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根棒》读后感100字

《一根棒》读后感100字

《一根棒》是一本由[日] 高野文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根棒》读后感(一):短评没放下

读的第三本高野文子,这本尤其打动我。感觉分镜又比之前的作品更灵动了。第一篇故事就是细长竖格分镜,我随意翻看一瞧,意识到吊儿郎当的状态大概读不进去,遂重振旗鼓再来。全书最棒、大概也是最抽象的是《奥村先生的茄子》也是书名“一根棒”的来源,这篇的分镜非常厉害,我以前理解的分镜就是划分页面及相应的重点,并强调人物(大多数时候)的作用,往往和它的关注对象联系非常紧密。但是这一篇的分镜更有电影镜头、对应着更大空间的广阔感,故事一上来是车水马龙的街景搭配主角对话格子,大概用了四五个分镜才从街景、便道、餐厅门脸、餐厅内部的一桌拉近到具体的主角本身。另一幕是由近及远,从灶上正煮着的锅子,下一镜厨房有灶的一角挤在左边、向右大幅拉伸出厨房一墙之隔的客厅和正在对话的人。还有类似黑白电影“幕间”的演出。在这些分镜技术之上,作者的表达形散而神不散。《一根棒》童谣本是给一条直线画上很多基本图形符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形象的内容;《奥村先生的茄子》故事则是一个人的举动牵连着各式各样的人,万事万物互相联系,共同构成生活中转瞬即逝的一刻。这一篇到此我还觉得远远没有读透。另外很喜欢第一篇年轻夫妇被刁难后忙到半夜,吃几口点心喝杯茶,望向窗外晨光熹微住宅区,而住宅区也一同望向他俩的结尾。住院那篇自始至终没出现过“住院好无聊啊”的直白文字,全部都在一张张分镜中,熄灯后窗外黑灯瞎火的夜景真是神来之笔,没有人想过能这么画,大概也没有人敢画如此之多。

《一根棒》读后感(二):成人漫画

提到“成人漫画”你会想到什么?又或是提到“成人”这个前缀你会想到什么?在我有限的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最多人听到“成人”两个字,羞涩一点的面红耳赤一脸抗拒,放得开的就是“死鬼,讨厌,又开车,种子发过来”,在他们眼中“成人”代表着“sq”。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除了“sq”以外还会加上“bl”这个元素。所以“成人”=“sq”+“bl”,是这样吗?

“读库”成立“漫编室”,到目前为止一共正式出版了五部漫画,我看了其中四部,分别是高野文子的《一根棒》《朋友们》、今敏的《海归线》以及藤本理的《梦晕》。我不是一个资深的漫画迷,对日本文化也知之甚少,三位作者除了今敏,其余两位都是第一次接触他们的作品。我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不知道他们的长相,甚至搞不清楚他们的性别。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还是被其中一位作者的作品深深吸引,高野文子,尤其是《一根棒》这部短篇集。高野文子的漫画是我所看过的“漫编室”系列的作品里唯一让我想反复回看的。今敏的《海归线》虽然涉及环保这样的大议题,其中也穿插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可终究还是不够深刻。虽然我很爱今敏,但不得不这样说。而《梦晕》则是满满的小确幸,虽然能短暂地温暖人心,但是终究还是无法在我心中形成某种有力的支撑。随着现实生活的寒意一波一波来袭,《梦晕》所带来的那点温暖迅速消失殆尽。然而阅读高野文子漫画的过程让我回忆起我阅读我的第一部日本文学作品《我是猫》时的体验。无聊、枯燥之中穿插少量的眼前一亮,一度感觉看不下去,可是当下定决心放弃的时候,又有某种幽微难以捕捉的情绪,让你重新拾起书本。在这样的反复中,直至全书完结。这大概也就是为何会有人把高野文子称为最有文学性的漫画家。

我是看着日本少年漫画长大的一代人,少年漫最大的特色就是热血。主角总是充满正能量的永不疲惫的少年,哪怕成长的道路上有所动摇,但那个动摇其实也不过是一抹调味剂,就如同在制作甜点的过程中加一点盐,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丰富甜。在阅读少年漫的过程中,我被那份热血所感染,我高呼“我要成为那样的人”,可是长大的过程终究是残酷的。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对自己的认识一点点增加,发现现实离漫画越来越遥远。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勤奋,甚至懒惰;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热情,甚至冷漠;发现自己心中并不是总是充满爱,甚至时常充满恨;发现自己并没那么深情,甚至薄情;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单纯,甚至充满心机;发现自己并非不爱钱,只是挣不到钱;发现自己并非不爱美人,只是得不到美人;发现自己并非总是受伤角色,有时也是伤人的角色;发现自己的真心会被践踏;发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发现……发现自己原来充满自己当初深恶痛绝的品质,发现那些悲惨的际遇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头上,这时应该怎么办?痛快地将错就错,随波逐流,然后安慰自己“我也是无奈”“这是人的本性,我没有任何问题”?又或是把“丑陋”都隐藏起来,戴上“完美”面具生活,若是面具被撕破,就逃之夭夭?

