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章作法读后感1000字

文章作法读后感1000字

《文章作法》是一本由夏丏尊 / 刘薰宇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章作法》读后感(一):‘古’文章作法

本书的作者夏丏尊(xià miǎn zūn),自幼从塾师读经书,曾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秀才。光绪三十一年他借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毕业前考进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但因申请不到官费,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辍学回国。 这是他1919年到1922年在中学任教时的讲义稿,有一天,他的邻居刘熏宇要去立达学园教国文,遂从夏丏尊处借出。刘熏宇边用边教边改,后被大家认可做学园的固定教科书,两人就以合编的名义出版了这本中学生的作文课。 两位教育大家在本书中分章节讲述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等文体的基本概念、注意事项和具体写作技巧,涵盖了那时中小学作文课内容。以《红楼梦》《水浒传》《复活》《爱的教育》等中外名著为作文素材,目的是为了一本书让学习者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我虽然不再是中学生,但学习写作之路上,读旧的方法,也读新的方法,两者交叉印证对比,我想终将有所得。且比起很多写作书所列举的外文经典,所纠结的细节,很多是外文翻译过来的,而这本书虽然单薄,但其中所居文章皆为国语经典,更容易让中国人理解和感悟,尤其推荐写历史背景的小说作者来读。 比如文章中写记事文,写道景物描写,便列举《红楼梦》第四十回:“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写道颜色,便列举《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色,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 作者提出做记事文先需收集资料,经验事物,或者见过,或者听说过,或者从参考书籍中读过。但材料也不可都用,要舍去一些,然后整理好了,连缀起来。其他写作书大多相差不差。 这本书唯一的读后感就是,读完后想去读四大名著了,因此只推荐给那些想要写古风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或其他同类的初学者。

《文章作法》读后感(二):«文章作法»大纲(最详细)

# 议论文 一、意义 1、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使人承认为目的文字 2、与说明文的区别:目的是使人有所信;是主张;较主观;说明前置 二、命题 1、性质有肯定否定两种 2、形式上除表明语句外有疑问、命令、愿望、惊叹。 三、证明 1、直接证明 2、间接证明 反证:先指出对方谬误,再提出己方观点 注意对方论点的变更:足球危险→足球危险且非必要 四、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①演绎法(用含义广的命题论含义狭的命题) 1、三段论 2、三段论变式 3、三段论套三段论,(前提不充分,继续论) ②归纳法(集合部分论证全体) 1、部分事件的集合须普遍且无反例 2、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3、有反例也不一定全是谬论,只是原因还没完全举出 ③类推法(已知事件推论相类事件) 1、固有属性 2、被推事物和结论不矛盾 五、证据的性质和分类 ①因果论 1、同一事件,往往可做正反对的因果论 2、至少要有一个例证论 ②例证论(引用结论相同的事做证据) 1、人事和物理不同 2、假定不能做“例证” ③譬喻论(引用结论相似的事做证据) 1、古用很多,讥诈百出,最易使人受欺 2、分解为因果论和例证论 3、审查前后的关系 ④符号论(从结果推原因) 1、容易出谬误 2、只有当结果为一种原因造成的时候,符号论才可靠 六、议论的联络 1、因果论和符号论不全然可靠 2、例证论和譬喻论只能作补充用 七、议论的顺序 ①命题的位置 1、一般来说,先列命题 2、命题有争议时,先从比较广泛的地方开始,再提出意见 3、命题太平凡时,先讲讲了不起的点,再提出命题 ②证明的顺序 因果论最前,譬喻、例证次之,符号论最后。 八、作驳论的注意 1、确定敌论,找出法式 2、命题从分量上分,有全称特称两种。对方是全称,己方用特称回应 3、勿助长敌论声势;勿曲解敌论;最有力的驳论放在中部,最后说己方看法。 # 记事文 一、意义:记录人和物的性质、状态、效用。 二、收集材料,一一排列 三、材料的取舍和整理 取舍: 1、适切题目 2、注重特色 整理:将同类的材料集合,将冗繁支离的删去 四、顺序 1、以观察的顺序为标准 2、以事物本身的关系为标准 1)先整体,后部分 2)部分中,先大后小 五、文学的记事文 (记录事物的美丑,且不以使人理解为目的) 1、想象 依感受记录,不可依赖成语堆砌 2、注意特色 3、加心情感受 “精密观察,诚实不欺” 4、使用含动作的词语 凡描述事物,必须在有动作的时候,不可在它静止的时候。 # 叙事文 一、意义:记述人和物的动作变化或事实的推移的文字。 二、记事文和叙事文可混合 三、叙事文的要素 1、主体 2、事实 3、时间 4、场所 四、叙事文的主想 1、教训,传记,善 2、知识,历史,真 3、趣味,小说,美 4、主想与材料取舍: 1)以材料与主想的关系重要与否为依据 2)不必要的材料因别的材料引到与主想关系重要的地位,就成为有用的了。 五、叙事文的观察点 1、居于发动者一边 2、居于受动者一边 3、居于旁观者一边 4、作短文时,须确定一种观察点,全篇统一,不宜动摇 5、作长文时,应依时间的性质及重要性变动观察点 六、叙事文的流动 1、流动的快慢 快的,交代事件的轮廓即可;慢的,交代具体情况 2、流动的中止 1)由动的时间的叙事文,突然转到冗长的、空间的、静的叙事文 2)插入说明,使动态停滞 3、流动的顺逆 1、顺:按照自然的顺序,依次叙述 2、逆:前因后果颠倒,并行打乱 # 说明文 一、意义:解说事物,剖析事理,阐明意象,使人知道关于事物事理或意象的文字 二、用途和题式 用途:凡使人得到正确观念和理解的,都要用到说明文 题式1、疑问式 2、直述式 三、说明文的条件 1、所属的种类,即属差,分离和其他事物 2、所具的特色,即种差,分离和它关系较近的事物 3、所含的种类(像事物的记事文) 4、对称和疑似 1)对称:同属一类不同种 2)疑似:好像同种(写出描写的对象和疑似对象的相同点)实不同(写出描写的对象和疑似对象的本质差别) 5、明显的实例(一般在3之后) 6、语义的限定:多分歧,易误解,加限定 四、条件的省略 1、普通的省略 2、比较的省略:两相比较以说明的时候,和已知事物相同的条件,就可以省略 # 小品文 一、意义:短文皆称小品文 二、价值:作长文、能多作、观察力、文字简洁、养成兴趣 三、练习:日记、书札 四、作法 1、注意细节 从许多断片的材料中选出最可寄托情感的一点。 2、印象的 将自己所得的印象,不加说明直现出来。 3、暗示的 部分的印象的描写,可以暗示全体。 4、中心:情调心情上的统一 5、机智: ①侧面观察,找出常人心中所无而实际却有的光景。 ②文字有精彩的部分 6、实际做例和添削

