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锦集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锦集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是一本由师北宸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一):写作-塑造思考能力以及被动社交的工具

这本书中提到了写作的两个重要功能:塑造思考能力以及被动社交。首先,写作是锻炼思考能力最有力的一项工具。写作帮你理清乱成一团的想法,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以及不断打磨和迭代自己的思考。

其次,写作还是一种被动的高质量社交。写作乍看起来孤独,但你的文章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不需要你主动社交。自从2019年12月开始,我在得到app上每天写一篇笔记,主要是读书的思考。对我这种内向的人来说起到了社交的作用。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二):瞎眼之作,浪费时间!

看到书名里有写作二字才拿起来看,但看完之后十分失望,真正关于如何写作的内容非常少,更多的篇幅是在营销自己,就像网友所说:“他就是用一本书的时间给自己的师北宸写作训练营打了一个超长篇幅的广告。”而且营销的方式非常像心灵鸡汤,一个吸睛的标题加几个能做到的方法,再分享一些自己成功的案例,读完就像是刷了一个小时的抖音,脑袋里什么也没留下。

而且书里的方法大部分又是从各个国外书籍里摘抄过来的,虽说阅读量大是个好事,但堆砌和内化完全是两回事呀。看这样的书,总感觉我把之前的读书笔记整理整理也能出一本书。

关键是在有限的如何写作的内容里,他介绍了万能写作公式:观点-案例-总结,就是说一篇文章你要先有自己的观点,再找几个案例阐释,最后结尾要做总结和升华。你说这玩意儿像不像高中作文里的总分总,要先总结提炼一下,再找内容说明,结尾再总结升华一下。所以他这个万能公式有什么特殊之处吗?看不出来。

总的来说,我就是瞎了眼了才去选这本书来读。如果对写作感兴趣,推荐阅读《写出我心》。另外建议选书不要选近四五年出版,网上评分又不到8的,免得被毒害眼睛。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三):【每天一本书】20210303,D28,《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评分3

文章摘录:

01 写作经验:第一,找到你这个行业最好的资料并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笔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通通记下来。

02 行为经济学家B. J. 福格说,持续的改变只有两种方式:从“小”起步,或改变环境。

03 很多人在养成写作习惯之前,可能更需要“写作禅”的帮助。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痛苦、烦躁、顺畅、愉悦……但写完之后就会有一种畅快感。

04 优秀的写作者懂得沟通,他们让事情易于理解,他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他们知道什么该省略,那是你在任何求职者中都想看到的品质。

05 每个人的时间花费都可以用两个圈来形容——一个是扩大关注圈,另一个是扩大影响圈。

06 什么是被动的高质量社交?真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别人的声音,把自己的真实感悟记录下来,再交流出去。以心交心,你就能与其他人形成更深的连接。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四):《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带给我的启发

过去的几年,我一直在读书和听书的数量上下功夫,年初给自己立下读50本书,听200本书的大目标,每一本书读完和听完,我就可以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增加一本书的量,很有成就感。但是几年过来,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个发生什么改观,甚至当与别人讨论的时候,那些曾经读过的书,也已经无法被提取出来,更不用说应用到实践中改变我的生活和工作了。 于是,最近我在深刻地反思自己,再一次拿起北宸老师的这本《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它也是我3年前读过的书,之后就躺在书架里没有再翻阅过。 我认识北宸老师,是在他的写作训练营,至今还记得18年底那21天的经历,是一个对我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因为训练营,我终于在十年后又一次提笔开始写东西了,虽然我是一个从小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但是过去的很多年,却因为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等等各种理由,让我没有了写东西的自信。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一次有了写作的动力和勇气。 其实,在中间经历过很多次对于这个兴趣爱好的定位,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链接点。而重读北宸老师的这本书,看到他为了写作的终身爱好,放弃了很多在外人看来求之不得的绝好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热爱,更坚定了我关于阅读和写作最好结合的方式—通过高质量的阅读,积累输入的素材,通过写作的方式作为输出,这样对于阅读的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不在于数量的堆积,而更追求质量的完善,不仅仅可以提升自己对于书籍内容的更好吸收,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解读和实践经历,给到他人一定的帮助和启发,真正做到了知与行的结合,与可以将费曼学习法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北宸老师在书中说自己曾经在高考的时候是作文不及格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写作的基础,却可以在大学的时候通过阅读和翻译国外的科技网站上的文章,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的大量阅读,积累和构建了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万能写作法,最后成为网易科技、《彭博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凤凰网科技频道等很多知名科技的专栏作家或者主编,在那个圈子里树立炙手可热的个人品牌。之后他并没有按照传统的观念一直在这样的路径下走下去,而是独立创业,创立了“一把钥匙”写作品牌,希望通过写作帮助到更多的人打造自己的天赋能力,帮助更多人从内向者的“弱势”中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师如何从普通走向卓越的过程,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平凡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完成了和自我的链接,找回自信,活出自己的天赋。 这是我有史以来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画重点,第三遍写了15000多字的读书笔记,第四遍做了思维导图,今天又写下了简短的读后感。因为北宸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中的一个,所以以他的这本书作为我阅读写作的开始,进入精读和创作的过程。 这条路没有那么简单,也会看起来比较孤独,但是我知道那是我内心深处探寻过无数次找到的兴趣所在,也是可以引领我成长的灯塔。我会默默地在一个安静地角落里,享受着读书的美好时光,再去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分享自己一路的收获,结识同样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伙伴,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 不去追寻光,让自己成为那束光,共勉之!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五):看多了猪跑,你才有机会吃到猪肉

