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告别吧!(完结篇)的读后感大全

告别吧!(完结篇)的读后感大全

《告别吧!(完结篇)》是一本由西加奈子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9-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告别吧!(完结篇)》读后感(一):或许,每个人都有信仰

其实我能读懂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活着就是信仰。作者花费三分之二的笔墨浓墨重彩渲染了主人公的生活,记录了主人公步从小时候应对父母离婚到长大了面对不同的女性,从一开始的逃离家庭到最终接纳家庭,读者仿佛在作者详细的笔触下切身体会到了主人公沮丧且逃避的生活。最后峰回路转,告诉大家:活着才是信仰,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

落脚点是很不错的,不过我其实想到了身边的一些朋友们,他们就如同主人公步一样,出身优渥,但总是不满足于自己获得的,总是在不断攀比身边的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期许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一旦别人有所改变,自己就崩溃了。我真的觉得这部分人很奇怪,读完小说才明白,他们只是没有信仰罢了,可怜也可悲。总觉得自己苟活于世上不容易,所以怨天怨地怨社会,但就是不会认真检讨自己的问题。

我每次跟这些人交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总是以别人的想法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拿着别人的观点去批判另外一批人?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带来的后果罢了,这群人是生活的逃兵,美其名曰移民会有更好的生活,在我看来到哪里都只会重复自己悲惨的“套中人”生活。

想明白这些,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了。很多时候那些网络上随意批判你的人,不过是不了解前因后果,妄自评判别人的人罢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喜欢什么就去争取,受不了评论就不发朋友圈,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安稳稳活着,就足够强大了。

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我觉得书中主人公的姐姐贵子就代表了我们当代的一部分年轻人——挣扎着前行,想要获得关注,但又会被一些简单的语言击垮。索性贵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平静下来的贵子顺带点醒了步,是真的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一直在问我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目前来讲,我觉得是快乐地活着。希望十年后的我,仍然拥有底气去告诉现在的我:我活的很快乐啊。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罢。

《告别吧!(完结篇)》读后感(二):学会“萨拉巴”,把丧变成一种能量。

这本书分上下两部,但称不上大部头,因为是很容易读的文字和情节。读第一本的时候觉得写得有点流水账,直到读到第二本才明白作者的用意:“这其中所写的几件事情是杜撰的,又或许全是我杜撰的。出现的人物中,有几个是我虚构的,又或许所有人都是我虚构的。我没有姐姐,父母也没有离婚, 或许我根本就不是个男人。我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信仰。”

读完书首先让我惊叹的是西加奈子是如何做到在作品里完全隐身的?不论是叙事还是人物心路历程都找不到作者的主观笔触(这也是第一部为什么读着有流水帐的感觉),从主人公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别人交换蜡笔到和各种各样的女朋友交往、遇到鸿上成为知己、脱发失业到最后去埃及找回雅各布,这些看着毫无波澜的日常琐碎如同日记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但你会觉得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属于步的历程,而不是西加奈子。红楼梦的厉害之处在于塑造了一百多个鲜活的人物,这本书虽然没有一百多个角色,但是每个角色都十分立体,都能完成自然而然的成长,就像背部文着文身的神秘的矢田阿姨是一个从小失去家人经历过残酷岁月的人,穿女装的向井桑其实是个善于掌控全局的很爷们儿的人,野心勃勃的纱智子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等等,每一个小角色都十分精致惊艳。但这本书里面最主要塑造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一直在寻找自己信仰的人: 我的一家人就属于这种的,看起来自私虚荣的妈妈信仰着爱情和爸爸,但却遭到了背叛;爸爸也爱着妈妈和自己的家庭,但却出于愧疚和歉意最后只能出家;姐姐一直是一个格格不入的怪人,拧巴、自私乖张孤僻,她一直在寻找信仰,从一开始的各种宗教到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所谓的脊柱,才完全变了一个人,从老树变成了神树。而主人公步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从小时候的懂事到长大以后像打擦边球一样地靠幸运而过生活,他在不停地寻找一个让大家和自己都舒服舒适圈,但他就这样像是随波逐流的浮萍般的生活已经让他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直到最后,连自己的姣好容貌和一点点侥幸也随着脱发和失业离他而去,他再也不能继续逃避,得过且过了。最后在姐姐的指引下,他去找了父亲,和原生家庭和解告别;然后回到了埃及再找了雅各布,和让他留恋的美好的青春做告别,最后抓起了笔开始写小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再重新面对生活。另一种就是纯粹的人,不需要寻找信仰的人。之所以纯粹的人不需要寻找,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有信仰,而是他们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或者不要什么。信仰和欲望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因为欲望必须不停的追赶去完成、去填满,但信仰可以是无为的、空的,就像夏枝姨终生未嫁,只结缘于图书电影和音乐,她似乎已经从书本和艺术里获得了超然于外物的力量和信仰,活得笃定而自持。须九和鸿上也是十分纯粹的人,但是他们都经历过各自毁灭和痛苦,才抓住人生的脊柱,从丧的人生里找到活下去的能量。

