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忘却的航程读后感摘抄

忘却的航程读后感摘抄

《忘却的航程》是一本由分形橙子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202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忘却的航程》读后感(一):科幻的内核是浪漫

还有最后两篇没读,先写个书评。或许有剧透。

读了书封底的介绍和陈楸帆老师作的序言,以为分形橙子老师是很典型的理工男,读起文本却不是这样。不论是《提托诺斯之谜》中对丁尼生诗歌的引用(或者该说整篇作品都是以丁尼生的《提托诺斯》为骨架),还是《忘却的航程》中童话般的叙述,再到《逃离伊甸园》中对人类社会进步根源的思考,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落日》的内核之一是探讨纳米智能生物究竟能否理解爱,以及“爱”是否只存在于人类种群之中,技术奇观最后也还是落脚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但科幻毕竟还是科幻,更大的浪漫来自于新异感事物带来的冲击,以及根植于生命本质的对发展与前进的诉求(这很黄金时代)。《雅努斯之歌》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篇,在这篇作品里,作者虚构了一种进化方式奇特的物种,而它们穿过漫长的水中旅程,用死亡延续种族存续的伟大征途,也在精细的描写与最终的事实揭幕下呈现出悲壮而瑰丽的姿态。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科幻好写,但也不好写。产生科幻点子,有时只需要一点基础的科学素养,以及充沛的想象力,但如何将科学幻想与人文要素同深刻的内核结合起来,如何以精确而不失情感、严谨而不失活力的语句将上述要素串联起来,永远都是对作者的挑战。分形橙子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同时,在立意上,仍然是对黄金时代思想的延续。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思想内核。

《忘却的航程》读后感(二):让科幻重沐黄金时代的荣光

8月31日,第53届星云赏结果公布,安迪·威尔的《挽救计划》击败三体,获得海外长篇小说奖。这篇和“星云奖“”雨果奖”丝毫无缘、在一片“正确”声中卓尔不群的神作,终于实至名归。

一言以蔽之,在我大体的印象中,当代的科幻是不堪入目的,完全陷入政治、女性、反科学的漩涡,如今所谓的科幻迷,往往是一群“嘴上没门”的键盘侠,满脑子所想和科幻毫不搭边,科幻题材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与我们远去。

但是,这其中并非没有奇葩。总会有一些创作者,不随波逐流,坚持用手中的笔写自己本身所思所想,成为当代科幻圈的清流。比如“分形橙子”就是其中一位。在他“出道”一年内,接连揽获光年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星辰杯等诸多奖项,成为一名“老萌新”。尤其是,他已获得两次“冷湖奖”,在双盲审机制下多次获奖,并非偶然,足可见其实力。

在由陈楸帆作序的短篇集《忘却的航程》中,收录了他的八篇短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读者将会重新看到科幻黄金时代所带来的熠熠光辉。

第一篇故事《提托诺斯之谜》就让读者见识到了来自科技的魅力。它讲述了一名青年大卫所患的怪病,他的女友朱蒂不离不弃,坚持寻找真相。核心的剧情,是揭露出大卫的怪病因其父亲违背科技伦理,对其进行基因改造所致。但是,大卫的父亲本以为发现了永生的密码,最后却造成了提托诺斯一般的悲剧。

对于这篇《提托诺斯之谜》,即使作者不写附注,明眼人也能看出,它是在影射“贺建奎事件”。如果是黄金时代,这将是一篇极度“枯燥”的作品,对这场科技伦理进行纯粹的讨论。但是,分形橙子用大卫与朱蒂之间真挚的爱情,为故事赋予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它的主格调万分凄美。