我参加过师北宸老师的写作训练营,现在都还记得他的微笑和露出的一口白牙。训练营的质量是非常高的,资料非常丰富,我对师老师的“万能写作法”印象也很深刻。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并且认真做了笔记。为什么现在才来读这本书呢?因为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想要成长了。回头我还要把训练营的资料好好嚼几遍。

我印象中师老师是比较朴实和真诚的,这种朴实也体现在他写作的书里。他在书中形容自己是一个“性格非常腼腆、内向”的人,他“不喜欢人多的场合,对气场非常敏感”。如果你追求的是妙语连篇、风趣幽默、文采飞扬,这本书大概是要让你失望了。如果你想看一个普通人如何利用写作实现个人成长,想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绝对会有帮助。

书籍的架构很简单,第一个部分告诉你为什么要写作,接下来,作者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写作来实现高质量的社交,如何利用写作来营销自己,把自己“卖出去”。为什么要重点谈这两个部分呢?上面已经说过了,师老师说自己一个非常腼腆、内向的人,这样的人在传统的社交场合中是非常不占优势、不自在的,可是利用写作,他获得了很多自己找上门来的合作机会,当然也认识了很多牛人,比如李笑来和罗永浩老师。

最后两个部分,作者才谈到具体的写作方法。如何写出能帮助自己成长的日记?如何利用周记来做复盘?如何写总结,如何写出吸睛的个人简历,书中都有介绍。

关于写作的方法,师老师重点介绍了“观点+案例+总结”这个万能写作公式,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所有非文学类的写作,非常底层。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古典老师的三天读写体验营,古典老师也提出了一个“SS读写卡”的概念,帮助普通人更快上手写作,能够坚持写作。古典老师的读写卡也包含三个部分:概念、个人体验、行动方案。我刚开始也觉得很妙,但是后来想想,这就是万能写作法嘛。

概念就是对应观点,个人体验对应案例,之所以写个人体验,就是我们找不到别人的案例的时候,先拿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当案例;行动方案就对应总结,真正有效的阅读是为了成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总结就是想想“以后应该怎么做”。我没有比较两位老师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万能写作法更加底层。

这本书读上去有些枯燥,因为师老师专注的领域是科技、商业和个人品牌,他不是严肃文学作家。

也有评论说这本书没有干货,其实我能理解师老师,因为万能写作法已经概括了所有的写作干货。市面上“如何写出10万+文章”“如何靠写作月入过万”之类的干货已经太多了,没必要再赘述了。而且,任何一个通过写作实现了个人成长的人都明白,写作变现其实没那么容易,用师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学习的阻碍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追求干货,其实是想找捷径,认为有一种路径能让人舒服地成长。师老师知道没有,所以他不想分享。为了写出每周1000字的科技专栏文章,师老师每天会花6~8小时阅读;为了写某个主题的文章,他会把搜索引擎前30个链接全部看完。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过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新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这本书没什么新颖的观点,作者只是把他“正确的重复”的过程展示给我们看。我们不是缺干货,我们缺的是执行。

人们总是想用别人的术来指导自己的术,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只有自己的道才能指导自己的术,而自己的道得靠自己求,自己悟,别人是没法告诉你的。但是看别人求道、悟道的过程,是能给自己带来启发的,是能帮助自己悟道的。

说实话,读这本书,对我的震撼最大的是师老师那种死磕自己的态度。他并不是科技行业的从业者,但通过大量的阅读,规律的输出,愣是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科技专栏作者。这破除了我之前的一个迷思:一定要有直接经验才能进行学习。我是一个教商业的老师,但由于我自己不经商,所以我没法成为一个好的商科老师。原来,我只是输入不够,读得不够多,如果我能精读几十本经典的和流行的商业书籍,我还讲不好商业吗?不要小看间接学习的威力。

以前都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另外一种成长模式:坚持看猪跑,看多了你有一天就会吃到猪肉的。

师老师就是这么干的,他把整个过程展示给我们看了,这就是本书最大的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