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乖呀乖读后感锦集

《乖呀乖》是一本由万方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乖呀乖》读后感(一):只有心很柔软的人才会写出这样一本书

看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万方是曹禺先生的女儿,只是单纯地把作者当作了一个爱狗的铲屎官,一个邻家的阿姨。

整本书文笔流畅细腻,读着读着对乖乖的爱从字里行间渗出来,一丝丝一段段,特别是乖乖老年之后,那种对老年狗狗的心疼又可怜读来让人心痛。

谢谢万方阿姨用一颗温柔的心写就了这本书,而你也需要有一颗温柔的心,才能真正爱上这本书。

《乖呀乖》读后感(二):乖乖,抱抱~

我曾经是一个不喜欢小动物的人,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上小学的时候养过两只小鸡,毛茸茸的很可爱,但是最后它们死了,我忘记我当时是什么感受了,只记得我没有哭,但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养过小动物。 就像我爸爸所说的那样,不论猫猫还是狗狗,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寿命都有十几年,这十几年的陪伴太久了,是一件非常消耗感情的事情。 没错,所以有些人狗狗丢失之后会大街小巷的张贴寻狗启示,我以前虽然觉得不以为然半夜表示尊重。 直到我自己养了宠物,先是一只猫猫,后来是一只狗狗。 猫猫刚好养了半年,是一只黄白,一次去吃宵夜的时候店老板送给我们的,或许把它丢到猫堆里,它就是一只平平无奇的小猫,但是当它在我怀里蹭蹭撒娇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我的小宝贝。 这个世界上谁能抵得住毛孩子的魅力啊~ 只不过养的那只狗狗这样的一个月就送到奶奶家了,我和男朋友都非常喜欢狗狗,但是那只狗狗太闹了,住在楼房有些怕会影响到邻居,还有一个原因是它服从性比较低,走在马路上什么都想吃,甚至连别人丢弃的口罩也会吃,实在不适合在城市中养。 好在老人很心疼狗,所以那只狗子现在生活的也很好,现在还和周围的邻居狗交上了朋友。 如果再养狗的话,我会养一只金毛,因为它温顺聪明,属于伴侣型的狗狗。 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只限于人和人之间,也包括人和动物之间。 在这本《乖啊乖》里,作者和他的狗狗相伴了16年。养宠物当然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出门总会想着它自己一个人在家,晚上不能回家太晚因为还要给它喂饭,要给它洗澡驱虫,会因为它的不听话而生气,还要收拾它拆家过后的烂摊子。 可即使是如此,当它满心满眼都是你冲着你嗷嗷叫的时候,你的心还是会化啊~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是《流浪猫鲍勃》,主题是猫猫与人类中间的互相治愈,这本《乖啊乖》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这个如此冷漠残酷的世界,还有一个毛孩子始终陪着你、爱着你,想想都觉得是一件超幸福的事情啊。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爱狗人的书,那些点滴的日常也是每一个养宠人都似曾相识的经历,书中记录的是他们,也是每一个喜爱小动物的我们。

《乖呀乖》读后感(三):温暖的书,温暖的狗

达尔文说“对人的爱已经成为狗的本能,几乎不容置疑。”在所有动物之中,狗无疑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养狗人士和爱狗人士也越来越多。在关于动物的影视剧中,关于狗狗的电影应该还是最多的,如《忠犬八公的故事》《我在雨中等你》《导盲犬小Q》《多哥》等。

《乖呀乖》也是一部讲述狗狗的故事的书籍,也是作家万方写给自己的爱狗的一部感人的备忘,同时也是写给所有爱狗人士的作品。

2003年11月,一条黄色的混血小母狗进入了作者的生活,它的名字叫乖乖。这个时期正是作者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她的丈夫被诊断出患有绝症,为了不受过多的情绪干扰,她向丈夫隐瞒了病情。作者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生活也是一片阴霾,感到无穷无尽的迷茫和痛苦。