《一根棒》里一共有6篇故事,他们形色各异,耐人寻味。《美丽地小镇》讲述一对普通小夫妻平淡的日常生活,可是如果你足够细心敏锐,你会察觉得到平淡之中所隐藏的波澜。这对夫妻的结合的原因我不敢说是爱情,可是在他们平淡的生活里我却感觉到温柔的爱意。从《生病的友子》的场景和出场人物大概可以推测出是讲的是儿童住院部的事。可是这篇漫画并没有具有逻辑性的剧情,由小孩子的对着玩具或动物的自言自语、生活的片段、“胡言乱语”……这些碎片式的内容构成。这篇漫画像什么呢?大概像一首诗,你不需要理解它,只需要去体会它,你会感受到满满的天真。《巴士站四点见》则是把乘公交车这件再日常不过的事,描绘得丰富而饱满。《我所知道的那个孩子》讲述一个家境优越的乖孩子对一个家境贫寒的坏孩子的羡慕,引发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东京可乐波古》讲的是一种叫做可乐波古的和人类一起生活的小精灵的故事。展现一对可乐波古如何从大城市东京移居到乡下生活。《奥村先生的茄子》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一个号称自己是茶壶通过整形成为人类的女人,找到人到中年的奥村先生,只为询问他十九岁那年六月六日的中午吃了什么。可是那对于奥村先生来说只是众多普通的日子中的一个,他又如何会记得。于是故事就围绕搞清楚奥村先生十九岁那年的六月六日究竟吃了什么展开。其中有一段,女人对奥村先生说如果六月六日是他和女友开心约会的日子,他会记住吃了茄子;如果六月六日是他儿子被撞送医院那天,他会记住吃了茄子;开心快乐到废寝忘食的时候,悲伤难过到食不知味的时候,其实都是六月六日的延续,虽然奥村先生没记住,但那都是吃了茄子之后发生的。故事在一段录像中结束,那段录像是奥村先生的“邻居”们在他十九岁那年六月六日发生的事。看这篇漫画的过程中会发现某个时刻突然出现了一段古怪的旁白:“有这么一根棒,是树叶吗,不是树叶,是青蛙吗,不是青蛙……”。我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觉得其中定有深意。这段旁白一直延续到漫画的最后一页,这时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日本的一首图画歌谣,就像我们的《一个丁老头》。我笑出了声,笑自己是个复杂的成年人。

成年人的生活当然不是只有性和bl,其中还有非常多复杂的元素,但最多的始终是平淡。总是记住那些开心的时刻,总是记住那些难过的时刻,却从未记住那些平淡的日子。总是惦记着那些给自己伤痛的人,总是追逐者那些带来新鲜感的人,却不愿看一眼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陪伴着自己的人。你要告诉我这就是人的本性,是吗?我突然想起写日记这件事,虽然某部电影的上映一天之内把写日记的人都变成了不正经的人。可是每当我翻看过往日记,那些被我遗忘的平淡的日子,都在闪闪发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周围的青年都纷纷开始强调自己是个孩子,强调天真和孩子气。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几近病态。因为小孩子不会意识到孩子气这件事,真正天真的人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当一个人把“孩子气”“天真”这样的字眼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很遗憾,这个人已经是个切切实实成年人,不管他承认与否。成年人的世界确实复杂,可似乎也没那么复杂,所以我还是打算认认真真地做一个成年人,用日复一日的平淡,换取片刻的闪耀。

《一根棒》读后感(三):从漫画中发散的电影联想

《美丽的小镇》是写给普通人生活的一首歌,在很平凡的一个小镇上,这对年轻夫妇也活出了一种诗意。漫画中一格一格的生活细节,有种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的感觉,例如《麦秋》《步履不停》中的生活场景。

《生病的友子》让人想起了电影《坠入》中的小姑娘,因为住院而发生了一场奇遇,而医院里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们,又让人想起韦斯·安德森的电影。

《巴士站四点见》中有一点点社交恐惧,又有一点脑洞大开的女孩,让人想起《天使爱美丽》里古灵精怪的艾米丽。

《我所知道的那个孩子》大家一般讨论问题孩子的心理原因较多,又有谁关心好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做一个好孩子不是容易的事,他/她可能是为了讨好大人才压抑了自己爱玩好动的天性,好孩子其实也需要关心,也需要一点放纵和任性的空间啊。如果说这一章中有一丝丝压抑感的话,这让人想起《阳光普照》中许光汉演的那位大人眼中完美的儿子,最终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情节。

看完《东京可乐波古》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吧,大概和河童(《河童之夏》)一样,大概这种寄居小人是日本民间的众所周知的传说吧。漫画里的这对情侣,最后离开了东京,去乡下生活,又让人想起《龙猫》开场爸爸带两个女儿回乡下的情节,还有《风平浪静的闲暇》里女主角逃离职场,去郊区生活的故事。

《奥村先生的茄子》真是又奇幻又搞笑啊,奇幻如《魔女宅急便》中设定有一种会飞的魔女,还有《求婚大作战》中有个可以让人穿越时空的“妖精”。而《奥村》整个故事如此煞有介事,只是为了搞清楚1968年6月6日奥村先生午饭有没有吃茄子,哈哈哈哈,有一点点 ? 《一拳超人》的无厘头感?

最后两篇故事中淡淡的奇幻色彩,让我想起我心目中的神作《虫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