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刹那读后感100字

刹那读后感100字

《刹那》是一本由郭沛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刹那》读后感(一):于《刹那》见长沙风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长沙居然成了一座“网红城市”,明星满地走,主播随处见。茶颜悦色排着长队等,文和友体味“老长沙”风格,黄兴路步行街购物,橘子洲伟人头像前拍照……郭沛文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定居长沙的90后,对长沙的这一切变化自然是了然于胸,于是“长沙三部曲”横空出世,给了游客从文字中欣赏长沙之美的机会。

《刹那》中的地标建筑 案件发生的地点是橘子洲尾的沙滩公园,来到长沙旅游,橘子洲是必去打卡的景点之一;而橘子洲音乐节从2010年开始基本就成为了橘子洲每年的保留节目,无数学生、音乐发烧友聚集在这里聚集、呐喊。猴子石大桥是河东与河西的联通枢纽,因湘江东岸一个形似猴子的巨石而得名,是节假日最繁忙的路段。至于其他的澧县或者常德的地区,都是建立在作者的亲身经历基础上写出的,充满了湖南的风土人情。

《刹那》中的湖南方言 了解一个城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该城市的语言,或者说方言,长沙话在中国的方言里也算是比较出名的一类;而长沙话与普通话结合而成得“塑料普通话”或者“长沙普通话”,那就真是“哇不得也要哇”了。《刹那》中出现了许多方言词汇,大多数湖南人对其应该都是熟悉的,不用加注释也能看懂,如“嗲嗲”等;其中有几个字不文明词汇看的时候还让我笑出来了,如“嬲”、“通你娘的”等,这是湖南人平常里斗嘴打骂时的口头禅,郭沛文不避粗俗,使得文中出现的人物就是自己邻居朋友一般亲切。

2020年,郭沛文凭借《鹌鹑》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组委会的评语是:套用了推理的悬疑形式,却在叙事手法上多了费心的变化安排,相对于小说所制造出的深刻悲凉伤感,事实答案相对变得没那么重要。可以说,《刹那》延续了这一风格。《刹那》以一桩诡异的凶杀案开始,却对案件的分析、推理着墨不多,反而通过多个小人物的叙事视角、多个不同年代彼此关联的故事展示案件背后的故事。故事虽然是一个悲剧,但并没有渲染悲剧之美,反而有一种生命的壮美,让人热血澎拜。

《刹那》读后感(二):每个毛孔都充满着阴森,细思极恐!

选择的总和不是命运,关键的刹那才是。 《刹那》 郭沛文 中信出版集团 剖解一个人的暴烈与温柔,照出善恶之间的惆怅。 一场大型演唱会过后,沙滩公园附近的茶社包厢里,惊现恐怖的一幕。 男子脸朝下伏在茶几之上,四周猩红。满地鲜血,喷溅的血痕布满白墙。 他被人一刀毙命,s前没有任何挣扎。 茶社四周监控在男人s前全 部被毁,时间如此巧合。 警方调取演唱会录像,发现毁掉监控设施的竟然是s者。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凶器来源,追溯到一位可疑的乐队成员,他是和刑侦队罗门一起玩音乐的老崔…… 夫妻二人s于家中,他们喝下的中yao里,被人下入了农yao。 丈夫早s于妻子一天,尸体开始腐烂发臭。 地上扔着一个带血的棒槌,他们的儿子离奇失踪。 当乔先贵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别人的养子,更名为——崔远。 小城里,一家光碟出租店的营业员年轻漂亮,引来了附近不少狂蜂浪蝶。 隔壁的大哥总请她吃米粉,她没有拒绝。 外面的男人带她去舞厅,她跟着去了。 光碟店的老 板送她很贵的随身听,她也接受了。 这个老 板小她三岁,虽然年轻有为,但有些阴郁。他姓崔…… 三个故事开头,三条主线。 磅礴的架构,将延伸几十年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这种厚重的铺垫,让整个故事充满悬疑感。 刚开始读,就深陷其中,停不下来。 一度怀疑作者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故事里描写九几年的人情和风貌,十 分到位。警 察乔先贵遇到危险,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国家的财产。等到人们找到他,他怀里还紧紧抱着警 察局的相机。 转头再看他对于现代的描写,更是细致入骨。演唱会里的嘻哈,人体彩绘,灯光舞台音效等等,他都很了解。 查了作者的资料,才知道,他是90后。如此年轻的他,做过杂 志记者,也出版了很多著作。《刹那》是他“长沙三部曲”之一。 一个阴郁的人,就好像生活在黑暗的世界当中。无论外面的阳光怎样强烈,也无法给他带去一丝光亮。他有自己的逻辑体系,没有人可以动摇他。 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思维逻辑不同。 与其打着救赎幌子,和这样的人一起,不如远离来得好。 谁也改变不了谁,除非 他自己想要改变。 作品悬疑感拉满,氛围十 足。 喜欢国推,且有耐心的宝宝可以一读。

《刹那》读后感(三):《刹那》里几个用小说触碰现实的细节

两年前看了连载版,实体书出版又看了一遍。

这部小说的“现实感”给我的触动太深了,并且这种“现实感”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时隔两年再读,才突然察觉,初读下遗漏了不少“虚构与现实相互触碰”的地方。而恰恰是这些地方,可能才称得上《刹那》这部小说隐藏得很深的真正内核,也是它的最迷人之处。