小说里有两个隐喻。一个是矢田阿姨和姐姐信仰的宗教satorkoomonnsama,其实是一个猫屁股,“那个satorkoomonnsama的正身,实际上竟是棕色虎纹猫的肛门。不管什么事,都无所谓了。这正是最重要的。它不能是华丽的东西,也不能是令人生畏的东西。它是能让人看淡这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的东西。”作者这样写既讽刺又诙谐,猫屁股是多么不值一提的信仰啊,可是作者这么写就是为了说明信仰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是值得你去追寻能给你带来内心宁静的东西,就算是猫的屁股,人的头发,天上的云,海里的沙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信仰。还有一个就是雅各布和步在尼罗河边看到的怪物,金色的尼罗河上升腾起来了巨大的怪物,那是步第一次经历离别,也是美好青春终结的序曲。那个场景十分动人,像是动漫里面让人很燃的画面。但直到小说的最后步才悟出来那个白色的怪兽其实就是时间,时间这个怪兽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痕迹,带来了好的或不好的东西,但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勇敢地告别,对过去说出萨拉巴,才不会被他伤害,才能继续爱下去活下去。

人这一生匆匆碌碌,又有多少人是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着的呢?不管你是崇拜偶像也好,追求权力和金钱也好,或者随波逐流也罢,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和脊柱,就只会被依附于自己的欲望所吞噬。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事事皆在几个小时就经历反转的年代,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欲望当成信仰,被欲望牵着脖子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丧文化那么兴盛的原因,因为欲望是永远都填不满的,是会越陷越深的,就像淘宝买了一堆东西还是觉得空虚,每天看很多信息还是觉得一无所获,或许只有不被欲望束缚,找到自己的脊柱,学会摒弃告别,和过去说萨拉吧,把丧变成一种能量,也许才能再拥有爱这个世的能量吧。

《告别吧!(完结篇)》读后感(三):将坚定地寻找自我作为信仰【含剧透】

首先说看这书的背景。就是我不久前阶段性地走出困扰了我很久的抑郁状态,这本书是当我还处在那种状态时,我很喜欢的一位人文艺术类up主推荐的小说,最近才拿出来一口气看完。这位博主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很不错,但我来到豆瓣之后发现排前面的几个短评似乎都不是特别高,从我自己的角度思索一下,如果要力荐别人来读完它,我可能要提前为我的推荐对象打预防针:1.这本书分上下册,上册主要是铺垫,一定要坚持读到下册。2.这本书的故事背景非常日常,语言叙述也很平实(可能也有翻译的因素),也许会带来无趣感,但还是希望坚持。3.这本书可能在外向的、积极状态的人眼里看起来会十分无病呻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最终的受众是有限的。

那我推荐的理由也可以对应这些缺点来说:1.虽然上册看上去过于平淡甚至有些冗长,但下册对所有矛盾都一一呼应,完成了所有的交代,将所有矛盾的起因、发展过程、最终结局都娓娓道来;2.故事背景虽然平淡,但这恰好是普通人的日常,它选择的切入点,也正中我的心。可以说,我完全能理解男主角,因为我本人也是那样的人。似乎对这个世界抱有歉意,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虽然小心翼翼地活着,但实际又会为了合群而表现出超常的温和、耐心以及敌意、伤害性。看不起那些“不正常”的人,但当“不正常”的人活得更好时,又会受到伤害,嘲笑和贬低自己。3.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自带能量,是不需要被慰藉的,但有些人,需要花很多精力、能量去找到自己的信仰,有时这种寻找甚至无法独立完成,需要贵人帮助和牵引。如果站在一种高歌猛进的生存模式来俯瞰这本书,确实会变得味同嚼蜡。但如果你有相似的迷茫和困惑,这本书也许会给你温柔的鼓励。