在希腊神话中,提托诺斯是特洛伊创建人拉俄墨冬之子,黎明女神厄俄斯的情人。主神宙斯应厄俄斯之请,赐他永生,却未赐他青春永驻,致使他变成一老态龙钟的干瘪老头。厄俄斯不再爱他,将他变成蝉。为了避开“贺建奎事件”的风波,分形橙子靠着自己“学贯中西”的功底,用提托诺斯的故事为情节蒙上一层神话面纱,在坚持技术核心的同时,使故事生动形象,更合一般读者的胃口,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落日》《逃离伊甸园》同样是技术核心的作品,甚至,它们比《提托诺斯之谜》更加令人震撼。两者都描绘了一个“人类被自己的造物取代”的世界,《落日》中纳米机器失控,创始人索性帮他它们完成进化,成为取代人类的新智慧生命,而《逃离伊甸园》则相反,人工智能按自己的逻辑为人类清除危险,却将一潭死水散播宇宙各处,在冷冻中醒来的主角则担负重启人类文明的重任。

“技术恐惧”自古存在,但当下却甚嚣尘上。在过去,技术进步缓慢,而如今技术革新在迅速、影响广泛、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风险,甚至稍有不慎,让人类文明受到沉重打击,倒退若干年。在此情境下,“技术恐惧”是人的天性使然。而科幻作品,虽然只是罗列一些可能的结果,却不得不对其进行思考。

短篇集的同名作《忘却的航程》,相比于以上作品的技术讨论,更倾向于人文思考。它委婉描绘了一个人们生活在地下的末日世界,通过三个寓言,引导读者跟随主人公重见天日。当谜底揭晓,读者惊讶地发现,这是一篇致敬《流浪地球》之作。

在《流浪地球》中,五千丰碑与太阳毁灭的对比景象令读者无比触动,哀伤、愤怒、委屈,无数负面情绪爆发。但大家都忘了, 从地球开始流浪,到人们反叛,已经过去了很久,岁月的时间,足够消磨人们当初带上家园去流浪的决心。分形橙子的致敬,补全了这段剧情,抚慰了读者破碎的心灵,让流浪在外的地球重拾希望。而这一昂扬乐观的精神,正是黄金时代“坎贝尔原则”中的重要一条。

《探星者》与《雅努斯之歌》是两篇关于外星探索的题材。在这两篇中,我们看到了分形橙子理工科出身所具备的科学功底。WASP39B行星上宛如仙境的环境、漂浮其中的水母,以及雅努斯上冰火两重天的生态、在其中孕育的蕴涵巨大光热的生命,都带给读者万分震撼。

写外星题材,不是写几个奇形怪状、说中国话的外星人,而是构建一个与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这是科幻“陌生化”的体现,科学功底越深厚,写出的环境越真实,带来的陌生感就更让人吃惊。天瑞说符那部第一本没到位、第二部写过头的《泰坦无人声》所描绘的泰坦星上恐怖的极寒环境,与分形橙子这两篇异曲同工,而《探星者》美妙环境下的绝境,比起《泰坦》更加惊悚。

《死亡之书》很容易让人想到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二者都是讲述人类“不经意”从外星人手上逃过一劫的故事,所不同的是,《乡村教师》讲述的是乡村教师教给孩子们的知识“恰好”打动外星人,而《死亡之书》则以埃及神话为背景,主人公闯过三个关卡后才在这场“心理战”中取胜。

《死亡之书》中,渺小的人类与强大的外星力量形成强烈的对比,主人公在三场游戏中的奉献、抉择、无畏打动了智慧生命,这是曾经在残酷的大自然下挣扎的人类,逐步走向万物之巅的精神所在。

约翰·坎贝尔的科幻创作原则:写真正的科学;用现实手法描写超现实题材;用过去式描写将来的事物;对科技和进步保持乐观态度;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描写超现实情节。而分形橙子在此之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更成熟的文笔、更温情的人文关怀、更深刻的讨论。科幻不会死绝,因为有分形橙子这样的人在。

安迪·威尔访谈中的一段话: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他们会说这样的话:“我对科学不是很感兴趣,对我来说甚至不是那么有趣。我喜欢这本书,但我略过了那些描述它的段落。” 拾取“技术核心”,重回到黄金时代,并不会让科幻失去读者,恰恰相反,这是好的科幻故事所不可缺少的魅力,技术困难,并不会妨碍它是个有趣的故事。