·三个名字里有“远”的人

小说里总共有三个人名字里带有“远”字。

最醒目的当属主要人物崔远,他的一生读过小说的就不用再多介绍。崔远原名周启森,而这个名字是养母崔静莲给他取的。

崔静莲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给他?作者没有过多介绍,唯一的线索指向了前夫的名字——高致远。

明明已经离婚,高致远甚至骗走了亲生女儿送给黎万钟,去换一个城市户口。崔静莲却仍给周启森取了前夫名字中的一个字,可见她至少在1992年时,对高致远还是有某种藕断丝连的情愫。后来她的死(疑似自杀或者某种恍惚?)是否与对高致远的彻底绝望有关,目前不得而知。而曾经如此被崔静莲仰慕的高致远性情改变,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这里留在后面和身份相似的黎万钟一起讨论。先说说另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刘家远。

如果我没看漏的话,“刘家远”这个名字仅在文中出现过一次。

有了这段童年的记忆往后,崔远在食欲上对于“吃肉”这件事就有了几次转变。先是和汤霞在一起时的不爱吃,到后面和苗若娟在一起时的能吃一点,再到后面又不爱吃了,可见这段记忆对崔远来说是很深刻的。

而“澧县如东刘家远食子”这段是作者杜撰的吗?

带着对于这个细节的好奇,我特地去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很可能确有其事。

更意外的是,围绕这件事,互联网上存在不少争议与讨论。包括事件本身的真实程度、造成它可能的历史社会生活环境、附近邻里和村部之间的口述等等,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可以试着自行搜索。

一旦去了解了现实中的“澧县如东刘家远食子”事件,对于《刹那》这部小说的时间脉络,在我看来可以获得一种历史的向前延长感。

倒过来看,小说匆匆一瞥的是那片土地离当下不远的2014年、开始闪耀的2008年、准备腾飞的世纪之交、苦味未尽的1992年。顺着刘家远的线索再往前,则存在着一个被忘却了的地狱。

正是因为这条脉络,三个人的名字里都有个“远”字,我相信这并非某种巧合,而是作者在细节处,给出的极其隐晦的线索。

·崔静莲其人

再来说说崔静莲这个人。小说结尾以醉酒打书匠的口吻,给出了一个非常暧昧的揭秘。打书匠的话语是否可信?大部分人可能还是会和我一样,认为他讲的是真话。

那么问题来了,崔静莲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如果围绕作者营造的一种关于崔静莲的温情表象,细想会觉得有些站不住脚。明明随便可以想到一些更优解,来帮助周启森和他的生母,为什么她会动这么多脑筋,来替周启森的生母造出这么大一圈谎言?甚至到死,她都没有向周启森(崔远)开口?纵观全书之后再来思考,会察觉到另一个让人感到万分吃惊的点——崔远在世这么多年直到死去,竟然是完全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他身边的人也全然不知。

打书匠醉酒后的即兴表演,只将这段鲜有人知的秘密,告诉了认为他在胡言乱语的搅拌站守门人,和书外的读者。恐怕只有仔细想到了这一层,才会有突然头皮发麻的感觉出现——崔静莲的温情表象之下,是个多么恐怖的人啊。

周启森的生母农村出身,受教育少,知识水平不足,为了孩子完全信任了从县城赶来的这个女人崔静莲。而崔静莲在遇到小孩周启森之前,正因为被前夫高致远抢走了孩子,在家里拜着送子观·音。她的动机真的有这么单纯吗?显然不见得。

回过头看这样一个表面温情,内心藏着凶狠与极度不安全感的人,作者经老曲给出了她复杂的身世由来。

又是一阵头皮发麻,另一个时间节点的现实细节,镶嵌进了《刹那》小说之外的时间脉络里。

·黎氏父女

在整个故事中,崔远与黎万钟的案中案构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构,黎万钟到死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还一直在给崔远杀死自己的计划做帮手。

在看《刹那》豆瓣阅读连载版的2020年,黎万钟在2014年对出国的那种扭曲渴望,尽管很容易猜到和高致远是相同的幻灭缘由(抱歉没法详谈),却没有深刻体会。到了《刹那》出版成书的今年,结合当下不少人的选择再看,反而能体会到其中一二了。

当然,这里不是要和黎万钟这类人去共情。我更在意的是崔远苦心设计去供起来的那个女孩黎冰心。她和我几乎是一代人,形象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某些气质,甚至是那种我会很愿意教朋友的性格。

在出版成书的第504页,我留意到一个作者似乎是特地把鹌鹑问向涛别的一个短句字体加粗了。

很显然,这意味着它是作者抛向读者的一个重要疑问。我停下来想了想,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自己代入小黎,这个答案确实令人纠结。一边是巨额到几辈子用不完的财富,却是由许多人的惨痛累积起来的;一边是一无所有,但是安心。

我想到草东没有派对的一句歌词“他们扔了你的世界,去成为更好的人类”,又想起某位东北出身,飘在外面的女歌星。

尽管与那些罪孽隔着一层,却仍然是罪孽是受益者。我们这一代,这样的人多吗?罪孽有大有小,但或许这样的人是有些的。要是站在这样的位置,是啊,你觉得呢?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时间节点的现实细节,镶嵌在《刹那》小说之外的时间脉络里面,而它是关于未来的。

总之,《刹那》这部小说阅读过程中,记忆总是倒拨回去,和故事互相映照,真实一次漫长而特别的体验。而里面应该还有不少作者留下来触碰现实的草蛇灰线,是值得去挖掘的——细细找出和琢磨这些东西,才是它真正能食髓知味的阅读快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