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字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字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英]菲利普·马蒂塞克(Philip Matyszak)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未完待续

翻阅史书、观看纪录片时,我们大多会好奇古代繁华城市的瑰丽生活,但这些加了层层滤镜的描述,常常将镜头聚焦在上层、聚焦在美丽之处,却少了烟火气......《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却逆其道而行,将公元137年古罗马人的生活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公元137年,哈德良时期,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图像, 夜警、面包师、元老院议员、奴隶、女祭司、占星家、维斯塔贞女、学童、香料商、帝国信使、浴场侍者、角斗士等24位形形色色的罗马人 讲述的24则故事,带着我们近距离感受千年前的古罗马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时间与生活——古罗马二十四小时

这些年北京联合出了不少古罗马史相关的通识类作品,像是前些年的《回到罗马做主人》,后来的《凯撒之死》,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本《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和《凯撒之死》就是同一个译者翻译的,不过两本书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凯撒之死》是将叙述的镜头对准凯撒被刺死的这个重要事件,以此为中心描绘和这个事件相关的人物,而《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则并没有聚焦于某一个重要事件,作品将叙述的重心放到了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中,力图呈现在不同时间段当中的不同阶层的罗马人的不同行为。而此两本书之间的差异,其实也就是政治史与生活史之间的差异。

这本书其实也是使用了类似顶针的叙述手法,即用人物与人物的行为交集将每个时间段串联在一起,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观点。就比如说,那些众所周知大家应该休息的时间段里,往往是较低阶层的罗马人的活动时间,而较高阶层的罗马人则会在比较合适的时间里体面的出行。这其实就隐含这一种时间的管制,这种时间的管制决定了什么人应该做些什么(what),应该如何做(how),以及应该在什么地点做(where),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在古罗马有发生,现代社会当中屡见不鲜。

作者如此写作的方式自然是为了全景式的展现古罗马人的生活图景,但这种写作业会带来一些后续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很多人物的描述显得有些浅显,这种浅显直接就表现在篇幅过短,有时候这一部分甚至都不会有什么印象,因为作者给出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总体而言的话,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要比后半部分好一些,前半部分中提到的职业与人物大多有比较详尽的描绘,就比如对面包师的刻画,对女奴的刻画等等。

最后我也推荐几个这本书当中的不错的章节吧,就根据我的喜好程度排序下来。

1.议员见恩主。传统对罗马保护人制度的很多说法会夸赞其中的温情或良善之处,但这本书当中却凸显出了这个制度的另一个向度。这让我还是想起了前段时间看《人与物》中说的在古罗马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也是根据人与物的关系来衡量的。

2.面包师干活。对面包这个必需品的描绘很到位,说明了古罗马人是如何进行最基本的吃喝的,而且看到了自己不知道的,原来面包师在当时也具有很大的权威。

3.车夫陷堵。把视角转到了农村地区,介绍了农民如何与城市建立联系,以及建立这种联系是多么的艰难,很细致。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被复原和猜想的帝国

被复原和猜想的帝国 ——读《古罗马二十四小时》 古罗马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一个顶尖的存在。它在相当大的比重上,占有了西方的文明来源。无论是宗教、道德、法律、文化,乃至科学技术。而这种文明的延续性和坚韧性相当强大,一直到现代,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方面找到古罗马的影子。 这种强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以此文明为基础,西方世界在近代以来蓬勃发展,引领了几次技术革命。虽然,这从实际上说,是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然后开始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但是,归根结底,我们都无法避开古罗马的社会文化底蕴的巨大影响力。 这并没有夸张,不用举出什么例子来,因为这是事实,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历史。这个文明薪火相传,把文明的种子撒播开来,然后繁荣了整个西方世界。并且,这种繁荣持续到了近代一百多年。事实上,西方成了上帝的宠儿,他们占有了大部分的世界领土,成为了统治者。当他们回首过去的时候,或者人们研究历史的时候,都不能绕开古罗马的奠基性作用。虽然,现在古罗马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可是,坚挺的石头建筑仍然昭示它曾经的辉煌和无比强大。 古罗马成为了一种纪念和回想。岁月的沧桑掩埋了绝大部分事实,后来的人却要固执地恢复它们。因为好奇,也是因为寻找原因。对一个巨大城市或者文明中心来说,在它的内部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局部的故事构成了古罗马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怎样叙述,怎样呈现,都体现了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文化底蕴。 所以,英国史学家菲利普•马蒂塞克别出心裁,以古罗马的一天为时间段,以一天内的二十四个小时为节点,以二十四个主要人物的行动轨迹和行为事实为描写对象,成功地勾勒出一幅古罗马帝国日常生活图卷。这种方法迥异于一般的历史描写和叙述,让古罗马的点滴更加细微和真实,让故事和人物更鲜活和可信。这样的手法,可以说非常有特点。 在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以歌谣、雕塑绘画等艺术品为模特,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古罗马帝国二十四小时的一个侧面。这些人物高低贵贱的社会身份存在巨大差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从达官贵胄到贩夫走卒,从耄耋老翁到学堂的儿童,无一不描写,可以说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并且,这不是完全虚构的故事,而是研究成果之上的再创造。这种历史的描写手法,新颖、扎实,给人耳目一新和身临其境之感。 任何一个人都回不到过去了,永远。而依靠着巨大的复原和猜想能力,一个帝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在文字的叙述里,人们感受到了时隔数千年前古人们的一言一行,快乐和痛苦,逼迫与无奈。帝国逝去了,人们消失了。留下来的斗兽场和歌剧院,似乎还在无声述说。这个世界的轮回并不荒诞,不过有时候,人们只是存在着一点点陌生感。 2022年5月15日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打开古罗马的《清明上河图》

