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贼拉魔性东北话》读后感摘抄

《贼拉魔性东北话》读后感摘抄

《贼拉魔性东北话》是一本由马晓晴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贼拉魔性东北话》读后感(一):好有趣的东北话

东北人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比较豪爽、大气的那一种,上了大学,有几个同学也是东北人,她们性格都比较开朗乐观,同时说话也都夹杂着东北口音,非常有感染力。 本书主要分为三章,首先为我们讲述东北那噶达的社会风俗、吃喝玩乐等,让我们对东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然后为我们介绍着了魔的东北话,其中既有东北人的口头禅,也有他们常用的俗语等,当然也有各种象征着东北意味的特色话,让我们从中不禁感慨道东北话真得很有趣。最后为我们介绍了东北神兽,有熊瞎子、狗驼子、猫驴子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让我们对其有着别样的认识。 东北人的口头禅是“我去”“必须的”“那家伙”, 这是都是他们遇到事、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话。“我去”是有血性的语言,“必须的”是有媚气的语言,足以见他们的口头禅是多么有意思。在生活中所有的感慨,无论是高兴、生气、愤怒、懊悔等,都可以用一个词来精确表达:哎(ei第二声)呀我去! 当然,东北人最常用的一个词,那就是“整”,万物皆可整,比如整人、咋整、整明白、整点饭等,非常有韵味。点菜开吃可以说整,喝酒吐了一地该咋整…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东北话用作者落笔写下的文字是不能涵盖的,它包含着无限丰富的肢体语言、各种表情肌的排列组合、语音语调抑扬顿撞,真的只有现场听、看,才能真正体会东北话的味道。

《贼拉魔性东北话》读后感(二):最近做的一些有趣的书(吐槽向)

二三言马克一下近期做的比较有趣味的书。

1.作者的名字,第一回只闻其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女的,妹想到,是个一米八几老帅哥er,东北硬汉,aka前飞行大队成员。

2.里面的文字其实是杂志体,每篇都不长,一篇一个知识点。作者用做杂志的方式很早交稿了,但是看稿和选编用了好一段时间。有“美刺”的部分,比如写到东北“四大”“八大”,最接地气最贴地最哄堂大笑的例子,用现在的出版标准,连黑马都过不了全篇通红。为此,和严格的校对老师掰头了,掰头到人连连摇头。。。

3.这一本应该是尽量做到比较纯粹的“东北体”,虽然不是管锥编,但围绕它的一众人等,还是尽量使用原汁原味的东北人,至少减少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作者辽宁滴、终校吉林滴、美编虽然不是东北的,但也是尽量离目的地近一些、其中之一的责编是东北的近邻河北的。可是出版方是岭南的,“南方小土豆”,一位朋友老师说:贵社把东北出版社的生意抢了。

4.关于插图,是作者连写带画自行完成。很久没有接触过这么省心的作者了,上一个连写带画,还写的好玩的地域文化体是不是林达?如果记错了,就是我记错了。

5.有一些插图和原版的做了一点处理,有一些根本就没刊上,非常可惜。用漫画的形式画插图,本身兼有幽默和讽刺的含义,把漫画撤掉或者修图的过程,比保留原版更有行为艺术的含义。有机会出一个原版和洁版的对比(并没有)。

6.东北为什么会诞生《漠河舞厅》,为什么东北话这几年会风靡全国?因为人口流动啊。“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文章憎命达。用原文里的说法:东北话无尽欢乐的背后,有一种苦涩的味道,有一种齁咸的盐味,泪水的味道。那是泪水被吞咽到肚子里之后,被窖藏多时的味道。

看初稿的时候,就因为一篇文章被深深的打动了。就是这篇《老铁们绝对不打锛儿》。

7.因为和作者同在一地,交流起来实际非常方便,而关于书稿的交流仅占每次请教他的十分之一,飞快地决定了一些事情,好像显得正事不那么重要似的。多是唠些别的,文学的文化的历史的档案的绘画的艺术的。闲坐说玄宗。

8.做了八年书,有一些做的别别扭扭的,有一些做的很快乐的,有一些做的服服帖帖的,有一些广增见闻的,还有一些“总算做完了”。这本是做的很快乐,主打一个秉性契合。也希望我的快乐能传递给读者,让人喜欢这本书。打工还能快乐,多难得啊。

《贼拉魔性东北话》读后感(三):趣谈东北话

《贼拉魔性东北话》书评 ✭✭✭ 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之中,东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动的地方色彩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马晓晴的《贼拉魔性东北话》是一本能将读者带入东北雪原、工矿繁华、烟火人家中的书。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作品,是一本充满活力、幽默与深情的东北文化读本。 ✭✭✭ 作者:马晓晴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第一章“东北那嘎达”向我们展示了东北的风土人情,从每日烟火到历史积淀,从峥嵘岁月到平凡生活,马晓晴以一种轻松幽默而又不失深邃的笔触,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独具特色的地域之中。第二章“着了魔的东北话”则是对东北话这种语言现象的深入挖掘。通过对话语的历史溯源、日常用法的解析以及民间故事的引入,作者生动地呈现了东北话的独特风采。 ✭✭✭ 东北话之所以能有如此魔性的吸引力,源自它那富有特色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从“嘎哈呢”到“整一个”,每一个词汇背后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是东北人粗犷豪放、直率真诚性格的直接体现。这些词汇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充满力量,在马晓晴的笔下,更是化成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 ✭✭✭ 书中对于东北话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老把头的“开眼”到古老的萨满文化,从工厂矿区的历史变迁到温暖人心的土炕,作者在语言的探寻中融入了对东北这片土地深沉爱意。 ✭✭✭ 阅读《贼拉魔性东北话》,仿佛和一位东北老乡在白雪覆盖的黑土地上痛快地唠嗑,感受着那份雪中送炭般的热情。飘逸的黑龙江旁,品一口冻秋梨,听一段东北话,那种粗犷中带着细腻的感觉,会让每个读者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 马晓晴以档案馆馆长的精细眼光,捕捉了东北话背后的民族记忆和地域特点。她的笔下不乏精彩的插曲和趣味的片段,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文化的厚重感,又不失轻松诙谐。而她所涉及的食物如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等,不只是菜名,而是一种文化与记忆的传承,让我们在阅读中垂涎三尺、心驰神往。 ✭✭✭ 《贼拉魔性东北话》不仅是一本介绍语言的书,它是一本带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作品,是一本关于东北和东北人的生动叙事。无论是想要深入了解东北文化的读者,还是寻找一份快乐找乐的朋友,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马晓晴的这部作品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东北、了解东北人、品味东北话的大门,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知识与愉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