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精选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精选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是一本由保罗·马丁·库珀 (Paul Martyn Cooper)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一):那些相机无法取代的画作

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人类要记录一个物体样子就只能靠画的了。与东方文化相比,西方世界似乎更加喜欢精确的记录他们所见的世界。画人像,画景色,画花,画鸟。仔细到每一根毫毛都不想放过。《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就是这么一本风格细腻的画册,花枝上每一根刺,叶子花瓣上的每一根绒毛都不放过。

但是我们现在看花看标本看自然界,哪个不是相机一咔嚓就过去了。啊,这个花真好看,拍一张。这个鸟真好看,也拍一张。可是呢,手机里存了几千张照片,又有多少张被再次点开细细研究呢,更多的不过就是一种我记录下这种美的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虽然没有画过植物图鉴,不过上学的时候也是有给草履虫和各种细胞画过画。为了画好一个草履虫其实是要仔细观察很多只草履虫才能确认哪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哪些是个体差异。而且通常是看一眼活物,画几笔图,耗时非常久才能完成。最后不但画完了一幅画,也把草履虫的特点刻在了脑海里。但是再对比后来再实验室做实验的经历,不管是给什么细胞生物做实验,都是先找到这个细胞,调一调对比度亮度,照片够清晰就好,但是里面的各种细节都无暇顾及了。而所谓的共性也通过了计算获得,而不再是仔细的观察了。数数多少个细胞有这个特点,多少个细胞有那个特点,不超过90%可不能算是特征哦。虽然更加科学客观了,却又似乎缺少了什么,自然的观察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爱观察了。还有一个觉得手绘图鉴很棒的地方是,因为是画的,可以随意的组合画面,在画布空白的地方放上相关的雄蕊雌蕊等器官。虽然拍照也可以做到,但是就是很多植株组合在一起了,没有办法像画画这样美观。

书中两兄弟虽然都是画图鉴,但是似乎弗郎茨更加专注于植物的小细节特点,比如花粉的小细节,病菌导致的植株变化。而斐迪南的澳大利亚考察记录则是非常的有趣,很多从没见过的植物,还有活灵活现五彩斑斓的动物。不过相对植物,手绘动物图鉴就会导致缺失很多动物生存环境的细节,比如趴在地上而不是抱着树干的考拉。

时至今日,丰富的数字影像当然是替代了大部分绘画图鉴,但是透过这些精美的图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看着细腻的铅笔稿,都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临摹一幅了,而编者也很贴心的留了几幅只有铅笔稿的作品在最后让读者自由发挥。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二):|插图|

远洋梭子蟹

Portunus pelagicus, blue crab

这种蓝蟹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河口潮间带被发现,它的肉非常可口。斐迪南画的这只是雄性,因为只有它们有这种亮蓝色的外壳。我们不知道斐迪南在哪里画的这幅画,因为这种物种广泛地分布于澳大利亚,可能在他的很多航行中都能见到它们。

网格万代兰

Vanda tessellata, grey orchid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物种的花卉结构、种子和花粉。这样弗朗茨可以帮助把兰花分类到不同的科。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利在他的《兰花植物插图》中使用弗朗茨的插图证实了他在植物学科学上的贡献。

石南

Erica sp., heath

这幅未完成的石南为观察弗朗茨的绘画方法提供了有趣的角度。铅笔底稿相当的精

细,一般在他完成后的水彩画中是看不到铅笔的痕迹的。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三):为花朵留下复古的肖像

博物学画家弗朗茨·鲍尔与斐迪南·鲍尔生前很少出版画作,《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集中收录了两兄弟生前绘制的植物、动物画作,既是一本难得的画册,也是一本直观生动的博物集。

与同时期画家“玫瑰大师”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相比,鲍尔兄弟的画作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画作中呈现出朴素的科学之美。在马德里皇家植物园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份鲍尔兄弟在18世纪80年代早期使用的色标。在这份色标中,有140种颜色,大约20年后,弟弟斐迪南·鲍尔的色标已经多达将近1000种颜色,兄弟两人对色彩的把握力赋予了画作真实的色彩。

哥哥弗朗茨·鲍尔是英国皇家园林首位终生驻园画家,乔治三世陛下的御用植物学画家。他为邱园中的植物绘制画作,尤为喜爱兰花,一画就是50年。当时,邱园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新植物,弗朗兹用结构细腻的画作为这些新鲜的植物留下了复古的肖像。他第一次接受邱园管理者约瑟夫·班克斯爵士的委托时,绘制的植物是蜡梅。这幅画作如今看起来,仍然具有理性的美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蜡梅枝叶的脉络纹路和花朵的自然结构。他用同样的艺术手法绘制了邱园中其他的植物,石南、大花蜜钟、红绒球、极乐鸟花、大麦、果树上的害虫等等,从中我们不难窥得弗朗茨从不同角度对园中植物所展开的细致入微的观察。

弟弟斐迪南与哥哥的生命轨迹截然不同——弗朗茨安于在邱园的绘画生活,斐迪南则一直步履不停,航行于世界各地,绘制不同地方的植物与动物。他是英国政府任命的首位博物学艺术家,与弗朗茨的画作相比,他的画作范围更加广泛,绘制的植物中除了花朵,还有蔬菜和树木,此外,他也不知疲倦地绘制了岛屿和动物,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博物世界。在绘制海洋动物时,斐迪南依靠记忆为素描手稿上色,一些海洋动物被人们打捞上岸后,色彩会发生变化,这种方法更为准确地再现了海洋动物的颜色。书中收录的水彩画狮子鱼,色彩鲜艳灵动,与狮子鱼的图片对比,色彩还原度极高,身上的刺也根根分明,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