《文章作法》读后感(三):文章作法——学会用文字更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写文章从来都是一个模板的,不管哪一类型的! 作者的这本《文章作法》就是教给我们很多可以应用的方法,让我们在写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有一个更加适当的模式和应用!

本书从一个作者应有的态度、记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多个不同类型的文章作法来详细的介绍,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虽然写作没有成法可依赖,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可以遵照的!

所谓好的文章就是要达意表情,综合起来,最要紧的基本条件却有两个:(一)真实,(二)明确。真实:文章是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给别人的东西,要是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跟情感就不应该作这样意思和文章了。没有真真切切体验观察过的文字,让读起来的人读起来就会感觉很迷惑,读后也会感觉什么都没感受到,非常的空虚!文章就是要表达作者的的真情实感,当你注入适当的情感跟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起来的人,才真实,才更加的感同身受!(二)明确:文章要能使读的人了解,才算达到目的。读文章不像我们面谈,面谈我们有不懂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当场问清楚,但是文章是给同时代或易时代任何地方的人看的,很难有咨询的机会,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要明确,让人了解才是目的!

同时不模仿、不抄袭,也是一个作者该有的态度!文章是表达自己的意思跟情感的,如果自己没有同样的感受,文章就不真实、不明确了。文章就是表现自己的,各人有各人的天分,各人有各人的创造力。一味的随人脚跟,必定是抑灭了自己的个性!

在造辞上也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用辞要适如其分,表示某实物最适当的言语只有一个,要是用的不恰当,就容易和别的实物混同!还需注意的还有不要乱用成语和典故,如果你所用的跟你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吻合,用也无妨,但是很难有这样的凑巧的事情。要是把不适当的辞来表示的话难免有点张冠李戴了!除了成语跟典故,方言也是要慎用,用了出错也比较多,比较读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容易让人读起来,心生迷惑! 还有小小的标点符号,它辅助文章表达意义更加明确吆!同一句话,用的符号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了呢! 以上就是我觉得很感同身受的地方,当然也学到了很多应对不同文章的作法方法,非常受用,也接触了很多没有听过的词汇,让自己又储存了很多的词语,非常不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