发现了这本令人意外的新书,文字优美,内容扎实,分析到位,读起来仿佛作者穿越过来和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却不妨碍学术的严谨性。非常值得一读。历史细节丰富,特别是那些著名人物的言谈,体现出这些熟悉人物的性格。很有张先生和黄仁宇先生的风格。

《北宋觉醒》读后感(二):文学性和历史性相得益彰

微信读书上榜单推荐的,从后面的一大堆参考书目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虽然作者不是历史系科班出身,但是书里的史实探究还是非常专业的,主要还是文笔确实不错,有些地方都可以做范文了,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确实有点黄仁宇或芭芭拉塔奇曼等普利策的味道。觉得很不错,毕竟是有文化底蕴的人写的,文辞非常漂亮,像我这样喜欢诗词的人应该会喜欢他的笔触。好书难得,推荐吧。

《北宋觉醒》读后感(三):历史于今天

所以的历史都不曾走远,因为那是塑造今日你我的点滴所在,要在喧嚣的尘世中写好一本历史通俗读物,那便需要于严谨的学术考据和优雅的事件讲述,分析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我感觉这本书契合了我所期望的这点。本书中,庆历新政的所有,于今天的我们,也需要有深刻的代入感,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我们。

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他们所面对的一切,或许同样是我们说今日所痛惜的,而他们的悲情,我们也何尝不曾感受?于庆历的风雨间,难道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看不见今日你我的困境?

《北宋觉醒》读后感(四):共治天下的理想与现实

仁宗被认为是儒家皇帝的典范,为何在庆历新政中只坚持了一年便草草收场,恐怕不是性格软弱那么简单。

儒家和皇权本来就是隐含的结盟关系,“虚君共治,天下大同”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最高政治理想。而对于皇权,维护权力本身才是皇权的首要目标,二者的关系一直处于微妙的博弈状态。危难之际,二者目标是一致的,承平之世,维护皇权便压倒了一切。

即便如此,宋朝还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个保有儒家理想的王朝,也创造了最为辉煌的儒家文化。宋朝灭亡之后,儒家便彻底沦为皇权的附庸。士人官员的奴才化,王朝格局的保守封闭,从明朝开始,到清朝达到顶点。

《北宋觉醒》读后感(五):历史的可能和不可能

我在微信读书上读过原本,后来又听了喜马拉雅的有声书,读后感觉是,文本文采飞扬,叙事和分析有力,不会像有些历史教科书那么枯燥,或是有些通俗历史读物又只是局限于讲故事,很轻浮。所以读起来流畅舒适。这是了解北宋前期和庆历的一本很值得细读的小书。书的语言风格是很特别的,可能作者非科班出身的背景改变了枯燥或浮躁的历史叙事风。

而对于期间所讲的历史事件而言,改革的悲情应该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点,理想化的那群年轻人终究敌不过现实,而那些激情的年轻人或许在过了十余年后,又变成了保守的一代,历史的循环如此,而如何保持人的初心,从作者的后记中可以隐隐地读出。

从书中的各种言谈的引用,看得出作者写书时的用心。历史读物不好写,要有文笔,又要辛苦地查阅文献。但可能作者并不像局限于庆历这件事情,之于我们的当下,我觉得这本小书会有一点点启迪,所以作者引用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