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俗地》读后感摘抄

《流俗地》读后感摘抄

《流俗地》是一本由[马来西亚] 黎紫书著作,麥田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450,页数:4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俗地》读后感(一):流俗地

细辉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晓得,银霞也以为不可能对他说得清楚,他笑或不笑,楼梯间的气味是不一样的。就像一只伫足在指尖上的飞蛾,它安静地一动不动,或是它微微地振颤翅膀,周遭的空气是不同的。所以,此刻银霞就像以前坐在楼梯间一样,默默感受着细辉的存在;心里想,你不想说话就别说吧。 我在这儿陪陪你。

《流俗地》读后感(二):流俗地

这还是第一次阅读马来的文学。因为银霞工作的的士召唤台显得太有年代感了,所以我老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在读的时候我老是会以为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前期的故事,所以得常常提醒自己这是这几十年的故事。银霞、拉祖、细辉三个人的友情,还蛮可爱又现实的。好像很多年幼的感情会随着长大,随着人生追求的不同,个人学业、婚姻会把人们的人生轨迹从此分割开来,这是现实的。至于可爱,在何金妹去世的葬礼上,拉祖抱着银霞大哭,银霞还能和细辉说说父亲因为两姐妹的话生气的事情,这又让人感觉友情仍旧是可爱可亲的。 还有就是,银霞和顾老师的相遇,真的是有点点罗曼蒂克啊,兜兜转转,原来人生就是一个圈,过了几十年后再次相遇,居然从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变成了棋友、夫妻。

《流俗地》读后感(三):一本适合冬天的广式靓汤

如果用一道菜来形容这本书,我觉得可以把他比作沙县小吃里的广式靓汤。食材并不稀罕,但是这些食材组合之后,通过耐心的文火慢煨与时光的作用,变得鲜淳无比,冬天花时间慢慢读来,甚是养胃驱寒

小说的主题不能一概而论,探讨了很多方方面面,但是总体会给人力量,给人希望,像最后顾老师的名字一般,是有光的,也像最后生活,也就是猫咪,回归到银霞那里,是拥抱生活,用力生活的。描述痛苦但是给人力量走向未来

读到了三四章就觉得作者为女性,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与很多能引起共情而又常常被人忽略的观察角度无不让人直呼精妙。这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文字功底和对生活的耐心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多的精彩内容

读书甚少,个人觉得可能是由于地域的问题,作者的文笔很有民国味道,浪漫而有味,与当代的时间形成对比,是一种很有趣的阅读体验。

《流俗地》读后感(四):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这两天不知怎的,对看电影和上网刷资讯刷视频意兴阑珊,专注读书,终于在这深夜四点将本书读完。 这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微缩的马来西亚街头故事。银霞的故事,细辉的故事、拉祖的故事、大辉的故事、莲珠的故事、何门方氏的故事、梁金妹的故事、马票嫂的故事……这是众生。我像在观看一幕幕小时候家里电视机上播放的长篇电视剧集,合上眼满是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我读时总觉这个世界很潮湿,像雨刚落完又像雨永不停歇。流俗地流俗地,当真是流于俗世之地,真切的市井生活和人情世故浮在纸上,是马来西亚街头的故事,又与我们这头有什么分别? 在某个群里与阅读书友聊了一番“古银霞与古阿霞”,名字相似,给人的感觉也相似,很喜欢这位朋友对她们的描述,银霞更内敛,阿霞更灵动。 两个女孩子我都非常非常喜欢,我形容她们是坚韧的不屈的树。在《邦查女孩》的书评里,我说古阿霞是我见过最清澈剔透、最勇敢的女孩。此刻我说,古银霞像小河流水淙淙,是我见过最像“流水”的女孩。

《流俗地》读后感(五):群象

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流俗地》,学识浅薄第一次读到马华作家的著作,体会到了别样的马华风情。淡淡的温情溢于字里行间,银霞虽眼盲,但看的比谁都清楚,比明眼人更聪慧,有的人只是徒长双眼,识不破自己,看不透别人。看到“铁三角”的友情,也会让我想到儿时伴我长大的伙伴,大概每个人都有那样的伙伴,只是后来流落人海,失去联系;看到银霞虽命运待其不公,但仍挣扎,感概生命的韧性与力量,与银霞对比的是大辉,空有皮囊,却握不住命运的舵,游来荡去,归来终是空空如也。近打组屋彷佛是一个微型社会,浓缩家长里短,凝聚爱恨情仇,只是时间催人老,爱恨随风去,颇有物是人非事事言休却不休的无力感。

以银霞为主线穿起来的马华社会,回荡着人间烟火气,还有马华独有的气候与社会生态,马华人关关难过关关过,丧偶的老古,新婚的银霞,潇洒一生却落魄收场的马票嫂,守着彻夜不眠小店的细辉,独支一家的惠兰,这些人或许就是马华人的缩影,万千千的生命在时间的洪流中颠簸挣扎,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摸得到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