----------以下涉及剧透----------

我觉得这部小说的关键立意在于书套上写的:用尽全身力气活着,告别活在别人眼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圷家四口,人人都有自己的伤痛,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坚持和找寻自己。最终幸运的是,姐姐用自己经历的所有伤痛,承担了纽带的角色,帮助全家完成了救赎。

爸爸 圷宪太郎,一个在儿子眼中十分懦弱、没有存在感,但又善良得让人咬牙切齿无所适从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始终背负罪恶感的人。他尝试过用道歉来背负罪恶感,用自虐式的修行以及毫无怨言的金钱付出来化解罪恶感的人。但他发现,他始终都是幸福的,因为他始终都可以执行自己的选择,尤其是相比那些被动承担糟糕结果的人来说。直到他最终遁入空门,悟出了自己并不能为他人的幸福负责之后,他才最终放下这样的执念。

妈妈 今桥奈绪子,在儿子眼中一个对自己的幸福执着到令人不解的人。她无法与女儿正常相处正式因为母女俩非常相似,都非常自我。她选择以“无视”来回避亲子问题,也显得非常自我。她与父亲离婚后,处于单身即消沉发胖,恋爱即积极靓丽的无限循环中。她将幸福的恋爱视为自我的终极意义,但又反复因失败的恋爱跌回低谷。最终,因为姐姐也就是以前视为魔鬼般的女儿的互相原谅,也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爱意始终寄托在父亲身上而得到救赎。而她对“幸福”的执着也最终得到了解释,即是在深重的负罪感下对他人作出的最沉重的承诺。

姐姐 今桥贵子,我认为她是整个故事的灵魂,她的存在解释了整本书的立意,她也承担了最跌宕最让人不解的痛苦和矛盾。爱而不得是起始,无法找到自我是反复失去理智的导火线,以至于反复坠落深渊,她的觉醒是让所有故事线走向美好结局的纽带。她经历问题小孩-问题少女-初中辍学-“邪教”圣女-“海螺”行为艺术家-网暴对象-周游世界-找回自我后弥合破碎的圷家(我觉得“老树”也很绝,看起来是中性的词,但比起一些无比恶毒的攻击,这个词反而给了姐姐最深的伤害)一整个完整的过程。姐姐用自己经历的伤痛趟过苦海后,渡了全家人。当然姐姐并不是完全独立完成转变的,她一直受到矢田阿姨的关注和帮助。她向弟弟步解释的“我把自己带到了这里”,让我非常震撼。是的,人只能自渡。也许在找到“自我”过程中,会多次以为自己找到了,最终假象又会反复被击溃,但不要放弃,坚持去见识、去经历、去寻找,直到找到。

弟弟 今桥步,写到这里我不想花太多精力梳理这个主角弟弟了,弟弟由一个可爱的小孩变成帅气的青年再变成一个脱发、无业、家庭关系糟糕、朋友关系脆弱、被戴绿帽的普通“废物”的过程中,他展现了一系列十分普通又略显不堪的心路历程,他对这个世界抱有歉意的同时,他又恨他扭曲的家庭,恨他怪得各有千秋又影响了自己形象的家人,恨背叛了他的朋友和爱人。但他同时又是无力懦弱的,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好人”不能得到幸福但“坏人”能。他虚弱地沉浸在表面的平静与理所当然中,拒绝面对现实,直到被两个至交好友彻底抽走最后那根稻草。他因为被那个奇怪又回归稳定姐姐说自己“动摇”而大怒。我代入弟弟的角色看完整部小说后,我认识到,也许不能轻易原谅别人的最终原因是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弟弟无法原谅家庭、家人、恋人、朋友,也无法理解为何母亲和姐姐可以如此轻易地互相原谅,实际是无法原谅毫无自我又非常懦弱的自己。好在弟弟最终承认了自己的人生,是海市蜃楼下的破败的废墟,他最终开始动手重建,重建的方式,就是最终以他为第一人称的这部小说,完成了整个故事的结尾。

看完之后可以说是酣畅淋漓了。

一个题外话:书里弟弟和好友听的一首歌,妮娜西蒙的《感觉良好》在看完结篇也就是下册的时候,十分适合当成bgm,自动联想出来的妮娜的歌也很适合,有兴趣的可以配合食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