在朋友的建议下,作者收养了乖乖。想不到的是,这条可爱的小狗为作者晦暗无光的人生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光明,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还是一段美妙的缘分的开始。正是在乖乖的陪伴下,作者逐渐走出了绝望的阴影,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本来以为无解的问题,却因一个偶然的机缘打开了局面。乖乖毫无疑问就是作者生命中的那个不期而遇的机缘。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万方是曹禺的女儿,自幼受父亲影响,对文学、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八十年代开始创作小说、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如今已是当代著名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非虚构作品《你和我》、小说《纸饭馆》《空镜子》、电视剧《空镜子》《女人心事》、电影《日出》《黑眼睛》、舞台剧《冬之旅》《新原野》等。作品也曾获得“金鸡奖”“金鹰奖”“文华奖”等各类奖项。

阅读这本书,最强烈的阅读体验就是温暖,不仅是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很温暖,乖乖这只小狗也很温暖。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我知道你不能理解,想象不出一个毛茸茸的小生命紧贴胸口的感觉。温暖,又一个用滥了的词,之所以用滥是因为它的准确,在许多情形之下很难找到比它更合适的词,所以我还是要用它:温暖。”其实,作为读者,我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感受到这份温暖的。

《乖呀乖》读后感(四):谁会拒绝一只可爱狗子呢?

如果你问我是猫党还是狗党,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你“本人,铁血狗党”(当然一猫一狗就更好了) 不过因为家人的原因,我家只养了隔几个月就死掉的鱼和一些一个月浇两次水就可以的绿植,但是平日里我最爱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跑到视频网站云养狗! 谁会拒绝一只可爱修勾呀!它们的眼睛,又黑又圆又亮,特别像是刚出生的小朋友,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你,心都被融化了!然后这个毛茸茸的小东西打个哈欠,伸伸懒腰,摇头晃脑,唉,每一个动作都在宣告:“嘿嘿,本狗子真的太可爱了!”

而且不是说狗子的身体情况其实和主人也很相关吗。比如说我是一个爱散步的人,那我的狗子也会因为常常被遛变得更加健康。不过反过来想,如果我本来是一个宅女,但是为了我的毛孩子,也很可能开始愿意下楼溜达溜达了。主人和狗,就是这样彼此影响彼此塑造。 我有时候会幻想,毕业之后可以不用合租的时候,也养一条狗,然后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毛孩子扑上来,哇那感觉一定很温暖(虽然可能要面对它白天在家里布置的一些“杰作”,而且它应该在也会很孤独吧,唉无解)。但是养宠物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我很想象自己要如何面对它们的离去。当我看着它从幼年走向迟暮,我们从一开始的新鲜感,相处中的不断磨合(其实更多的可能是要让小家伙听话),到融入彼此的生命成为必不可少的陪伴……然后它们离开,成为你人生的过客。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宠物不是你的全部,但你却是它的一生” 养宠物从来都不仅仅是什么休闲娱乐,它同时意味着一种责任,你是否能为另外一个生命的整整一生负责,能够在任何时候不遗弃它,尽力让它过上舒服的生活呢…… 我正是带着这满脑子对可爱狗子的喜爱打开这本《乖呀乖:为爱狗的你和我》的。 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养狗之人讲述与狗狗相处的点滴小事的治愈系小书。 封面清新,浅蓝底色,小狗圆溜溜的眼睛湿漉漉的鼻子趴在上面。 然而在翻开这本书后一半的时间里,我都有些痛苦。万方老师的情感表达是溪流式的,她没有什么大词和澎湃的发泄,但是在平淡甚至有些像口述的词句中,在她对环境或是风景的渲染中,就很容易让读者共情。比如,她写丈夫去世前坐着轮椅去医院时,望了一眼镜子里的自己,他知道那是他最后一次从家里的镜子看自己的模样了。读到这里,我眼泪直接涌了上来,疾病与死亡带来的绝望和压抑,从她的笔端缓缓流出。 这本书虽然是在写自己的养狗故事,但是更加令读者动容的,还有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讨论和思考。 乖乖是在万方老师的丈夫被查出癌症的时候来到家里的。 而在乖乖回到汪星球后,乖乖球又来了。 生命就在这样的流动中,温柔地延续着。 而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和最亲密的生命告别,亦是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功课。 乖乖走后,万方老师“带着它”走在街上、走进商场、逛书店、看美食。 生命的真正终点不是死亡,是被遗忘。 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讲,万方老师也是很幸运的,在生命的至暗时刻,乖乖宿命般到来,陪伴她走过十六年的时光。乖乖也是幸运的,它遇到了这么好的“妈妈”,爱它宠它也依赖它,用一本书来怀念它。 此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情实感的力量。 万方老师在采访时,讲到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决定写这本书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我爱我的乖乖,所以这份爱无以言表,所以我就用文字吧。” 热爱是很妙的一个东西。 前几天老师还在和大家说,一个博士生手动整理了上万条数据然后完成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是什么给了他动力去做这件可能没有成功的准备工作呢?其实就是因为他感兴趣。 写作也好、做研究也罢,包括我们的生活,找到热爱、抓住热爱,也许真的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乖呀乖》读后感(五):被需要的意义

