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野女士》读后感100字

《荒野女士》读后感100字

《荒野女士》是一本由[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9,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野女士》读后感(一):女性生存处境的困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说:在我的书里,大部分“叙述者”或者说叙述视角都是女人,但有时候,我也会使用一个男性角色的视角。请注意,我尽量避免使用“男性视角”这个说法。我既不迷信男性视角,也不迷信女性视角。同时使用两种视角的作家很多,不过有些想法和态度,男人不可能有,而另外一些,女人又不可能有。

《荒野女士》读后感(二):人皆居于大自然,而女人就居于此处。

这是由10个短篇构成的故事集,有阳光沙滩美女就有背后的小树林偷窥者,当然了就有了故事,时过境迁后再回首往事,那些偷窥的少年都成了老爷们,那些沙滩上的美女们都各自成妈;也有城市的女强人经历一番打拼后,独当一面之时,才发现医生从她体内取出来一个囊肿,她把这玩意命名为毛球,这个毛球是可以和她的说话,是懂她的,可是城里的人们却没有人想要了解她,为此,她决定把这个毛球伪装成巧克力送给那些可以吃掉他们的人儿;那么跟着导师去考古泥人的学生助理自己陷入了和导师的情感沼泽,这时在泥潭里发现的泥人是千年以前,静静等待人类的挖掘和大卸八块,美其名曰研究;放着活人不去理解,反而要去挖千年的死人去研究,人们费尽心力的活着到底是为了活着,还是为了死去等待研究而活着;这些故事不管是发生在城里还是发生在野外,都是女人们的故事,无一例外的在这个旧秩序崩塌新秩序还没有建立的大环境中,人们都在摸索的前进,可能前路在大自然中会是森林、荒漠、甚至是沼泽等等,都也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受困其中的原因是繁杂甚至无法理清,但是只要走出去,自然就会通往另一个大自然,毕竟鲁迅先生说了他家门口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这个原理,人生走出去,自然也就是一个是坎坷,一个去曲折,那个都不比那个好多少,一样一样都是难字当头,反正都这么难了,先吃个枣子看会阿特伍德书,舒服一会是一会了。

《荒野女士》读后感(三):阿特伍德短篇故事集

虽然名字叫荒野女士,但是阿特伍德的这本书之前已经在中国出版过了,叫做荒野指南。原著的名字wilderness tips直译过来差不多就是荒野指南,而读客这个译名荒野女士算是意译?书的内容是收录了阿特伍德写的10篇短篇故事,每个故事差不多在一万字左右。每篇故事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书的名字实际上是10篇故事中一篇的名字。

其中第二篇故事毛球有点偏猎奇,因为这个毛球并不是我们中文直面理解上的毛球,中文语意中的毛球就是毛结成的球,而故事中的毛球则是女主做手术取下来的良性肿瘤,女主把这个肿瘤命名为毛球。很奇怪的是肿瘤之中居然还会魂有牙齿存在,不知道现实中的肿瘤是不是真的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看的时候是有点怪怪的感觉,因为女主把毛球泡进了福尔马林中当成了装饰品,一般人都不是太能接受,在之后女主知道自己的位置即将被替代后,把这个毛球送给了替代自己的那个人做礼物,只能说狠。

很多故事实际上不是太能共情,故事之中的描写很精彩,但是却感觉没有太深入到人物之中,尤其是关于女性到底应该如何生存这个话题,所以这个副标题取的还是有点怪,就简简单单的当10篇阿特伍德写的短篇故事看就好了,太纠结于女性生存反而不是太好。

看这些故事看到了几个讽刺的点,比如说是北美洲自己独有的讽刺现象,在有一篇故事里面有专门说女主去参加童子军的一个故事。最讽刺的一点是这些童子军居然以学习印第安人为榜样,学习印第安人勇敢的精神之类的,然而讽刺的是几百年前印度安人还是被疯狂屠杀的对象,就算再往前几十年美国还发生过强制绝育印第安女性的情况,可能专门就欺负这些学生不懂吧。所以说真的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国家对于一个事件的整体印象,像美国日本他只要一笔带过那段对自己不利的历史,只要普通人不去主动的了解,那么这些普通人可能到死都不会知道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整体来说关于爱情方面的故事也算是比较多的,有从正面描写的也有从侧面描写的,我发现阿特伍德写短篇故事的一个特色就是很喜欢用双线去进行故事折扣,他的时间线是一下子在过去一下子在现在,也使得故事看起来趣味性更加的高。

相比阿特伍德写的这几个短篇小说,我还是更喜欢阿特伍德写的长篇,这几个短篇小说看着总感觉有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受限于篇幅。虽然我只看了阿特伍德的猫眼,以后再接着补阿特伍德的其他书。