《忘却的航程》读后感(三):循环、双面与自组织——分形橙子笔下的奇境

科幻作家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少有科幻作家能把自己的思想连贯而自洽的表达在不同的短篇作品中,分型橙子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在本书《忘却的航程》中,如果仔细搜索不难发现,很多的概念和思想都是一致的。每个短篇中皆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主题,透过作品,我们仿佛在直接于橙子老师对话,可以直接地看到他对于生命、宇宙以及技术的思考,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的概念做一些解读。

循环

橙子老师非常钟情于循环的概念,以至于在本书的多个短篇中都有所涉及。《雅努斯之歌》一篇着重探讨了种族的循环,异星生命体的一生都在迁徙,而万千的生命构成了周而复始的大循环,这个循环也重构和维系了这颗星球脆弱的平衡。《探星者》一篇中则塑造了一颗时间线闭锁的异星,空行母在时间的循环中以己为食,有如咬尾蛇一般构建起了令人惊叹的异星生态。在《提诺托斯之谜》一篇中,大卫一次次破壳而出,重新降生,打破了生物宿命的死亡,这是生命的循环。而在《逃出伊甸园》和《落日》两篇中,人类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反噬,最终或是和人类存在本身一起湮灭,或是回归原点,此乃技术的循环。此外,《死亡之书》中出现的“彭罗斯的阶梯”,《雅努斯》和《提诺托斯》中通过改变基因的外显逆转进化的方向等元素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了循环。

橙子老师之所以如此高频地使用到循环,也许有以下的原因:首先,循环和无限是一体双生的概念,而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最初的碰壁就来自于无限,人类的科学、哲学乃至于文化的逐步建立都和循环与无限的概念脱不开干系,这小小的概念中浓缩了人类对于世界和自我的思考,也许也是从树上来到地面再到眺望星空的原初动力。此外,循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非常有科幻感的概念,从咬尾蛇到莫比乌斯环,循环和各种各样新奇而有趣的概念相绑定,也早已被应用于了大量的科幻作品中。

其次,橙子老师在全书中都流露出了对于线性思维的反抗,人类总是错误地认为线性发展是事物的必然规律,甚至于大部分人类的预测都是基于线性的趋势。然而,万物皆有开端,万物亦皆有终结,环形的曲线发展才是宇宙的常态。此外,人类对于自身以及未来的自信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对于科技无限进步的线性假设之上,人类总是像《落日》一篇的陈一辉,天真的以为技术是无限上升,无限进步的,人类终将拥有越来越美好的未来。然而,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现触及了技术的天花板或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许文明将在瞬间崩塌,而橙子老师希望通过循环的概念来打破人类的惯性思维。

双面

这个世界诞生于对立,矛盾是推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双面性,矛盾对立而统一。而在本书中,将“双面”这个概念运用到极致的产物毫无疑问是《雅努斯之歌》,这个短篇塑造了一颗兼具了冰与火的星球。一半是冰霜,一半是火焰,整齐划一的晨昏线昭示着双方的势均力敌,极致的矛盾孕育出了极致的美感。而这个星球上独特的生命形式就脱胎于这混沌的平衡。这篇的标题又是橙子老师标志性的典故化用,“雅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双面之神,而他同时也是开端与终结之神,结合橙子老师对于“循环”的钟爱,此处又别有一番解读。

在希腊神话中,雅努斯之神的双面一面看向过去,一面看向未来。而在《死亡之书》一篇中也出现了对应的情节,主人公在经受“阿努比斯”的测试时也同时去往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在面临种族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人性的两面同样暴露无遗。人类自私而残忍,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犯下滔天罪行,但人类同时也有着善良和同理心,甚至也会发生愿意牺牲自己拯救种族的壮举。橙子老师对于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认知,作为一个反人类沙文主义者,在本书的多篇中他都借助非人智慧生命体之口怒斥了人类的无知、野蛮和残暴。然而,哪怕人类的暴行罄竹难书,人类的未来晦暗无光,人类还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宝物,它可以是爱,可以是情感,可以是想象力,橙子老师从不把希望之门彻底堵死。