有趣的是,书中的“涂色”部分为读者收录了鲍尔兄弟未曾涂满色彩的素描手稿。博物学家探寻世界广博的物种,并将之收集、展现给人们,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可能无法像博物学家那样始终行走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旅途上,但通过为鲍尔兄弟的手稿涂色,我们或许可以对他们的创作过程略为体验一二,在寒冷的冬日,为自己也为花朵,留下一幅复古的肖像。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四):开在旧时光里的花

前段时间送姐姐上学的路上,妹妹都会拉着我的手问路边的那些花草是什么名字。我每次都是:“呃,等等哈,妈妈查一下”。然后匆忙拿出手机,咔嚓,拍张照片,检索。在网络与数码时代,一切都便利起来。然而即使是如此依赖现代科枝的我,在翻看《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时,仍免不了想起那句“从前慢”。我想像着在野外采来一枝花,然后跟着闺女们一起趴在画册前慢慢查找,“这是什么花?”这种翻阅查找与通过照片的自动检索所带来的体验注定是完全不同的。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是弗朗茨·鲍尔和斐迪南·鲍尔兄弟俩的一些画作合集,大部分作品都完成在18世纪晚期或19世纪早期。弗朗茨被授予“乔治三世陛下的御用植物学画家”,“斐迪南成了英国政府任命的第一位博物学艺术家”,所以他们的画作除了有艺术的美感,还有着博物学记录所需的科学与准确性,甚至有一些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就像每个伟大的画家都不相同,鲍尔兄弟即使是在准确性的原则之下作画,也能通过作品来体现其独特风格。在含有2748幅图画的《植物之中》中,鲍尔兄弟的画作也能轻易与其他画家的作品区分出来,这种区分靠的不是署名,而是那种“统一的风格”。这些也都构成了整本《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的高质量呈现。那些花朵上的斑点,成熟果实的内核,鹦鹉羽毛的纹路,等待开花的植物,大自然中美好的细节都被捕捉在画面里,待人静静欣赏。翻开画册更多感受到的是繁忙生活中的沉静,博物爱好者还可以将此当作图鉴,作一番考查。

由于鲍尔兄弟很少出版自己的画作,所以他们的画册也显得有些朴素。选取的作品都只有简单几句博物性质的文字说明,更多是通过画面去感受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氛围。简单排版与解说,就像在博物馆里翻看过去的时光,任由你的无限遐想。弗朗茨画的花朵偏多,作为邱园的终身驻园画家,每一幅作品中都透露园中风景。他偶尔标注的“在我的花园里开花,1813年5月10日”,带给你仿佛曾与他一起等待过花开的惊喜。而斐迪南画得更多的是澳大利亚的风景,色彩更绚烂,还有诸多色彩斑斓的动物身影,带着野外的生机盎然。那些生动跳跃的动物,成功捕捉到的颜色,都在诉说斐迪南的探险故事。

感谢画家们精准的笔触,那些旧时光里的花,依旧在开放。那些曾在几个世纪前跳跃过的动物们,还在瞪着大眼睛望向远方。而我们,也在这美好的画册中感受那旧日时光。若是在某个闲暇的午后,伴着窗外的雪花,静静坐下来,翻开书的最后一部分,鲍尔兄弟等你填完那未涂完的颜色。美,得以认识,得到延续。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读后感(五):自然之美

“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片,简直是一种享受。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则是隐藏其中的。”这是德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和植物学家歌德对于鲍尔兄弟画作的评价。初看到这本《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时,我首先就被封面所吸引,淡蓝的底色上两只鲜艳的水彩画花朵,清新自然,在一堆书籍中脱颖而出。翻开内页,采用裸书脊线装,可以180度平摊打开,纸质印刷精良,方便读者更好地欣赏画作。

《鲍尔兄弟的自然画册》收录了鲍尔兄弟有关植物、动物的水彩作品。据了解,书中所有作品均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很多是从未发表过的,其中包括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开花植物的水彩画、具有开拓精神的植物解剖学显微图,以及在当时的澳大利亚海岸发现的新物种的图片。弗朗茨·鲍尔和斐迪南·鲍尔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博物学画家,他们的作品线条细腻,色彩丰富,生动自然,具有不容忽视的优雅艺术性。同时,他们的水彩画几乎与照片一样,对于实物的细致观察都如实地体现在作品中,呈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每幅作品下都附有简单的介绍,部分植物还有详细的分解图。有些未完成的画作还有铅笔底稿印记和涂了一部分的水彩颜色,为我们欣赏他的绘画方法提供了有趣的角度。从底稿可以看出每一副画作都相当精细,所以成品才会达到如同摄影的效果。因此,翻阅他们的画作,既可以作为艺术欣赏,也可以看做是部分动植物的简易科普类读物。

再来谈谈我个人为什么喜欢这本画册,大约是童年的生长环境对个人喜好的影响。我生长在田间地头,家门后就依傍着一座青山,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爬山,山中的野花野草令我的童年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在大自然中自由长大的孩子。父母喜欢养花草,家里的小院子除了蔬菜,还有四季花草。春天芍药、牡丹先开,夏天到秋天一直是月季在怒放,秋天葡萄搭下了架子,冬天梅花又登台吐艳。就连普通的蔬菜也会开出很漂亮的花朵,比如黄色的黄瓜花,紫色的茄子花,粉紫色交杂的豌豆花。除了摘野花插瓶装饰,我还自己挖掘栽种,希望将美丽留在家中。直到现在走在路边、公园里,我也喜欢辨认一下遇到的花草,对它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现在已经在城市中定居,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了,但幸好有这些美丽的图片,让我可以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寻找一块净地,得到美的熏陶与享受。就像歌德对鲍尔兄弟画作的评价:“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片,简直是一种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