《荒野女士》读后感(四):女人的“存在”,是一段又一段关系的总和。

阿特伍德的热,持续高温。

在她被熟知的许多书里,《荒野女士》并非排在前位,甚至这本书还修改过名字。所以,要从这本书,去领会阿特伍德的写作、精神世界,多少欠缺一点“纬度”,但,恰恰又因它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你会在这一篇篇的小说故事中,去感知阿特伍德的种种对女性、男性,以及关系、隐喻的各种探讨。

读了这本书,有个最大的感受,有时候,短篇小说或许比长篇小说还“难”理解,因为它所能从其中获得的信息,很少。但,也因如此,你反而会在这些没有讲出的留白信息里,去揣摩和想象,作者的意图。

它又是一种另外的乐趣。

而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里,仔细瞧瞧不仅藏着许多“隐藏”信息,而她将人置身其中的场景,变得“复杂”、多维。让读者看来,也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去领会她的表达和意图。

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舅舅们》,讲述了女主爸爸去世,而女主和妈妈是在三个舅舅的“拉扯”下长大,这里讲述着女主和舅舅们间的关系。

长大后,女主在公司上班,遇见一位有实力的同事,和他齐头并进,最后女主功成名就,却又被那个一起打拼的男同事诋毁。这里讲述了,女主和男同事之间的关系。

最后,女主失落回家,她看到父亲的照片,想起了父亲,并且描述了好些她对于父亲的认知和看法。这里又讲述了,女主和父亲的关系。

在这明确的三段关系里,阿特伍德,不仅从女主视角出发讲故事,并且还从这些关系中的男人视角出发讲故事,最终,让女主对于自己女性的角色和被看待的感受,都发生了“动摇”和改变。

让我很震撼。她对于一个人处于社会中的角色,有着如此深入的思考和洞察。而这复杂的关系里,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其中,但常常又主动忽视的“关系”,这些“关系”如同“力”,在不同的人、情况下,拉扯着我们,因此,我们最终走向何方,其实是不知道的。

而在《泥人》中讲述了,“女学生和男教授”“小三和原配”之间的关系和探讨。

《死于风景之畔》讲述了,“女孩和女孩”“女孩和家庭”“女孩家庭和女孩家庭”之间的关系。

这都是让我喜欢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虽然探讨的是人物间的关系,但故事里,一定都会有个象征物出现,或者说一个不断出现的线索,比如《泥人》就是一个考古物“泥人”,《死于风景之畔》是画,《舅舅们》是她父亲的照片,等等。

《荒野女士》读后感(五):10个关于女人的故事

这是今年看的第二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书,上一本是《猫眼》。那时候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吸引在让我一直读下去。精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慢条斯理的细节描写,还是不动声色的苦痛磨难,那种微妙的复杂似乎是一面照进女人心的镜子,映出万花筒的色彩,却不全是快乐。

《荒野女士》是10个短篇,10个关于女人的故事。有年轻的,有年幼的,有中年的,有迟暮的,但其中必然也会有一个或几个不重要,或者曾经重要现在已毫无意义的男人。故事背景多是加拿大或者离开加拿大去欧美发展又回来到故乡的女人们。好几个写到了夏令营、森林、海滩。

因为作者没有简单的阐明对错悲喜,故事的时间跨度往往是几年、十几年或一生。每每读完故事后,不禁想要思考,但似乎又无法思考出太多。如今的我,已经开始能接受命运选择的两面,没有道德制高点的迷思。这些女性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真正的垃圾故事》里的这些可爱的姑娘们,夏令营的成年教练只是把他们当做寻欢作乐的姑娘,但是作为营员的十四五岁的少男们,心目中的姑娘们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他为她挥了混蛋一拳,她让他初尝禁果,他被开除,多年后,他也不知道,她有了他的孩子。结局的时候,作为读者,我有点希望他们再次相遇,我觉得男孩和姑娘之间应该是有爱情的。但是,一定会好吗?比起真的在一起,可能作为一个老古董故事在书页上、记忆里,一切才有生命力。也许他们以后会遇到,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死于风景之畔》是第二个阅后留在我脑袋里久久不愿散去的故事。十三四岁的2个青春女孩闺蜜。她们的故事很像是美国电影《天生一对》的两个双胞胎姐妹。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加拿大,一个漂亮一个没那么漂亮,一个活泼,一个文静。每年在夏令营相遇,突然有一年悬崖边,她在等她的时候,再也没等到她。直到她也活过自己的一生,她仍然不知道她在哪儿,她一生都在收集风景画作,因为她觉得,她的身体作为物质的存在,一定在哪个角落还没有被找到,她死于风景之畔。

我觉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个宝库,这样的故事她一定有太多了。有时候我想可能就是女人们随口一句“张三出轨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就能把它编成有血有肉的故事。那天的天气,鞋子袜子,路边的金盏花,都一点一点的随着人物的流动铺在纸上。姑娘们不都是聪明的,但都是坚强的,她们闪光的时候,男人真的都黯淡无光,他们追随着她们。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可以尽情探索的荒野。女孩们都该关注的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有时候看看封面几个欢笑的姑娘,也会温暖。推荐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