有一次我在商场闲逛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个庞贝主题的展览,里面展出了庞贝考古发现的一些复制品,比如庞贝精美的走廊和庭院、庞贝的拼贴画,还有视觉冲击力最大的、那些借助水泥重现天日的庞贝的人和狗死于火山喷发和次生灾害的濒死挣扎的状态。

这个展览激发了我对庞贝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庞贝的描绘少到撑不起一个完整的想象。我可以想象庞贝精致的建筑,却无法把这些精美的庭院连成片。它给我描绘的庞贝是一座由孤立的建筑组成的空城。我不知道应该从何构筑它街道上的人群、如何描绘建筑里住着的人,我很难想象这些人如何生活,他们吃什么、穿什么、聊些什么、如何度过每一天。

这种系统性的信息缺失让我很难受,所以后来我找了很多关于庞贝的书来读。

有些书很有趣,但在严谨性上需要有所保留,比如《庞贝三日》就基于考古学证据恢复(想象)了庞贝覆灭的72小时中庞贝人的生活。作者塑造了罗马贵族女性兼女商业家、暴发户自由奴和支持他们生活的工匠手艺人奴隶等一系列人物,用很鲜活的方式呈现了那个时代古罗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细节。

有些书很严肃很重要,但部头很大,让人望而生畏、不敢随便翻开。比如《罗马史》,它老人家已经在我沙发上坐了一年多了,我都没有翻开它的勇气。这类书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往往记述的是贵族精英的故事,很难看到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要在脑海里恢复古罗马的一个城市——一个熙熙攘攘有很多人生活着的城市而不是一座只有华美建筑和英雄人物的城市,我们需要的其实是古罗马的《清明上河图》——一幅长卷,可以徐徐展开,凝固了某一时刻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丰富细节、忠实地展示这个城市每个参与者的鲜活状态。

对庞贝来说,既严谨又有趣的那位佼佼者可能是玛丽彼尔德的《庞贝》。大到庞贝的街道图、谁的隔壁是谁,主人也许是谁,小到庞贝的街面上的涂鸦里记录下来的社会生活,玛丽彼尔德的《庞贝》都给了读者充分而详实的信息。

那么对于哈德良时代的古罗马呢?这本书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导入。它像古罗马版的《清明上河图》:以二十四小时作为一条时间的河流串起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一天之中不同时刻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哈德良时代古罗马居民的生活状态,每一章都凝固了某一时刻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丰富细节、忠实地展示这个城市每个参与者的鲜活状态。

其实我早就想读《哈德良传》了,只因部头太厚、严肃性看起来很吓人而迟迟不愿意开始,这本《古罗马二十四小时》给了我一个轻松的开头,一个助力。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五):从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古罗马历史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这种写作手法的文学作品。

之前读过不少的有关历史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书籍,离不开“宏伟巨制”,从辉煌的宫殿建筑到文玩字画,都展现着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而这本《古罗马二十四小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哈德良时期罗马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图景,向读者展示了公元137年古罗马一天中普通人的生活。24个小时,24个小人物,24种职业,24种生活方式,每一个小时都是一段历史,而这24个小人物的生活又相互有交叉,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在观看一部鲜活的情景剧,又像参与其中的时空旅人,趣味性十足。

作者把这24个小人物的生活描述得非常真实,带读者充分了解那个时期古罗马普通人的生活。不乏趣味性的同时,又兼具知识性,作者把历史地理、法律政治、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等各种信息穿插在这24个小故事中,轻松好读,我是第一次见到描写一个城市历史的笔法,读来很喜欢,对于我这个历史小白也能读下去。

作者在书中描写的每一种职业都非常细致,比如面包师的一个小时的时候,夜晚的第八个小时(02:00——03:00)——罗马人自午夜开启这24小时的一天,但夜间的计时却从头一天的日落时分起始。在写到面包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把谷物的种类、制作过程、优良谷物的筛选、价格的稳定等知识融合到这个故事中,让读者跟随着情节的发展增长了知识。

对于哈德良时期法律政治等描述也是在24个故事中展示的,包括消防员、执勤警员、法学家等的生活和工作情景都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们身临其境。

公园137年的古罗马,帝国正在接近权力巅峰,拥有耀眼的财富与繁荣,城市则是文化与学问的象征。但是普通的罗马人看不到这些,他们也不太关心不断扩张的领土、巍峨的建筑和崇高的理想。他们只是努力地生活着,过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刻。

我们每个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粒尘埃,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那么的微乎其乎。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生活就是全部,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普通人都在努力的生活着、乐观的生活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