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幸运的女孩》观后感100字

《最幸运的女孩》观后感100字

《最幸运的女孩》是一部由麦克·巴克执导,米拉·库尼斯 / 芬·维特洛克 / 康妮·布里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幸运的女孩》观后感(一):雨水的眼泪+太阳的微笑=彩虹

女性遭受侵害后发声的作品很多,但是这部,给了我别样的感受…… 简单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是外界的偏见,法奈利被同学、母亲及男友所不解,当然,这也是警醒世人的重点…… 其次是虚假的人生,法奈利为了隐瞒、欺骗甚至于藏匿,在看似成功的形象中持续痛苦…… 再就是情绪和行为,法奈利在求索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偏激和充满攻击性,这对于突出展现一个受伤的形象特别有益,前提是恰到好处…… 接着是被幻觉支配,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但较为鲜明,集中在伤害他者和自我困顿两个环境…… 然后是个人的背景,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进入贵族学校接受教育,且在写作方面天赋异禀,穷和智的冲撞必将法奈利引向地狱或者天堂…… 最后是少数的支持,同为女性的闺蜜和上司,在法奈利深陷挣扎的时候陪伴和开导…… 量变产生质变,女主抛弃了优渥的物质条件,却也收获了更加贵重的精神胜利。能开启新的人生,着实令人欣慰……

《最幸运的女孩》观后感(二):只有受害者才会有的ptsd,一定受不得一点欺负,再小的互怼也会应激过度防御

我也遭遇到类似女主一样的创伤。

我很能共情的一点,就是,我那时胆小弱小,不敢,才被欺负。

现在我现在强大了,如果我感受到不舒服,我一定要当场骂回去怼回去,哪怕撕破脸。

女主就是这样,路人一句不经意的蔑视,一笑而过又有什么,她一定要骂回去,才能爽才能有安全感。

我也是这样的。这种小事爱较真,不能就这么算了,如果不是和女主一样的受害者可能很难理解。

我总想着,我那么大的屈辱都受过了都扛过去了,如果在这点小事被人欺负,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小到预定的座位被别人坐了,买的咖啡被人错拿走,或者被人不知是否故意泼身上打翻的饮料。一定要争个输赢,争一口气。

才能证明我强大了,我不是那个胆小会被人欺负的那个我,我是一个谁都不敢欺负的我。

并非是我本人易怒,而是如果我忍着,就会让过往的创伤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旋。

那种滋味太难受,所以我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爱较真爱炸毛易怒的不好惹的人,即使这不是我内心的本意。

《最幸运的女孩》观后感(三):现实版流星花园-FUN GIRL的上流法则

八克拉祖母绿钻戒以旧钱家族three stone的镶嵌方式配以两颗老钻石。与英国王后卡米拉一样选择古董首饰的女主,心机重在细腻处。只玩上流社会的游戏法则,应验了最近复出的志玲姐姐被社交媒体奉为“醍醐灌顶”的新名言:

一辈子都不会和我有交集的人,何必在意他们的言论和看法呢?

(这颗钻石镶嵌方式与电影中基本一致,两侧各配三颗配钻)

老钻石散发略暗淡却更有重量的光芒,真正钻石王老五的家族才担得起。女主未婚夫扮演者Finn Wittrock真真长了一张无可置疑的上流社会脸(及身材),给观影者的代入感比Mila Kunis要高很多。

片子最欣赏他的不是脸和身材,或面对女主的情绪容忍与细水长流的情感支持,而是片尾两人分道扬镳前,他特别真诚地直男质问:

“你以前是那么的有趣(FUN),我们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你现在是怎么了?那个有趣的你去哪儿了?”