小时候也养过狗。也写过一篇关于狗的文章。流水账一般闲闲散散地记述狗如何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如何淘气犯错,如何忠心护院,如何陪我度过最静谧的时光,如何逐渐老去,如何在我离乡万里时悄然离去,又如何在不经意间重新闯进梦中。

爱狗的人大可如此絮叨。自己是永远不嫌烦的。其他人即便不耐此类沉溺其中不可自拔的文字,看在这情感投注对象只是一只毛绒小宠的份上,多少也可谅解一二了。谁没有体会过孤寂时抱着皮毛柔软的暖烘烘的猫狗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慰籍呢?谁不曾体会自家猫狗走丢时惊慌失措、四处寻找的惊惶呢?我们在猫狗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点小矫情,甚至那些不太稳定的情绪,难道不都是自然而然的吗?

据说宠物猫狗都是因着人类的喜好而演化的,因此它们天然就能毫不费劲地打动人心。它们的双眼不染尘埃,它们的尾巴摇晃起来就能让人的心随之摇摆,它们无论是媚态十足还是一派高冷都恰到好处。

人这样毫无企图和心机地爱着毛孩子们,正是因为它们的毫无企图和心机。完全的信任,才能全心投入去爱。毕竟,它们并不需要我们倾尽所有。它们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它们也无需你为它们的未来做出任何承诺。相伴一日,就是一日的温情。它们让你真真切切生活在此刻、当下。

人类畏惧生离死别。然而我们深知,人生而孤独,迟早有一天身边的人都会逐渐离我们而去。包括我们自身在内,无论舍得与否,终有一天也会远离这个世界而去。如何面对这失去后的巨大空虚?尤其是,如何面对可能的失去带来的深重打击?

生的对立面是死。一个鲜活的新生命的到来,正是为了逃避死亡带来的惶惑与恐惧。“在人生如此重大的关口,恐惧让两个人做出相同的选择,而不是坦诚相见。我们不需要讨论养狗的问题,为什么养,养还是不养,我们宁可谈别的……”面对至亲的生死,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全开诚布公地去谈论。我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然而我们无法给他们所需的一切。这种深重的无力感才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

相比之下,照料一条狗,多少是在自己把握之中的,即便它寿命注定要比人短,即便要为它的归程做出最后的安排,即便我们会深深地怀念。岁月会抚平所有的伤痛。几个月后,我们还会碰到另一条狗,还会用从前的名字来呼唤它。我们照顾它们,被它们需要,从而得到慰籍。如果人生一定要寻找意义的话,这大概就是意义?

乖乖是幸福的,因为有人把它的生命延伸到了一本书中。作者是幸福的,因为身边都是爱狗之人。或者因为爱她,所以也这样无限宠溺地爱着她所爱。看她在文字中偶尔体现出的“任性”,想必也是被宠溺着长大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