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耶稣是我同伙》经典观后感1000字

《耶稣是我同伙》经典观后感1000字

《耶稣是我同伙》是一部由沙卡·金执导,勒凯斯·斯坦菲尔德 / 杰西·普莱蒙 / 马丁·辛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稣是我同伙》观后感(一):不能成功的革命。

4星,作为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整体拍摄水准还是非常不错的,脱离了人物纪实的流水账拍摄风格。已两个主角的视点,同时还原了当年的时代背景与种族冲突。有点犹大与耶稣的意味, 这个片名又增加了一些历史厚重感,往往人类的悲剧就是这样的在无线循环当中,作为少数群体的黑人有的是革命的理由,但并没有革命的广大群众基础和人群优势。所以不可能成功,但也足以震撼人心。

《耶稣是我同伙》观后感(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阶级斗争类电影,讲述主角弗雷德·汉普顿为了阶级革命,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联盟皇冠党,最后还形成了有白人的彩虹联盟的故事。联邦调查局通过线人比尔,一直掌控着黑豹党的所有行踪,包括最后密谋比尔,下药弗雷德·汉普顿,在昏迷中,被联邦调查局和芝加哥警察局两枪击毙。影片还原真实历史,这种阶级斗争反观当下也还在发生,比如前不久的弗洛伊德事件。影片中比尔的角色,眼神中多少透露着些许迷离,有些事不可不做,被内奸的身份压迫,一边做尽一个黑豹党的义务,一边为了苟活,做出背叛之事,如同他自己所说:“我也曾参与过斗争,这是我的底线,我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革命者,我不是那种自己置身事外,却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判他人的所作所为的人,至少我有自己的观点,我是全身心投入的,然后我有勇气走出来,冒着极大风险,但我做到了,我所做的就让历史去评价吧。”

《耶稣是我同伙》观后感(三):政治正确,仇恨无敌

看完了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电影:《犹大与黑弥赛亚》,太无聊了,强忍着看完,剧情真的是一言难尽,一味地为了政治正确而拍,最后留下一地鸡毛的煽动仇恨的满目狼藉,这译名简直劝退很多人!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1960年代美国黑人社团黑豹党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故事聚焦于Hampton之死,他于1969年被杀,死于芝加哥警察局和FBI组织的一次突袭行动。警方开了80枪,而“黑豹党”成员一共只开了一枪,这一枪还是来自于一位成员被警方打死后的肌肉收缩。Hampton与怀孕的未婚妻正在睡觉时,头部被近距离射杀2枪,他当晚被下了药,根本没听见任何警方的动静,死后尸体被拖进小巷中,年仅21岁。经过审讯,他的死被判定为“正当杀人”,后来在1982年,以185万美元的赔偿数额,达到了民事诉讼的庭外和解。

《耶稣是我同伙》观后感(四):一边打了七把lol人机一边把电影看完了

一边打了七把lol人机一边把电影看完了 。我看这个主要是因为戴锦华老师的推荐 ,还有就是我一看视频里的电影封面,这不是亚特兰大里那个神神叨叨的老黑嘛(名字忘了...),于是我抱着对这哥们儿的好感把电影看完了,果然演技不差。女主是堕落街传奇里的那个胖妞,她演的也挺好的。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哈哈,有受到教育。至于能受到多少启发,害,早就被娱乐消解掉了,我不是因为一部电影就坚持道路自信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有人去思考道路选择这些问题。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启发其实是存在即合理,也许山那边的人们就适合那样生活,所以那边就总会有犹大站出来跳反。不管电影是怎样叙事的,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那个风起云涌的、共产国际的、第三世界主导的六十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对面的大楼玻璃上的蓝天白云反射在坐在没改造的老旧小区的七楼里的我的眼睛里的中午,天气闷热,电风扇和电脑的噪音相得益彰,我得赶紧再来一把,杀杀时间。

《耶稣是我同伙》观后感(五):犹大之罪

小时候看《英雄》,觉得刺杀太难了,李连杰杀了这么多江湖义士,就是为了再近十步,再近五步的靠近目标。似乎这是一个战斗游戏,你得将所有的道具都打出来,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才有可能最后通关。

但现实中却往往不是这样,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会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nobody杀死。而若干年后,这个nobody一生唯一会被人记住的就是杀死了某某某。

Fred Hampton的死太过轻而易举了。似乎只要胡佛想了,他就死了。画房型图、下药,都不是重点,即便没有这些,结局依然一样。甚至Bill O'Neal存不存在都不重要,他作为棋子的目的是,能让FBI更合逻辑,更好交代,更不露痕迹的消灭黑豹党。而绝不是能不能消灭的问题。

犹大只是射出去的箭,而不是射箭的人。即便没了犹大,还会犹二、犹三。而在耶稣死后,当人们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犹大,只能说是射箭者的第二次胜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