技术的两面性是橙子老师另一大探讨的主题,对于技术的发展究竟是天堂之门还是地狱之路,多年来科幻作家们争论不休。《逃出伊甸园》一篇中直接将技术来了个封顶,用极端化的切入视角重塑了这个命题。技术永远跟不上人的欲望,技术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最终哪怕人类大部分的需求都能被满足,剩下的黑暗面还是足以彻底摧毁社会。然而欲望既是罪恶之源,也是进步的动力,这又是一层双面性。一旦人类彻底丧失了欲望同样意味着文明的停摆,也许又会步《死亡之书》中所述的自杀文明的后尘。

自组织

自组织这个概念也在本书中出现了数次,《雅努斯之歌》中人类制造的章鱼探测器,《落日》一篇中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还有《死亡之书》一篇中的电蛇。在介绍电蛇时,橙子老师也顺带提到了“冯诺依曼探针”的概念,即能利用环境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组装的高级探测机器。然而,当一种机器可以自我复制,甚至可能变异时,其已经具备了成为生命的条件,正如《落日》中的纳米机器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了硅基生命体。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自组织现象。生命虽然诞生于偶然,但其实它并不特殊。自然界也存在形态结构复杂的雪花,而生命只是比其增加了可以自我复制,可以自我变异两个条件而已。如果说生命是一种奇迹,那么这种奇迹也是万千的自组织现象最终孕育出来的。

自组织背后也暗藏了橙子老师科幻作品的一大核心思想“反人类中心主义”。在科幻电影《异形》中就曾经探讨过这样一个命题。“何种生命体才是宇宙中最为高级的存在形式?是具有智慧,还是更能生存?”异形只有低级的智慧,却能随意猎杀人类,在恶劣的宇宙环境中也能生存,也有更强大的繁衍能力,这是活脱脱地对于人类的否定。人类自认为自己拥有智慧便是进化树的最顶端,这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妄言。事实上,人类并不比任何生物更高级,甚至也不比未来的拥有高级自组织形式的机器享有更多的优越感。橙子老师的笔下,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人类也绝非万物之灵。人类赖以自豪的辉煌文明也许在别的文明眼中根本一无是处,甚至在异星来客眼中,比其他朴素的地球生物显得更加丑恶。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变得如此自负,忘却了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我们随意地决定着地球上万千生灵的命运,仿佛是具有伟力的主宰者,但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特殊之处。

奇境

瑰丽神奇,能让人神游天外的奇境乃是科幻小说永恒追求的目标。不得不说,橙子老师在这方面可谓天赋异禀。《探星者》和《雅努斯之梦》两篇是前所未见的优秀异星探险小说,连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确实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不论是粉丝的幻境仙湖,飞翔在空中的空灵水母,亦或是有如炸球冰激凌的冰火之星,高大雄伟的白色长城无比令人神往。抛开剧情,光是橙子老师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优美的文笔,已然赋予了这两颗星球以灵魂。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异星的浪漫和人类的幻想的完美结合。《死亡之书》一篇则提供了另一种奇境,死亡之城塌陷的大洞,深入地下数公里的七条隧道,在不断下降进入深黑的过程中,读者和主人公一样感受到一种激动与惶恐相结合的情绪,仿佛在探访真正的冥府。

最后谈一下标题作《忘却的航程》,在总结类似的加入了童话和传说的科幻故事时,我曾提过一句话“神话是失落的历史,魔法是未解的科学”。人类也许终将面临大衰落的时代,如今我们所拥有的的科学技术在后末日时代的未来人眼中也许近乎神技。从失落时代的视角切入,解读童话故事中暗藏的密码这是很有意思的尝试,虽有《黑暗宇宙》等珠玉在前,本篇依然完成的极其精彩。尤其是第一个童话通过大量的隐喻将故事和现实经历完美结合,在看到解读时确有种醍醐灌顶之感,而一一对应的过程也不乏趣味性。而三个童话故事分别来自于三种文化背景则暗示了这个时代人类已经走出了种族和国家的割裂,虽然新的危机又再度分裂了彼此。童话和传说故事是了解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佳材料,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将自己时代的经历融入到童话的模型蓝本中,塑造出新的故事,本篇的三个故事脱胎于人类的经典童话,又融汇了黑暗时代新的经历,还埋藏了解开困境的钥匙,一箭三雕乃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奇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