FUN GIRL -- 平民女孩通往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当然,这块砖最后会不会被搬起来砸了自己的脚,不到最后一刻,玄之又玄难以琢磨。

最基础的,要像女主一样,靠妈妈的离异赡养费作为支撑,拿到遇见男主级别群体的私立学府入场券。入场后,尽管见识少条件差,但要弯道超车(如女主在写作方面少年就展露的才华与阅读量),同时展示一下“我们没什么不同”的极度自信,大胆和其他同学混在一起,有意无意破坏规则。

(被权力更重的高中同学压制绕颈的肢体动作)

当然,记得玩完丧尽以后,回家秉烛夜读,毕竟平民女孩的父母没有办法帮你在中学就建立非洲的慈善组织帮助世界,从而拿到奖学金升入藤校;恐怕更不是三代藤校子孙可以获得加分。平民女孩只能靠自己的SAT成绩硬拼,进入藤校,留在纽约,认识男主并靠自己的演绎重新投胎(re-invent)。

(高中同学的毒性入髓,长大后同样绑架式示爱)

上流法则中的FUN GIRL,首先需要美。这美绝不可只是脸蛋而已,而是经得起从内而外四维审视的美:女主月薪7000刀,每月1300健身费;且不提一丝不苟的皮肤管理,毛流感满满的秀发齐肩,卡地亚金表,Goyard、Celine通勤包。

在务实方面,女主远不及她母亲甚至未婚夫来得清醒。母亲在码头质问她透支财务的生活方式,未婚夫在出租车提醒她新工作薪资涨幅不足10%(北美30%为标准起跳槽涨幅)。她都无言以对只以愤怒回馈。

难道同样高智商的她真的看不到这些简单数字堆砌的现实吗?

未必。

敢问如果她不是这样投资自我,未婚夫如何在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曼哈顿人海中看中了她?高中蒙冤的经历又如何以《纽约时报》撰稿人的身份发表出来?

FUN GIRL用尽前半生敲开各种门:陪打游戏的男友装作迷上电子游戏以便打入他朋友圈,为爱红酒的男友考出红酒证书,学艺术品收藏以陪未来婆婆在苏富比拍卖行同坐,跑步机上也要精看MSNBC的政经新闻方可坐在男友家饭桌上不露怯。

不信?要知道,威廉亲王公开承认正是因为凯特作为大学同学时的naughty jokes(懂的懂),才引起了他的注意。(有兴趣还可以看看凯特妈妈是如何运作女儿成为威廉同学的)。

她们太懂得如何敲门,可以进入一扇扇门。

只有跻身于上流社会中,方能深刻体会了解FUN的权重为何如此之高。女主多次用“发条玩具”来形容自己,体面的未婚夫当然不能表达认同,但最终他口中的“爱”,缘起不正就是女主处于“发条玩具”状态所散发的伪装魅力吗?

她从不是个FUN GIRL。

她热爱严肃文学,饭桌上可以一秒察觉对面富太太引用错误(却不揭穿);她怯懦无助,面对温暖向善的闺蜜鼓励步步退缩,毫无那份社交场上的洒脱;她毒舌冷漠,无性别差异攻击憎恨所有人,不曾面对事主却以自己的方式报复整个社会;她情绪极端,无论是房中又或大街上,分分钟撒泼令你难为难堪。

以上哪个特质,会令上流男士沉迷至婚而不悔?

醒醒吧。

上流法则里,流星花园的杉菜只是因为同时具有贫穷和高傲这极端反差的性格,加以私校中最为珍贵的流通货币--善良,成为富家子眼中的FUN GIRL,从而投以凝视。这种凝视本身,充满了父权社会的残酷性。

陪你去看流星雨,还是陪你去买避孕药,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属性的不同。FUN GIRL都是处于低处,于是社会反复教育每个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哲学。

整部电影中有没有一个如电影名的LUCKY GIRL(幸运女孩)呢?

我难以说YES。

但的确有个LUCKY MOMENT(幸运时刻):冷静清醒的女上司LoLo,在宽阔的、充满她个人女性审美偏好的花哨又杂乱的大办公室里,向女主平淡地邀请,携手踏上事业下一程。

这难道不比求婚更令人激动?谁敢说整部电影里女主有过比这个MOMENT更发自内心纯粹的开心?

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执着于做个FUN GIRL,而尽量让自己拥有更多的LUCKY MOMENTS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