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立场》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立场》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立场》是一部由冯键执导,易立竞 / 韩红 / 黄晓明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立场》观后感(一):马薇薇:我是又悲观又搞笑的人

2021年,从不喜欢访谈的我,开始喜欢看采访、访谈节目,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喜欢更有深度的思想。

易立竞的冷静客观,马薇薇的思维敏捷,让这场访谈直击心灵。因为易立竞能快速抓住马薇薇提供信息中的点,快速识破她的软肋,而马薇薇,一个看不起这世界俗的仙女,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愿意耗尽一生力量去守护友情乌托邦的人,一个自认为感情给自己带来80%失败的人感情是个没用的东西,一个希望人敬畏的人,一个也需要平凡的世俗的快乐比如尽情土嗨的人。我能在马薇薇身上找到很多相似的点,当然,我远不及她的才智、理性,我也没有她的英雄情结。我更多的还是世俗的控制欲、权力欲。这段采访中,原生家庭是马薇薇不愿揭开的,但她对于渴望跨过这道障碍而去做的了解,对原生家庭的理解,我也是深有同感。虽然我的童年没有她的不幸,但也总感觉缺失了什么:是孩童般无所顾忌的快乐。

“另一种人生,我觉得精彩指数肯定不如现在,但是痛苦指数一定是低于现在”这句话着实撼动我心。但对目前的我而言,我不再追求极高度完美主义,充实有满足感、快乐感就好。

希望可以带着感性的心奔赴理性的道路。

《立场》观后感(二):童真的韩红

易立竞问韩红:如果你的人生是一本书,你会给这本书起什么名字?” 韩红几乎想都没想。提了口气,扬起眉毛,上身略微挺直。 脱口而出两个字:《精彩》。 然后就是一次接近2分钟的独白: “我被人赞得精彩,被人骂得精彩 被人喜欢得精彩,被人讨厌得精彩 我成功得很精彩,幸运得很精彩 我不幸的童年也一样精彩 那种凄苦是没有人能体会的精彩 我是个大起大落的人 唱了十年 借钱才出了第一张唱片 难道还不精彩? 我自己成名成功之后 我还没有昏了头保持一定的冷静 我去做了一件让我这辈子都觉得骄傲自豪应该坚持下去的事情 就是我的公益之路 难道不够精彩? 我孤独得精彩,我脆弱得精彩 我胜利得精彩,我失败得精彩 我胖得精彩,丑得精彩 我心灵美好亦精彩 我觉得我很精彩 我敢真实的去面对一切 不忐忑 不慌张 我胸有成竹地坐在你对面 我明明知道这访问会有多少人来看 这可能将成为我韩红这一辈子最后一个专访 我还是会这样开怀地跟你聊天 我没有夸自己 我只是说一个真真正正活脱脱的韩红在这里 我尽量不去说谎 尽量不去恭维 尽量不去卑躬屈膝 我尽量保持着自己的态度 尽量能够让自己接近我自己心底的那个样子 难道还不够精彩 我觉得我很精彩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个人物专访 因为我已经不想再讲话了” 我整个被震撼,愣住傻住。

《立场》观后感(三):周杰|被伤得不轻

看了周杰这一期。一开始觉得好无聊,这样问下去真的会有意义吗,这样一个不管你提问什么都要给你说教并与你抗争的人?后来渐渐地才感觉到有趣,这种有趣是易立竟带出来的,用一个又一个问题。采访,如果不真诚的话,真的很容易漏洞百出。当然,周杰应该是他所言的“工作时认真负责”,但是,真诚不是“试图让他人相信”。也是无可奈何的吧,毕竟他很难不假设观众是怀疑他的。但现实是,一代人真的如他所说会淡化,新一代人(至少我,就知道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对他的负面消息知之甚少。

周杰这个人无疑是个既自相矛盾又以为众人皆醉而他独醒的人。这应该是因为无数的舆论将他挫伤,他只能迫不得已地这样进行自我修复。易立竟总结得很好。

他希望自己有自由,成为一个可以上班下班的普通人,在上班的时候是一个公众人物,下班的时候则不是。(在我看来,他没有作为一个演员的自觉,职业有的时候就决定了你不得不要放弃的东西。总之这种思想成为他行为的原因,他对舆论、观众仇恨的源头。)他说自己喜欢孤独,坚定地反潮流,但又害怕自己被误解、曲解,厌恶这种不合群的状态,他自己也一度被裹挟着参加一些综艺节目。他对于表情包过于认真,无视了演员和普通人的区别,但是又说出“综艺节目何必认真”。他很把自己当回事同时又自卑,“让日本人看看中国人的精神”……

不写下去了,否则会臆想过度。另,弹幕并不赏心悦目。

《立场》观后感(四):不给人生找借口

易老师追问黄晓明“你的野心”是什么?晓明诚恳也无奈地回答“我没敢有野心”。易老师改用“愿望”追问。晓明答:只希望这两部戏播得好。

也许梦想只属于少年,而王者才配有野心。

普通人连“发愿”都显得怯懦。害怕什么呢?是怕为理想太宏伟,没人可懂只得旁人耻笑?是怕奋斗姿态太丑不够优雅?是怕给自己设了成功的目标,就顺便有了失败的对照?是嫌弃自己资质太低,不值得宏大梦想?

所以有梦想的人,第一有自尊,信自己配得上一个梦。第二有勇气,信自己有力量去追寻。第三有能力,信自己按图索骥或天马行空,总能完成这梦想。第四有信仰,信这个梦有价值,且该被我来完成。

于是,有些人选择把“愿望”求诸于外 — 神、佛、灵、鬼、彩票,运气概率。比如海清。

然后,还有些人干脆换了套价值体系,比如周杰。当然,逻辑能自洽,认知不失调,没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拧巴地)逍遥快活也不错。

周杰“生活家”的标准比较主观 — 我自己满意就好。而黄晓明为之努力的“好演员”的评价标准,相较之下就(可能)更客观了— 合乎逻辑、自然而然地感染观众。

甘于拿客观尺子来衡量自己的人,算得上勇敢。

那,我,敢吗?

黄晓明在起起伏伏20年之后,在易老师的追问下坦诚,如今不再做拧巴的自己,直面自己的不足和职业理想,而不再一味逃避说“我够努力了,为什么你们骂我?”

直面自己。少点拧巴。多出的心力才能拿来精进。然后才值得有梦。再然后才可能梦想成真。通过努力和勇气。

再次谢谢易老师,一次次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

《立场》观后感(五):《立场》观察分析报告

假期窝家里补觉,补到天昏地暗后,打开了《立场》开始假期观影计划。

作为一档深度访谈节目《立场》在豆瓣或者其他平台都有不少repo,不管是针对某位嘉宾的访谈所引发的思考,还是针对记者易立竞相关,里面也有不少精彩的内容。

易老师的访谈,看下来都能明白在前期做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对嘉宾提问的时候能形成特殊的氛围场,让嘉宾能够身在其中进行畅谈,根据嘉宾的反应除了采访大纲也会有即兴提问的部分,能够看到提问的脉络方向和逻辑闭环,看到问题抛出时的层层递进。部分因为聊天时长和节目制作剪辑的原因,能稍微看出删减了一些垫话部分,她的问题并不是突兀存在的,是在引导下水到渠成的状态,温和又坚定的将访谈进行下去。

而我想说的是《立场》里面关于周杰老师的那期,网络上总是被人形容成采访“翻车现场”的那期。就我个人而言看到的是非常精彩的一期访谈,执子博弈的感觉比其他几期都要强烈。其他访谈如果有即兴提问的部分,也是在整体逻辑框架下进行的,而这场完全不一样。

一开始的话,问题跟其他几期类似,会渐渐引入到采访嘉宾身上所发生的比较热的点,确实比较令人好奇的部分进行提问。访谈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不管是自我剖析,分享心路历程还是进行公关,都是比较容易作为突破口的部分。而在周杰老师身上行不通,在他的自我逻辑里,把演员作为职业,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他认为自己作为演员的部分,演技是没有问题的;而诸如演员这个身份所引发的不管是问题还是热点,对他来说似乎不是个事儿/不值得针对这件事去面对,即使那些解释,按他自己的说法,也是奔着社会中的现象所去,而非具体事件。谈话侧重点有关演员身份时,哪怕提问只是跟职业目标相关,他的抗性太强烈了,通过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都能明确感受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访不进行转变,就只是原地打太极,触及不到内核;棋盘上的厮杀感也太过明显,不太应该是深度访谈所呈现出的状态,采访者也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中。易老师也是意识到了,所以后面的发问,以及对问题的一些解释,都是在进行柔化,首先要让周杰老师不以抗性的方式回答问题,要让他主动聊,要让他愿意聊。那些关于水稻的种植,土壤情况,以及对收成的分享,甚至是煮米饭时候的经验,周杰老师在聊起来的时候状态完全不同,能感受到他的分享心态。后面聊天的过程中,易老师也顺着周杰老师的认知和逻辑进行提问。展现出的结果有所不同,由稻田的话题作为延伸,周杰老师对自己内心想法进行解释,谈了他对生活的认知,甚至主动聊到自己的性格且没有前面的抗性。

整个访谈看下来,我看到的不仅是易老师的博弈状态,更多的是在控场困难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去面对的。对着意料之外的情况,考验的更加全面。唔…也能感受到这个过程估计挺难受的,不管是采访时应该持有的旁观心态还是作为记者的信心,估计都受到了些影响。感谢易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呈现出来的这场访谈质量真得很高。

(拿出了当年做分类时候的精神劲儿,来看这场访谈,基本上一直在进行分析,看完脑花儿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